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山上尋找種植出路,下決心種核桃,年收益達200萬

2020-12-21 創業家

今年35歲的駱相華,是鳳山縣中亭鄉柏林村隴碰屯的農民。初中畢業後,他和所有的同齡人一樣,心中擁有遠大理想。

於是,他不停地在山上尋找種植的出路。那年,縣水果局領導和技術人員到村裡宣傳核桃種植,經了解核桃習性、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後,駱相華便毅然做出抉擇,下決心要種植核桃。

駱相華首先想到的是學習技術。於是,他經常去縣水果局索要核桃種植的技術資料,到新華書店購買相關書籍,白天幹農活,晚上挑燈夜讀,遇到不懂得問題就求教縣裡的技術人員。

前幾年,駱相華和妻子總是早出晚歸,不辭辛苦,在大山上用石頭圍砌出一塊快鍋蓋大小的地盤,然後栽上核桃樹苗,並按技術要點進行培土、施肥、澆水、剪枝等,精心護理每一棵核桃幼樹。他在幹中學,學中幹,時間久了,基本掌握了熟練的技術。他種植的核桃樹也被管理的井井有條,長勢枝繁葉茂。

技術掌握的熟練了,駱相華幫助鄉親們種植核桃的勁頭越來越有了底氣。他一方面在核桃樹間套種糧食作物,維繫家庭生活,一方面把核桃樹的「脾性」和管護的要領等主要技術要點,歸納起來寫在小本子上,鄉親們在種植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難題,只要求教他,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手把手的傳授。

在他的熱心幫助和指導下,屯裡套種核桃的戶越來越多,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目前,全屯核桃種植面積已達507.5畝,掛果面積300畝,收核桃乾果5.8噸,總收入23.2萬元,人均收入1372元;預計隴碰屯核桃全部進入盛產期後,年產核桃可達到55.8噸,預計產值達到200萬元。屆時隴碰屯將成為河池市乃至整個廣西種植核桃收入最高的自然屯。

