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貨運輸取得長足發展,道路運輸服務水平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運輸結構日趨合理……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省道路運輸市場不斷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如今,道路運輸行業「大數據」「網際網路」思維廣泛樹立,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重科技,轉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行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客、貨、維、駕、安全、信息化等各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正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多樣化、定製化運輸服務給客運市場帶來活力。
城鄉公交解決農村群眾「乘車難」問題。
人便於行 激發客運市場活力
從1.86億人到8.06億人,從36.96億人公裡到431.56億人公裡……2017年,浙江省旅客運輸量和旅客周轉量與1978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33倍和10.68倍,數據見證了浙江省道路客運的快速發展。
40年來,浙江省道路客運秉承著「一切從群眾出發」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實現蓬勃發展。客運領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市場秩序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
1978年,浙江道路運輸市場開始放寬搞活,市縣汽運企業營運路線從本地區至跨地區、跨省經營,開闢省內外旅遊客運班車,國營、集體、個體多種經營的格局逐步形成。1990年,浙江省個體客運汽車6324輛,佔全行業營運客車的44.3%。
上世紀90年代,快客、快線、快旅等高質量運輸經營方式成為主流。嘉興、杭州、紹興、寧波等骨幹道路運輸企業組建浙江新幹線快速客運有限公司,長途客運、高速客運等得到大力發展,運力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浙江快客」成為全國交通行業第一個公共品牌。「十五」期,道路客運班線通達除西藏、臺灣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快客班線覆蓋長三角地區和省內所有市縣。
邁入新世紀,客運經營主體持續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幹支相連、覆蓋農村的客運網絡初步形成,客運企業聯盟迅速發展,運輸效率明顯提高。
特色旅遊專線、假日旅遊班線、定製公交……順應運輸結構調整,浙江道路客運大力發展多樣化、定製化運輸服務。僅「十二五」期,就開通高鐵接駁專線120餘條,開闢機場班線70多條。浙江省還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浙江省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整合客運線路資源,放開班車客運價格,持續推進運遊融合發展,班車包車實現存量轉化,有效激發了客運市場活力。
為滿足農村群眾乘車需要,1985年至1990年期間,浙江採取「幹支搭配、車頭向下、區鄉始發、依線掛牌」措施,解決山區、農村「乘車難」問題。在浙江省倡議下,長三角道路運輸一體化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積極推進長三角運輸一體化進程,支撐區域運輸方式的統籌協調發展,並重點將鄉村康莊工程作為實現浙江交通創新發展的標誌,努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工程。
各地結合發展實際,因地制宜,通過城鄉公交、班車、假日班車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有力保障農村群眾基本出行服務,嘉興、紹興等地先行示範推行全域公交,臨安、桐廬入選全國第一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共有客運站534家,其中綜合客運樞紐13個,27637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通達率達100%,提前3年完成交通運輸部提出的2020年建制村客車「村村通」目標。浙江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總體達到4A級,杭州、寧波等7個市達到5A級。
在城鄉客運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浙江還不斷提升客運服務質量。從上世紀90年代狠抓道路客運承包、掛靠經營車輛的專項整治,到2000年以後在國內率先採取客運經營線路服務質量招投標的新型資源配置方式,浙江道路客運服務質量與水平不斷提升。
如今,道路客運的信息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購票更加便捷,「巴巴快巴」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等網際網路購票模式廣泛應用,浙江省全部56家三級以上客運站實現了聯網售票。
軌道交通實現「零突破」。
貨暢其流 部省共建先行先試
貨運量從1978年的0.27億噸到2017年的15.2億噸,貨物周轉量從6.69億噸公裡到1821.2億噸公裡,分別實現了56.3倍和272.2倍的大跨越,營運貨車也從3000輛增加到34.45萬輛。40年來,浙江省貨運物流行業從小到大,實現較快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9年,浙江省恢復和開拓定線、定車、定班零擔貨運業務,實現了公路貨櫃運輸零的突破。通過強化運輸市場治理,加快技術改造步伐,省內、省外幹支相連的零擔貨物運輸網逐步形成。
