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報告單,一文讀懂(超全版)

2020-12-23 健康界

來源 / 藥圈網

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先看下報告單:

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WBC) 外周血白細胞起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白細胞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三大類,其中粒細胞又分為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中性杆狀核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白細胞計數是測定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 參考值:

成人: (4-10) ×10 9 /L。

兒童: (5-12) ×10 9 /L。

新生兒: (15-20) ×10 9 /L。

■ 白細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見於月經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飲酒、餐後等,新生兒和嬰兒高於成人。   (2)病理性主要見於各種細菌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或壞死、白血病、惡性腫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機磷農藥、催眠藥等化學藥物的急性中毒,應用某些升白細胞的化學藥物也會促使白細胞增高。

■ 白細胞減少

(1)疾病主要見於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2)用藥:應用磺胺藥、解熱鎮痛藥、部分抗生素、抗甲狀腺製劑、抗腫瘤藥等。

(3)特殊感染:如革蘭陰性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病毒感染(風疹、肝炎)、寄生蟲感染(瘧疾)等。

(4)其他:放射線、化學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響。

影響白細胞計數的因素較多,必要時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和白細胞形態等指標綜合判斷。

白細胞分類計數(DC)

白細胞分類計數是將血液製成塗片後進行分類,並求得各種白細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導致不同類型的白細胞發生變化,因此,白細胞分類計數變化,比白細胞總數更能反映機體的生理或病理狀態。

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2.0-7.0)×109/L, 百分數50%-70%。

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0.02-0.5)×109/L,百分數0.5%-5%。

嗜鹼性粒細胞絕對值<(0.1)×109/L,百分數0%-1%。

淋巴細胞絕對值(0.8-4.0)×109/L,百分數20%-40%。

單核細胞絕對值(0.12-0.8)×109/L,百分數3%-8%。

■ 中性粒細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膿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膿腫、癤腫、扁桃體炎、闌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敗血症、猩紅熱、白喉、急性風溼熱)。輕度感染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計數可>10.0×109/L;重度感染計數可>20.0 ×109/L,並伴明顯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鉛中毒,或催眠藥、有機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術後、惡性腫瘤、粒細胞白血病、嚴重組織損傷、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生理性參見「白細胞增多」。

■ 中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傷寒、副傷寒、瘧疾、布氏桿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B肝、麻疹、流感)、血液病、過敏性休克、再生障礙性貧血、高度惡病質、粒細胞減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中毒損傷:重金屬或有機物中毒、放射線損傷等。

(3)用藥:抗腫瘤藥、苯二氮革類鎮靜藥、磺醯脲類胰島素促泌劑、抗癲癇藥、抗真菌藥、抗病毒藥、抗精神病藥、部分非甾體抗炎藥等。

■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過敏性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藥物性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食物過敏、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血清病、過敏性肺炎等。

(2)皮膚病與寄生蟲病:牛皮癬、溼疹、天皰瘡、皰疹樣皮炎、真菌性皮膚病、肺吸蟲病、鉤蟲病、包囊蟲病、血吸蟲病、絲蟲病、絛蟲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

■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或創傷:見於傷寒、副傷寒、大手術後、嚴重燒傷等。

(2)用藥: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 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1)疾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鹼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或淋巴網細胞瘤、紅細胞增多症、罕見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或轉移癌等。

(2)創傷及中毒:脾切除術後;鉛中毒、鉍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 嗜鹼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速發性過敏反應如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

(2)用藥:見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過量及應激反應等。

■ 淋巴細胞增多

(1)傳染病: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結核及其他傳染病的恢復期等。

(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細胞計數絕對性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性增多。此外,也可見於腎移植術後發生排斥反應期。

■ 淋巴細胞減少

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細胞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或接觸放射線等。此外,各種原因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時,淋巴細胞也可相對減少。

■ 單核細胞增多

(1)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如結核、傷寒、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瘧疾、黑熱病。

(2)血液病: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症恢復期。

(3)其他疾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紅細胞計數(RBC)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為呼吸載體,能在攜帶和釋放氧氣至全身各個組織同時,運輸二氧化碳,協同調節維持酸鹼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紅細胞計數是診斷貧血的主要指標之一。

參考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 紅細胞增多

(1)相對性增多:見於嚴重嘔吐、腹瀉、排尿過多、休克、多汗、大面積燒傷,由於大量失水,血漿量減少,血液濃縮,使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濃度相應增多,僅為一種暫時的現象。

(2)絕對性增多:見於①生理性增多,如機體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兒、新生兒、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骨髓釋放紅細胞速度加快等;②病理代償性和繼發性增多,常繼發於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山病和腫瘤(腎癌、腎上腺腫瘤)患者;③真性紅細胞增多,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進,紅細胞計數可達(7.0-12.0)×1012/L。

