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沙漠行星?研究稱,古代火星在地下深處至少有2個水庫

2020-12-19 星星知火

火星上面存在的水。即使是在電影裡,你也找不到比他們更不可能的夥伴了。但從前,火星這個不毛之地也是鬱鬱蔥蔥,溼漉漉的。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火星水的歷史,而行星科學家們剛剛發現,在火星表面之下,至少有兩個不同的古代水庫可能被保存下來,它們具有不同的化學特徵。

這一發現表明,與地球不同,火星可能沒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巖漿海洋環繞著整個星球。

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傑西卡·巴恩斯解釋說:「許多人一直試圖弄清火星的水史。「水是從哪裡來的?」它在火星的地殼(表面)裡有多長時間?火星內部的水從何而來?水能告訴我們火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嗎?」

證據是在火星巖石中發現的。我們不能馬上趕到火星去帶回了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們甚至還沒有進行過機器人火星樣本返回任務。但偶爾,火星還是會來到我們身邊的。

從火星外殼上脫落的隕石會不時地飛向地球。在地球實驗室裡,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技術仔細研究了兩顆這樣的隕石——1984年在南極洲發現的艾倫·希爾斯84001隕石和2011年在撒哈拉沙漠發現的非洲西北部7034隕石。

7034隕石

研究小組研究了鎖在火星巖石中的氫同位素。同位素是一種中子數不同的元素的變體;氘——也被稱為重氫——有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氫元素的同位素「氕」,其原子核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

因為氫是水的組件之一,這兩個同位素的比率被鎖在巖石的歷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的水,它就像一個水的化石,它的存在的印記,可以分析學習化學過程是主體,和它的起源。

巴恩斯和她的團隊並不是第一個為了了解火星上的水而研究火星隕石中的氫同位素的人。但是以前的結果是分散和不一致的。

在地球上,protium是佔主導地位的氫同位素。大氣(雖然那裡沒有多少氫)、巖石中的水和海洋中的水都是如此。

在火星上,氘是大氣中佔主導地位的氫同位素,這可能是因為太陽輻射正在剝離氚——但是科學家測試的巖石中的同位素比率已經從類地走向類火星。

因此,巴恩斯和她的團隊決定對隕石進行更仔細的研究,他們確信這些隕石起源於火星地殼。

根據之前進行的放射性衰變年代測定技術,艾倫·希爾斯84001在39億年前與火星地殼中的液體相互作用。類似的分析表明,非洲西北部7034在15億年前與流體發生了相互作用。

火星海洋還原圖

當巴恩斯和她的團隊進行同位素分析時,他們發現兩個樣本的同位素比值相似,都處於地球水的比值和火星大氣的比值之間。更奇怪的是,這個比例與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上分析的年輕巖石相似。

這表明,這些水的化學成分在大約39億年的時間裡是一致的——考慮到之前的研究,這是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結果

「火星隕石基本上在所有地方都有分布,所以試圖找出這些樣本究竟告訴我們什麼關於火星地幔的水,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挑戰,」巴恩斯說。

「我們關於地殼的數據如此不同,這一事實促使我們查閱科學文獻,仔細研究這些數據。」

但是,當研究小組將他們的研究結果與之前在火星地幔(地殼以下)隕石中氫同位素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驚訝的東西。地幔隕石可分為兩類不同的火成巖,稱為雪戈特巖。

化學特徵表明,火星地幔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未混合的水儲藏庫。這可能意味著,與地球不同,地幔下的液態巖漿的全球海洋並沒有使上面的層變得均勻。

