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夫婦福州共制臺式月餅: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2020-12-21 騰訊網

林發偉和愛人魏金燕在做臺式月餅。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東南網9月29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臨近中秋佳節,在福州創業的臺胞林發偉和愛人魏金燕已經忙碌了將近一個月,他們經營的「光頭麻糬」店,通過直播、外賣等線上渠道,拓展了客源,中秋前夕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月餅訂單。在福州創業6年的時間,林發偉已經把福州當自己的家,每年都這裡過中秋,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就像月餅一樣,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其樂融融。

林發偉曾在臺灣臺北的糕點店工作,師承臺灣一位糕點大師,學到了製作麻糬的好手藝。來自福州連江的魏金燕多年前在臺北一家服裝店工作,結識了對面糕點店工作的林發偉,兩人情投意合,走在了一起,並於2012年喜結連理。每年,林發偉都來大陸三四趟,看望魏金燕的家人,並帶臺灣商品作伴手禮,麻糬就是其中一個。

「閩南語麻糬的發音是麻吉,像糯米黏一樣,寓意兩個朋友很要好。」林發偉向記者道出了麻糬代表的文化意涵,他告訴記者,在臺灣,人們逢年過節都吃這種甜品,既因它甜蜜的味道,還為討個「粘錢」的彩頭,「閩南話講『天天吃麻糬,年年掙大錢』」。

魏金燕的親戚朋友對林發偉帶來的麻糬讚不絕口,夫妻倆就商量,前往大陸發展,經過多年的考察和考慮,林發偉決定在福州創業,把在臺灣累積多年的糕點手藝帶到大陸。「這樣一家人也可以團圓。」魏金燕說。

2014年7月,夫妻倆在福州群眾路的一條小巷子裡開了第一家麻糬店,因為留了個光頭,因此林發偉給店名取了「光頭麻糬」。「當時門店很小,但特別受歡迎,開業當天很快就賣光了。」憑藉口感軟糯、味道香甜的麻糬,林發偉的門店捕獲了眾多的「粉絲」,口口相傳,很多人慕名而來,成為福州的網紅店,還有幾名來自武漢的大學生曾專程搭乘飛機來到福州買麻糬,為他在大陸發展注入了信心。

現在,林發偉在福州茶亭和省府路各開了一家門店,麻糬已從當初的4種口味發展到芝麻、花生、紅豆、抹茶等8種不同的口味,還延伸出鳳梨酥、臺式Q餅、牛軋糖等品種。

記者到訪林發偉位於兒童公園路的茶亭店時,他和妻子正在後廚趕製臺式月餅,兩人戴著圍兜和口罩,一人做酥皮、一人包餡兒,配合默契,一顆顆象徵團圓的月餅就從他們手中誕生。中秋節前夕,他們接到了大批訂製月餅的訂單,最近一段時間,他們每天都是5點多起床,開始做月餅和麻糬,直到晚上12點才能休息,每天要做1000多個。

「大陸常見的是廣式月餅,臺灣將芋頭酥、蛋黃酥、麻吉餅等都稱為月餅。」已經有十來年麻糬製作經驗的林發偉告訴記者,做一個臺式月餅,要經過和粉、做酥皮、制餡、包餡、烘焙、冷卻等近十道的程序,無論是月餅還是麻糬、鳳梨酥,他都堅持古法手工煉製,每一道工序親力親為。

「唯有純手工的麻糬,才能真正讓外皮具有柔軟Q彈皮薄餡多的特性,是一般機器生產之麻糬所無法比擬的。」林發偉說,麻糬外裹的粉、鳳梨酥的餡料,甚至做牛軋糖的香蔥餅乾等都是從臺灣購買,並且堅持自己加工,不購買成品,不在產品中添加防腐劑。

今年,受到疫情的衝擊,線下實體商店受到了很大影響,林發偉麻糬店也不例外。「有段時間大家都不敢出門,一整天沒有一個顧客,門店都是在虧本運營。」林發偉說,疫情下,他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試水直播帶貨,今年3月,參加了在榕臺青組織的臺灣美食直播特賣,第一次就賣出了1000多顆麻糬。嘗到帶貨直播甜頭後的林發偉,又參加了多場的直播,9月1日,他還在東二環泰禾廣場,參加了「全閩樂購 惠聚榕城」——海青節雲直播系列專場活動,打出了知名度。

