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的老菜譜》第八期:川菜在過去的國宴中是什麼級別?

2020-12-13 封面新聞

【編者按】

「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北京飯店名菜譜》目錄中,川菜排在首位。

/人物名片/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著名詩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飲食類非遺傳承與保護課題組專家(文化部和中國烹協)、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1987年直至現在,先後在重慶、成都和北京創立文化餐飲品牌「川東老家」和「天下鹽」。著有《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國吃家》等美食著作。

口述/二毛

整理/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北京飯店名菜譜》1959年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個出版社出了不少中國名菜譜,很多我收藏的重要飲食文獻都出自於此,在那個年代對中國飲食文化是相當大的推動。

這本菜譜一共收錄了387種菜品,包括川菜、粵菜、北方菜、譚家菜和一些點心。可以說北京飯店的菜譜,可以稱之為中國優秀名菜的集錦。而其中做菜的師傅,都是藏龍臥虎的高手。

北京飯店歷史悠久,始建於上世紀初,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曾接待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首腦。飯店最開始以淮揚菜和北方菜以及粵菜為主,但發展到出這本《北京飯店名菜譜》時,川菜已經排在各個菜系首位。

《北京飯店名菜譜》1959年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飯店裡做川菜的有兩個大師,分別是範俊康和羅國榮,他們出自於四川同一師門。羅國榮進京是毛主席定的。毛澤東1945年在重慶談判,吃過羅國榮的宴席後,一直念念不忘,親自將他調到中南海。後來毛主席認為,這樣的人才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又將他調到北京飯店任主廚。

羅國榮到北京飯店不久,接待了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訪華,尼赫魯對國宴菜品讚不絕口。周總理還派人將羅國榮叫到宴會廳,向尼赫魯介紹道:「這是我們的川菜名廚,國宴上的菜也是他做的。」

除了羅國榮,範俊康也受到周總理看重。周恩來出國訪問,常常會帶著範俊康。1954年,範俊康隨周總理赴日內瓦。宴席上的「香酥鴨」讓喜劇大師卓別林讚不絕口,吃完後要了一隻帶走,還向範俊康討教做法。

川菜大師在北京飯店的脫穎而出,實際上代表了川菜發展的一個新高度。

在中國飲食發展歷史上,川菜和其它菜系一樣,在清末民初達到高峰。真正將川菜推廣到全國而達到巔峰,正是靠1950年代末範俊康和羅國榮帶領的川菜師傅。這一批川菜師傅在1950年代末期達到上百人。

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北京飯店名菜譜》寫道,這本書的編寫過程是根據川菜名師範俊康、羅國榮,粵菜廚師張橋、康輝,北方菜廚師王蘭等,譚家菜廚師彭長海和點心師郭文彬口述。也就是說,除了川菜師傅以外,別的菜系師傅並沒有被稱作名師。

另外,這本書收錄川菜143種、粵菜102種、北方菜52種、唐家菜30種,川菜是其中選用數量最多的。在這一本名菜譜裡面,川菜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佔了上風。

可以說,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初的北京飯店,甚至到1960、1970年代,包括1980年代大部分時間,川菜在全國菜系中都是佼佼者。這是在川菜發展中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歷史。

仔細看143道川菜裡,會發現只有幾道菜是含辣的。許多不辣的菜式,在現在很難認為它們是川菜。比如蝴蝶海參、鍋貼金錢雞、葵花三鮮、一品酥雞、叉燒魚、雞油紅苕、芙蓉雞片、燴雞糕等,現在的人應該都沒吃過。像叉燒魚、網油魚包、芹黃魚條、鮑魚雞腰這些菜名,我不僅沒有吃過,甚至都沒有聽說過。

以此也可以解釋一個誤區,川菜並不是一直以辣為主,在4000多道傳統川菜中,其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麻辣的。

