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談起柯南劇場版都是貝克街亡靈,但是他真的這麼好嗎? 《貝克街》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柯南故事,把裡面的人物都換掉,讓柯南裡的角色關係全部消失,也根本不影響這個電影的情節。 它更像是柯南裡的所有演員,在工作之餘參與了一部相同陣容但並非柯南主題的電影。
本片圍繞弘樹其人和參加遊戲的官富二代孩子們做出了很多思考,且希望這些官富二代通過遊戲得以成長也並不是一種絕望。作為一部社會派作品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名柯劇場版中最具思想深度的作品,我認為是不過譽的。但畢竟名柯還是推理作品,本片的推理成分實在不值一提,故我是把這部劇場版排在僅次於水平線的第二名位置。
我想說《貝克街》的日語版不知道為什麼bgm大量缺失,使得精彩成度大大銳減,我現在都無法忘記當年看臺配版的時候,揭開開膛手傑克背景時的悲戚,最後高潮時的燃。《通往天國倒計時》的bgm就精彩得多得多了,配上畫面更是無懈可擊。
個人認為M5絕了,三次飛躍場面震撼,少偵團友誼深厚,每個人物都刻畫得很不錯,上知乎看了一些回答後才發現好像大家都認為M6是巔峰之作。個人覺得M6雖然不錯並且寓意深刻但給我留下的印象遠沒有M5深,弘樹的部分和主要劇情有點割裂,場面衝擊力不足。
和後面的柯學比起來,M5的還好,畢竟是真的用公式給你解說了,只能說這種狀態是極其苛刻條件下才能達成的,但不妨礙它有一定合理性,至於兇手動機,前幾部柯南劇場版都差不多啊,都是因為自己職業生涯被妨害了產生殺意,對一輩子投身藝術的人來說並非難以理解,如果這都扯的話,M6老闆因為自己是開膛手的後代而殺人不是更扯
m6的劇本大綱確實可以說柯南劇場版第一設定,但是故事的填充很一般,展開節奏也可以說很拖沓了。但是單憑虛擬實境這個設定,搶個一流沒問題。
而m5的節奏好就好在幾乎每個主要角色都存在高光時刻,而且小高潮不斷,最後大高潮的鏡頭也稱得上柯南劇場版第一運鏡了。這個劇場版的一個問題在於劇本大綱結構和第一部過於類似,而且動機源於強迫症真是怎麼看怎麼覺得是致敬第一部……另一個問題還是在於,推理相對較弱了。
而推理性和劇情結合的最好的,個人還是推一波m7,而且m7還有一個優點在於遠鏡頭,有不少人因為m7決定日本旅遊必去京都做個聖地巡禮(不過大阪黑雞出現就帶一波旅遊宣傳好像已經是傳統藝能了)。
總之,m5m6m7在柯南劇場版屬於第一檔大概是共識。個人覺得m9也能排到這,但似乎數據不太支持。m3在相當一部分人那裡也排得蠻高,但不得不說屬於角色濾鏡。m1m2有遠古加成,實際再看,節奏和後來幾部還是有差距。
前七部的高度擺在那邊,這是甩最近10年劇場版不止一條街的這不用說。但是表達的觀點有很多種,你偏偏要學我的第一句,踩一捧一,這向來在知乎和b站討論都是有爭議的。M6隻看了動作不看立意強行把M6的閃光點抹去是你這邊的小問題。M6是一個全年齡全社會都能看,都能看懂的優秀作品。M5不管怎麼喜歡,也只是科迷願意看的劇。M5從第一次到雙塔到最後一次進雙塔,中級太拖沓了,當然我知道已經不能再縮減內容了,但是觀影體驗就是這樣。柯南前十本劇場版每本都看了起碼20遍以上,當中的感覺,味道,甚至鏡頭語言,我都可以說我是真的看懂了。你拿M5的動作硬鋼M6的動作並說M5比M6好,絕對是你看片面了。
M1劇場版先河,奠定了新蘭感情戲的基礎,和蘭必然在危險地方。
M2完善毛利夫婦的設定
M3拿其他劇的人放到柯南裡的嘗試
M4展現即使是柯南的狀態,也絲毫不差新一的味道
M5完善哀的設定,讓偵探團每個人都立體起來
M6借柯南吐槽社會的黑暗,同時感覺出如果柯南大結局了,每個人的選擇
M7看完我就很想去日本這地方玩
M6是2002年的電影,我2002年夏季的時候從日本回國,當時我看M6的時候其實是覺得挺尷尬的,感覺M6是我看過的所有柯南電影中最離譜最脫離現實的一部作品。
相比之下M5在當年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因為對小哀的情感描寫真的是非常細膩。結尾自我犧牲的那一段頗有公交車劫持事件的味道,但後者是柯南一人救小哀,而M5是少偵團一起救小哀,再加上前面的「席位=容身之所」的情節,甚至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少偵團對小哀的不可或缺。
後來慢慢接觸國內各種影評,我才知道原來在國內M6的人氣竟然如此之高。簡單過了幾眼發現基本上都是說「走在SAO的前面」「開創AI動漫題材」之類的,說白了更多的是點子新穎,感覺挺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