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9歲的生命,被定格在脫貧攻堅路上。
正當脫貧攻堅戰處於關鍵時刻,他卻因意外離開這片他為之奮鬥的土地,給同事和親友留下無限遺憾和無盡哀思。
他用生命書寫使命,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扶貧幹部的讚歌。
他是鹹豐縣清坪鎮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二臺坪村精準扶貧指揮部前線指揮長謝睿。
一心為民,他是扶貧事業的「沙礫」
「沙礫」,是謝睿的網名,但從此「沙礫」在朋友圈裡的頭像再也不會閃爍。
「接到謝書記電話才十幾分鐘,他就出意外了……怎麼也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啊!」清坪鎮龍潭司村支部副書記黃豔敏哽咽地說。
「12點在鎮委食堂吃飯時,他還在跟我說要趁午休時間去趟龍潭司村看看民居改造工作進展情況,哪知......」鎮黨委書記楊俊眼圈通紅。
9月15日12時50分左右,謝睿從清坪鎮政府出發,前往聯繫村龍潭司村檢查精準扶貧項目建設時不幸發生意外,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6時50分因公殉職。
謝睿辦公室的電腦屏幕依然亮著,《清坪鎮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工作》等十幾份文件依次排列在電腦桌面的左邊。
辦公桌上,是一份正在辦理中的《急需改善生活質量的五保戶、單人戶、特困人員統計表》。
辦公室牆邊,擺放著兩雙滿是泥土的運動鞋。
鐵皮櫃裡,20多本工作筆記一字排開,記錄著一名基層幹部的成長、忙碌與艱辛。
窗外,皂角樹在風雨中輕輕搖曳。
龍潭司村,山水秀麗、風景優美,是省、州、縣重點革命老區,也是謝睿的精準扶貧駐點村。
「我們以鄉村旅遊為目標,正在打造紅色文化寨院。」該村村民自治理事會副會長周泉說。
進村後,謝睿沿著村裡發展思路和規劃,帶領駐村尖刀班、村民理事會,結合該村實際確定發展規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我們一起勾畫的美景漸露頭角,他卻永遠離開了。」周泉惋惜道。
為鼓勵村民發展民宿和鄉村旅遊業脫貧增收,謝睿在村委會、農家院壩、村民家中,開過大小會議無數,甚至還自駕車載村民去周邊地區參觀學習。
「正在改造的10餘戶民居馬上就要竣工了。」周泉介紹,該村以理事會投資一部分、政府以獎代補一部分、村民自籌一部分的形式進行民居改造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在謝睿的帶動下,全村共調整產業結構1100畝,臍橙、白柚總面積已超過2000畝,每畝收入可達6000多元,產業樹變成了搖錢樹,村裡28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我們真是捨不得他呀,他仍然和我們在一起……」鎮黨委副書記田大平眼含淚水。
謝睿離開的第二天,清坪鎮政府大廳電子屏幕上,依然滾動顯示著謝睿的工作狀態是「上班」。
在謝睿參加工作的14年裡,多數時間奮戰在基層一線,他與全國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一樣,像沙礫匯集在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最前線。
「我們去送謝書記最後一程......」高峰村支部書記田帛國得知謝睿突發意外的消息後,在全鎮村支書群裡號召。
「太可惜了,去的時候喊我」
……
事發當晚,全鎮30多位村支書齊聲響應,紛紛自發前往40公裡外的縣殯儀館。
戰「疫」戰「貧」,他是基層一線的「陀螺」
2020年大年初一,謝睿正攜妻兒在海南三亞過春節,當看到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新聞後,他主動結束休假,奔波1700多公裡,連夜驅車返程。
回來當天,他第一時間投身疫情防控一線,進村入戶督查尖刀班工作作風,上下聯絡為群眾採購物資,到聯繫片區推動群防群控措施落實。
從清坪鎮到鹹豐縣城不過一小時車程,疫情防控期間,他連續作戰兩個多月未入家門。
「我把衣服從窗口扔下去,兒子趴在窗口喊幾聲爸爸……」妻子吳銘說,窗口上下兩相望,扔鑰匙、扔包、扔衣服,他轉身再回到鄉鎮,這種特殊的見面已成為一家三口的常態。
2020年7月16日,全縣汛情告急,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當晚11點,剛開完全鎮防汛調度會,謝睿便與同事冒著大雨,深夜防汛。
「我沒有分管其他工作,偏遠的片區我來包」。2017年,在班子會上,謝睿用排除法將每位同事的難處列舉一遍,然後主動提出要承擔漁塘灣片區的精準扶貧包保責任。
「當時,他是包村最多的班子成員,聯繫的5個村是全鎮最偏遠、條件最差的,來回一趟要將近三個小時,有的路段甚至在絕壁之上。」田大平說。
謝睿在清坪鎮任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之時,正是脫貧攻堅最為吃緊的時期,他說基層幹部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魚塘灣村一段路通村路在200米高的絕壁上,修路時,田大平曾陪同謝睿一起進過村。
「右邊是峭壁,左邊是懸崖,坐在車裡雙腳發軟。」田大平說,在經過一段最險要的路段時,謝睿讓他下車步行,然後熟練地將車上的音樂調到最大,雙手握緊方向盤,一個人慢慢將車開過去。
「後來我才知道,他把音樂開到最大,是為了給自己壯膽。」回憶起這段歷險經歷,田大平再次淚溼眼眶。
5個聯繫村,他以真情為顏料、以足跡作畫材,村村舊貌換新顏。
在二臺坪村,他大膽將33歲的大學畢業生何冉「扶上馬」當村支書,將一個產業「空心村」發展成有菸葉、茶葉共1300畝的「金葉村」,原有的15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得知幫扶戶饒邦順的一對雙胞胎同時考上大學,他第一時間前往家中祝賀,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去年中秋節,他還自掏腰包給6位幫扶戶每人送去100元慰問金。
「這麼年輕,我心裡怎麼好過喲。」因要送孩子上學,饒邦順遺憾自己沒能見到謝睿最後一面而號啕大哭。
在小河村,他籌資300多萬元建設小河大橋,成為該村最大民生工程。
在魚塘灣村,他聯合相關單位將通村路硬化,建成魚塘灣大橋,路橋投資超過700萬元。
作為基層幹部,謝睿像「陀螺」一樣不停轉動。
他實在太忙了,忙得連家人團聚都是奢望。身為退休幹部的父親謝一兵,幾個周沒見到兒子就要老伴打電話「喊兒子回來吃頓飯」,但時常落空。
謝睿去世的第三天,七歲的兒子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畫了一張人像畫,左上角寫著「我的爸爸」。
9月16日晚,謝睿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鹹豐縣殯儀館舉行。他生前的同事、同學和幫扶過的村民們自發趕來,向這位生命如流星般划過的扶貧人、紀檢人最後的告別。
網友們留言:「不忘初心矢志為民浩氣長存扶貧路,勇擔使命鞠躬盡瘁真情永駐龍潭司。」好幹部值得頌,斯人已逝,一路走好可惜他已經走了,痛心!今生你做的已經夠多了,好好休息,一路走好!
【來源:鹹豐縣扶貧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