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滿洲人政壇的常青樹馬齊才是三朝不倒翁

2020-12-21 能靜居看歷史

雍正帝

雍正五年,(1727)的三月二日,雍正專門召開一次關於臣下忠誠度的會議,總結幾年來在其繼位之初,和繼位之後,臣下對其的效忠程度。在列舉親王允祥、大臣朱軾、張廷玉在這方面「毫無欠缺」外,提了一個最為敏感的人物——馬齊。這個馬齊可不是普通人物,首先從出身來看,其出自「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中是非常重視滿洲旗出身。其祖父哈什屯曾任宮中侍衛,多次隨同皇太極出徵立功,順治時期躍升為內大臣,列議政大臣,晉一等男爵,加太子少保銜。其父米思翰任內務總管、禮部右侍郎、戶部尚書,列議政大臣,馬氏家族代表了清朝重用滿洲官吏的典型。

從個人能力來看,馬齊學識非常好,在滿洲整體文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馬齊的出色學識加之根正苗紅讓他非常耀眼,也成了他被康熙多次提拔的主要原因。年輕的馬齊出任山西巡撫後,在康熙召見後看到他年少老成,居官勤慎,對其印象非常好,勉勵他繼續努力。此後無論在臨時派遣審案罷黜明珠上出了大力外,在對外俄羅斯邊境談判均有出色表現,讓康熙愈加對其重視。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馬齊擔任大學,步入仕途高峰。

高處不勝寒,在複雜政治生活中,馬齊參與了最不該參與的皇子們之間展開的儲位之爭。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下令召開滿漢大臣會議,保奏皇太子。會前「特諭馬齊勿預其事」,可見康熙對其保護。但是馬齊與國舅佟國維的暗中倡導下,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等積極配合,全體朝臣共同保舉皇八子胤禩為太子,使得儲位問題康熙十分被動。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馬齊等人受到康熙的嚴厲懲處:「馬齊本應立斬,以為眾戒。因任用年久,不忍加誅。」馬齊被革去大學士,交與胤禩「嚴行管束」,他的三弟馬武、四弟李榮保及其族人都受到牽連。這是馬齊的宦海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雍正王朝畫面

命運似乎格外眷顧馬齊,在短暫平息立太子事後,僅在一年,就以「舊管俄羅斯事」為由安排他復出。三年後,又下諭旨:「內務府時間積滯甚多,所關最要,著馬齊置理,總管事」,與此同時宣布其兄弟們陸續恢復工作,並授馬齊為武英殿大學士。

此後馬齊格外低調,專心組織編纂各類大清文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即位後,就對馬齊進行評價定調:「馬齊任大學士二十餘年,甚屬敬謹寬厚,皇考出巡,每常隨從,殊為出力。」雍正之所以在登基百忙之初,就對馬齊進行評介,最主要原因就是安撫他曾參與立太子事件。站在當時角度來看,馬齊在當時從未支持過這個曾經的「四阿哥」而是大力支持「八阿哥」繼位。雍正此刻不僅是安慰其人,更是給了他「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來安慰其心,又讓他承襲祖父的一等男爵,並任命他為「聖祖實錄館」的總裁官,加太子少保。

到了雍正五年後,就出現了前文開頭,雍正重新總結臣下忠誠度,雖然未能如開始之高,但卻堅持了「其立心寬厚,可謂善人君子,亦人所難及也」的公正評價,雍正認為他的忠誠度是「天分造成」所謂天分就是當時的利益格局決定,馬齊最多就是不能「審時度勢」在站隊出現了嚴重誤判,但是能夠為其所用的一個滿洲好人,其與最信任的允祥、張廷玉比「稍有不及」,這個評價顯然已經不低。

雍正王朝畫面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五歲的新皇帝乾隆繼位,84歲的馬齊上疏「引疾乞休」,乾隆下旨準許並「原品致仕」。意思是退休後保留一切品階待遇。