「在直播中可以更加直觀地介紹自己的產品,還附帶了微信和電話,不少人會加微信和打電話過來訂貨,現在客源也越來越廣。」 林發偉說,現在門店客源逐漸恢復到往常,整體銷售量已經超過去年,線上訂單更是暴增。記者在門店內看到,裡面堆放了不少的麻糬和月餅,都準備送出去的全國各地的,前臺的柜子上貼滿了寄貨的快遞單,目的地除了福建各地,還有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浙江、江蘇、山東等地。林發偉註冊的兩個微信,目前有7000多名的顧客。

中秋是一個象徵團圓的節日,林發偉還向記者分享臺灣過中秋的習俗,他說,在臺灣中秋除了吃月餅、賞月,一家人還會圍在一起烤肉,這一天,在街頭巷尾,還有公園空地,都聚滿了烤肉的人群。第一次在福州過中秋時,林發偉也在店門口擺起了架子烤肉,引來了不少路人的好奇和圍觀,「有人還誤以為我們在買燒烤。」林發偉說。

在福州創業,林發偉夫婦也收穫了愛情的結晶,如今兒子已經將近3周歲,這幾年的中秋林發偉都會在福州跟家人共同度過,他說,今年受疫情影響,會選擇在家裡和家人團聚,煮一桌好菜,喝喝小酒,吃吃月餅、聊聊天,也會和遠在臺灣的親人視頻連線,互相問候,互道祝福。

「大陸有很多政策,扶持經濟發展,我們省府路的門店也享受到了政策優惠,減免了一個半月的租金,福州促消費活動,發放購物券,也讓商家能夠受益。」林發偉對於在福州創業的前景仍然充滿信心,接下來,計劃通過加盟的形式來拓展門店,開設專門直播帶貨的平臺,讓更多人能夠嘗到地道的臺灣麻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月餅放在架子裡冷卻。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林發偉在包餡。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林發偉把月餅放在烤箱裡烘焙。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林發偉展示自己製作的臺式月餅。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店裡的柜子上面貼滿了寄往全國各地的快遞單。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相關焦點

