隨著連鎮鐵路正式運營的日益臨近,兩個在鎮江境內的重要站點——高鐵丹徒站、大港南站——也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根據目前透露的信息,丹徒站、大港南站的建設都已進入最後的衝刺期,於是記者最近進行了一次探訪。其中人性化的設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鐵丹徒站
快速無縫換乘
高鐵丹徒站位於丹徒谷陽東大道一側,公交135路可通達。
11月17日,記者來到丹徒站。經過緊張有序的施工,如今的丹徒站綜合交通樞紐已經成形,進行著最後的打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站前廣場,正巧當天廣場上在安放雕塑,一座紅色雕塑鏤空四字「城市山林」,而這個名稱正是鎮江的絕佳寫照。
記者看到,站前廣場氣魄宏大,公交站場在廣場核心區域,有多個候車站臺。因候車區域都有風雨連廊,即使遇到颳風下雨,旅客在出站乘車時也會安心不少。
同樣的風雨連廊還被安放在計程車等待區,從出站口到計程車上車區,風雨連廊無縫銜接,滿滿的人性化考慮。
(計程車等待區)
從站前廣場可通過扶梯或樓梯到達候車室,記者看到也有廂式電梯。候車室在地上二層,大幅的落地玻璃令大廳顯得寬敞明亮,服務臺、衛生間等一應俱全。
水平向展開的遮陽構件,使建築形象舒展現代,簡潔有力。遮陽構件有節奏的轉折變化,層疊的造型仿佛鱗次櫛比的村落,營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意象。立面的層次以墨色暈染,用現代的方式呈現「水墨丹青、城市山林」的設計理念。
售票廳緊靠候車室,有3個人工窗口,5臺自助售票機已經就位。
由於連鎮鐵路處於試運行階段,記者在出站口看到了一副「繁忙」的景象。顯示屏打出「丹徒站歡迎您」六個字,出站口循環播放注意事項。記者注意到,一個衛生間就在出站口旁,隔壁另有補票室。
與鐵路相配套的還有汽車站,從出站口出來,步行約五六分鐘,就能來到鎮江汽車客運東站,十分方便。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丹徒站將滬寧城際還有新建的連鎮鐵路合二為一,形成一個大型的綜合交通樞紐,佔地面積9.38公頃,其中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丹徒站的站場規模是「四臺十線」,即四個站臺,十條鐵路線。高鐵丹徒站建設完成後,將成為鎮江地區建設規模最大的站房。
工作人員還說,丹徒站綜合交通樞紐地上停車場面積約5300平方米,地下車庫約有900餘停車位,各類公共運輸實現了「零換乘、全天候、人車分流、廣場貫通、立體進出」,旅客和公交、社會車輛、計程車、長途旅遊巴士快速無縫換乘。
大港南站
細節凸顯人性化服務
大港南站是連鎮鐵路進入鎮江的第一站,規模為2臺4線,站房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南北廣場共計2.9萬平方米,候車廳面積1600平方米,最多可同時容納旅客500人。
18日上午,記者探訪大港南站施工現場,看到這裡主體施工基本結束,目前工人正在緊張的進行裝修掃尾,以及綠化補植,安裝調試路燈、監控等工作。
當日上午,從丁崗路走進大港南站北廣場時,只見陽光映照下的北廣場大氣磅礴,氣勢恢弘。遠遠望去,站房屋頂就像一本打開的書,站房上「大港南站」四個大字格外醒目。站房整體造型宏偉舒展,線條利落,門戶形象突出。
據施工人員介紹,站房人字形屋頂造型融合了圌山平緩輪廓線與傳統建築特徵,像一雙羽翼,象徵著鎮江的騰飛發展。
火車站廣場是給到來旅客留下的第一印象。記者了解到,廣場兩側結合原有地形設計成下凹式海綿綠地,人性化地設置休息島嶼。而鋪裝及綠地肌理均由江南傳統建築、園林要素抽象演化而來,向過往旅客充分展現著鎮江「山水花園名城」的風韻和東鄉文化的人文精神。
(站前廣場已在施工掃尾階段)
走進候車大廳,內部裝修也基本結束,施工人員正在有條不紊的安裝燈具。
大廳正中間是雷鋒服務臺,側邊是醒目的衛生間和飲水處、母嬰室,以及重點旅客軍人候車區等設置,讓整個候車環境倍加溫馨。
售票室在候車室的西邊,與候車大廳相連,裡面只有3臺自動售票機,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該售票室沒有人工窗口。
計程車等候區、公交車站都在北廣場的東部,有風雨長廊連通進出站口。
這條暖心的風雨長廊,採用仿古設計,記者目測約有600多米,旅客無論是通過計程車還是公交車進出大港南站,都無須擔心日曬雨淋了。值得一提的是,大港南站與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圌心大廈之間翹首可見、舉步即達,跨省市商務往來和政務審批十分方便。而從大港南站也能眺望到風景迷人的心湖公園,等車間隙或是下車後也可以去那裡逛一逛。
通訊員 顧宗俠 何建國 全媒體記者 繆小兵 陳路 文/圖
來源:今日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