上世紀90年代,浙江省深化公路運輸企業改革,著力拓展省內、省際貨櫃運輸,發展聯運業務,完善承包經營責任制,增強運輸企業活力。隨著一批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各大中型公有制骨幹企業紛紛實現規模經營,走向集約化經營道路。
2000年以後,道路貨運以發展快速貨運、培育現代物流為主線,不斷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公路甩掛運輸、貨運物流聯盟等快速發展,運輸效率和經濟性明顯提高,在轉軌現代物流業、發展快速貨運、提升貨運能力、推進市場開放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同時,貨運行業信息化工作開始起步,2002年,浙江省第一家貨運(物流)信息中心——杭州傳化物流基地建立,成為連接省內11個地市管理機構、企業,以及省外網站的公共信息平臺。
進入新世紀以來,傳統貨運逐步向現代物流業轉型,作為「部省共建」推進物流發展的先行示範區,浙江省致力於物流業降本增效,按照「以現代物流理念改造傳統運輸業,以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運輸物流企業」的要求,率先開展大物流建設。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浙江省重點物流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義烏國際陸港獲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認定,傳化公路港模式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聯合推廣。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5畝以上貨運站場306個,A級以上物流企業544家,位列全國第一,部、省級甩掛運輸試點達到34個,物流聯盟發展全面推進。
此外,浙江省積極探索多種模式構建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創新形成交郵合作、小件快運、物流商業聯盟、農村客貨運一體站等多種農村物流配送模式,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在信息化服務與發展模式上,浙江陸續推出30多個通用軟體,創新公路港的平臺模式、嘉興宇石的供應鏈模式、玉環陸通的中小企業合作模式、寧波四方物流的綜合服務模式等,成為全國物流的創新典型。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浙江省運管局具體承建的「部省共建」國家級示範項目。該平臺從2007年建設至今,從省內平臺不斷發展上升為省際、國家和國際平臺,成為當前國際上唯一具有規模的物流信息根伺服器,被列入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重點工程,成為交通運輸部「十三五」期三個重大項目之一,開創了服務實體經濟和服務國家戰略並重的新格局。平臺不僅打通了物流上下遊產業鏈,還連接了鐵路、民航、水運、公路等多種運輸方式,有效提高物流組織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截至2017年年底,平臺已實現8個國家32個港口信息互聯,共享全球18萬艘船舶實時位置信息和全球90%以上貨櫃船舶狀態信息,成為以航運大數據服務全球的中國窗口。
「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振興。
運輸服務 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40年來,浙江省城市公交與運輸服務取得長足發展,給群眾帶來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適、更綠色的出行體驗。
浙江省大力推動城市公共運輸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眾。2012年以來,「公交優先」連續5年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工程;杭州、寧波、湖州、金華相繼列入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全面推進公交示範城市建設;公交行動支付廣泛應用,公交吸引力和滿意率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地鐵實現「零突破」,裡程達到168.12公裡,開通站點113個;建成BRT專用道845.47公裡,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5.6%;萬人公交車擁有量達到12標臺,公共自行車35萬輛,有效提升了公共運輸效率,群眾對城市交通滿意度達86.7%。
多年來,浙江建設起全國領先的汽車後市場監管服務平臺,打造了「浙江惠農快修」品牌,培育了一批長三角地區知名的汽車快修連鎖品牌,推動維修駕培等道路運輸服務業向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2017年開始,浙江省以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為載體打造維修誠信市場,為670萬社會車輛建立了從購置到報廢全過程的維修電子檔案,車主知情權和監督權得到有效落實,為行業監管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駕培行業,浙江省推行的「先培後付」服務模式和學員服務評價機制開創全國先河,駕培投訴量大幅下降。浙江省積極推進服務質量提升和服務模式改革,全面實行第三方支付,推進駕培園區建設,探索構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駕培新體系。
此外,浙江省以義烏、杭州、寧波等地為試點,積極推動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在大力提升出租汽車服務質量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出租汽車行業市場化發展,提高服務監管水平。管理部門放鬆對出租汽車市場的管制,推進數量價格的市場化改革,由原來的「企業、車輛、人員」一管到底、大包大攬的監管方式,向管企業、管平臺轉變。