  • 小飯糰助力兩岸「團團圓圓」
    誰也不會想到,一名資深的臺灣設計師,竟「跨行就業」,在「鷺城」廈門有聲有色地經營著多家餐廳,並開起了連鎖加盟店,致力於用餐飲文化聯結兩岸,他就是來自臺北的臺商呂振宏。2011年,他與朋友合夥在臺中創辦了第一家「八足御飯糰」臺式飯糰店。經過幾年的精心經營,呂振宏的店名氣漸漸打響,於是他將目光轉移到大陸,開始規劃開拓大陸市場。「在2013年的時候因為接設計案的原因,來深圳、廈門等地考察過,當時還沒什麼感覺,但當我2014年再來大陸時,短短一年內,城市變化發展的速度之快讓我感到非常吃驚。」
  • 1道適合中秋的宴客菜,好味道上檔次,做法也不難,寓意團團圓圓
    1道適合中秋的宴客菜,好味道上檔次,做法也不難,寓意團團圓圓中秋佳節,是團圓的節日,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在古代的宋朝和明朝時期就比較盛行了,已經開始在中秋節吃月餅,家人好友相聚一堂,共賞明月,把酒言歡,共度中秋,這習俗一直流傳下來。唐代詩人李白有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之夜,月圓如盤,也是遠在他鄉的遊子們思念故鄉的時刻。
  • 除夕將至,教你一道「團團圓圓」,軟糯香甜,滋補暖身,寓意好
    除夕將至,教你一道「團團圓圓」,軟糯香甜,滋補暖身,寓意好除夕將至,人們最為期盼的莫過於哪頓合家團圓飯,除夜家庭舉宴,全家人圍桌而坐,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團團圓圓年夜飯」。所以小廚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道寓意好、顏值高的小甜品——蜜豆牛奶水晶湯圓,年夜飯上這道菜,絕對是一道亮點,好吃又好看,我還取了個寓意好的菜名團團圓圓。願大家2020年,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多姿多彩!湯圓所用的食材就是用糯米,所以含有豐富的碳水和蛋白質,能在寒冬快速補充能量,補虛補血,健脾暖胃。而且蜜紅豆口感獨特,所以蜜紅豆可以做出各種藥膳食品或日常美食。
  • 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用餐扣減:早餐1元/餐,午餐2.5元/餐,晚餐2.5元/餐通勤車輛:免費福利:每月福利品、端午、中秋、生日卷(採蝶軒)、徒步團建聚餐、旅遊等保險福利:五險一金法定各類休假:婚嫁、產假、哺乳假等公積金:5%(公司部分也存入個人帳號)※可以理解為另外一方收入年休假:按照法定執行薪資:約定工資年度加薪
  • 臺長榮航空推「與團團圓圓共乘」旅遊引發熱烈迴響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報導,臺灣長榮航空公司22號將派出747熊貓專機接「團團、圓圓」赴臺,長榮公司同時釋出100個專機座位名額,與臺灣6家旅行社合作,推出「與團團圓圓共乘」旅遊行程,讓臺灣民眾體驗與可愛熊貓共乘的樂趣。消息一出,引發臺灣民眾熱烈迴響,有的旅行社僅今天一上午就吸引了超過60位旅客報名。
  • 臺長榮航空釋100個專機座位 推與團團圓圓共乘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報導,臺灣長榮航空公司22號將派出747熊貓專機接「團團、圓圓」赴臺,長榮公司同時釋出100個專機座位名額,與臺灣6家旅行社合作,推出「與團團圓圓共乘」旅遊行程,讓臺灣民眾體驗與可愛熊貓共乘的樂趣。
  • 中秋,中國人的情懷--團團圓圓過中秋丨白鹿溫泉豪禮送!送!送!
    帶著爸媽、孩子、愛人尋一方淨土,品品月餅,賞賞月,全家團團圓圓過中秋。③免費送月餅凡到白鹿溫泉的遊客關注公眾號即送月餅一份。每天限量500份,先到先得。(2018年9月22日-2018年9月24日)④團團圓圓過中秋中秋當然少不了團圓飯了
  • 團團圓圓臺灣歷險記(政治幽默)
    其思維和言論和陳水扁時代送大熊貓團團圓圓給臺北市動物園一樣,卡了三年,到馬英九上臺才成行。當時筆者用特殊的問題寫了一篇小品,現在貼出來仍有參考價值。團團:親愛的,來到臺灣,感覺如何,還吃得慣嗎?圓圓:還好了。臺灣竹和四川竹似乎也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似乎臺灣竹還更新鮮些。   你怎麼樣?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 長榮航空:將全力做好載運「團團圓圓」來臺工作
    12月11日,大熊貓「團團」「圓圓」正在進食。當日,來自海峽兩岸數十家媒體的記者來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關注即將赴臺的大熊貓「團團」「圓圓」,了解它們的近況。目前,大熊貓「團團」「圓圓」的體重已分別達到112公斤和114公斤,兩隻大熊貓每天要吃50公斤竹子。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新華網臺北12月16日電 (記者 陳斌華)臺灣長榮航空公司副總經理聶國維在記者會上表示,長榮航空很高興能擔任運送「團團」、「圓圓」來臺的飛行任務,將全力以赴,將「團團」、「圓圓」舒舒服服、圓圓滿滿地載運到臺灣。
  • 「團團」「圓圓」過「五一」 臺北動物園大熊貓館人氣高
    "五一"假期第一天,不少臺灣民眾來到臺北市動物園,和憨態可掬的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還有它們的寶寶"圓仔"一起過節。今年2月,臺北動物園為"團團""圓圓"實施人工授精,拼二胎,這個"三口之家"何時能再添成員?也成了最近大家關注的話題。
  • 曬曬我家年夜飯,4涼8熱12道菜,團團圓圓,熱熱鬧鬧過大年
