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10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就疫情防控工作召開第七場新聞發布會。吉林省衛健委副主任張力圍繞2月12日吉林省印發的《吉林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復工疫情防控指南(1.0版)》進行解讀。工信廳副廳長高山、人社廳二級巡視員王同海、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黃飈、省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所所長劉曉傑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張力首先介紹了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防控情況。當前,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時期,防控形勢複雜嚴峻。這幾天新增確診病例較少,已經連續4天只有1-2例確診病例,主要是前期主動篩查、排查,控制了傳染源的結果,表明聯防聯控成效顯著,新增病例基本都是被監管的疑似病例中被確診的。
隨後,張力重點就《吉林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復工疫情防控指南(1.0版)》進行了解讀。 按照吉林省委常委會、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吉林省政府常務會精神,2月12日印發了《吉林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復工疫情防控指南(1.0版)》(以下簡稱《指南》)。該《指南》主要適用於此次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應急響應期間。《指南》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法人主體責任,行業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責任,以及村和社區的基礎疫情防疫責任。該指南對各單位復工疫情防控的指揮體系、報告制度、篩查管理、隔離管理、排班管理、用餐管理、防護管理、宣教管理、應急管理等九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各地統籌做好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復工後疫情防控工作,科學制定防控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做到「一事一方案」、「一點一對策」,確保防控責任落實到人、到崗、到區域,各項防控措施無死角、無漏洞、無盲區,全面構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該《指南》既是我省前期疫情防控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同時也借鑑了其他省市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制定下發指南是在我省疫情防控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關鍵節點,為有效應對機關企事業單位集中返崗復工容易引發疫情擴散蔓延的嚴峻形勢下,吉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又一項重要部署,相信對指導各地各部門各有關單位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記者:吉林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後,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們是怎樣進行排查和管理的呢,企事業單位又該如何向上面報告呢?
黃飈:首先,回答關於管理排查問題。
單位要構建與社區(村)、公安部門、衛生健康機構信息共享機制,每個單位都要確定一名疫情防控聯絡員。社區(村)、公安部門、衛生健康機構要主動與各單位疫情防控聯絡員建立聯絡機制。單位要配合公安部門、通信管理部門、衛生健康部門及專業機構,利用大數據核查、分析研判等手段,開展人員健康信息篩查。單位負責組織排查並填報復工人員疫情排查統計表。除要登記基本信息外,要著重詢問健康狀況和復工前的出行情況,參加宴會等活動情況,是否接觸過是否接觸重點疫區來源人員。
從湖北抵吉人員,雖沒有發熱症狀,仍需交由屬地疾控機構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從湖北抵吉人員,有發熱症狀的,直接交由屬地定點醫院收治。
有省外非湖北旅居史但沒有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接觸史的人員,實行居家單獨隔離14天,由單位負責組織實施。外省抵吉人員有與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史的,交由屬地疾控機構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有省外非湖北旅居史但沒有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接觸史的人員,凡經縣(市、區)及以上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確認的重大項目參與人員和其他重點人群,由單位組織篩查,篩查結果沒有問題的建議正常上崗。
對沒有離開本省但有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接觸史的人員,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沒有離開本省且沒有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接觸史的人員,經體溫檢測合格的建議正常復工。
其次,回答如何報告的問題。
各單位應建立報告管理制度,組織復工人員認真填寫個人健康信息報告表,要仔細詢問春節後省外旅居史、與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接觸史和病史,要掌握真實準確健康信息,不得瞞報、漏報。單位組織復工人員上崗前進行體溫測量,如實登記,並實行健康日報告制度,由單位匯總後報屬地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抄送屬地衛生健康機構。單位實行外來人員體溫檢測和來訪登記制度,對發熱和異常症狀的來訪人員及時向屬地衛生健康機構報告,並做好應急隔離。
記者:目前,企業正在陸續復工復產,吉林省復工復產情況如何?對已復工單位防控物資方面是否有所準備支持?