駱相華是個有理想抱負的青年,他把自己家鄉帶富了,感到有了技術資本,心中又燃起了帶動更多村種植核桃的念頭。

他利用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核桃生產管理經驗,結合書本上的要點,印成明白紙,幾乎每天都要深入到全縣九個鄉鎮,默默無聞地為核桃種植戶提供種植管理技術,從不計較苦和累。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種植核桃樹的技術管理,如何種植培養核桃,分享一下種核桃的方法
    核桃不僅對腦力有很大幫助,而且還能抗衰老,防止便秘。所以今天,小編帶來了種植核桃的一些有效方法,趕緊學起來吧。像種植其他作物一樣,都需要選擇品種,核桃的種子主要是種苗跟從果實中提取種子這兩種。有的人會採用第一種方法,根據提前的預計引進種苗,我們將引近的種苗進行補水,可以將種苗放在水裡浸泡上一個半小時左右,這樣大大的提高了種苗的成活率還有發芽率。
  • 和田縣建成西北五省(區)最大集中連片核桃種植基地
    中廣網和田8月18日消息(和田臺韓文和 、印曉陽) 近幾年,新疆和田縣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核桃立縣、核桃富縣」戰略,全縣有39萬畝耕地,其中核桃種植面積已經從2000年的3.68萬畝發展到現在的30萬畝,建成了西北五省(區)最大的集中連片核桃種植基地。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綠色食品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核桃種植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 四川60萬噸核桃上市帶來思考 一個核桃需要「多種吃法」
    8月1日,一場小雨之後,種核桃的李述鈞趕緊披上雨衣,鑽進了核桃林。他擔心,剛剛的降雨會影響核桃的長勢。&nbsp&nbsp&nbsp&nbsp李述鈞和妹妹一起在黑水縣色爾古鎮色爾古村承包了上百畝土地種植核桃。讓他滿意的是,2014年種下的核桃,掛果期的第二年情況良好,預計每畝鮮果產量1000公斤。
  • 我家銀行在山上,大樹小樹都是錢!
    他說:「以前太平鄉交通閉塞,物資貧乏,村民在山上種莊稼收成不好,大家一年苦到頭依然掙扎在溫飽線上。」上世紀90年代末,梅榮光把家裡的120餘畝山地全部新栽種上了核桃樹和華山松,核桃樹下再套種玉米、大麥和樹頭菜。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梅榮光自學技術,養殖了50窩蜜蜂、50隻羊、9頭黃牛,全家12口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 [綠色中國行動]那山、那水、那核桃人家
    十幾年前,當地開始退耕還林,老陳在這座荒山上種下了第一棵核桃樹,轉眼間,幾千棵樹已經結下了豐碩的果實:14-6-17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陳水洋:栽樹可有好處,就這個大樹,哪一年都能弄個十來萬,我準備養點牛、羊,都換成錢了
  • 日本高新企業尋找新出路:東芝在種生菜,夏普種的是草莓
    日本高新企業尋找新出路:東芝在種生菜,夏普種的是草莓 澎湃新聞記者 謝涓 綜合報導 2014-11-18 14:02
  • 種植核桃樹要具備哪些條件,哪些地方適合種植核桃
    說起核桃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核桃在我們生活中是經常吃到的一種堅果,核桃裡邊含有這很豐富的營養價值。現在核桃的在市場上的前景是比較不錯,種植核桃的種植戶們是越來越多。那麼,如何才能種植好核桃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帶領大家了解一下種植核桃的方法吧。
  • 「我家銀行在山上,大樹小樹都是錢!」——小山村裡看「綠色發展」
    他說:「以前太平鄉交通閉塞,物資貧乏,村民在山上種莊稼收成不好,大家一年苦到頭依然掙扎在溫飽線上。」上世紀90年代末,梅榮光把家裡的120餘畝山地全部新栽種上了核桃樹和華山松,核桃樹下再套種玉米、大麥和樹頭菜。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梅榮光自學技術,養殖了50窩蜜蜂、50隻羊、9頭黃牛,全家12口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 一顆核桃優果的有機「四部曲」
    但是此時永平縣的核桃種植又面臨著新的問題,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核桃產業經營管理方式粗放的問題也不斷突出,散、小的核桃林很難對其進行規範化管理,撫育過程中常常存在鬆土、施肥、除草、修枝、防蟲、殺菌等管理不夠全面的問題,「掛果產量低、品質較差、病蟲危害、種植密度較大」現象已有變強的態勢,嚴重製約著全縣核桃產區的發展。
  • 退休老教師來膠州種核桃 年產七八萬斤不愁銷路
    魯網8月25日訊(記者 孫強)十幾年前,臨沂退休教師高清貴來到膠州膠東街道宋家泊子村,承包200多畝地種核桃,用了三年培育出新品種「青核一號」。由於新品核桃個頭大,殼薄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今年的核桃即將上市,高清貴估計今年的收成又不錯。
  • 大理永平:一顆核桃優果的有機「四部曲」
    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核桃樹的光合作用和碳氮比例,直接影響到核桃的產量,還有種植後的很多後續撫育技術,比如防病蟲害,很多村民都不太懂。」永平縣林業和草原局核桃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周來朝說。目前,永平縣已取得核桃有機基地認證面積26.095萬畝,新籤署了37萬畝的有機核桃基地認證合同,預計到2021年,全縣核桃有機基地標準化撫育管理面積將達100萬畝以上。 「光今年我們就走進田間地頭開展了31場技術培訓會,種植技術不光我們要會,所有的村民也得會。有機基地只是一個點,我們要以點帶面把整個永平打造成一個有機核桃縣。」周來朝信心滿滿。
