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究竟是什麼人種

2020-12-06 鴻鵠高飛翔九天

印度人究竟是什麼人種呢?這可能是一個比較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我們從電視新聞中看到的印度人有些膚色很白,有些膚色很黑,似乎也有介於兩者之間的棕色人種。事實上這種感覺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印度在世界上素來就有人種、語言、宗教博物館之稱。截至2019年印度人口已達13.26億,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也是一個多種族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國家。關於印度人種的劃分歷來聚說紛紜莫衷一是。

目前國際上對印度的人種劃分並沒形成統一的認識。在學術界關於印度人種劃分的多種理論中學術界最為普遍公認的是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劃分方法。他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六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地中海人、迪納拉人、蒙古利亞人以及北歐人。作為如今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屬於地中海人種,不過他們並不是印度最早的土著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現了灌溉農業和城市建築。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在印度次大陸發現的最早的遠古文明。創造這一文明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達羅毗荼人是南亞現存最古老的居民,屬於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如今達羅毗荼人分布在印度、斯裡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總人口約為2.17億,不過他們並不是今天印度的主體民族。尼格羅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黑色人種。他們是最早來到印度的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種族實體。按照人類學家的描述:尼格羅人種亦稱非洲地理人種,原住於非洲南撒哈拉地區。

非洲的剛果人種和開普人種就是典型的尼格羅人種。這一人種的特徵是:皮膚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頭髮纖細捲曲,身材短小,前額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寬厚。至今仍能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裡人和安達曼群島等地的原住民身上看到典型的尼格羅人種特徵。事實上他們與非洲黑人是存在親緣關係的。繼尼格羅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

所謂原始澳大利亞人是指澳大利亞的土著人種,他們的典型特徵為膚色棕黑、鼻翼寬扁、眉脊明顯、頜部突出、髮型捲曲或呈波狀。關於原始澳大利亞人是如何來到印度這個問題迄今為止仍是眾所紛紜:一種學說認為他們很可能是在冰河時期沿著陸橋來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時期穿越白令海峽從亞洲遷徙到美洲那樣。還有一種學說認為原始澳大利亞人未必來自大洋洲,但是他們在血統上與一些屬於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島上的土著人種關係極為密切。

事實上原始澳大利亞人在體貌特徵上與尼格羅人有較多相似之處,而開創印度河古文明的達羅毗荼人就被視為是由尼格羅人和澳大利亞混血所繁衍的種族。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達羅毗荼人所開創的印度河文明突然銷聲匿跡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使一種古文明突然消失呢?目前最具說服力的說法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從西北方向侵入印度河流域導致該地區的文明消失: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開始出現在印度西北部並逐漸向南擴張。

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徵服了開創印度河文明的達羅毗荼人。如今印度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就是雅利安人的後代。不過這種說法其實是比較籠統的,事實上如今的印度斯坦族可能也融合了不少達羅毗荼人的血統,只不過雅利安人血統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而已。事實上印度的種姓制最初正是雅利安人在徵服達羅毗荼人後所推行的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種姓」一詞在梵文中念作「瓦爾納」,而其含義就是指的膚色。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使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初作為徵服者的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意識,因此極為排斥與達羅毗荼人融合。雅利安人為避免與被他們視為低劣民族的達羅毗荼人聯姻導致高貴的雅利安血統被玷汙而使用種姓制這一工具人為地將兩個種族隔離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使這一種族上的劃分不再與現實完全吻合:徵服印度的雅利安人並非鐵板一塊,而是由諸多不同的部落構成的。一開始這些部落作為徵服者戰勝了作為土著的達羅毗荼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使雅利安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

於是一些雅利安部落開始和達羅毗荼部落結盟以對抗其他雅利安部落。與此同時隨著雅利安人進入階級社會後自身也發生了階級分化現象:部落首領、祭司等特權階級成為了高種姓,而廣大的平民百姓則居於低種姓。那些和雅利安部落聯盟的達羅毗荼部落的首領也開始被列為剎帝利種姓,而達羅毗荼人的祭司也開始成為婆羅門。與此同時雅利安人內部那些被徵服部落的子民以及因貧困而賣身為奴的雅利安人則淪為低種姓。所以種姓和膚色不再是完全對應的關係。

今天印度南部的黑皮膚的婆羅門同樣會以貴族自居,而印度北部的白皮膚、灰眼睛的賤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白皮膚而地位有所提高。在種姓制度下人們排斥的是不同種姓之間的通婚,而不是不同種族之間的通婚。白皮膚的高種姓人士在選擇配偶時寧願選擇黑皮膚的同種姓人士,也不會選擇白皮膚的低種姓人士。種姓逐漸成為不同身份等級之間的隔離制度,而不再是種族之間的隔離制度。那麼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必然會有一部分高種姓的雅利安人和高種姓的達羅毗荼人通婚。

