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成宅家利器,銷量猛增兩倍,「康師傅」家族登頂臺灣首富

2020-12-13 商業洞察報告

1991年北上的一列綠皮火車上,一個身材粗壯西裝革履的男子在一群渾身汗臭、蛇皮袋旁身的打工仔中間顯得格格不入。一會兒男子看到乘務員經過,操著臺灣腔的普通話對乘務員說:這位女生,哪裡有開水可以泡麵?並拿出一碗桶裝方便麵示意,桶裝方便麵的豪華亮相立時引來眾多驚豔的目光。不一會兒乘務員端著泡好的方便麵過來,頓時整節車廂都飄著方便麵的香味。有同坐的老鄉問臺灣腔男子:師傅,你這方便麵怪好的,吃著蠻香吧,俺見都沒見過,俺只吃過袋裝的方便麵,味道不中也不方便泡。周圍的打工模樣的乘客紛紛附和,這方便麵挺高級的,價錢不貴吧,車上吃飯老貴,吃這桶裝的方便麵又方便又划算。有個夥計拿出票子要臺灣腔男子賣給他一碗,男子無可奈何地說:我這是從臺灣帶來的,已經吃光了,不好意思啦。於是車廂裡的人只能作罷,又或坐或站進入慢長的旅程。

臺灣腔男子叫魏應州,從臺灣來大陸做生意已經兩年了。中國內地火熱的經濟大潮吸引了他,1989年他身負兄弟們的重託,踏足內地,然而兩年過去,開發的產品如「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等等因為不適應市場,全部失敗,帶來的1.5億臺幣差不多賠光,幾乎山窮水盡,要打道回府了。但剛才火車上的一幕令他覺得柳暗花明,靈敏的商業嗅覺告訴他,內地的方便麵是個絕佳的市場機會。

1954年魏應州出生在臺灣彰化,他的祖籍是福建永定。80年代魏家四兄弟接過父輩的生意,也就是一家資不抵債的叫「鼎新」的小油坊。年輕的魏應州每天騎著一輛破機車,在彰化永靖街頭來回奔波,四處借錢周轉,最慘的時候甚至連貨款都付不起,工廠也慘遭法院查封,後靠椰子油翻身,賺到人生第一個1000萬。

這次決定做方便麵以後,魏應州做了詳細的市場調查,最後選中一款味道很濃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零售價定在1.98元。廣告形象採用一個比較容易記憶的動畫人物。在稱呼上用「師傅」這個北方很流行但又顯得很專業的詞,姓氏取用「健康」的「康」字,昭顯公司追求健康的理念,於是「康師傅」方便麵這一品牌橫空出世。

1991年底,魏應州拿著向親友東借西湊以及員工入股共籌集的5000萬元人民幣,在天津塘沽註冊成立了頂益食品公司。前面幾個項目失敗,已經虧損了幾千萬,這是最後一搏的機會。如果再次失敗,那就無臉見家鄉父老、無臉見投資人了,魏應州背負的風險不可謂不大。

好在工廠投產後,訂單雪片般飛來,甚至有批發商提著一麻袋一麻袋的錢要貨。當時產能光供應天津地區需求都不夠,魏應州堅持只能留20%產品在天津地區銷售,其餘80%一定要送到全國鋪貨,以便打開全國的知名度。此後迅速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糕餅及飲品生產銷售企業,先後在中國40餘個城市設立生產基地。

1996年,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截止到上個收盤日,股價已經達到15.2元,市值854.82億港元,特別是在2月3日至2月14日這段時間,股票大漲15.5%。

2020年1月16日,福布斯公布2020年中國臺灣50大富豪榜,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以72億美元的財富初次位列榜首,郭臺銘卸任鴻海集團董事長後資產縮水,落居第四。

近年來方便麵因為在營養健康方面被人所詬病,再加上受外賣的影響,銷量呈下降趨勢,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想到方便麵枯木逢春,成了和口罩一樣受歡迎的硬通貨,連超市貨架上僅剩幾包最難吃的香菇燉雞面,也被人義無反顧地拿走了。大佬雷軍宅在家裡也吃起了「超豪華」的方便麵,只不過加了3個雞蛋而已。方便麵的銷量槓槓滴往上飆升,吃麵群眾如此努力,魏氏四兄弟臺灣首富的位子看來是固若金湯了。

