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葉城,堅昆人,而今何處才是吉爾吉斯人魂歸的「牧場」?

2020-12-06 騰訊網

堅昆,是中國古代對遊牧於今葉塞尼河上遊到阿勒泰地區的部落稱呼。早在漢代我國史書出現了關于堅昆人的記載,他們的族源複雜,既有蒙古人種的血統又有歐羅巴人的基因,而今兩千多年的時間已逝,堅昆人安在?他們現又身處何方?

流浪,遊牧民族的天性,堅昆人從葉塞尼河到帕米爾高原,他們成為了新的吉爾吉斯人

從漢代開始,堅昆人一直遊牧於葉塞尼河上遊與阿勒泰地區。在這裡他們一直生息繁衍,熬過了中原一代又一代的王朝。直至元末,隨著元朝的崩潰以及明政府對草原物資的封鎖,堅昆人的生活開始變得艱苦。然而生活上的艱苦並不是最大的苦難。16世紀開始隨著沙俄的東進,忍受不了壓迫的堅昆人開始南遷,尋找適合生存的新家園。而在南遷過程中他們漸漸形成了新的民族—吉爾吉斯。是的,吉爾吉斯傳承至堅昆,他們一脈相承,是尋求豐美牧場的「流浪者」。南遷的吉爾吉斯人在帕米爾高峰—託木爾峰腳下、美麗的伊塞克湖畔找到了新的家園。這裡是唐朝著名的邊陲重鎮—碎葉城的舊地,於是乎這麼一段遷移讓吉爾吉斯人冥冥之中與中原王朝產生了聯繫!

流浪的放牧兒吉爾吉斯迎來了清政府的統治

遷居到伊塞克湖畔吉爾吉斯人沒安穩多久便被動捲入了東部兩個強大鄰居的戰爭—準格爾汗國與清朝的戰爭。地處準格爾汗國境內的吉爾吉斯人免不了被準格爾大汗徵調。不過史書上並無吉爾吉斯人被準格爾大汗壓迫的記載,所以吉爾吉斯人可能並未深度捲入這場決定其命運的戰爭。兩強相爭必有一敗,妄圖重振蒙古帝國榮耀的準格爾人失敗了,他們的子民被清軍屠戮一空。邊疆之地豈有無人可守之理,隨著準格爾人被殺盡,清政府也意識到人口缺失的問題。於是當時在位的乾隆帝一面自帝國東部遷移民族鎮守,一邊也將視線投向了準格爾汗國境內的其他民族,吉爾吉斯人就此進入清政府視線內。地處帕米爾高原的吉爾吉斯斯坦地理位置重要,因此為了扼守此處戰略要地,清政府毫不猶豫賦予了吉爾吉斯人守邊的重責。於是,吉爾吉斯人再次安定了下來,他們靜靜地守護著中國的西部邊陲。

逃脫不了的噩夢,沙俄再次伸出的熊爪

16世紀正是為了逃離沙俄的魔掌,吉爾吉斯人再次面對沙俄的侵略。1864年趁著清王朝疲於應對國內的太平天國之亂,也挾著四年前清政府對英法的新敗,沙俄逼迫清政府籤訂《中俄勘分西北邊記》。沙俄強行從清政府手中鯨吞了新疆西部44萬平方公裡領土,其中就包括原來的中國領土,現今吉爾吉斯斯坦地。實力的天差地別讓吉爾吉斯人無法抵擋沙俄的侵略,已無路可逃的他們無奈只好接收了沙俄的統治。從此他們被剪斷了與中國的聯繫,開始了在「養父」—沙俄統治下的艱難生活。

沙俄的強迫與蘇聯的民族政策,吉爾吉斯人開始俄化

沙俄的統治是簡單粗暴的,因此對待異族的吉爾吉斯人直接強迫他們俄化。從學俄語到將吉爾吉斯文字改為拉丁字母,這讓吉爾吉斯人與其傳承的祖源堅昆人越行越遠。不過沙俄的殘酷統治並沒有長久,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聲將沙俄埋葬的同時也在其廢墟上誕生了一個新的紅色帝國—蘇聯。蘇聯政府上臺後,其對吉爾吉斯人的政策顯然比沙俄高明。在給予吉爾吉斯人民族認同及蘇聯公民權利的同時卻不改推行俄語及拉丁字母的政策,因而如今吉爾吉斯人從日常生活習俗到姓名名字,俄化的痕跡極其明顯。可見蘇聯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的政策是極其成功的!