■ 紅細胞減少

(1)造血物質缺乏:由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腸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鐵、葉酸、維生素等造血物質不足,或蛋白質、銅、維生素C不足均可致貧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發性或由藥物、放射線等多種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癌症骨轉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紅細胞破壞或丟失過多:如先天失血或後天獲得性溶血性貧血、急慢性失血性貧血、出血等。

(4)繼發性貧血如各種炎症、結締組織病、內分泌病等。

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常被稱為「血色素」,是組成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承擔著機體向器官組織運輸氧氣和運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減的臨床意義基本上與紅細胞增減的意義相同,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參考值:

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兒:180-190 g/L。

測定血紅蛋白量減少是診斷貧血的重要指標,但不能確定貧血的類型,需結合其他檢測指標綜合分析。

■ 血紅蛋白增多

(1)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以及某些腫瘤如腎癌等。

(2)創傷:大量失水、嚴重燒傷等。

■ 血紅蛋白減少

(1)出血:血紅蛋白量減少的程度與紅細胞相同,見於大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類風溼性關節炎及急、慢性腎炎所致的出血等。

(2)其他疾病:血紅蛋白量減少的程度比紅細胞嚴重,見於缺鐵性貧血,是由慢性反覆出血所引起,如胃潰瘍病、胃腸腫瘤、婦女月經過多、痔瘡出血等;紅細胞減少的程度比血紅蛋白量嚴重,見於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如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的營養不良性貧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貧血等。

血小板計數(PLT)

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對毛細血管的營養和支持作用;②通過黏附、聚集與釋放反應,在傷口處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產生多種血小板因子,參與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進一步止血;④釋放血小板收縮蛋白使纖維蛋白網發生退縮,促進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內的不同時間可相差6%-10%。

參考值:

(100-300)×109/L。

■ 血小板減少

(1)血小板生成減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急性白血病、骨髓轉移瘤、骨髓纖維化、多發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紅斑狼瘡、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   (2)血小板破壞過多: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進、體外循環等。   (3)血小板分布異常:脾腫大、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釋。   (4)其他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出血、陣發性睡眠血紅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傷寒、黑熱病、麻疹、出血熱多尿期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粟粒性結核和敗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壞血病、阻塞性黃疸、過敏性紫癜等。   (5)用藥:藥物中毒或過敏。如甲碸黴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減少;抗血小板藥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減少;應用某些抗腫瘤藥、抗生素、細胞毒性藥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等。     ■ 血小板增多     (1)創傷:急性失血性貧血,脾摘除術後、骨折後,可見一過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類白血病反應、霍奇金病、惡性腫瘤早期、潰瘍性結腸炎等。     紅細胞沉降率(ESR) 紅細胞沉降率是指紅細胞在一定的條件下、在單位時間內的沉降距離,簡稱血沉。紅細胞的密度大於血漿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產生自然向下的沉降力。一般說來,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體內有感染或壞死組織的情況,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變的存在。血沉是傳統且應用較廣的指標,用於診斷疾病雖然缺乏特異性,但操作簡便,具有動態觀察病情療效的實用價值。 參考值: 魏氏  (Westergren)  法:

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 血沉增快

1.生理性增快

見於女性月經期、妊娠3個月以上(至分娩後3周內)。

2.病理性增快

(1)炎症:風溼熱、結核病、急性細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等。   (2)組織損傷及壞死:如手術、創傷、心肌梗死等。   (3)惡性腫瘤:迅速增長的惡性腫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腫瘤則血沉多正常。   (4)各種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發性骨髓瘤、肝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腎炎、貧血、高膽固醇血症。