魏氏兄弟也是非常有愛心的,疫情發生後,康師傅1月27日向武漢金銀潭等14家醫院捐贈4250箱方便麵,1月29日再次向一線人員捐贈方便麵、飲品,目前已經累計捐贈約1500萬元的物資。當然這點捐贈對他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讓魏氏兄弟取得今天的財富,回饋社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康師傅四兄弟登臺灣首富,方便麵為何能送掌門人成首富?
    來源:江瀚視野大家覺得一般情況下,各大首富排行榜的企業一般是什麼樣的公司?基本上我們能想到的要不房地產企業,要不網際網路公司,要不金融大佬,基本上這些公司成首富都是可以理解的吧,但是最近康師傅的掌門人卻成為了臺灣首富?方便麵產業也能成首富嗎?
  • 康師傅兄弟超過富士康郭臺銘成為臺灣首富,方便麵市場有多賺錢?
    在三家臺灣消費企業中,旺旺收入規模已低於康師傅和統一,但2018年利潤卻排在第一。 康師傅集團創始人四兄弟首登臺灣富豪榜首富,顯示了大陸消費市場對臺灣企業的重要性。在臺灣名不見經傳的康師傅,依靠大陸市場的開拓就讓其創始人成為臺灣首富。
  • 香港首富捐1億給武漢,澳門首富捐2千萬,臺灣首富捐了多少呢?
    這次李嘉誠給武漢的捐款在一次領先香港,跟他齊名的李兆基只捐了1千萬,鄭裕彤家族也是捐了1千萬,而郭得勝家族則沒有捐款。郭得勝家族一向來對於慈善不是太熱衷。香港首富李嘉誠捐了1個億,那麼澳門首富捐了多少錢呢?說起澳門首富許多人自然會想到何鴻燊。不過事實上澳門的首富已經不是何鴻燊了,而是寶龍集團的許健康。
  • 泡麵又成「香餑餑」,康師傅「王者歸來」,背後老闆為臺灣首富
    然而,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同時外賣的興起,對泡麵行業也造成了衝擊,「泡麵黨」群體不斷萎縮,導致一些泡麵品牌也遭遇「滑鐵盧」,方便麵銷量持續下滑、市值縮水。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泡麵行業迎來了利好。
  • 方便麵「復活」上半年銷量猛增,康師傅統一疫情紅利能吃多久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一場疫情衍生出各個行業的眾生相,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行業虧損,有的行業則賺的盆滿缽滿,一直不溫不火的方便麵行業便屬於後者。近日,隨著半年報陸續發布完畢,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麵行業在上半年的業績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 康師傅方便麵因何敗走臺灣
    曾經在兩岸都火爆的康師傅方便麵目前在大陸市佔率依舊穩居第一,為何被逼退出臺灣市場? 魏家4兄弟短期累積驚人財富 康師傅的母公司是臺灣頂新集團,1958年臺灣魏家4兄弟靠做工業蓖麻油起家。1990年頂新轉往大陸發展,1996年2月康師傅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為大陸最大的臺資公司,也成為大陸方便麵市場的老大。
  • 臺灣康師傅元旦已解散 不再生產銷售方便麵
    頂新集團證實,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解散。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副總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
  • 被疫情帶動需求的方便麵,能重回巔峰嗎?
    宅家做飯的這段日子,把很多人都逼成了中華小當家,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這段時間裡吃了人生最多的泡麵。疫情期間,方便麵成為超市最搶手的食品之一,曾被詬病為垃圾食品的它重新回到人們視線中,成為最普遍的宅家神器。微博上,#宅家泡麵都被玩壞了#話題閱讀量超過 2.5 億,4.6 萬人參與了評論。
  • 「臺灣康師傅」解散清算 康師傅方便麵照樣有的吃
    昨日,長江日報記者聯繫了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華中地區公關負責人,對方表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不利影響。  據悉,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在臺灣的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臺灣地區。  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負責人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
  • 臺灣首富魏家四兄弟分工不分家,不會讓你們失望,康師傅業績創新高
    向優秀的企業學習,做快消品行業的,不妨仔細閱讀康師傅在財報透露的運營方式及相關事項,應有所裨益。2020年富比世(Forbes)公布臺灣50大富豪,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以72億美元資產,拿下臺灣首富位置。