蘇聯的意外猝死讓吉爾吉斯茫然不知所措

蘇聯時期為了同化包括吉爾吉斯斯坦之內的中亞地區,其中央政府是給予了很大的補助的。尤其是中亞五國中資源、物產及國土面積最小的吉爾吉斯斯坦,受到的補助更是驚人。說吉爾吉斯人的生活水平能夠達到蘇聯其他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完全因為是蘇聯政府補貼一點都不為過。然而這種直接餵養嬰兒般的補助短期對吉爾吉斯人有利,但長期的補助無異於慢性毒藥!這種殘酷的事實終於在1991年蘇聯解體時完全爆發,雖然吉爾吉斯人一百個不願意離開蘇聯獨立,但強硬的葉爾欽還是將這個未斷奶的「孩子」推了出去。一夜之間,吉爾吉斯斯坦淪為了貧困地區!

現狀:男出國女耕種,吉爾吉斯嚴重的性別問題

蘇聯的俄化教育讓吉爾吉斯青壯年精通的掌握了俄語及俄國化的生活技能。隨著蘇聯解體,吉爾吉斯斯坦國內工作機會的越來越少,這讓吉爾吉斯斯坦的男人們不得不向北遠赴俄國謀求工作。隨著男人們的離開,原本繁重的本國農牧業不得不交到了留守的女人們。雖然外赴俄國的打工者能為吉爾吉斯斯坦帶來可觀的外匯收入,但夫妻雙方的長期分居必然引起家庭甚至社會問題。因此近年來吉爾吉斯斯坦國內的動蕩亦有這方面的原因。然而無奈地是當局雖然知道,但卻又不得不依賴!