高山: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企業復工和節後錯峰返程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工信系統在嚴格企業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推動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月11日,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已復產1501戶,佔52%,其中:長吉兩市企業復產率分別達到60%和72%。全省500戶重點調度企業有229戶復產,佔45.8%。全省50戶重點大型企業有38戶復產,起到穩定工業運行的「壓艙石」作用。針對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全省工信系統著力推動企業特別是食品企業全面復產,在重點調度的177戶生活物資生產企業中,已有吉林梅花、廣澤乳業等114戶穩定生產,其餘63戶企業將根據市場需求,陸續組織復產。
同時,為滿足重點復工企業防疫物資需求,省防控物資保障組已為對工業穩增長貢獻突出企業、醫藥生產企業、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等重點復工企業,調撥了口罩、防疫酒精等防疫物資。
下一步,我們將以500戶調度企業為重點,繼續加快推動全省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一是盡最大努力保障重點復工企業防疫物資。省裡將向各地集中撥付一批口罩,由各地政府分發給本地區的重點復工企業。同時,督促各地按照屬地原則,多方籌集,保障本地重點復工企業的防疫物資所需。二是充分釋放政策效應。積極爭取國家金融、技改等扶持企業的支持政策,落實我省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21條措施,落實全省一季度工業穩增長政策措施,全力穩定工業運行。三是做好企業復工要素協調。著力加強企業生產所需的煤電油氣運和用工、資金、原料等要素保障。
記者:企業復工後應該怎麼消毒?外環境消毒和單位門口設關卡對人員消毒可取嗎?
劉曉傑:沒必要對所有環境都消毒。日常情況下不需要進行特殊的空氣消毒,建議開窗通風,每天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通風時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一般環境物體表面,比如工作人員個人辦公區域,個人使用的辦公設備、辦公桌椅,做好日常清潔工作就可以,必要時可做消毒處理。重點是要對關鍵部位進行消毒:例如門禁按鍵、電梯按鍵,走廊、樓梯、衛生間等公共區域的扶手、門把手和其他公共使用的物品,手經常接觸的部位要定時、及時進行消毒。同時,工作人員要按要求佩戴口罩,加強手衛生,勤洗手,必要時可以用酒精棉片或其他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同時消毒手機。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2月6日下發的第四版防控方案中明確了消毒原則是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確定現場消毒的對象、範圍和時限。有人條件下,不建議噴灑消毒劑。不必對室外環境(包括空氣)開展大面積消毒。消毒劑要發揮消毒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消毒劑濃度,另一個是消毒時間。外環境空氣流通好,消毒劑很快被吹散,不能發揮作用。人體噴霧消毒如果要發揮作用,需要身體表面完全噴溼,而且要維持足夠長的時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短時間經過關卡消毒通道是沒有消毒效果的。化學消毒劑一般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使用不當和過度使用,都會損害人體健康和造成環境汙染,所以要注意安全使用和保存。我們要按照原則,科學消毒、精準消毒、避免過度消毒。
記者:請問不能復工復產的企業和實行彈性工作制的企業,在職工工資待遇上如何保障?
王同海:對於不能復工復產的企業,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要按照與職工籤訂的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職工工資。停工停產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職工提供了正常勞動,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職工沒有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要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發放生活費。
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可通過協商民主程序與職工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彈性、靈活的方式穩定工作崗位。暫無工資支付能力的企業,可與本企業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延期支付工資,共同應對資金周轉壓力,保障企業生產經營。
記者:企業復工復產後必然出現人員聚集情況,如果這期間出現發熱病例,將如何應對?
張力:首先,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在防控新冠肺炎工作中承擔著法人主體責任,應當按要求制定完善本單位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根據《吉林省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復工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各單位要設置臨時隔離室。企業復工後,如發現職工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應立即將該職工轉至臨時隔離室應急隔離,同時,要及時聯繫屬地衛生健康機構,用專用車輛將該患者送至附近的發熱門診或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篩查、診斷、採樣,進行核酸檢測。如定為疑似病例,立即轉入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同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密接人員進行隔離觀察,期限為與該病例末次接觸14天期滿。同時,要求該企業在轄區疾控部門指導下對環境和物品進行消毒。如該病例排除疑似,相應的密接人員也應排除隔離觀察。
記者:疫情期間企業是否可以裁員?如果有不合理裁員,職工是否有投訴渠道?
王同海: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對採取相應措施後仍需裁員的企業,要依法制定裁員方案,依法履行相關程序,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係。
對違反法律規定實施裁員的,職工可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進行投訴舉報,或者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