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2020-12-12 今日永州

要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醫院,十有八九是被醫院的抽血化驗流程給嚇怕了。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

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今天我們重點講講這幾個問題。

不是所有感冒發燒都要做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是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孩子發燒生病,去醫院檢查血常規,是為了幫助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我不建議孩子一生病就去醫院,正如我常說的,絕大多數的小兒常見病都是自限性疾病,比如感冒、急性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普通型)、皰疹性咽峽炎等。

家長學會相對應的調理方法,給孩子對證服藥,並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情志方面的呵護,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調節就能夠控制疾病,逐漸痊癒,不一定非要去醫院,也並非逢去醫院就一定要走血常規化驗流程。

不過,我也不希望家長切莫諱疾忌醫。如果孩子生病症狀較重,孩子反映比較難受,持續發熱超過3天,或者孩子還未滿3個月,家長對自行辨證、調理沒信心,建議去醫院查個血常規,看看有沒有細菌感染,該用藥就用藥,別耽誤了病情。

如果說望聞問切屬於中醫診療範疇,血常規等病理檢驗技術屬於現代臨床醫學範疇,家長也不必在二者中分個高下。物善其用,孩子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

主要看這三項

1.白細胞類判外感、炎症類型

白細胞是人體的「保衛者」,病菌入侵人體後,白細胞能將病菌包圍﹑吞噬。孩子生病通常是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過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快速甄別判斷。

白細胞(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明顯增多,極大可能存在細菌感染;白細胞(WBC)低於正常值,可能指向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比率增高,多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絕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外感發燒、呼吸道感染,家長學會看白細胞計數和中粒細胞比率就夠了。醫生在診斷時,會結合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以及孩子的綜合表現,確診是否為細菌感染。

不過,細菌感染也未必一定要服用抗生素——很多家長問到這個問題,在這裡我明確說明:如果孩子確診細菌感染,但精神比較好,病症也不急,可以暫時先觀察3天,再複診查看是否需要服抗生素。

除了看白細胞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如果去醫院檢查孩子是否貧血、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礙,還需要進一步學習。

2.紅細胞判貧血

紅細胞是身體的運輸官,負責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給機體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在血常規報告中,我們通過血紅蛋白(HGB)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貧血。如果血紅蛋白正常,則提示寶寶沒有貧血。

WHO貧血標準:大於1個月,HB<90g/L;大於4個月,HB<100g/L;6個月-6歲,HB<110g/L;6~14歲,HB<120g/L。

貧血的寶寶臉色、指甲和口唇會發白。家長平時可以多觀察孩子,初判孩子有沒有貧血的徵兆。

如果血紅蛋白值偏低,且紅細胞平均容積(MCV)<80,孩子可能患上了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屬於缺鐵性貧血,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鐵劑,並且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

鐵含量高的食物有牛肉、雞蛋黃、動物肝臟、菠菜、黑木耳等。如果血紅蛋白值偏低,且紅細胞平均容積(MCV)>100,孩子可能患有巨幼細胞性貧血,通常由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導致,要注意及時給孩子補充。

3.血小板

血小板是傷口止血的「修復師」。當孩子磕碰、外傷導致血管破損時,血小板就會迅速在破損部位黏附、聚集幫助血管填補缺口。

血小板減少: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

血小板增多:孩子感冒或生病,身體發生急慢性炎症時,都有可能出現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600x10^9/L,說明孩子的血液容易凝固,有形成血栓的風險,此時需及時就醫。