流浪,遊牧人不斷地遷徙就是為了尋找他們心中理想的牧場。如今吉爾吉斯人依舊在找尋真正屬於他們魂歸的「牧場」!隨著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他們或許有其他選擇,向東看或許有機會,只是不知道吉爾吉斯人是否會把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了民族還是部落:吉爾吉斯人如何在現代國家中重塑認同?
    圖源:谷歌地圖歷史上,吉爾吉斯和中國歷代王朝關係緊密,一千多年前曾屬於大唐故土,受中央王朝羈縻管理。唐朝詩人李白出生地碎葉城,就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一民族稱謂今天,我們稱吉爾吉斯人為「柯爾克孜族」,這是突厥語Qırğız的音譯。該名稱既是吉爾吉斯本民族的自稱,也是其他民族對他們的稱呼。
  • 碎葉城,這是一片充滿神秘與浪漫色彩的故土!
    不禁詫異,這莫非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碎葉城遺址?疑惑之餘,我返回入口,認真端詳了那塊立在路口的深藍色標識牌,對比之前網上查詢到的資料,才確定這就是我要尋找的碎葉城遺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學術界曾經就碎葉鎮(唐代為管轄西部邊境而設置的安西四鎮之一)的位置有過爭議。
  • 李白出生地——碎葉城的四個地址之爭
    鍾興麒先生在論文中提出,西域一共有四個叫碎葉的地方。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鎮,既不是吉爾吉斯的楚河碎葉,也不是龜茲附近的撥換城碎葉,亦不在焉耆周圍,而是在今新疆哈密市附近。可見中晚期的唐朝人,對四鎮設置的變化便存有疑問。而宋代人歐陽修、宋祁所修的《新唐書》、《資治通鑑》和胡三省先生的注釋,均將碎葉城的地位位置標定為焉耆都督府。
  • 最古老的突厥民族吉爾吉斯人比突厥人的歷史還要早近千年
    一提到吉爾吉斯人,我們大多會想到吉爾吉斯斯坦這個位於中亞天山腹地的小國。和大多數中亞國家一樣,吉爾吉斯斯坦也是一個突厥語民族為主體的國家。但是也許你想像不到,在今天看起來存在感並不強的吉爾吉斯人卻是所有所有突厥民族中歷史最悠久的,甚至比突厥人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還要早近千年。
  • 李白出生地碎葉城在哪?
    國人對託克馬克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到碎葉城(也稱素葉城),知道的人就非常多了。唐朝時國勢強大,為了經營西域,唐朝曾在西域設了很多軍鎮,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安西四鎮,分別是龜茲、疏勒、于闐和碎葉。唐朝的邊塞詩中,碎葉、輪臺、樓蘭出現頻率非常高,差不多就是西域邊塞的代名詞。碎葉城作為大唐管控西域的戰略節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東莞市長安鎮消費幫扶師市葉城二牧場
    近日,東莞市長安鎮為幫助師市結對團場拓寬農產品銷路,組織各社區集中向葉城二牧場採購74噸、價值88萬元的有機蘋果,由各社區免費分發給轄區戶籍居民和老年人。
  • 逃難到阿富汗,被封閉的吉爾吉斯人,被遺忘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的居民是塔吉克人和吉爾吉斯人,大多數吉爾吉斯人居住在瓦罕走廊的帕米爾高原區域。瓦罕吉爾吉斯吉爾吉斯人有著蒙古人的特徵,與塔吉克人說波斯語不同,他們說突厥語,是伊斯蘭教遜尼派信徒。他們一年中遷徙4次,住著類似蒙古包的帳篷。他們的祖先來自於葉尼塞河河岸,數千年來吉爾吉斯人從蒙古不斷向西遷移,最後達到西亞。
  • 客死他鄉的農村人,該如何魂歸故裡
    客死異鄉,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對於自己對於親人,都是莫大的傷心,而很多人也就走上了這樣的道路,因為出去掙錢,出去苦錢,最後把命送了的,不在少數,也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只能讓自己的靈魂回到故鄉,身體只能遠遠的葬在他鄉。
  • 崑崙之門 · 葉城
    2016年我離開葉城,離開崑崙山。三年了,卻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已經離開,我覺的我一直就生活在崑崙山腳下的那座叫葉城的地方。葉城二牧場,是兵團農三師的一個農場。在這裡,我萬萬沒想到,我偶遇了上海知青姜萬富。一個北大荒知青,一個上海知青相遇在崑崙山,姜萬富在崑崙山四十三年的堅守讓我感動,讓我流淚。
  • 李白出生地碎葉城在哪?吉爾吉斯斯坦的這座城市最有可能
    國人對託克馬克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到碎葉城(也稱素葉城),知道的人就非常多了。唐朝時國勢強大,為了經營西域,唐朝曾在西域設了很多軍鎮,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安西四鎮,分別是龜茲、疏勒、于闐和碎葉。唐朝的邊塞詩中,碎葉、輪臺、樓蘭出現頻率非常高,差不多就是西域邊塞的代名詞。碎葉城作為大唐管控西域的戰略節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吉爾吉斯的驕傲——新吉爾吉斯馬
    新吉爾吉斯馬新吉爾吉斯馬主產於吉爾吉斯共和國奧什地區,屬乘馱挽兼用品種。位於中亞東北部的吉爾吉斯共和國東南與中國接壤,北與哈薩克斯坦相連,西接烏茲別克斯坦,南鄰塔吉克斯坦。境內多山,海拔在500m以上,牧場佔總面積的43%,自古便是中亞主要的產馬區。產區原有草原馬種吉爾吉斯馬,一直以原始群牧方式飼養繁育,是遊牧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並供乳、肉用。由於其體格小,無法適應19世紀後期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原吉爾吉斯馬品種的基礎上,先後引進純血馬和頓河馬等品種公馬,在群牧條件下經多年雜交改良,育成了新吉爾吉斯馬品種。
  • 漢人、胡人還是混血兒?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同的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出生於中亞的碎葉城,也有說法是李白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在本次研討會上,中外專家幾乎都傾向李白出生於碎葉城一說。碎葉,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與龜茲、疏勒、于田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位於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附近(阿克·貝希姆遺址)。
  • 最早北美人魂歸何處 基因測序引爭議遺骸歸屬爭議
    原標題:最早北美人魂歸何處——基因測序重新點燃印第安人祖先遺骸歸屬爭議   「這種爭議讓許多人都很痛苦,部落成員和科學家均是如此。」鹽湖城猶他大學生物人類學家Dennis O』Rourke說,「我想,研究結果會增強把該顱骨遣送回原住民部落的要求,因為現在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骸骨是原住民部落祖先的說法。」
  • 蘇聯時代的阿爾泰人老照片
    一直到17世紀初期才有了一定的穩定,那時形成了4個封建烏盧斯(公國),即阿特薩爾烏盧斯、阿特爾烏盧斯、葉澤爾烏盧斯和禿拔烏盧斯。管轄這4個烏盧斯的王公是統治民族吉爾吉斯人。俄羅斯人把居住在葉尼塞河上遊一帶的當地人都統稱為「米努辛斯克韃靼人」、「阿巴坎韃靼 人」或「葉尼塞韃靼人」,而當地人自己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公認的民族名稱,平時多使用各自的部落名稱,或較多地使用一個叫作「浩拉依」(HOORAJ)的名稱。17~18世紀時,在葉尼塞浩拉依-吉爾吉斯人(突厥人)、克特人(古西伯利亞人)和薩莫耶德人(烏拉爾人)等基礎上,形成哈卡斯部族。
  • 總統府被攻佔,吉爾吉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吉爾吉斯未來何去何從引發國際關注,但對於吉爾吉斯人來說,當下的局面並不陌生——早在2005年和2010年,吉爾吉斯先後爆發出兩場革命,均以政府被推翻告終。他們請求上帝多少分給他們一些土地,於是上帝就把自己的後花園給了吉爾吉斯人。吉爾吉斯人喜歡這個故事,因為這表明他們是上帝(或真主)的寵兒。這個故事也表明,他們對自己的家園非常滿意。他們喜歡告訴我這樣的外國旅行者,吉爾吉斯是「中亞的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