在另一本《北京飯店史聞》裡,提到過一道川菜祖代相傳的技法。這是種泡菜技法,叫做「泡魚辣子」。

秘訣是在泡菜罈中加入極小的鯽魚,這樣泡出來的辣椒味道特別鮮。這種魚辣子不僅適宜與蔥姜蒜醬油鹽糖醋等調料搭配外,還能烹製出有魚香但不見魚的各種佳餚。

這就是魚香類菜品的由來。這說明魚香裡是有魚的,泡菜罈子裡用泡有鯽魚的泡辣子做的魚香肉絲,才是正宗的魚香肉絲。

附《北京飯店名菜譜》做法

黃酒燜雞

主料:雛母雞1隻,毛重3斤半。

調料:鹽,料酒半斤,醬油,糖,蔥,姜。

烹製過程:此菜烹製以燒為主

1. 將雞由脊背剖開,全身搓料酒,用熱油炸成淺黃色。

2. 與豆瓣雞同。

菜的特點:長盤盛裝,刀口向下,頭部襯花,尾部擺菊花蛋。菜呈紅色,美觀大方,味道特殊,含有紹興酒的香氣。

什錦川絲

主料:鮑魚半罐(罐頭),水魚肚2兩,火腿1兩,冬菇1兩,筍2兩,酥肉4兩,胡蘿蔔4兩,青筍4兩,鵝半斤,洋菜5錢,龍鬚菜半斤(10根)。

調料:雞湯20兩,鹽3錢,胡椒麵3分,姜2錢,蔥5錢,料酒1兩,味精5分。

烹製過程

1. 鮑魚、魚肚衝洗乾淨,切成粗絲,火腿、冬菇、冬筍、酥肉、胡蘿蔔、青筍、雞切絲、鮑魚、魚肚在底面,各絲圍繞之,放入碗中。

2. 在圍好的絲上面擺姜、蔥,加胡椒、料酒,倒入8兩雞湯,上籠蒸1小時左右取出。

3. 另用雞湯12兩,加調料、團粉攪拌成清豔汁,澆扣入碗中的串絲,然後圍洋菜,再圍龍鬚菜(用雞湯煮過)。

菜的特點:色澤美觀,味道清而濃,大碗盛裝。此菜為羅國榮廚師首創。

相關焦點

  • 《二毛的老菜譜》第10期:在綠皮火車的年代,餐車上都吃些什麼?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1期:正宗的四川滿漢全席要吃三天三夜?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人物名片: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國宴,川菜排第一
    國宴,川菜排第一   《北京飯店名菜譜》  範俊康、羅國榮、王蘭等大師口述整理  說起川菜,概念中全是麻辣。其實非也。二毛研究發現,川菜有4000多道傳統川菜,目前流傳下來的三分之一主要是麻和辣,其實有三分之二是不麻不辣的。「這三分之二到哪去了?
  • 二毛:收藏上千冊老菜譜,復原舊時味道
    現在多了一個身份——收藏家,二毛收集到一本市面上無法買到且網絡上無公開資料介紹的老菜譜《四川泡菜》,顛覆了大家對魚香肉絲裡面沒有魚的概念。泛黃的書,在泡魚辣椒那些段落,有二毛用紅筆勾勒的重點(如圖)。2017新年伊始,二毛決定和大家分享這個菜譜。而這,只是他近三十年所收藏的老菜譜的千分之一。
  • 《二毛的老菜譜》第17期|讀完1980年代的這套雜誌,你就能了解整個...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川菜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走出...
    從事餐飲相關工作30年,二毛出版了《媽媽的柴火灶》等十餘部美食著作;策劃、製片並出鏡的紀錄片《川菜在民間》,獲得文化部首屆中國平遙「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影像十佳紀錄片獎;尤其是,他數十年堅持不懈地收藏和研習了從明清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各大菜系老菜譜代表文獻兩千多部,其中川菜文獻多達六百多種。
  • 《二毛的老菜譜》第2期:關於大白菜,你不知道的一百種吃法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人物名片: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方志四川•美食】薛維睿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
    從事餐飲相關工作30年,二毛出版了《媽媽的柴火灶》等十餘部美食著作;策劃、製片並出鏡的紀錄片《川菜在民間》,獲得文化部首屆中國平遙「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影像十佳紀錄片獎;尤其是,他數十年堅持不懈地收藏和研習了從明清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各大菜系老菜譜代表文獻兩千多部,其中川菜文獻多達六百多種。
  • 《二毛的老菜譜》第21期:為什麼有些地方的臘肉特別好吃?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美食文獻收藏家二毛:無聲菜譜述說中華飲食文化脈絡
    安源 攝這些二毛花費30餘年心血珍藏的中華美食文獻涉及的年代跨越了明清到上世紀80年代,有古代文獻,也有廚師手記;有對現今川菜影響頗深的經典菜譜,也有抗戰時期以罐頭為主的另類菜譜;有珍貴老照片、老菜單,也有糧票、肉票與糧食供應證等。
  • 《二毛的老菜譜》第11期丨世界食用菌超過半數在雲南,松茸竹蓀遍地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23期|從釀豆腐到牛肉丸,客家菜豐富了粵菜的內涵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7期:你想知道的鱔魚做法,都收在這本菜譜裡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人物名片/二毛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著名詩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飲食類非遺傳承與保護課題組專家(文化部和中國烹協)、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
  •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譜》第22期:從民間小吃到官場...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30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80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人物名片二毛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18期:為什麼上海菜是最具傳統和創新的菜系?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6期:大畫家裡的美食家是怎麼做菜的?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二毛/人物名片/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著名詩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飲食類非遺傳承與保護課題組專家(文化部和中國烹協)、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
  • 美食家深入武陵山區編寫3冊菜譜 讓「邊緣川菜」助力鄉村振興
    「二毛哥,你能回來,太好了!」黔江、酉陽等地多名餐飲協會會長將目光投向坐在中間的二毛。「鑽研了一輩子川菜,我堅持認為,武陵山區的菜屬『邊緣川菜』。」二毛稱,「邊緣川菜」兼容並蓄,融合了川菜、黔菜、湘菜、鄂菜的味型,承襲了土家族、苗族的韻味,在中華美食圖譜中應該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毛本名牟真理,與他相熟的人愛叫他「二毛」。
  • 【方志四川•美食】詩人大廚二毛: 行走肆間「淘美食」
    2019年5月,二毛在成都博物館舉辦了「中國美食(菜譜)文獻展」,他從近30年的數千冊老菜譜中選出1500本菜譜文獻展出,而在博物館舉行美食菜譜類文獻展還是中國首次。在成都10年,是二毛有意識尋找老菜譜的10年。每周六上午,杜甫草堂都會有收賣舊書的商家聚集,他幾乎周周必到,也收集到許多與川菜有關的書籍報刊。如《四川烹飪》雜誌,「這本雜誌創刊於1983年,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影響很大。」
  • 從宋朝都城到北京飯店 川菜歷史上三次「走出去」
    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二毛介紹,他從數十年的菜譜收藏中,精選出從明清到上世紀80年代的600多本川菜文獻,全方位展現了川菜的歷史、變遷與美食文化的發展。第一次「走出去」是在宋朝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在中國,味在四川」,體現了人們對川菜的高度評價和讚譽。
  • 《二毛的老菜譜》第15期丨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小吃,多到每個月不重樣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