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北京飯店名菜譜》目錄中,川菜排在首位。
/人物名片/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著名詩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飲食類非遺傳承與保護課題組專家(文化部和中國烹協)、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1987年直至現在,先後在重慶、成都和北京創立文化餐飲品牌「川東老家」和「天下鹽」。著有《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國吃家》等美食著作。
口述/二毛
整理/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北京飯店名菜譜》1959年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個出版社出了不少中國名菜譜,很多我收藏的重要飲食文獻都出自於此,在那個年代對中國飲食文化是相當大的推動。
這本菜譜一共收錄了387種菜品,包括川菜、粵菜、北方菜、譚家菜和一些點心。可以說北京飯店的菜譜,可以稱之為中國優秀名菜的集錦。而其中做菜的師傅,都是藏龍臥虎的高手。
北京飯店歷史悠久,始建於上世紀初,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曾接待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首腦。飯店最開始以淮揚菜和北方菜以及粵菜為主,但發展到出這本《北京飯店名菜譜》時,川菜已經排在各個菜系首位。
《北京飯店名菜譜》1959年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飯店裡做川菜的有兩個大師,分別是範俊康和羅國榮,他們出自於四川同一師門。羅國榮進京是毛主席定的。毛澤東1945年在重慶談判,吃過羅國榮的宴席後,一直念念不忘,親自將他調到中南海。後來毛主席認為,這樣的人才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又將他調到北京飯店任主廚。
羅國榮到北京飯店不久,接待了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訪華,尼赫魯對國宴菜品讚不絕口。周總理還派人將羅國榮叫到宴會廳,向尼赫魯介紹道:「這是我們的川菜名廚,國宴上的菜也是他做的。」
除了羅國榮,範俊康也受到周總理看重。周恩來出國訪問,常常會帶著範俊康。1954年,範俊康隨周總理赴日內瓦。宴席上的「香酥鴨」讓喜劇大師卓別林讚不絕口,吃完後要了一隻帶走,還向範俊康討教做法。
川菜大師在北京飯店的脫穎而出,實際上代表了川菜發展的一個新高度。
在中國飲食發展歷史上,川菜和其它菜系一樣,在清末民初達到高峰。真正將川菜推廣到全國而達到巔峰,正是靠1950年代末範俊康和羅國榮帶領的川菜師傅。這一批川菜師傅在1950年代末期達到上百人。
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北京飯店名菜譜》寫道,這本書的編寫過程是根據川菜名師範俊康、羅國榮,粵菜廚師張橋、康輝,北方菜廚師王蘭等,譚家菜廚師彭長海和點心師郭文彬口述。也就是說,除了川菜師傅以外,別的菜系師傅並沒有被稱作名師。
另外,這本書收錄川菜143種、粵菜102種、北方菜52種、唐家菜30種,川菜是其中選用數量最多的。在這一本名菜譜裡面,川菜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佔了上風。
可以說,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初的北京飯店,甚至到1960、1970年代,包括1980年代大部分時間,川菜在全國菜系中都是佼佼者。這是在川菜發展中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歷史。
仔細看143道川菜裡,會發現只有幾道菜是含辣的。許多不辣的菜式,在現在很難認為它們是川菜。比如蝴蝶海參、鍋貼金錢雞、葵花三鮮、一品酥雞、叉燒魚、雞油紅苕、芙蓉雞片、燴雞糕等,現在的人應該都沒吃過。像叉燒魚、網油魚包、芹黃魚條、鮑魚雞腰這些菜名,我不僅沒有吃過,甚至都沒有聽說過。
以此也可以解釋一個誤區,川菜並不是一直以辣為主,在4000多道傳統川菜中,其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麻辣的。
在另一本《北京飯店史聞》裡,提到過一道川菜祖代相傳的技法。這是種泡菜技法,叫做「泡魚辣子」。
秘訣是在泡菜罈中加入極小的鯽魚,這樣泡出來的辣椒味道特別鮮。這種魚辣子不僅適宜與蔥姜蒜醬油鹽糖醋等調料搭配外,還能烹製出有魚香但不見魚的各種佳餚。
這就是魚香類菜品的由來。這說明魚香裡是有魚的,泡菜罈子裡用泡有鯽魚的泡辣子做的魚香肉絲,才是正宗的魚香肉絲。
附《北京飯店名菜譜》做法
黃酒燜雞
主料:雛母雞1隻,毛重3斤半。
調料:鹽,料酒半斤,醬油,糖,蔥,姜。
烹製過程:此菜烹製以燒為主
1. 將雞由脊背剖開,全身搓料酒,用熱油炸成淺黃色。
2. 與豆瓣雞同。
菜的特點:長盤盛裝,刀口向下,頭部襯花,尾部擺菊花蛋。菜呈紅色,美觀大方,味道特殊,含有紹興酒的香氣。
什錦川絲
主料:鮑魚半罐(罐頭),水魚肚2兩,火腿1兩,冬菇1兩,筍2兩,酥肉4兩,胡蘿蔔4兩,青筍4兩,鵝半斤,洋菜5錢,龍鬚菜半斤(10根)。
調料:雞湯20兩,鹽3錢,胡椒麵3分,姜2錢,蔥5錢,料酒1兩,味精5分。
烹製過程:
1. 鮑魚、魚肚衝洗乾淨,切成粗絲,火腿、冬菇、冬筍、酥肉、胡蘿蔔、青筍、雞切絲、鮑魚、魚肚在底面,各絲圍繞之,放入碗中。
2. 在圍好的絲上面擺姜、蔥,加胡椒、料酒,倒入8兩雞湯,上籠蒸1小時左右取出。
3. 另用雞湯12兩,加調料、團粉攪拌成清豔汁,澆扣入碗中的串絲,然後圍洋菜,再圍龍鬚菜(用雞湯煮過)。
菜的特點:色澤美觀,味道清而濃,大碗盛裝。此菜為羅國榮廚師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