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歲的駱相華,是鳳山縣中亭鄉柏林村隴碰屯的農民。初中畢業後,他和所有的同齡人一樣,心中擁有遠大理想。
於是,他不停地在山上尋找種植的出路。那年,縣水果局領導和技術人員到村裡宣傳核桃種植,經了解核桃習性、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後,駱相華便毅然做出抉擇,下決心要種植核桃。
駱相華首先想到的是學習技術。於是,他經常去縣水果局索要核桃種植的技術資料,到新華書店購買相關書籍,白天幹農活,晚上挑燈夜讀,遇到不懂得問題就求教縣裡的技術人員。
前幾年,駱相華和妻子總是早出晚歸,不辭辛苦,在大山上用石頭圍砌出一塊快鍋蓋大小的地盤,然後栽上核桃樹苗,並按技術要點進行培土、施肥、澆水、剪枝等,精心護理每一棵核桃幼樹。他在幹中學,學中幹,時間久了,基本掌握了熟練的技術。他種植的核桃樹也被管理的井井有條,長勢枝繁葉茂。
技術掌握的熟練了,駱相華幫助鄉親們種植核桃的勁頭越來越有了底氣。他一方面在核桃樹間套種糧食作物,維繫家庭生活,一方面把核桃樹的「脾性」和管護的要領等主要技術要點,歸納起來寫在小本子上,鄉親們在種植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難題,只要求教他,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手把手的傳授。
在他的熱心幫助和指導下,屯裡套種核桃的戶越來越多,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目前,全屯核桃種植面積已達507.5畝,掛果面積300畝,收核桃乾果5.8噸,總收入23.2萬元,人均收入1372元;預計隴碰屯核桃全部進入盛產期後,年產核桃可達到55.8噸,預計產值達到200萬元。屆時隴碰屯將成為河池市乃至整個廣西種植核桃收入最高的自然屯。
駱相華是個有理想抱負的青年,他把自己家鄉帶富了,感到有了技術資本,心中又燃起了帶動更多村種植核桃的念頭。
他利用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核桃生產管理經驗,結合書本上的要點,印成明白紙,幾乎每天都要深入到全縣九個鄉鎮,默默無聞地為核桃種植戶提供種植管理技術,從不計較苦和累。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