  • 萬畝核桃產業園落戶西藏林芝千年核桃民俗村
    原標題:萬畝核桃產業園落戶西藏林芝千年核桃民俗村   日前,由西藏自治區林芝縣政府牽頭,萬畝核桃產業園落戶林芝千年核桃民俗村。  該核桃產業園規劃建設優質核桃林過萬畝,是集野生核桃銷售、核桃幼苗培育種植、核桃產品深加工等項目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整個產業園預計投入資金近一個億,年產核桃超過60萬斤,於2013年初啟動招標,由西藏聖核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項目開發資格,預計五年內成為林芝的龍頭特色產業,為林芝地區的脫貧致富保駕護航。
  • 百花山上的200種野花
    今年6月續寫百花山150種野花後,我決定將百花山的植物記錄到200種。剩下的50個席位,給誰不給誰,掌握著生殺大權的我,再三斟酌。需要說明的是,200種的入選條件:1. 唯一一個硬性標準:必須是我親眼在百花山見過的(極個別的沒趕上花期,用了花友的圖);2. 滿足條件1並且顏值高或者稀罕;3. 滿足條件1並且我特別喜歡的。所以它實際上是記錄了這三年來我個人的觀花收穫。
  • 核桃作為四大乾果之一,看一下20年的種植戶,是怎樣栽培的吧!
    ,那麼對於種植新手來說如何才能栽培出高產量的核桃是一門技術活,一起來看看20年的種植戶是怎樣栽培的吧我們知道核桃的種類非常多,有將近400多種,從海拔角度來分析的話,核桃大多生長在海拔一千米以下的地區,而且種植核桃一定要對陽光有所要求,一般是適合生長在陽坡,或者半陽坡地區,而在我國一些陰坡種植核桃的品質,基本上都是比較差的,或者是產量都是比較低的。
  • 古道南北家家種 山鄉農戶不再窮—永平縣巖北村發展核桃產業紀實
    永平縣人民政府縣長字雲飛告訴記者: 「全縣均有核桃分布,核桃種植萬畝以上的村有56個。20多年來,永平縣把核桃種植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來抓,通過建立基地、擴大規模、綜合管理、政策扶持、網上銷售等措施,全縣已建成核桃基地158.7萬畝,種植農戶達3.512萬戶,人均種植核桃面積8.6畝(86株),農民人均核桃收入12745元,核桃樹的栽植實現了縣域內適宜區全覆蓋,核桃產業已成為全縣覆蓋面最大、受益人口最多、最具開發潛力的特色林果產業,漫山遍野的核桃樹成為山區群眾擺脫貧困的『搖錢樹』,
  • 「核桃隊長」田興鴻的苦樂人生
    田興鴻在回憶種植核桃的酸甜苦辣  最近,天峨縣核桃辦工作人員登門到「核桃隊長」田興鴻的家選購核桃種。當天,工作人員以每粒6毛錢收購其家一萬粒飽滿的米核桃。  「山石地裡肯定種不出好莊稼,領導喊種竹子就種竹子啊。」有人接上了話茬。  「我看可以在滿山的核桃樹上動動腦子,其他地方種地打糧,咱們種核桃可能是條路子哦。」田興鴻出了個點子,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我看行,這核桃是咱老祖宗留下來的,就這樣荒廢著對不起祖宗。」「種核桃行不行啊?核桃能當飯吃?」……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拿不定主意。
  • 無錫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 水稻種植面積達58.3萬畝新增6000畝
    昨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上周隨著38萬畝小麥收割全面結束,水稻進入插秧期。無錫市水稻面積多年來縮減的態勢今年扭轉,預計較去年增加6000畝,達58.3萬畝。在錫山區東港鎮東南村,今年新增的400多畝水稻田約80%已種上水稻。
  • 甘泉縣引進10種雜糧新品種 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
    眼下,正值小雜糧種植最佳季節,甘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紛紛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農民進行新技術的推廣。近年來,甘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加快發展上臺階」的發展思路,不斷加大試驗、示範工作力度,大力推廣適宜我縣小雜糧種植新品種、新技術。
  • 桂平:「七個萬」特色產業帶富八千多貧困戶
    本報桂平訊 (記者/唐正芳 通訊員/楊一帆)12月21日,在桂平市江口鎮三布村的澳洲堅果種植示範基地,數十名村民正在果園裡忙碌地除草、施肥或護理果苗。50多歲的貧困戶陳瑞文說:「農閒時來果園打工,每天可拿到100元左右工錢,平均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 馬街鎮小核桃產出大效益
    2006年,馬街早熟優質核桃產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2009年,在全國核桃大會上馬街核桃榮獲「銀獎」。馬街核桃不僅成了當地老少皆宜的美食,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搖錢樹」。近年來,該鎮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抓好核桃發展「三字經」,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幫助農民增收創收。每年,鎮裡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發展核桃種植,從整合項目、零星種植、發展大戶種植等方面入手,大力發展核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