達羅毗荼人本身就是尼格羅人種和原始澳大利亞人種混血繁衍產生的,再與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種混合後反演出如今的印度斯坦人。所以今天的印度斯坦人儘管是雅利安人的直系後裔,但其中也必然會混有一定的達羅毗荼血統。這也就產生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印度人種似乎很雜的現象,因為他們本來就同時兼有多個種族的血統,只不過看具體到每個人身上時哪個種族的相貌特徵表現得更為明顯而已。事實上今天的印度人還不止是融合了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的血統。

繼雅利安人之後馬其頓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都曾入侵過印度次大陸。印度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不斷被新的外來民族所徵服的歷史,而每一個新的徵服者到來都會使印度的種族結構變得更加複雜。事實上在今天的印度同樣生活著一部分蒙古利亞人,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所說的黃種人。也許是因為西方人對當年西徵歐洲的蒙古帝國太過記憶猶新,以致於將所有黃色人種統稱為蒙古利亞人。歷史上蒙古利亞人從多個方向進入印度的。

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和特裡普拉邦這6個邦與中國、不丹、緬甸、孟加拉國四國接壤。歷史上這一地區並不屬於印度,只是在英國殖民時期被強行劃入英屬印度。印度東北各邦的居民主要是藏緬語族的人群,其祖先大多來自緬甸、泰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所以普遍具有典型的黃種人特徵。印度與中國、不丹交界的邊境地區也是黃種人分布較多的地區,這主要是歷史上的民族遷徙造成的跨境而居的現象。

目前印度為數不少的部落民基本上是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與蒙古利亞人的後裔,而印度人口的主體民族卻是地中海人、迪納拉人與北歐人的後裔。如果按我們一般將全世界的人種分為白色、黃色、黑色的三分法而言:地中海人、迪納拉人、北歐人都該劃入白色人種。不過嚴格意義上白人內部其實是可以細分的: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南歐、中東等地的白色人種在膚色、眼色上都比北歐人相對更深,頭髮也多為黑色,這和金髮碧眼的北歐日耳曼人種顯然是存在差異性的。

所以學術界有人主張將南歐、中東等地的人種作為獨立於白色人種的暗白人種(地中海人種),不過目前我國的教材基本仍將這一人種定義為白色人種。印度最主要的種族就是地中海人種,然而地中海人種其實也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族群。他們內部還可以細分為三個類型:膚色淺黑的古地中海人、膚色黃褐的所謂正宗地中海人以及東地中海人或稱閃米特地中海人。古地中海人血統主要存在於今南印度的泰盧固人與泰米爾婆羅門中。地中海人曾廣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陸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

對印度文明曾產生重大影響的另一個種族是阿爾卑斯迪納拉人。這一種族來自南歐沿亞得裡亞海岸綿延的迪納拉山脈,而該山脈事實上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南段。阿爾卑斯迪納拉人的膚色比地中海人相對白皙。在今比哈爾邦與奧裡薩邦以東和阿薩姆邦以西的地區主要的種族血統就來自阿爾卑斯迪納拉人。在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奧裡薩邦和卡納塔克邦古爾格縣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後裔。時至今日他們已基本與地中海人融合在一起。

大約在雅利安人從中亞進入印度的同一時代一支來自如今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具有北歐日耳曼民族體貌特徵的居民也進入了印度。作為如今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絕大部分是雅利安人的後代,他們屬於地中海人種,在膚色上本身相比北歐人種更深,加之雅利安人在統治印度後與早期的達羅毗荼土著居民存在混血現象,所以印度的主體民族雖然是白色人種,但整體上他們的膚色相比歐洲人是偏黝黑的。況且即使是北歐人種在印度的炎熱環境下出現膚色黝黑的現象也是正常的。

