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那條路、那座城……聽山城步道述說老重慶的故事

2020-12-11 騰訊網

重慶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即便是相鄰的地方也可能存在幾十米的落差,人們只能靠爬這種城市小道來往,也在小道兩旁住家、買賣、生活、繁衍。曾經的步道十分繁華,而山城步道就是連接上下城的唯一通道……

由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渝中半島步行系統規劃及示範段設計》中,為渝中半島規劃了「5橫12縱1環」山城步道。其中,已經全線貫通的首條山城步道,是規劃的第3縱步道示範段,最大亮點就是串起了散落在各處的歷史和文物建築。

山城第三步道始於珊瑚公園,經過南區路、枇杷山正街、觀音巖,最後到達軌道交通2號線大溪溝站,全長3.9公裡。

從山城步道「品讀」老重慶的故事

4月10日一早,上遊新聞記者來到了山城第三步道,聽這裡的老居民說,這裡有屬於老重慶的印記,步道途經厚廬、法國仁愛堂、打槍壩水塔、菩提金剛塔、通遠門、抗建堂等文化景點。

青石踏板,綠植成蔭。夏天來這裡,偶爾還會遇到幾個搖著蒲扇乘涼的老人。

與外界的喧囂不同,這裡老舊而安靜,自有其韻味,漫步石板路的小巷,是體驗山城韻味的最佳方式之一。

雙腳丈量渝中半島第三步道

山城第三步道是一條頗具重慶城市特色的山城步道,它是修建在峭壁上的臨空棧道,這條棧道仿佛是城市的陽臺「站在陡壁上,扶著欄杆走,望見長江流」。

可以說,山城第三步道從它開始修建起就打上了「老重慶」的印記,踏上層層疊疊的石板路,用雙腳來丈量這裡,可以說是體驗山城韻味的一種特殊「打卡」方式。

第三步道周圍現已經基本沒人居住了,只留下了各種獨具特色的建築,向來往的遊客訴說著「老重慶」的點點滴滴。山城第三步道串起了沿途抗建堂、菩提金剛塔、第一水廠塔、仁愛堂、石庫門、山城巷等獨具老重慶風味的歷史景點。

步道的入口位於地鐵一號線七星崗站2號出口對面的路邊。往裡走,能體會到山城老胡同的特色,胡同裡地上長滿了青苔,地面卻十分乾淨,不遠處的房子裡飄出炸辣椒的香味。

從步道探身俯眺,一條條馬路從茂盛的綠蔭叢中延伸出來,高高低低地交叉在一起,儼然一個立體的小花園。長廊頂上爬滿了葉子,這裡仿佛是世外桃源,人們在這裡可以遠離大城市的喧雜,完全放空……

山城第三步道是一條最能體驗重慶爬坡上坎特色的步道。但這裡要提醒下觀光的遊客,會一直爬山,對體能還是有一番小考驗的。如果是打車去一定要和司機說清楚,去第三步道,因為重慶有很多步道,司機容易混淆。

山城步道「漫長」的一天

清晨的山城第三步道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對於重慶這個一秒入夏的城市來說,春天的氣息就顯得隔外「奢侈」。步道沿途古舊的房屋裡依然住著不少居民,雖然今天沒有太陽,天空略顯陰沉,不過還是不能阻擋大爺大媽來這裡下棋、喝茶、晨練的熱情。

「我祖祖輩輩在這裡住了80年,我是真捨不得搬走!這裡有我兒時的記憶,老人們的一舉一動仿佛就在眼前,留下來似乎成了一種習慣,周圍的鄰居也是如此……」在這裡的老住戶周阿姨對上遊新聞記者感慨道。

走到一半,不知不覺到了中午,鍋碗瓢盆夾雜著洗菜的流水聲,耳邊響起一曲和諧的歲月流轉曲。而眼前,門窗的色彩已然斑駁,精美的雕花卻清晰可見,仿佛在述說著往日的輝煌;精緻緊湊依山而建的民房,周身散布著青苔,一切煥發著勃勃生機,靜謐而純樸。

