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窯生態文化園,農耕展示、鄉村旅遊為一體,何時再現輝?

2020-09-04 櫟陽小橋流水

鹹陽三原張家窯生態文化園是佔地五百餘畝、利用當地生態環境建設的集農耕展示、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生態文化景區,曾經也是遊人熙熙,風光無限。如今遊客寥寥,門可羅雀。可惜了投資五億多元建設的文化、餐飲、遊樂以及配套設施。什麼時候能重現輝煌,期待啊!晚安頭條

相關焦點

  • 偶遊三原張家窯
    2019年2月8日大年初四,到三原縣遊覽,開車路過一地,感覺建築風格古香古色,即停車觀看,得知是張家窯民俗村。張家窯生態文化園位於陝西省三原縣新興鎮,該文化園依託當地原生態窯洞,著力打造集農耕展示、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 張家窯以富有關中風情的窯洞文化著稱,各種崖窯、地窯和鴿窯形態豐富,坐擁三原的書法文化、武術文化和飲食文化,加之距離西安僅一小時車程,距離三原縣城僅10公裡,又位於西延高速新興出口旁,確實是一處優良的旅遊資源。
  • 農耕文化園,成為疫情後旅遊行業轉機的革新
    ,總佔地面積650畝,取意「稻花香裡 說豐年」,是湖南省首個以農耕為主題的旅遊景區。景區突出 「耕讀」「耕食」「耕作」三大文化要素,由農耕體驗園、農耕節慶園(曬穀坪)、農耕科教園(稻作文化長廊)、大自然教育園、傳統手工園、花漾客棧、稻城食府7大主題功能區組成,包含鬥笠塔、水上漂、歡樂泥潭、農耕體驗、蔬菜種植採摘等10餘項趣玩項目,集農耕展示、農耕體驗、農耕文化、研學旅行、休閒娛樂於一體。在2018年,該園被長沙市教育局和長沙市發改委授予 「長沙市第二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
  • 致力打造中國農莊新模式—記嶽陽縣黃秀農耕文化園
    優良的生態環境、秀美的田園風光、濃鬱的鄉土文化、多元的鄉村體驗……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園地,展示著中國鄉村振興的新模式。鬥笠、蓑衣、鐮刀、鋤頭、石碾、火鉗、油燈……這是一個古老的世界,展示巴陵農耕文明及演變歷史,詮釋嶽陽豐富的農耕文化內涵。
  • 江西全南:「生態+」「體育+」開啟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
    攀巖與田園,激情與休閒,在中國(全南)攀巖小鎮融於一體。走進全南縣城廂鎮黃埠村,國際化標準建設的攀巖項目引人注目,「攀巖」特色的江禾田園綜合體,以及農耕餘韻的沙壩仔神農文化園。小鎮內的江禾田園綜合體集親子樂園、水上樂園、現代農業科普為一體,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之中,走規模化、品質化、融合化發展路子。該綜合體採取統一育苗、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的模式,發展高山蔬菜種植產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走增收致富之路。
  • 無人機航拍:三原張家窯秦桐文化生態園
    無人機航拍:三原張家窯秦桐文化生態園 2015年08月21日 15:35作者:畢小菊編輯:畢小菊   張家窯秦桐文化生態園建在「中國書法之鄉」三原縣新興鎮焦寅村,距三原縣城10公裡,該園位於渭北塬畔,嵯峨山傍,西延高速村邊穿過。
  • 三原斥資打造張家窯文化生態園 文化產業步入快車道
    三原縣新興鎮焦寅村的張家窯文化生態園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有序的忙碌著。這個投資5.3億元、集農耕文化體驗、武術養生、娛樂為一體的特色生土鄉村文化旅遊體驗基地漸漸顯出了質樸、嫻雅的氣質,生態園分為中華小吃街、農耕展示區、文化綜合交流區、武術養生廣場四大板塊。張家窯文化生態園是三原文化旅遊產業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
  • 2020想去中國貴陽旅遊景點:陽明文化園,鄉愁貴州,十裡畫廊
    陽明文化園貴陽修文陽明文化園致力打造成為融文化展示功能、旅遊服務功能、商貿商務功能、休閒養生功能、生態居住功能和公共管理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城市綜合體文化園還以陽明文化為主題,以文化遊憩產業為依託,全力打造龍場驛站綜合區、主題小鎮、文化休閒住區、養生度假區、陽明文化核心區、文化產業住區等六大功能區。
  • 江蘇 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溱湖為國家級溼地公園,「溱湖會船」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溱湖綠洲裡有馬術俱樂部、房車露營基地、國家級垂釣比賽基地、十八灶土菜館、生態木屋別墅、溱湖籪蟹研發中心等,是集多功能於一體的鄉村旅遊點。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氧吧,徜徉其中,放鬆身心。漁業文化博物館中可體驗非遺漁具製作,董永七仙女文化園能聆聽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
  • 三原張家窯:返璞歸真 純享自然
    地處三原縣城10公裡外的三原張家窯生態園, 以人類穴居活化石----土窯文化為特色,集休閒旅遊、美食娛樂、文化交流、生態觀光為一體。窯洞是黃土高原居民古老的居住形式,「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先人們創造性利用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具有冬暖夏涼、不破壞生態、不佔用耕地、經濟實用等優點。
  • ...又獲評了兩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吉安 中國進士文化園、墨潭桃花島