相關焦點

  • 印度人,是白色人種嗎?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印度人是否為白色人種的歷史往事。在人們的印象中,許多印度人膚色為棕褐色,與白色人種不同,你有這樣的感覺嗎?但是,為什麼又有這樣一種說法,即印度人是白色人種呢?一、印度人是有色高加索人種,而非白色高加索人種據說,許多印度人是高加索人種。但是,高加索人種,並不完全是白色人種。高加索人種,包括有色高加索人種,和白色高加索人種兩類。
  • 神奇的印度人到底是什麼人種?膚色怎麼和全世界都不一樣?
    我們印象裡印度人皮膚光澤黝黑,比非洲人白,比黃種人黑,有的又和歐洲白人差不多。沒錯,印度有個神奇號稱——「人種博物館」。 印度有100多個民族,還有幾百少數民族。理論上,200個印度人一起用本族語言吵架,他們中任何一個,都聽不懂另外199個人說啥。
  • 印度人屬於什麼人種?為何跟亞洲普遍膚色不同
    印度人有著自己的文明,印度人的祖先,是印第安人與蘇門答臘人的後裔,在幾千年的雜婚風俗下,印度出現了白色人種與棕色人。如果和我們相比,印度人似乎黑了點;但是如果和非洲黑人相比,印度人又白了點,感覺印度人就處在這種不黑不白的中間狀態,看著讓人很不舒服。
  • 印度人膚色那麼深,為何不是黃種人或黑色人種,而是白種人
    印度人膚色那麼深,為何不是黃種人或黑色人種,而是白種人印度是我國的陸上鄰國,因此有不少朋友都到過印度去旅遊,印度和中國類似,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過不管來自什麼民族,印度人的膚色都普遍要偏深,甚至有的看起來和黑人一樣烏黑髮亮。但是一直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有這樣一個說法,印度人是白種人,不是黃種人,為何膚色如此深的印度人成了白種人呢?其實單純依靠人的膚色來進行人種的劃分就是不嚴謹的,我們如今經常使用的白種人、黃種人等概念,依據的都是人類的體貌特徵,尤其是人的頭骨的特徵。
  • 別看印度人長得黑,但他們不是黑種人,你知道他們是什麼人種嗎
    一談及印度人——多數網友的第一印象便是眉心一點紅痣,皮膚黝黑,翩翩起舞的印度女郎。「皮膚黑,眼睛大,當然是黑種人啊。」多數網友陷入了這樣一個以膚色定人種的誤區。事實上,膚色並非是劃分人種的唯一依據,還要考慮骨骼,頭髮形狀,以及其他面部特徵。
  • 古老悠久印度河文明:為何讓印度人不願意承認?
    自以為高貴的雅利安血統時期實際上,在古印度文明被發現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人都以為自己是雅利安人的後代,至少他們是雅利安人的一部分。19世紀是人種學研究的高峰時期,當初當時大部分人相信人種有高低貴賤之分,比如說白人就高貴,黑人就低賤。
  • 世界上最白的人種是什麼人種,歐羅巴人種
    你知道世界上皮膚最白的人種是什麼嗎?歐羅巴人種又稱白色人種,他們普遍的身體特徵就是皮膚十分的白,童年時期多是紅棕色和金黃色的頭髮,眼睛也一般都是藍綠色。關於白色人種的介紹許多人都總是希望自己的皮膚能夠白一點,這樣就能夠看起來更漂亮一些。一些白皮膚的歐美人,也總是能引來許多人的羨慕。
  • 印度人竟然是白種人,專家給出這種解釋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人種的認知都是比較明確的。但是印度人卻讓人難以辨別,不過根據美國相關專家的調查,最終發現印度人原來竟然是「白種人」,這個答案真的讓人始料未及,估計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果吧!因為在我們看來他們的皮膚膚色是深棕色的,專家研究成果顯示現代的印度人非常有可能是淺膚色的以前的歐亞還有印歐人群和古亞洲人,南亞土著融合的後代,所以說他們中的印度父系大多數是印歐人的類型。而且在印度的母系中又有近70%的人是南亞,東南亞原住民類型。不過在17世紀時,父系大多數都被更改,母系大多都被保留了。
  • 印度被稱為人種博物館,那麼佛祖是雅利安人還是印度土著居民?
    印度有多少人種?因為印度地處亞歐交界處,因此人口流動頻繁,也造成了人種多樣,一般認為印度人口中有六種種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Negrito),原始澳大利亞人(Proto Austaloid),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種(Mongoloid)而所謂印度河文明,實際上指的就是達羅毗荼人的文明,他們對印度文化曾作出過相當大的貢獻。這一人種後來和其他人種一樣也有分化,形成了不少分支,還有許多混血人種。
  • 樓蘭古國屬於什麼人種,現在還有後裔嗎?他們就生活在這個地區
    樓蘭古國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國家,同樣更加神秘的是這個國家的人們屬於什麼人種?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生活在樓蘭地區的屬於一支印歐人種居民,他們使用的語言叫做「吐火羅語」,這種語言隸屬於印歐語系,20世紀初考古學家曾在新疆發現了記載有這種語言的殘卷。
  • 印度人是白種人還是黑種人?專家給出正確的答案,很多人不信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白種人還是黑種人?亦或者黃種人?美國NUI研究機構專家麥克給出了正確的答案,麥克說:印度人是白種人!這個答案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印度人明明是棕黑皮膚,為何與白種人扯上關係了?
  • 印度人這是在幹什麼,全員躺在地上「曬太陽」?印度人:你不懂!