走山城第三步道有兩大特色:一是欣賞重慶風光,二是探索重慶沉澱的歷史文化。

步道往外眺望。能明顯感受到這座城市超然的立體感。而步道周圍,則充滿了歷史人文氣息,或許你根本想不到在一個拐角處,就能遇到不知何時起就開始住在這兒的老重慶人,看到他們居住的屋子,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雖然時間改變了太多東西,帶走了太多東西,但這條山城古道仍然保留了讓人懷念的生活氣息。

沿著山城第三步道,走過老重慶的古城牆,順著山勢,向上攀升,沿途回首觀望,長江南岸的景色盡收眼底。峭壁的公路,車輛如流水般穿行。

如今重慶的步道,已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在這裡,可以聽鳥鳴聞花香,可以細細品味山城獨特的魅力。如果你想要感受老重慶人的生活,那就來山城步道吧,一層層的臺階記載著重慶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一束束盤根錯節的老樹根雕塑著重慶的歷史……

一路曲折前行後,來到了一處古老的城門前,這座城門以崖為牆,依山而建,順勢而為,這便是通遠門。歷經三千多年歲月的沉澱,曾今的17座老城門,它是唯一殘存的一座。山城的特殊地理賦予了巴渝獨特的歷史文化,而隨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傳統的印記都在慢慢失去,但山城步道在不經意間串聯起了那段歷史,靜靜地向過往的人們訴說著老重慶的故事……