  •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財報顯示,康師傅上半年營收為304.95億元,同比下滑1.62%,為2017年上半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但其中方便麵營收增長3.68%。2018年,方便麵行業全面回暖得跡象才愈加明顯。產品高端化、差異化、健康化成為了方便麵品牌的救市「三板斧」。
  • 臺灣康師傅被黑心油撂倒 大陸方便麵業務也陷低谷
    康師傅的大股東頂新集團於次日證實了臺灣康師傅已解散的消息,不過頂新集團強調,臺灣康師傅之前的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早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意在將對中國大陸運營的康師傅的影響降到最低。北青報記者昨天在北京的一些超市中看到,康師傅方便麵基本佔據了每家超市方便麵貨架的半壁江山。從產品包裝上可以看到,目前康師傅方便麵在天津、青島、鄭州、保定都有生產。
  • "康師傅"老闆不姓康 臺灣四兄弟聯手大陸創富
    目前,四人各管一攤,魏應州負責「康師傅」控股公司,魏應交負責樂購生活購物中心,魏應充掌管臺灣味全,而魏應行則經營德克士炸雞連鎖店。尤其難得的是,他們並沒有因為企業的發展而忽略了兄弟間感情的維繫。雖然他們分住在兩岸,但每年都會定期聚會。直到現在,四兄弟還把賺來的錢都集中放在一個家族基金中,每個家庭每月固定領取一筆生活開銷,子女的學費則全部由基金支付。
  • 方便麵角逐進入下半場,康師傅半年掙103億是統一3倍
    方便麵收益是統一3倍,將繼續進軍高端面市場根據尼爾森最新市佔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整體方便麵市場雖然銷量同比衰退2.3%,但是銷額增長0.3%。黑心油事件一度讓國人對方便麵的好感降到零點。2014年,臺灣頂新黑心油事件爆發,在劣質豬肉之後又查出問題牛油,最終臺灣康師傅於2017年初宣布解散。
  • 方便麵巨頭業績大漲,康師傅成功背後全靠這4個福建男人
    當方便麵成為疫情期間的剛需,直接結果是讓方便麵廠商賺得盆滿缽豐。隨著方便麵市場逐漸回暖,康師傅控股、統一企業中國的方便麵業務收入回升。康師傅控股及統一企業中國的今年上半年經營數據尚未披露,方便麵廠商業績爆發已是大概率事件。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中國方便麵市場開始回升,方便麵廠商終於迎來「春天」。斑馬消費統計顯示,康師傅控股、統一企業中國的方便麵業務收入持續增長。
  • 方便麵王者歸來!銷量重回400億包 25元「高價面」不愁賣
    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消費市場,國內方便麵市場在經歷了多年的低迷後,2018年迎來全面復甦,銷量重回400億包,2019年這一趨勢在延續,並直接反映在康師傅、統一兩大方便麵巨頭的半年報業績裡。   觸底後全面復甦   2000年到2011年,國內方便麵市場曾經歷了「黃金十年期」,銷量從178億包猛增到424.7億包。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由於今年的衛生事件的影響,泡麵的銷量在今年上半年出現大幅度增長。根據康師傅發布的財務公告,2020年上半年收益329.34億元,同比增長8%;股東應佔溢利為23.8億元,同比增長58.37%,淨利潤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 康師傅方便麵真的使用了地溝油嗎?康師傅是日企嗎?
    一名自稱是臺灣導遊的女子號召坐在旅遊車上的大陸遊客抵制「康師傅」的母公司頂新集團。這名憤怒的女導遊在視頻中稱,此前,頂新集團旗下的眾多產品包括大眾常見的康師傅方便麵在臺灣發生餿水油事件,(餿水油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吃的地溝油)……女導遊還說,現在,全臺灣正在進行一個「滅頂」行動,消滅頂新集團,直到頂新集團完全退出臺灣。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統一成立於1967年,是中國非碳酸飲料及方便麵的主要臺資製造商之一,在臺灣算得上是老大哥品牌。康師傅的前身則是1958年創立於臺灣彰化的鼎新油廠,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以生產工業用蓖麻油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康師傅將戰場轉移到大陸。1992年,統一攜帶著臺灣人愛吃的鮮蝦麵進軍大陸市場。
  • 為什麼日本方便麵能吃下中國消費升級的蛋糕,康師傅(00322)就不能?
    被消費升級「絆了一跤」1991年,康師傅從臺灣來到大陸,考慮到大陸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一來就把市場定位定在了中低端,其主打產品「紅燒牛肉麵」定價為1.98元。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算,當時的1.98元相當於現在的3.55元,這意味著康師傅這16年幾乎沒漲過價。隨後鋪天蓋地的廣告讓康師傅一舉拿下大陸市場,甚至出現了批發商提著一麻袋的籤去訂貨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