四年後,乾隆又突然想起這個三朝元老,為其專門下旨說:「原任大學士、二等伯馬齊在皇祖時,即簡任機務、倚毗甚殷,及皇考即位,特命總理事務嘉獎予勞績,賞給伯爵,世襲罔替。」接著又進一步說:「我即位之初,老人家以年老衰邁為由請求退休,我沒有答應,只是允許回家靜養,保留官階待遇,主要是因為老人家歷經三朝,越來越德高望重,整個朝廷,沒有他這麼高資歷的了。」

乾隆作為滿洲皇帝,對滿洲元老給予了高度關愛。不光如此,在四年後,馬齊病重期間,乾隆特意派出御醫為其治療,彌留之際,乾隆悲痛地下旨說:「聽說老人家病勢沉重,我非常難過,本來應該親自探望,由於正在齋戒,不能親往,命令親王及皇長子、公納親,替我前去看望。」

88歲的政壇常青樹馬齊在三朝寵信重用後,帶著極大榮耀走完了一生。雖然在「皇八字黨」事件被罷官,險些喪命,但又神奇般地復出,進入權利中心,在清代歷史中,如馬齊者僅此一人而已,「馬齊現象」也成了不可複製的傳奇政壇不倒翁。

乾隆

相關焦點

  • 滿洲人愛玩扳指和核桃,可不僅僅是文玩那麼簡單!
    ,有清一代,歷代皇帝都強調國語騎射為滿洲之本,此文通過幾段視頻,給大家講一下滿洲人與射箭有關的一些知識,滿洲人愛玩的扳指和核桃,也是為射箭而用,並非是為了單純的玩。 下邊是通過研究清代人物肖像畫,可以看出當時滿洲人的相貌。現代模仿的畫往往不了解這點,以至於畫錯。下邊請看視頻。 (視頻中音樂演唱者卡瑪薩樂隊主唱恩特合達) 判斷一張畫是否屬於清朝真跡,如果是清朝的人物肖像畫,就可以從清朝滿洲人的相貌特徵去判斷。
  • 老照片:晚清滿洲人的真實模樣
    這是一組晚清滿洲人的老照片:可以看到當時滿洲人的真實模樣,看看和影視劇裡的滿洲人有什麼不同這照片的男性,從臉型看,比較寬,而不是滿洲人的長臉,所在這位男性有蒙古人特徵,應該是滿蒙通婚而帶有的蒙古人特徵。
  • 滿洲人的傳統警報系統——石別拉
    在現實生活和生產中,滿洲人很早就形成了一套警報系統,名字叫石別拉,石別拉是滿語,最初意思是哨子,說明古滿洲人最初就是通過哨子來通知本部落的人,迅速起來,共同應對各方可能而來的災難。 哨子製作簡單,攜帶方便,警戒人員隨身攜帶,吹起來聲音不是很大,但卻可以傳播的比較遠,是古滿洲人最早的對外傳播信息工具。
  • 滿洲人的圖騰文化
    ,現在根據關老師關於滿洲人圖騰文化講座,進行了系統整理,重新編輯,分享給大家進行學習和討論。滿洲人以柳為圖騰,祭祀柳樹。在滿洲人聚集地區都有句俗話,叫做:前不栽楊後不栽柳。意思就是說在你的住宅的前面不能種楊樹,在住宅後面不能栽柳樹。因為滿洲人崇柳,應該把柳樹放在尊位上來種植。當然是住宅前邊尊貴,所以滿洲人,一般都是在住宅前面種植柳樹。這是一種常規,我到打牲烏拉,到吉林,還有到遼寧這些滿洲人聚集地區,都是這樣的。滿洲人普遍崇柳,為什麼崇柳呢?
  • 東北人是滿洲人與山東人的融合體
    而生活在東北的滿洲人卻沒有山東人那樣自由自在。滿洲人在八旗制度的束縛下,嚴格遵守八旗規定,不許經商,不許嫖娼,甚至不許離開旗營。旗人多有「公職」,擅離職守是「大罪」。相比闖關東的山東人,滿洲人基本上生活區域固定,未經允許,不得「遷徙」和「搬家」。滿洲人也不能像山東人那麼肆無忌憚的豪放,八旗內部有等級,有官職,下級怎敢與上級任意豪放呢?
  • 清朝統治者如何看待金朝的歷史
    在文中,乾隆帝提到清朝和金朝都是發源於東北地區,並把金太祖跟漢高祖劉邦相提並論,認為他知賢善任,所以金朝才會強大,體現了他對金朝皇帝的認可和認同。後來,乾隆帝命大學士們編撰了帶有滿洲人族譜性質的史書《滿洲源流考》,編撰這個書,就是乾隆帝為了把滿洲人的歷史同女真人的歷史連接起來,以說明女真人的歷史非常悠遠。