上遊新聞記者 吳黎帆

相關焦點

  • 山城步道|老重慶的記憶,原汁原味的老城模樣
    一座山城,不乏步道。重慶山城步道即是重慶人回家最近的路,原汁原味的老城模樣。走進這些梯梯坎坎的老城,才算真正融入了這座城市。山城就是重慶,步道,就是方便重慶當地人步行的通道。老城區的山城步道依舊存在,然而,隨著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和交通條件的改善,這些步道逐漸失去人氣,有的已經荒廢,甚至消失了,而周邊一些有名的遺址也漸漸被人遺忘。成為歷史遺蹟,成為一條條追憶往昔,馨香繚繞的時光長廊,和我們一起見證著歲月風雨變遷。許多遊客們驚訝於重慶依山而建的拔地高樓,迷失在豔麗的都市叢林,常常追逐洪崖洞,磁器口,解放碑等等大眾景點。
  • 有種味道叫「老重慶」,有種市井叫「山城步道」
    不過這個名字,恐怕只存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了。 沿著青石板路緩慢向上行走,回首觀望,可以飽覽上下近遠美景,一面靠山,一面朝江,把長江南岸的景色,都盡收眼底。 作為最美的山城步道,修繕之後新增了8個觀景平臺,可以同時看見長江大橋和菜園壩大橋。
  • 重慶最美步道:山城步道,老重慶印記
    洪崖洞夜景是重慶必打卡的景點,火鍋是比吃的美食,那麼山城步道也是不可錯過的,山城步道是老重慶的印記,是最美的重慶步道。當你漫步石板路的小巷,這裡是體驗山城韻味的最佳方式之一。第三步道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人居住了,留下的只是來遊覽的人民,而我覺得最棒的是修建在陡壁上的一個懸空棧道!
  • 這段時間不能出外玩耍的重慶人,山城步道歡迎您
    山城重慶,依山建城臨水而居,整座城市都依附在山水之間,這裡的道路與其他城市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僅可以左轉右拐,還可以爬坡下坎,用網絡語言來說就是3D的。山城步道曾是老重慶人從河邊進城時走的山道,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本來沒有路,走得人多了,自然就有路了」意義深遠而語言樸實,山城步道也是這樣來的。只不過隨著重慶的發展,更多更方便的道路密布於城市的角落,這條曾經在懸崖峭壁上行走的山路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 山城步道:串聯起老重慶的記憶
    &nbsp&nbsp&nbsp&nbsp重慶是一座山城,這座立體化城市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城市步道——山城步道。山城步道,不僅僅是重慶建城以來市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更是傳承歷史人文、記錄城市演變的重要載體。在山城步道間行走,不經意間,你就走進了歷史。
  • 看見| 紅牆青瓦、老樹參天、老重慶版畫……山城第八步道和文化宮...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趁著立夏之季,打探了位於大溪溝街道紅球壩特色老社區內的山城第八步道和兒童醫院附近的文化宮巷,兩條步道將大溪溝人和街、嘉濱路一帶和中山二路、兒童醫院、枇杷山公園連接起來,紅牆青瓦加上牆上的老重慶版畫,提升了山城步道的「顏值」和氣質,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 老重慶的韻致,彈響在山城巷
    天涯剩個愁人聽。這一首詞讓我在不經意間劃破現實屏障,任思緒延展到某個自己也不知所以的時空。這恐怕是孤獨帶來的幻覺,但更有可能,是一種文化上的尋根。我在思考,重慶究竟是怎麼樣的,她的氣質,是火鍋的熱辣,是山地的參差,是朝天門的揚帆,還是點亮於每個家庭廚房裡的那一盞燈?
  • 看見|山城步道新入口多了一面老重慶文化牆 抬頭可見矗立百年的水塔
    這座重慶第一個自來水廠內的水塔如今在山城步道上就可以看見它的「廬山真面目」。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在現場打探中了解到,山城步道新出入口上不僅打造了一面水廠紀念塔的文化牆,而且站在文化牆附近抬頭就可以看見矗立百年的打槍壩水塔。
  • 山城步道上那家情懷滿滿的老火鍋
    在遠離鬧市臨江的山城步道之上曾經有一家網紅老火鍋沒有店名,沒有招牌,只有三張桌子手寫的菜單掛在老舊的門楣上。    父女倆在昏黃的燈光下各自忙碌來這裡的人,有老街坊、有租住在步道周圍的民工也有學生、小白領和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吸引他們來的除了火鍋店外的無敵江景更多的是這家開了20多年的老火鍋始終如一的味道。
  • #故城時光# 懷舊.山城步道
    是最能感受到原始重慶味道的地方,從陝西路拐角到解放東路可以到達,從湖廣會館側面穿過去也可以到達,這條街很安靜,兩旁都是陪都時期的老房子,感受以前老重慶的好去處。 山城步道的歷史很悠久,重慶城有很多房子建在山坡地或者河灘地,是沒辦法修公路的,歷朝歷代只能通過一些人們爬坡上坎自然踩出的小路,鋪上條石建成步道把各個區域的巷子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山城步道。。。