—END—

本文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是編輯仲盈

相關焦點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
  • 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和常見異常
    血常規報告單上項目眾多,家長只需要大致了解以下幾個基本項目:1.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各類白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可以通過看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簡單判斷。如果有感染症狀,WBC和N%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等都在發生變化。
  • 教你如何迅速一眼看懂血常規報告單
    無論是日常體檢,還是生病住院,我們最常做的一項化驗就是血常規。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是最簡單且最重要的常規血液檢查,故而取名血常規。 很多人一拿到化驗單,看著上面幾十個醫學術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箭頭上上下下的,有點懵,不知所謂。
  • 貝安:血常規檢查怎麼看?
    不管是體檢還是看病,第一項檢查就是驗血常規。當你拿到那張血常規檢查報告單,看到一大串數據時,很多人表示很蒙,血常規報告上面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怎麼看,貝安顧問來說說 查血常規檢查有什麼作用?
  • 血常規報告的紅細胞指數代表啥?兩張圖幫你讀懂它
    根據病因的不同,臨床上比較多見的貧血類型可分為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而通過血常規報告上的紅細胞指數可簡單判斷貧血的類型。今天,人民網科普中國聯合達醫曉護幫助大家讀懂紅細胞指數。
  • 不是所有感冒發燒都要做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今天我們重點講講這幾個問題。
  • 血常規白細胞高 是細菌感染嗎?要用抗生素嗎?
    血常規檢查報告單1.兒童白細胞參考值很多家長會用成人的指標來判斷小兒的化驗值,其實小兒各年齡段血常規中白細胞及其分類的數值都不一樣,很多醫院甚至某些兒童醫院化驗單上均以成人數值為標準值,這也是抗生素濫用的重要原因。
  • 每天進步一點點,跟著安安醫生解讀化驗單——今日血常規(上)
    今天,我們開啟的是「血常規」。這項化驗項目相信大家都接觸過,每年的體檢項目中必有它,而且血常規它太實用了,臨床診療中,當患者有「咳嗽咳痰、發熱、頭暈、噁心嘔吐」等很多症狀時,醫生都會考慮化驗它。那它的樣貌是如何的呢?請看下方便是血常規的報告單。
  • 最全!一圖讀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最全!一圖讀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0-06-05 18:34 來源: 中國政府網 最全版來啦!
  • 血常規能檢查出B肝嗎 什麼是血常規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人的身體都變得越來越差了,有些人居然會得B肝呢,B肝這種疾病越來越多的人得了,但是如何確診是B肝呢,血常規能檢查出B肝嗎,什麼是血常規呢,血常規檢查注意事項是什麼呢,一起來看文章內容吧。
  • 血常規不會看結果?只需要看懂這3類數據就足夠了!
    血常規檢查可查出身體多種問題很多人認為血常規=所有抽血的檢查,包括肝功、血脂、血糖等等,而血常規主要是用來看有沒有血液病,其他的沒必要,甚至認為血常規檢查做了沒多大用處,浪費錢還浪費血。第二類:白細胞的數量增多:成人白細胞總數>10x10^9/L減少:成人白細胞總數<4x10^9/L在血常規報告中,白細胞那一坨底下有好幾個數據,但因白細胞總數的增多或減少主要受中性粒細胞以及淋巴細胞數量的影響,所以這一塊主要關注「中性粒細胞數量」和「淋巴細胞數量」這兩個數值就行了。
  • 腫瘤患者最關注的問題: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4個指標要特別注意
    小艾經常在後臺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發的血常規化驗單,想讓小艾幫他們解讀。的確,化驗單檢測結果密密麻麻二十多項參數,還很多專業名詞,簡直讓大傢伙兒頭痛!今天,小艾特地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一篇文就叫你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一般進入醫院都需要做的三大常規檢查之一,主要針對感染、血液病、外傷等做出初步了解、估計。 孕婦血常規檢查目的是什麼?  1.
  • 一文讀懂銀行承兌匯票什麼是承兌、分類及注意事項
    一文讀懂銀行承兌匯票什麼是承兌、分類咱們算一筆帳,甲方給銀行承兌的情況下,一般是半年或者一年期,假設是半年期的,今天結款可以給半年期承兌,給現款遙遙無期,那半年後承兌到期就可以解付出全款出來,相當於結款了,沒有損失利息,如果等現款,可能半年後還沒有等到,沒辦法,又給半年的承兌,只能接受,那半年後才能拿到全款。
  • 貝安:一文看懂婦科B超報告
    當我們拿到婦科B超報告單的時候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意思,自己的報告是否正常,今天貝安曉曉就帶著大家以一文讀懂婦科B超報告。
  • 健康:拿到體檢報告滿腦袋問號 專家教你讀懂那些↑和↓
    體檢報告單上的各種指標後面的「↑」和「↓」究竟應該如何解讀?本期第一健康就邀請到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趙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單海燕教授等健康專家,教你讀懂體檢報告,趕快來了解一下吧。
  • 一文讀懂三相電原理及其接法大全!
    打開APP 一文讀懂三相電原理及其接法大全!
  • 血常規結果怎麼看?主要有三個指標,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
    血常規是最常用的化驗手段之一,抽取外周靜脈血,費用大概是二十幾塊錢,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出結果。 在教大家看血常規的結果之前,先教大家怎麼看化驗單。
  • 每天進步一點點,跟著安安醫生解讀化驗單——今日血常規(下)
    大家好,上一節我給大家分享了血常規報告單中的紅細胞家族,每天進步一點點,跟著安安醫生解讀化驗單——今日血常規(上)。那今天我們則要了解了解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家族及血小板家族,因為血常規真的是太常用,且太實用了。跟著我學習,然後掌握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