如今,網約車、共享單車、無車承運人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為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浙江省主動適應行業發展新常態,成為全國第一個所有地市發布網約車實施細則的省份。浙江省無車承運試點企業共集聚本省車輛5萬餘輛(佔全部車輛數的15%),車輛空駛率下降5%至10%,物流成本降低約10%,進一步加快行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
綠色安全 傳統管理邁向現代治理
40年來,浙江省運管局通過治理方式和手段的不斷創新,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強綠色發展能力和安全防範能力,實現了從傳統管理到現代治理的轉變。
近年來,浙江不斷推動治理手段由粗放向精準、精確轉變,確立了「1+3+N」的整體發展框架,依靠信息化手段,建成行業數據中心、運政業務平臺、綜合監管平臺和公眾服務平臺。浙江運管搭建的綜合監管系統更是實現了省內客貨維駕各個業務領域的全覆蓋,發揮「鷹眼」作用,實現行業監管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在綠色交通上,浙江運管深入推進營運車輛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化,引導道路運輸企業加大節能環保型車輛的新增和更新力度,積極推廣綠色維修技術應用和綠色駕培發展,使用汽車烤漆房「油改電」和水性漆等環保新工藝,實現駕培模擬器教學全覆蓋。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共有節能環保型營運車輛4.4萬輛,佔營運車輛總數的比例約為11.5%。
浙江運管不斷提升安全防範能力,強化安全源頭管理,大力整治市場秩序,全面落實客貨運實名制,持續完善安全監管機制,不斷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全面應用稽查App,一線執法能力不斷提升,先後做好2008年冰雪災害及北京奧運會期間的運力保障,G20、網際網路大會等重大活動期間的安保工作。2007年至2017年,浙江省安全生產主要指標連降10年。
依法治運 文明建設創最美
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不斷強化依法行政理念,提升行業隊伍素質,深入推動行業文明建設,展現行業最美風採。
1993年,《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辦法》及11個配套規定出臺,道路運輸行業依法治運理念逐步深入。
2006年,《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正式出臺,並於2012年修訂,新增了公交、租賃等內容。浙江省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實施統一執法文書和裁量基準,在全國率先開展行政執法「三基三化」試點,完成執法形象「四統一」,進一步簡政放權,落實「四張清單一張網」。
2017年,浙江省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辦事事項目錄和服務指南的統一,並開發了網上服務大廳,通過「精簡材料、網上受理、優化流程、數據互聯、快遞寄達」,實現全部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
浙江省積極開展「服務文明」和「執法文明」建設,出臺運政人員配置規範和隊伍建設指導意見,從業人員「十三五」素質提升規劃,實施分層分級的運管隊伍大輪訓,大力培養技能型人才,提升行業隊伍素質和群眾滿意度。2014年至2016年,浙江省維修行業獲得全國競賽團體「三連冠」,杭州技師學院楊金龍、蔣應成蟬聯世界技能大賽噴漆項目金牌。
2014年來,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以最美服務品牌、最美示範窗口、最美人物為核心,深化典型示範引領工程,開展了最美行業創建活動,培育了「丁曉春車隊」「3561服務班」等最美服務品牌近80個,湧現了最美司機吳斌、全國道德模範孔勝東等行業楷模,省局機關被評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單位」。
40年來,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牢固樹立創新、安全、智慧、綠色的理念,從基本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到滿足群眾對交通出行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面開創了行業發展新局面。
未來,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將圍繞「兩個高水平」和交通強國示範區建設,推進道路運輸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人民滿意道路運輸,全面開啟浙江道路運輸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浙江道路運輸大事記
1979年 浙江省交通局成立省交通局公路運輸管理局和省汽車運輸公司,實行兩個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辦公方式;省內第一個個體汽車運輸專業戶出現。
1983年 根據《關於改進公路運輸的通知》,浙江省實現公路運輸管理兩個轉變,由局限於管理專業運輸轉變為全行業管理,把以「統」字當頭的傳統管理方式轉變為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省交通廳進一步調整交通體制,撤銷廳公路運輸管理局,另組公路管理局,負責全省公路運輸管理、車輛監理、規費稽徵、公路規劃、公路建設管理;省內首個個體汽車旅客運輸專業戶出現。
1984年 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事多種形式的運輸經營活動,組成了龐大的個體運輸隊伍。當年年底,浙江省農村個體運輸已達12萬戶、18萬人,擁有各種機動車10萬餘輛。