火星內部的這兩種不同的水源可能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物體可以合併成內部的巖石行星。這一背景對於了解火星過去的宜居性和天體生物學也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古代火星的生命可能生活在地表之下,因為火星或存在豐富的地下水
    若古代的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那麼它可能不是生存在火星表面,而是可能生存在地表下的幾英裡之處。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過去最適合居住的部分可能是它的地下。近日,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雜誌上。
  • 火星在古代被人們稱為熒惑,2020年後我國太空飛行器將擇機登陸火星!
    火星地質不夠活躍,星球地表基本上是沙漠,沙丘以及礫石組成,而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然而同其他類地行星相比,火星又是最像地球的一顆行星。火星曾經是否有過生命存在,火星上是否存在適合生命存在的物質,一直是人類關心並試圖揭開的謎底。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
  • 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也是海洋世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沙漠行星?
    火星是地球外側的鄰居,看上去就是一個紅色的星球,人類走出地球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探測最多的行星也是火星。為什麼火星會成為人類最熱門的探測行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它離我們比較近,探測器在時間窗口發射,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到達火星。
  • 火星像個夾心蛋糕 「洞察」號獲得行星內部結構數據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本報訊兩年前,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希望從那些遙遠的地震和土壤洩露的深層熱量中收集火星內部結構的線索。 事實證明,火星有它自己的「想法」。
  • 為什麼火星極光的形成過程會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但是,我們也因此而對更多星球的星體特徵有了基本了解,比如,在火星上也同樣存在著極光現象。簡而言之,地球並不是唯一存在極光現象的行星,至少火星上也同樣普遍性的存在著極光現象。那麼,火星極光的形成原理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該星球上的極光會到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 火星上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這項發現來自於兩項獨立的研究,分別發表在《科學進展》和《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在第一項研究中,由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埃德溫凱特領導的團隊研究了數百條火星河道的高解析度地圖,並將它們流域的大小進行了比較。
  •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火星曾存在巨大溫暖的鹹水湖,簡直是生命之源
    火星作為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它可以說是地球的近鄰。雖然體積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離太陽的距離也相對遙遠,但是它卻被科學家認為是在太陽系中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說到火星,每個人可能都會想到那個紅色的星球。
  • 研究表明,火星冰川下有湖泊,「火星人」會生活在地下嗎?
    類似的化學反應,在火星這些星球應該也能夠出現的。所以,科學家猜測火星可能曾經存在生命,或者火星現在還存在生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事實證明,如果火星有生命,它們應該也能夠適應火星表面高輻射的環境。,這個地下世界可能是火星最佳的棲息地。
  • 火星最初9000萬年一直有水,科學家提野性理論:巖石行星或都有水
    在過去的數十億年時間裡,地球上至少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曾經在地球上繁榮過的生物,絕大多數都和已知現存的物種一樣,同樣都離不開水的滋養。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將水資源視為一個星球是否適合生命居住的首要判斷依據,但現在又有研究人員提出,很可能所有巖石行星上都有水,這個看似野性的理論到底是怎麼回事?
  • 火星:我們對紅色星球的了解
    火星是太陽的第四顆行星。適合紅色星球的血腥色彩,羅馬人將它命名為戰爭之神。事實上,羅馬人抄襲了古希臘人,他們也將這個星球命名為戰爭之神阿瑞斯,其他文明通常也會根據其顏色給出行星的名稱,例如,埃及人將其命名為「她的Desher」,意思是「紅色的」,而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其稱為「火星」。
  • 火星已經發現液態水,意味著火星生命的存在,這種說法靠譜嗎?
    這個猜測的主要依據是,「火星快車號」軌道器搭載了一款叫「MARSIS"的高級雷達,這個雷達通過向火星發射無線電脈衝並偵聽反射波,這些電波滲透到火星冰層下3公裡深處,有些在地表反射回來,有些在深處反射回來,在通過不同層次地質的不同結構時,接收到的反射電波回波會有差異。
  • 趣談火星上有沒有外星人?
    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質量約為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火星位於太陽系宜居帶內。
  • 行星科學家繪製了火星整個古代河流系統的地圖
    這顆行星恰好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星球上,數十億年前就枯竭了。#火星#三到四十億年前,火星實際上確實有水在流。這些河流的證據已經出現在衛星圖像和流動站樣本中,幾乎一直持續到我們一直在探索紅色星球的時間。由於火星幾乎沒有構造或侵蝕,因此直到今天,證據仍然完整無缺。最近,一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工具來更好地檢查這些功能。他們設法將整個火星表面的8萬億像素圖像拼接在一起。
  • 火星小行星海嘯!37億年前可能在火星上發生一次「特大海嘯」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可能在37億年前經歷過類似的大海嘯,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歸零地」。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項研究為火星曾經有海洋的理論增加了分量,這對未來在火星上尋找外星生命有意義。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行星地貌學家弗朗索瓦·科斯塔德博士表示,小行星撞擊火星時,形成了連續的兩波。他說,這是一次非常大規模、高速的海嘯。
  • 去一趟柴達木,你就相當於四捨五入去了趟火星
    中國會在今年7、8月間發射我們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可能很多人都等不及想看一看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火星風景大圖了,但是火星與地球相隔非常遠,探測器發射後需要飛6-11個月才能到達火星。所以壞消息是,就算一切順利,我們要看到來自火星的美景至少要等到2021年了。
  • 巖洞:火星殖民者的第一家園?
    ,因為這些巖洞有可能是火星生命最好的庇護所,也很有可能成為火星殖民者的第一家園。事實上,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在這顆紅色星球的地下避難所裡,微生物可能還存在。 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研究員帕斯卡·李(Pascal Lee)說。 李說,無論在哪裡發現熔巖管,它們在科學上都是非常奇異的。他指出,如果火星探測任務能兼顧地表與地下,「才是一舉兩得的好法子」。
  • 科學家發現火星上存在大量的冰凍水,這是古代極地冰蓋的最後痕跡
    這項研究來自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收集到的雷達信息,顯示出埋藏在沙土中的冰原延伸到火星深處約一英裡。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表明這些冰冠和地球的冰冠一樣,會隨著星球的傾斜和軌道變化而變化。
  • 天文知識之火星-簡單篇
    我們按離太陽的距離來介紹這8大行星第一節類地行星類地行星主要是由巖石和矽酸鹽組成的固體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之所以稱為類地,是因為其它行星都類似於地球,是個巖石固體的行星。火星的地表有火山活動,不過大約35億年前至今,火山活動處於停滯狀態。火星上也有平原、隕石坑以及高山、峽谷等。如奧林帕斯山,是整個太陽系內已知最為高聳的山峰,地球上的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兩倍多。還有水手號大峽谷,它是火星上最大的峽谷,也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最長的峽谷。火星的地表基本算是一個大沙漠地帶,荒涼寒冷。
  • 火星上有液態水,也未必有生命
    而現在NASA火星探測器上的新儀器又發現了一些被研究人員稱為「在火星某些山坡上流淌著液態水的最強證據」——證據來源於2011年時飛往火星軌道上的探測器所拍攝圖片,通過科學家們的分析與研究,他們發現某處巖石斜坡上存在著暗黑色、類似人類手指般的痕跡。這些狹窄的條狀陰影會在火星最溫暖的月份出現並增加,然後在一年裡的其他時候消失。探測器上的另一臺儀器還發現了這些條狀陰影有一些鹽化合物與水相結合的化學特徵。
  • 火星生命可尋!地球海底深處的微生物將改寫尋找外星生命的規則
    研究小組在一篇題為《3350萬 - 1.04億年海洋地殼玄武巖界面深層微生物增殖》的新論文中展示了他們的研究結果。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東京大學副教授Yohey Suzuki。這篇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科學家們在海底深處的玄武巖熔巖中發現了這種單細胞生物。他們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想出辦法,在鑽探樣本中找到這些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