    印度人這是在幹什麼,全員躺在地上「曬太陽」?印度人:你不懂!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一般的娛樂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人,但興起的旅遊業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當今各個年齡段的最佳娛樂。
  • 想不明白,不吃牛肉不吃豬肉,印度人究竟喜歡吃什麼肉?
    但是在印度,當地人卻都非常奇怪,既不喜歡吃豬肉,更加不會吃牛肉,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印度人究竟吃什麼肉呢?其實,印度人不吃牛肉還是有一定原因的,當地人都是忠誠的新教徒,牛在印度就像是神靈一般的存在,無論是在馬路上還是在任何一個地方,牛都能生活的自由自在,不會有人打擾它,當地願意吃牛肉的人更少!
  • 印度人不殺牛不宰羊,牛羊豬肉一口不吃,那麼日常究竟吃什麼肉?
    在印度,他們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這些人的信仰很崇高,他們能夠說到做到,尤其是在飲食上,印度人不吃牛羊豬肉。在印度,隨處可見牛羊亂跑。有些人還會專門飼養豬,但是他們與中國不同,這些東西不是他們拿來食用的,而是用來信奉的。印度當地人認為牛是一種神奇的生物,是可以保佑他們的健康。
  • 印度人從不吃肉,羊肉牛肉豬肉都不吃,那他們究竟吃什麼的?
    印度人從不吃肉,羊肉牛肉豬肉都不吃,那他們究竟吃什麼的?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大家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前人們旅行是早周圍的城市,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國門,去看看外面的時間, 瀏覽不同的風光。
  • 印度人疑惑:我們是白人只是顏色深,為何中國人認為我們是黑人?
    印度人疑惑:我們是白人只是顏色深,為何中國人認為我們是黑人?因為在很多人眼裡,印度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種,它的生活習慣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印度也有很多「稀奇」的行為,不是殺死魚,而是讓魚感覺自己死了。很多印度人明明是白人,卻認為印度人的膚色較深,為什麼認為中國人是黑人呢?印度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7位的298萬平方公裡,橫跨南北,因此印度南北的氣候條件也有很大的差異。印度的主要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但由於南部接近赤道,所以南部的溫度和紫外線普遍較高。由於紫外線高,印度南部的人們經常接觸太陽,因此膚色普遍為黑色。
  • 為什麼同樣是印度人,皮膚卻有白有黑,他們認為皮膚越白地位越高
    但是有一些國家的人種卻兩極分化,比如像印度。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印度人的膚色有什麼不同。在去過印度旅遊的朋友說,印度人的皮膚看起來特別的兩極分化。一種是皮膚特別白,不亞於歐洲的白人,另一種則是皮膚黝黑。跟非洲人差不了多少。其實說具體一點,正確來說,世界上有四種膚色的人種,除了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之外,還有一種人是棕色的皮膚。
  • 人類源流——蒙古利亞人種1
    蒙古利亞人種(Mongoloid),又稱黃色人種、黃種人、蒙古人種,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其數量在四大人種中排名第二。黃色人種主要分布於烏拉爾地區、東亞、北亞、東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南亞、東南亞、馬達加斯加、大洋洲。
  • 見識下印度人的一日三餐,看看他們從早到晚,究竟在吃什麼?
    無論什麼食材都能放一起煮,變成一鍋顏色怪異的糊狀物,又鹹又辣又油,非常適合重口味的人。每年前往印度旅遊的遊客,絕大多數人都對當地感到美食失望,本期帶大家看看印度人的一日三餐,網友看完表示難以下咽。印度人的早餐離不開奶茶,人們把紅茶葉、牛奶、糖塊精心熬煮,加入肉桂、丁香等香料,從早喝到晚,家裡有客人也是第一時間端上奶茶。午餐印度人擅長使用香料,數十種不同的香料,調配出千變萬化的味道。
  • 印度人明明長得很黑,為何卻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呢?
    寫在前面:印度人長得那麼黑,為什麼卻屬於白種人,而不是黑種人?地球上的70億人口,主要可以分為4大人種: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和棕色人種。但是印度,印度人那麼黑,為什麼卻是白種人?不應該是黑種人嗎?其實,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的區分,並不是只看皮膚的顏色。這是因為,如果只看膚色,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說,有的非洲人得了先天性的白化病,所以他一生出來,看上去比白種人還白。那麼他是一個白種人還是一個黑種人?他當然是一個黑種人,如果治好了病,他們皮膚就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