    近日,吉安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布吉安 中國進士文化園、墨潭 桃花島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標誌著吉水縣又誕生了兩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吉水旅遊強縣邁出了堅實步伐。
  • 銀城加快民俗文化園建設
    德興訊 天門山民宿文化園項目位於德興市銀城街道天門山鄭山塢,是集居民住宿、民俗文化展示、農業體驗、旅遊觀光、商業購物為一體的綜合項目。  該項目仿明清時期古銀城風貌,再現古銀城「七步街」原景。新村中間南北向一條「山泉花溪」,溪濱兩岸為仿古商業街,採用傳統的「街巷、裡坊」形制布局。再現工藝奇石、古玩字畫、金銀手工、茶肆酒莊、鄉土特產、鄉村美食、中藥醫館、典當電商等旅遊業態。新村東西向七條街巷,再現古銀城「七步街」記憶。出入口北、東、西、南四座城門;街巷路面選用青石板;民居建築選用江南民俗風格:灰瓦、白牆、坡屋頂。
  • 涪陵有一個遊玩購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的鎮,你知道在哪個鄉鎮嗎
    紅酒小鎮是藺市鎮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該鎮把旅遊和農業產業結合,打造出集遊玩購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紅酒小鎮拉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帶動了村民致富。」藺市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有300多位村民在景區就業,還有些村民到景區擺攤,也能賺不少錢。
  • 將樂:展現鄉村生態旅遊魅力
    5月28日,40多名來自省內美洲豹國際夏冬令營的學生,來到國家級旅遊扶貧試點村——將樂縣光明鄉際下村,接近大自然,探秘大自然,學包粽子,品擂茶,露營,暢遊龍池谷生態休閒旅遊區。龍池谷生態休閒旅遊區融合龍池文化、道家養生,開發農業採摘、休閒度假、賞花攝影、野營訓練等項目,建成童趣園、燒烤區、瓜果長廊、休閒木長廊等設施,目前,已接待八方遊客6萬多人次。
  •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甘肅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
    千百年來,生活在隴原大地的人們,在祖先的土地上勤勤懇懇、精耕細作,創造出燦爛的農耕文化,隱藏于田間地頭、村前屋後、阡陌之間,而鄉村旅遊仿佛一個「布道者」,為我們播下了認識、親近、傳承、發揚這些文化的種子。1 民俗文化遊:傳統遺珠的新出路慶城亦稱鳳城,柔遠河和環江在此匯聚,國家4A級旅遊景區周祖陵與其僅一河之隔。
  • 來來來,一起為湘陰八大鄉村美景投票~
    候選標準:推薦單位集觀光遊覽、鄉村旅遊、生態旅遊、避暑休養功能於一體。>>嶽陽縣黃秀農耕文化園位於嶽陽縣黃沙街鎮黃秀村的黃秀農耕文化園,園區是湘北地區唯一一家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度假區點,以傳統農耕文化展示,傳統農耕體驗為主。
  • 挖掘特色做活鄉村遊 梧州市長洲區力推「旅遊旺區」
    作者:羅銀妮 梁少歡 編輯:廖志榮 廣西新聞網梧州12月14日訊(通訊員羅銀妮 梁少歡)每逢假期周末,前往梧州市長洲區泗洲島、富萬村等休閒採風、吃農家飯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以生態鄉村旅遊為特色的長洲旅遊產業正顯示出勃勃生機
  • 西疇龍正村,溶洞風光與壯、彝風情為一體的鄉村旅遊
    龍正:鄉村旅遊促脫貧圖/大狗熊文山州西疇縣蚌谷鄉龍正村地處西疇、文山、硯山三縣(市)交界,土、石山區參半。結合龍正村優美的風光和民族風情,發展鄉村旅遊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措施之一。該村結合溶洞文化旅遊區建設,整合民族團結示範村項目和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提升政策資金,著力打造集壯、彝民族風情的農家休閒鄉村,為下步開發集喀斯特山水、民族文化、休閒觀光、農業生態觀賞、農耕體驗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鋪設基礎。
  • 【世界長壽鄉】花果錦繡香萬裡:農耕文化園
    農耕時代的記憶始終縈繞在上林人民心頭。出縣城往南走不遠,明澄大道旁有一個以「世代農耕,禾田文化」為主題的莊園,坐落在大明山山腳的原野之上。人們來此觀荷賞花,穿林摘果,餵雞養鴨,下地耕田,品嘗農家美食,和土地親密接觸,體味簡單明快的農耕生活。這裡就是上林農耕文化園。
  • 梧州市長洲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回憶起「五一」期間的旅遊盛況,梧州市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委支書覃建良高興地說。據了解,今年的「五一」期間,到泗洲島觀光旅遊的遊客有21000多人,帶動了島上的農家樂、小攤小賣經濟,另一邊,富萬村的農家樂日接待遊客也將近1000人,農耕文化園最高峰接待遊客2000人,鄉村旅遊正成為市民遊客前往長洲區旅遊新的去處和經濟增長點。
  • 富順縣立足「三大品牌」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態
    富順縣立足「三大品牌」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態時間:2018-12-03 17:12   來源:富順縣府辦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富順縣立足三大品牌打造鄉村旅遊新業態 (1)生態養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