  • 滿洲人戴的男帽和女帽有何不同特徵?滿洲鎧甲射箭CS有多麼精彩?
    滿洲人不分男女長幼,一年四季都習慣戴帽子。滿洲的帽子種類也很多,按不同標準就會有不同的分類。如《建州聞見錄》記載,赫圖阿拉的女真人所戴的帽子「寒暖異別,夏則以草結成……冬則以毛皮為之」,而且「頂上皆加以紅毛一團為飾」,這是按季節不同,而有暖帽、涼帽之分。 下邊看一段對滿洲帽子解說的視頻。
  • 清朝最大的官,整個清朝只有2人,1個統一華夏,1個結束清朝
    文/小婉說歷史清朝最大的官,整個清朝只有2人,1個統一華夏,1個結束清朝在滿洲人還是部落制的時候,最高的統治者就是八旗的首領,每次的軍國大事,都是由八旗首領來協商解決,頗有西方議會制度的味道。所以說,清朝最大的官,主要還是八旗首領,此外,便是六部尚書了。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清朝還會有一個更加超然的官位出現,這個官位的權利堪比皇帝,那就是——攝政王。攝政王的出現,一般是在皇帝年幼,無法打理朝政之時。所以,需要由一個能力出眾、實力雄厚的皇室宗親來代為打理朝政。
  • 載灃為何沒能挽救清朝?
    清末政壇波雲詭譎,該如何評價載灃的歷史遺產?歷經大清、民國、共和國,但其最風光也是最難受的時間段只在清末那幾年,尤其是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後直至清朝終結那3年。過去,說到攝政王載灃,不免要將清亡的責任歸罪於他。後來的研究者普遍認為載灃上位屬於機緣,並不表明他的智慧、能力可以掌控複雜的中國。確實,載灃生長於王府大院,其智慧、能力不可能超過其兄長光緒帝。
  • 清朝起源東北的白山黑水,為啥要以藏區的藏傳佛教為國教
    在清朝入關前,滿清就已經藉助蒙古草原的內亂,統一了蒙古草原。蒙古自打被朱元璋趕到了漠北,就一直沒能再如元朝那樣統一過,就黃金家族的大汗地位,大家是一地雞毛,打的不亦樂乎,這也放鬆了對現在中國東北女真部的壓迫,再種種歷史的機緣之下女真部建立的滿清部族還是壯大。
  • 清朝統一天下倚靠「國語騎射」?專家:錯!靠的是融合中華文化
    現在有一些自稱為「新漢學」的國外學者有一個比較奇奇怪怪的觀點:清朝能夠成功統治天下兩百餘年,主要原因並不是融入中國,而是清朝統治者保持了「國語騎射」等「滿洲」文化風俗的認同,並利用與蒙、藏等其他非主體民族之間的政治聯繫,用手段統治了一個包括滿、蒙、藏、漢、苗等多民族共處的超級帝國。
  • 清朝開疆拓土,從未忘記對蒙古族的控制,回顧內蒙古的「前世今生」
    二、滿人對內蒙古從未放棄「內蒙古」的概念形成,滿洲人把之前被徵服的這些部落以及領土劃分到一起,把整個塞北全境統稱為內蒙古。而把漠北尚且沒有合併過來的喀爾喀部領土稱之為外蒙古。此後滿洲人把入主中原升為戰略重心,內外蒙古的稱謂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 來源於滿洲人冰上體育運動的冰蹴球
    來源於滿洲人冰上體育運動的冰蹴球
  • 清朝高情商總督常青,對陣叛亂的林爽文,打了敗仗反倒升官了!
    和珅道:此人便是閩浙總督常青是也。這可是一員能徵慣戰的名將,他給我送了好多的禮……不是,奴才的意思是說,常青這個人很厲害的。乾隆欣然道:便依卿所奏。話說閩浙總督常青,接到作戰任務後,登時放聲大哭:和珅,你缺心眼啊你?老子給你送禮,是為了不上戰場,老子真有那本事還用給你送禮?說起這常青來,他雖然能力超級的差勁,但是情商卻不是一般的高。