  • 市井煙火裡藏著老重慶味道 「五一」去山城步道打卡追尋城市記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30日6時訊(記者 董進 實習生 李金恆)說起老重慶,也許你會立刻想起朝天門碼頭、洪崖洞、渣滓洞、白公館、十八梯······可要說有哪處是既能觀山水、又能感受老重慶味道體驗巴渝煙火氣息,那山城步道可謂是絕佳的「打卡地」。「五一」小長假將至,市民朋友不妨相約前往,探尋重慶的城市記憶。
  • 重慶最美山城巷藏著梯坎、城牆和城堡,堪稱老重慶人的生活縮影
    與時尚繁華的摩登重慶相比,我更喜歡探索老重慶,那氤氳在舊時光裡的老巷子、土牆、小青瓦,總能撫慰人心,在溫潤的老重慶面前,焦慮和浮躁如同雲煙被一陣風吹散。老重慶離不開爬坡上坎,離不開弔腳樓,離不開長江嘉陵江,更離不開巷子裡火鍋、酸辣粉、山城湯圓的美味。但是,這幾年重慶的變化實在太快,在主城裡,還能追憶老重慶的地方越來越少,解放碑中興路的山城巷算一個,這條巷子能保留下來,很多重慶本地人都拍手叫好,因為這條巷子裡有一代老山城人的生活縮影。
  • 老重慶人常去的「天空之城」,就在長江邊上,我猜你一定沒去過
    加上短視頻的傳播與推廣,很多城市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尤其是山城重慶,2019年重慶共接待遊客4000多萬人次,這個數字比起超一線的發達城市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發展速度有望超過成都。說起重慶,這幾年遊客為它起的名字也數不勝數,不過呼聲最高的還是「魔幻山城」,由於特性獨特,重慶的建設布局也像一個謎「輕軌樓中行,高樓建平地」,就是對它真實的寫照。
  • 這麼多年重慶人當地人最愛去的休閒地,竟然是去山城步道走步
    如果說洪崖洞是重慶必打卡的景點,那麼山城步道也是不可錯過的,山城步道是老重慶的印記,漫步石板路的小巷,是體驗山城韻味的最佳方式之一。 擁有三千年歷史的重慶被稱為山城,其最初的城區即修建在渝中半島的層層山巒之上。
  • 文藝的風景棧道,山城步道十八彎,是重慶人記憶中的鄉愁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對於重慶人而言,山城步道就是鄉愁,這一頭連著自己,那一頭連著這座城市的過去。重慶渝中區仍保留著三條步道,其中最令人稱讚的還是山城第三步道,作為年齡最大的「老大哥」,第三步道見證著一代代重慶人的成長,當年還是牙牙學語的孩童,一轉眼就變成精壯結實的帥小夥。
  • 記者實地體驗 山城步道美不勝收
    半山崖線步道。記者 羅斌 攝重慶是全國有名的「橋都」,還是十足的「步道之城」。山城步道,除了承載交通出行功能,還是人們漫步山水間,品味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每條步道都帶給人不一樣的體驗。從渝中區到沙坪垻區,沿主城的半山崖線,形成了一條李子壩-鵝嶺-佛圖關-虎頭巖-平頂山的公園連線,被稱為半山崖線步道。這條步道有何特色?3月14日,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體驗。縱覽城中山水 體驗「人在景中」14日,小雨。佛圖關公園的步道上,行人絡繹不絕。
  • 重慶:來重慶山城步道,帶你體驗山城的獨有韻味
    小編最開始就說過重慶有著「山城」「火爐」「霧都」的稱號,由於重慶特殊的地形原因,來重慶遊玩爬坡上坎那是一定要會的「必修課」呀,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介紹一個學「必修課」的好地方——山城步道,它是老重慶歷史的縮影,在山城步道你能看到和了解到不一樣的重慶。
  • 視頻|知名攝影師齊聚山城步道 用鏡頭定格步道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9日16時訊(董進 實習生 唐嘉鍇)今(29)日,由市住房城鄉建委主辦的「漫步山城路記錄步道美」2020重慶市山城步道攝影大賽特攝團活動在渝北啟動。20餘名來自全市乃至全國知名的攝影師、攝影愛好者組成特攝團,將鏡頭對準山城步道,感受步道建設成效,定格步道之美。
  • 有種味道叫老重慶,有種市井叫山城步道,和我到步道裡走一走吧!
    說起老重慶,也許你會立刻想起朝天門碼頭、洪崖洞、渣滓洞、白公館、十八梯,但有這麼一個地方,或許已經從許多人的視野中淡去,像一段即將消失的記憶。它就在渝中區馬蹄街,隱藏在鱗次櫛比的老房子裡,叫山城步道。以前一直以為山城步道是一個統稱,後來才知道原來指的是其中一條,具體來說應該是山城第三步道。據說這是重慶最難找的一條步道,也是最能體驗山城爬坡上坎特色的健身步道,串起了沿途抗建堂、菩提金剛塔、第一水廠塔、仁愛堂、石庫門、山城巷等獨具老重慶風味的景點。
  • 想約你逛街,去這些傳說中的「山城步道「壓馬路
    據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統計,2019年,重慶主城區有60條山城步道,總長度約1207公裡。 山城步道,不僅僅是重慶建城以來市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更是傳承歷史人文、記錄城市演變的重要空間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