學會看血常規報告,家長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病情,再結合醫生的診療判斷,給到孩子最穩妥的治療和調理。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感冒發燒都要做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今天我們重點講講這幾個問題。
  • 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和常見異常
    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各類白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可以通過看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簡單判斷。如果有感染症狀,WBC和N%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等都在發生變化。
  • 血常規白細胞高 是細菌感染嗎?要用抗生素嗎?
    點擊查看 很多兒科醫生都有這樣的經歷:家長抓著一張血常規化驗單,急吼吼的闖進診室,「醫生,我家娃細菌感染了,要不要吃抗生素啊」?接過化驗單一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偏高,孩子精神狀態良好,也沒感染的症狀和體徵。
  • 教你如何迅速一眼看懂血常規報告單
    無論是日常體檢,還是生病住院,我們最常做的一項化驗就是血常規。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是最簡單且最重要的常規血液檢查,故而取名血常規。 很多人一拿到化驗單,看著上面幾十個醫學術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箭頭上上下下的,有點懵,不知所謂。
  • 血常規報告單,一文讀懂(超全版)
    來源 / 藥圈網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看完本文就知道了先看下報告單: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WBC) 外周血白細胞起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白細胞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三大類,其中粒細胞又分為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中性杆狀核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
  • 血常規報告的紅細胞指數代表啥?兩張圖幫你讀懂它
    根據病因的不同,臨床上比較多見的貧血類型可分為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而通過血常規報告上的紅細胞指數可簡單判斷貧血的類型。今天,人民網科普中國聯合達醫曉護幫助大家讀懂紅細胞指數。
  • 貝安:血常規檢查怎麼看?
    不管是體檢還是看病,第一項檢查就是驗血常規。當你拿到那張血常規檢查報告單,看到一大串數據時,很多人表示很蒙,血常規報告上面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怎麼看,貝安顧問來說說 查血常規檢查有什麼作用?
  • 體檢經常做的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看懂3個指標,很重要
    生病去內科檢查身體,一般都躲不掉血常規檢查,雖然價格不貴,但每次被針扎一下也是很難受的。每次血常規檢查做完後,都感覺沒有效果沒查出什麼病,好像白白浪費錢了。做血常規可以查出來的病有很多,很多人覺的血常規檢查沒用,都是因為你不懂得怎麼看檢查單。
  • 血常規能檢查出愛滋病嗎 要注意這些事項
    很多人對愛滋病十分恐懼,有高危行為後不知道什麼時間做檢測,造成身心健康受到極大傷害,嚴重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那麼,血常規能檢查出愛滋病嗎?血常規檢查什麼?血常規檢查方法是什麼?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血常規能檢查出愛滋病嗎由於愛滋病一般通過血液、性以及母嬰傳播,人們在對待自己的個人的私生活健康變得更加注意。由於愛滋病有一段潛伏期,很多有恐艾症的人都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預防或者及時發現,希望有效的預防愛滋病發生在自己身上。
  • 血常規能檢查出B肝嗎 什麼是血常規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人的身體都變得越來越差了,有些人居然會得B肝呢,B肝這種疾病越來越多的人得了,但是如何確診是B肝呢,血常規能檢查出B肝嗎,什麼是血常規呢,血常規檢查注意事項是什麼呢,一起來看文章內容吧。
  • 普通的血常規,能查出癌症嗎?專家:3個指標異常,需做詳細檢查
    普通的血常規,是不是就能查出癌症了?普通的血常規,能查出癌症嗎?>、腸鏡等等,癌症的種類比較多,很多癌症患者在做血常規時,都沒有明顯的異常,只有少部分人可以通過血常規檢查出癌症,指數變化並不大,所以在臨床上血常規對癌症篩查,大多數都是起到
  • 血常規報告裡那麼多 迷惑嗎?只需看懂這3類數據!
    此外,在做很多治療時,醫生都會監測患者的貧血狀況,便於隨時調整方案。 2、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咳嗽、流鼻涕、甚至發燒,去醫院一般要抽血查血常規!因為血常規裡面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能夠看出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引起的,確定之後醫生才能對症下藥。
  • 每天進步一點點,跟著安安醫生解讀化驗單——今日血常規(上)
    今天,我們開啟的是「血常規」。這項化驗項目相信大家都接觸過,每年的體檢項目中必有它,而且血常規它太實用了,臨床診療中,當患者有「咳嗽咳痰、發熱、頭暈、噁心嘔吐」等很多症狀時,醫生都會考慮化驗它。那它的樣貌是如何的呢?請看下方便是血常規的報告單。
  • 0-3歲低齡繪本,怎麼帶孩子讀書最有效!
    (孩子八個月體檢時的發育測試報告單↑)(孩子一歲體檢時的發育測試報告單↑)雖然我不認為那個檢測結果說明什麼,因為他們的測評標準未必是完全科學的,比如十二個月大運動發育要測試獨站和走,我孩子這種我堅持讓多爬,完全沒練過站和走的孩子肯定分數會低。
  • 腫瘤患者最關注的問題: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4個指標要特別注意
    小艾經常在後臺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發的血常規化驗單,想讓小艾幫他們解讀。的確,化驗單檢測結果密密麻麻二十多項參數,還很多專業名詞,簡直讓大傢伙兒頭痛!今天,小艾特地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一篇文就叫你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孩子哭鬧時,究竟要不要冷處理?讀懂孩子的情緒,做聰明的家長
    近日,在北京環宇薈的中信書店,知名親子溝通專家、家庭教育專家朱芳宜攜新書《讀懂孩子的情緒》,就焦慮時代的父母如何科學育兒,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展開了分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希望她的思考與回答,也能在你思考育兒問題時提供啟發。
  • 孩子生病的時候,你會給打針掛瓶嗎?
    一般情況下,不是那原則嗎,能吃藥就不打針嗎?醫生都說吃藥就可以,還有家長自己要求打針的。醫生無奈,問以前有打過針嗎?那家長又一雷人答案下來,我們感冒什麼的都會帶去打針,醫生聽完給開了個屁股針。那孩子發燒38度多,要說也不是特別高的溫度,至於到打針那份嗎?聽她那樣講,那我是一個「心多大的」媽媽,曾寶寶感冒的時候,藥都沒給吃,頂多喂喂開水和水果,就讓她自己好。
  • 別再給孩子亂吃了!生病時哪些食物變「發物」?
    海鮮、牛羊肉、蔥姜蒜都是發物嗎? 生病時發物一口都不能吃嗎? 康復期的忌口到底要如何注意? 今天讓我們來科學認識「發物」 「發物」是什麼 「發物」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
  • 擔心過年期間孩子生病,春節前一定要準備好這些!
    當寶寶出現咳嗽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護理問題。一旦寶寶生病了,家長一定又急又心疼,處理不當往往會讓寶寶病情加重,下面我們就對於常見的咳嗽來說說一些注意事項,有的食物食用不當還會加重寶寶咳嗽症狀。
  • 別再給孩子亂吃了!生病時哪些食物變「發物」?答案點開看↓
    >海鮮、牛羊肉、蔥姜蒜都是發物嗎?生病時發物一口都不能吃嗎?康復期的忌口到底要如何注意?可可是一名3歲的女孩,因為發熱咳嗽5天到醫院就診,診斷為支氣管肺炎,按照肺炎處理原則給予治療1周。可可熱退兩天後再次出現高熱,而且咳嗽還加重了。可可媽媽再次帶著她來複診,醫生複查了孩子的血常規和胸片,發現肺部炎症明顯比之前好轉,血常規也提示炎症指標下降,醫生覺得很奇怪,病情怎麼會再次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