  • 遼東鳳凰城滿洲人的煙醇酒醺
    我是一個不會喝酒的滿洲人。不喝酒的人,說酒,那就是胡說八道了。諷刺,不會的,不懂的,就不如莫說。就好比說煙,說煙那會兒,眼見的老滿洲抽菸習俗,聽來的滿洲人抽菸的故事,說的薄。有白旗的老滿洲旗人就跟我說,說你講故事,說菸葉,沒有說出來好啊。怎麼地呢?
  • 清朝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真相有點噁心
    當滿洲人來了之後,這一切發生了改變。滿洲人的頭髮前面全部剃光光,後面留著長長的辮子,這種造型在當時漢人是不可接受的。於是滿洲人說,「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強行推廣這種滿洲式髮型。為什麼滿洲人會留這種奇葩髮型呢?有人認為滿族人他們是狩獵民族,常年穿梭於崇山峻岭之中,如果像漢人那樣留長頭髮,是不太方便的,頭髮容易掛著樹枝什麼的,前面剃光了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 清朝總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職?
    在晚清時期呢新軍出現之前,清朝的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八旗實行兵民合一,所謂「八旗兵」主要來自於八旗滿洲、蒙古和漢軍,並不僅僅是滿洲人。而綠營的主體則是不在旗的漢人,清朝稱之為「民人」。總兵是清朝的綠營將領之一,不屬於八旗編制,其職權範圍局限性綠營,管不到「八旗兵」。
  •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那麼,晚上的時候皇帝餓了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清朝的時候,當皇帝遇到自己自己喜歡的美食,他們會怎樣做。雖然,清朝時期的皇帝們,都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但是,因為是帝王之軀,所以,他們的飲食習慣,受到了傳統禮儀和皇家內部家規的嚴格要求。
  • 淺談清朝政治制度
    清朝的政治制度大體沿襲明代,中央和皇權更加集中。但明朝是漢人統治,清朝是滿族人統治,算是異族入侵中原,清政治治理的方式就帶有了種族色彩,與以前朝代的士人政權不同,清是部族政權,多用法術而不是制度。也沒有了世襲特權,社會相對平等,而清朝是滿族的,所以政權有滿族人掌控,而統治階級又有私心,常聯合蒙古人抑制漢族人的力量,有才能的人因為是漢族而不能得到重用,一般漢族的仕途也會受限,帶有部族專制色彩。
  • 在滿洲人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關東三怪
    9月16日滿族文化網發了民俗專家鳳城白旗三臺先生《老滿洲旗人喜歡的數字是三和五》,滿洲人喜歡三,不僅有三寶、三奇,還有三怪。下邊文字也是整理於肇恆昌所講關東三怪的內容。關東三怪第一怪是窗戶紙糊在外,玻璃是西方發明的,而且燒制的水平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