    曬曬我家年夜飯,4涼8熱12道菜,團團圓圓,熱熱鬧鬧過大年我家年夜飯一如既往的4涼8熱12道菜,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不過今年還加了一道菜,因為今年農曆閏月,實際上農曆是13個月,所以我家今年的年夜飯吃了13道菜。
  • 從雅安碧峰峽到臺北木柵--"團團""圓圓"安抵寶島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劉暢 苑堅 趙博)23日17時許,在紅緞般的晚霞襯託下,搭載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專機「輕柔地」降落在臺北桃園機場。飛機提前關閉了引擎,人們屏住了呼吸,就連登機工作的檢疫人員也躡手躡腳……大熊貓就這樣「安靜」地到來,像是聖誕老人在夢中將禮物放在枕邊。    這是大熊貓「團團」「圓圓」在4年的生命旅途中一次最遙遠的旅行。
  • 十全食美「年夜飯」,團團圓圓迎鼠年——記2020年1月幼兒美食自助活動
    孩子們的除夕夜雖然不是在幼兒園度過,但幼兒園提前為身在福州的他們準備了充滿福州味的自助「年夜飯」!2020年1月2日,放假歸來的孩子們就迎來了幼兒園1月美食自助活動!十道美味,營養多,味道佳,寓意「十全十美」,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團團圓圓迎新年。
  • 月餅為什麼是圓的 中秋節當然要團團圓圓
    八月十五中秋節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關於月亮的節日,賞月吃月餅是最傳統的習俗,但是大家在吃月餅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寓意團圓。根據百科介紹,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
  • 福州馬尾交流團與馬祖鄉親共慶佳節
    福州馬尾交流團與馬祖鄉親共慶佳節 2019-02-17 09:43馬尾交流團為馬祖鄉親獻上了《碧玉簪》、《武家坡》等精彩閩劇節目受到了馬祖鄉親的喜愛。 許琳晶 攝  當晚,在馬祖鄉親見證下,馬尾和馬祖嘉賓共同按下點燈啟動鍵,燈會拉開帷幕。福州馬尾交流團團長伍南騰與馬祖知名人士劉增應、陳雪生及馬祖鄉親一起共慶佳節。
  • 臺北市動物園為大熊貓「團團」「圓圓」慶生
    8月30日,一年一度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生日派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如期舉行。圖為團團開吃「蛋糕」。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8月30日,一年一度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生日派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如期舉行。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8月30日,一年一度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生日派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如期舉行。圖為圓圓接近「蛋糕」。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8月30日,一年一度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生日派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如期舉行。圖為團團的「蛋糕」,其方形基座上有一匹冰馬飛馳,被命名為「馬到成功」。
  • 全部改吃臺灣竹子 團團圓圓體重增加(組圖)
    動物園提供的信息顯示,從2日上午9點到下午3點45分,「團團」「圓圓」共進食竹子達33公斤,此外還吃了窩窩頭、蘋果、胡蘿蔔等。  趙明傑介紹說,「團團」「圓圓」吃臺灣竹子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來臺第三日,動物園為他們提供竹子有一半來自臺灣,第8天就達到了90%。「現在看來它們對臺灣竹子已經適應了」。
  • 元宵節這碗湯圓,吃了全家團團圓圓!
    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 「團團圓圓」愛吃臺灣竹 尤其特愛黃金竹
    「團團、圓圓」赴臺以來,不斷適應在臺灣的生活。而精心照顧他們的臺北動物園飼養員近期細心的發現,「團團」「圓圓」現在最喜歡的是產自臺灣的黃金竹!但是由於黃金竹成本昂貴,園方只能當作獎勵的美食提供給他們。一起來看臺灣TVBS的報導。
  • 團團圓圓過中秋
    佳節逢盛世,神州共此時。上海的中秋音樂會伴著樂曲,瀉下一片月光;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城南街道站前社區裡,一塊塊金黃的月餅在鄰居們的笑聲裡傳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成吉思汗中央廣場上,舞蹈愛好者伴著音樂旋轉,不知疲倦;北京西站開往南昌的列車上,列車員們把車廂裝飾一新,充滿節日的氛圍;各地的商場裡,售賣的月餅少了「天價」的噱頭,多了幾分文化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