1987年 根據浙江省政府批准的《浙江省汽車運輸公司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省汽車運輸公司下轄的11個分公司、2個廠、1個汽車駕駛技工學校下放給所在地(市)管理,至1988年4月全部完成下放交接工作;交通監理工作移交公安部門後,省交通廳重新調整了公路管理機構,省設公路管理局、公路運輸管理局、公路稽徵局,市(地)和縣(市)分別設公路運輸管理處(所)、公路稽徵處(所),區、鎮設公路運輸管理站和檢查站,浙江省公路運輸管理機構設置首次實現統一。
1990年 根據交通部的統一部署,浙江省政府發出《關於治理整頓道路水路運輸市場的通知》,用兩年時間全面治理整頓道路水路運輸市場;各級公路運輸管理部門開展道路客貨運輸市場的治理整頓工作,對新增、更新營運車輛實行「先審批、後購置」制度。
1991年 杭州汽車東站正式啟用,為華東地區旅客發送量最大的公用型、科技型的汽車客運站之一。
1992年 樂清至北京超長途客運班車開通,全程1953公裡,成為當時我國公路客運裡程最長的線路;公路運輸管理部門簡化審批手續,取消運力額度計劃,實行貨運市場調節,諸暨、樂清、永康、蒼南等縣市開展客運熱線有償使用試點;義烏、柯橋建立以貨運站點為載體的集約式道路貨運市場。
1993年 《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辦法》及11個配套規定出臺。
1995年 中國第一家「物流商會」——浙江溫州市龍灣區聯託運商會成立。在商會牽引下,6家聯託運戶於1999年聯合組成了鬆散型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並擴展到省外。
1996年 浙江省道路運輸微機管理信息系統建成;浙江省道路運輸協會成立。
1997年 浙江開展普通公路快客改造試點,快客發行線路逐漸推廣到中長途線路直達和短途線路,道路客運快速運輸系統加快形成。
2000年 按公開、公正、擇優、無償、有限期使用的原則,浙江省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客運經營線路服務質量招投標的新型資源配置方式。
2001年 浙江省汽車駕駛員培訓行業正式納入交通部門行業管理;《浙江省道路安全管理辦法》《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陸續開始施行;經省編委批覆同意,浙江省交通廳道路運輸管理局掛牌成立;省內規模最大的道路運輸企業——杭州長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改制揭牌;浙江省第一家依託商品專業市場的大型物流企業——義烏市聯託運開發總公司成立。
2002年 浙江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和省交通廳聯合印發了《浙江省道路運輸業「十五」發展規劃》;全省道路運輸管理系統建成1個省級、11市級和62縣級組成的網絡中心,實現全省聯網;浙江省第一家貨運(物流)信息中心——杭州傳化物流基地建立。
2003年 由浙江省交通廳道路運輸管理局組織編制的《浙江省道路客貨運輸發展規劃》《浙江省道路運輸站場發展規劃》《浙江省智能道路運輸系統規劃》《浙江省道路運政發展規劃》由省交通廳正式批准印發;由浙江省倡議,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籤訂了《長三角地區道路運輸一體化發展議定書》;全省道路運輸管理系統全力以赴抗擊非典。
2004年 浙江省在國內率先實施營運客車承運人責任險制度;為扶持農村客運發展,方便農民群眾出行,對農村客運班線實行優惠政策。
2005年 江蘇、上海、浙江兩省一市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籤署《長三角地區道路貨運一體化共同宣言》,就推進長三角地區道路貨運一體化發展達成共識;省編委批覆同意浙江省交通廳道路運輸管理局更名為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為浙江省交通廳管理的副廳級事業單位。
2006年 《浙江省道路運輸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完成。
2007年 浙江省道路物流信息系統一期公共展示平臺成功上線運行;《2007浙江省道路物流白皮書》出版。
2008年 長三角地區道路運輸一體化聯席會議召開,通過了《2008年底泛長三角地區道路運輸一體化工作項目實施方案》。
2009年 公路運輸管理部門的規費稽徵職能解除;浙江省政府與交通運輸部在北京籤署《共同促進浙江交通物流發展會議紀要》,浙江成為全國交通物流發展試驗先行區。
2010年 寧波港與鷹潭市合作建設的「無水港」投入試運行;中日韓運輸及物流發展論壇在杭州召開,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NEAL-NET)正式成立。
2011年 平湖開通首條接軌上海的省級公交線路。
2012年 杭州地鐵1號線開通。
2013年 義烏作為浙江省唯一、我國首批陸港城市被列入《政府間陸港協定》,正式升格為國際陸港城市。
2014年 浙江省被正式列為全國交通運輸綜合改革試點;首趟「義新歐」(義烏—馬德裡)鐵路班列從義烏駛出;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
2015年 全球首條超級電容儲能式現代電車運營示範線開通,超級電容現代無軌電車在寧波市鄞州區投用;杭州技師學院選手楊金龍摘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金牌。
2017年 浙江省首張無車承運人資質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發出;全省8市43縣(市、區)960個有通達任務的建制村100%實現客車通達,提前1個半月完成浙江省委、省政府下達的「今年底,村村通」通達任務。
2018年 浙江發布「運管改革二十條」實施意見;全省城鄉客運一體化水平達5A級的市縣達到70%;省運管局與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深入貫徹「四好農村路」建設精神加快推進農村物流發展的通知》;全省87家運管機構全部推廣應用數位化監管平臺2.0版本;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建設應用工作加快推進,全省實現營運車輛「三檢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