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越近,我心裡就會越擔憂,看到倒計時牌顯示高考還只有一周的時候,我的腦子裡會感到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幹什麼オ是對的,想問,高考前一周,考生該做些什麼?
案例分析
考前一周,許多高考生都表現出請如情緒煩躁、做題時出現不該發生的失誤等多種狀況,這些都是由於長時間滿負荷學習造成的身心疲憊。要改變這些狀況,高考前一周左右,考生要回歸基礎,增強信心,還要從飲食和作息上做調整,蓄積能量和精力。
解決方法
(1)保持臨戰狀態,調整興奮點。每天學習的時間和強度應逐新減弱。一定要停止「開夜車」,嚴格遵守作息制度。很多考生在整個複習階段已經養成了晚上「開夜車」的習慣,因而在早晨8-10點鐘大腦處於昏昏沉沉的低迷狀態。而在高考的2天中,這段時間正是最緊張的考試時間,所以考前在家複習階段一定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生物鐘,可在相應的時間裡複習相關的科目,力爭使自己的興奮點與考試時間相對應。
(2)樹立考試的信心。記錄下自己這半年來的成功體驗後,找個最舒服的位置躺著或者靠著,閉上眼晴,全身放鬆,在心中把以前的成功體驗像放電影似的在頭腦中過一遍,讓自己完全沉浸在過去的成功與喜悅之中,充分體會那種身心愉快的感覺;然後慢慢地睜開眼晴,對著鏡子,對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記住,這句話要用肯定句,句子要簡短有力!如「我一定會成功的!」
(3)適應焦慮,接納焦慮。據研究,90%的考生在高考前一周都會感到緊張,這就是考試焦慮的表現。例如睡不好、頭暈、心跳快、情緒煩躁等,這說明你和其他同學一樣,進入了考試狀態。心理學表明,焦慮可以調動所有的資源來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因而,適當的焦慮可以提高考試成績。為此,應該接納焦慮,一旦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不要焦慮」之類的心理狀態上,反而強化了焦慮,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導致不必要的緊張。
(4)改善氛圍,加強溝通。考前一周,家長或許比考生更為緊張,如父母會突然不說話,也不過問複習的情況,但父母的變化會通過肢體語言將緊張的信息傳遞給考生。要知道,讓自己處於個相對安全和舒適的環境有利於提升高考狀態。對此,考生可以做些什麼呢?可以找一個較好的氛圍,和父母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考試狀態,適當降低對自己的期待,讓他們明白,高考只是人生漫長旅途中的一個節點,但並不是人生的終點。
(5)學會放鬆,加強腦力訓練。在考試前一周,有針對性的腦力訓練,能夠幫助大腦應對高考壓力。至於究竟應該怎樣放鬆訓練大腦,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可能只需要在面對巨大壓力的時候抽出兩三分鐘來,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進行放鬆訓練,就能卸下巨大的壓力,緊接著他們就能感覺神清氣爽,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回到了較高的水平之上。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意見或建議,請與我聯繫!
如果您的朋友需要,請將文章轉發給您需要的朋友!
如果您覺得本文質量較好,請點讚、評論或分享!您的讚賞是我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