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腳底總是容易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一種小硬塊,就使人疼痛難忍。一般我們會認為腳底的硬塊是雞眼,但其實根據成因的不同,小硬塊還有可能是疣。
一、疣和雞眼有何區別
雞眼是由於不斷地摩擦刺激引起,通常伴隨的是腳底的厚繭,所以雞眼是以角質栓的形式出現,表面是平滑的,在不進行針對性按壓時,往往是沒有明顯痛感的。
而疣就不同了,疣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伴隨的是腳底脫皮,腳臭等其他類似真菌感染的情況。同時,疣的表面是類似於粉刺一樣向外生長的,一碰就疼,更別說走路摩擦了。所以,疣比雞眼更痛,並且兩者形狀和臨床症狀都不同。
二、足底的疣如何治療
疣的種類也是很多的,足底的小硬塊,很可能是單純的病毒疣。病毒疣的治療,可以外用藥膏,但是這種方式過程漫長,而且比較難徹底治癒。比較有效快捷的方式就是進行冷凍治療,現有的方式就是雷射冷凍切除或液氮冷凍治療,通過冷凍才能把這種病毒徹底消滅,然後利用藥膏進行輔助。
三、足底長疣如何護理
首先,保持足部充足休息。減少足部勞累和足底摩擦,也就是能不走路就別走。
其次,保持足部乾燥通風。炎熱的天氣,穿襪子的時候要穿吸汗透氣的,鞋子要儘量選擇鏤空散熱的。需要注意的是,涼鞋雖然十分透氣,但是因為材質問題,許多塑料涼鞋的足底反而比起板鞋、運動鞋等不露腳趾頭的鞋子更不透氣。所以這裡也需要注意,選擇質量好的鞋子,不要為了便宜選擇一些氣味很大的鞋子。還有鞋子要經常換洗,不要穿很久了一直都不進行清洗。很多人足部發生感染,其實鞋子就是根源。
第三,可以適當泡腳。泡腳可以促進足底血液循環,改善足部的皮膚環境,病毒感染足部跟足部脫皮有很大關係。正常的足部脫皮應當是不存在瘡口的,但是病毒疣感染的足部會有明顯的病毒入侵機會,要麼是足部過於乾燥導致脫皮面積大,要不就是沒有按時擦乾腳上的水分導致足部細菌滋生開始脫皮。
泡腳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殺菌抗病毒的藥物,通過泡腳來起到清潔足部環境的作用。泡好以後,再把腳擦乾,慢慢地足底皮膚也會變得完好,從而對足底起到基本保護作用。
第四,營養飲食,規律作息。任何疾病都與免疫力有關,病毒疣的出現也跟人免疫相關,所以吃一些諸如牛奶,雞蛋,肉類等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一定程度上增加足底疣的恢復速度。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雞眼還是疣,患者都不要因為疼痛而妄自採取行動。有些患者出於習慣心理會忍不住用手去摳或者用棉籤牙籤等去戳瘡口。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即便最開始是雞眼,後續有可能被感染細菌和病毒,如果是病毒疣,那麼戳破以後,只會引起更嚴重的感染。所以,各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