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2020-12-07 朦溪趣味歷史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

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

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

有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龍節、正陽節、女兒節、粽子節、天中節等。

現在用得最多的當數端午節這個名稱。

但是你知道端午節這個名稱的由來嗎?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

2、屈原與賽龍舟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裡(今秭歸縣屈原鄉屈原村)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相傳,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提倡「美政」,力主聯齊抗秦,卻遭貴族排擠毀謗,革去職務後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就是在流放的途中,憤而寫下了《離騷》等不朽的詩篇。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屈原眼看國破家亡,萬念俱灰,於五月五日寫下絕筆《懷沙》後,抱石自沉於汨羅江。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划船趕來,撈救無果,為免屈原肉身葬身魚腹,人們自發蕩舟江河以驅散魚群,或投米糰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

後來,每年五月五,這一風俗流傳了下來,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的習俗。

除了屈原投江的故事外,也有說法稱:賽龍舟最早起源於古吳越水鄉,是為避水旱之災而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

此外,湖南西北部沅陵,也有自己的龍舟賽起源傳說。

而真正與紀念屈原有關的賽龍舟,只有湖北秭歸一代。

在秭歸,龍舟祭的流程是這樣的:

①人們先在屈原祠堂祭拜

②龍舟隊來到江中,頭船的人將粽子拋入江中,以招屈原的魂魄保佑

③人們會在長者帶領下以喊號子的方式唱出對這一年的祝福和祈福

④龍舟賽正式開始

據說,這個儀式已傳承了千年。

3、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製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食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

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

自屈原起,粽子已成為中國人在端午節時的必備食物了,但和賽龍舟一樣,除了紀念屈原以外,粽子也還有很多其他寓意,

例如因粽子,諧音中子,所以寓意求子。

因「棕」和「宗」音近,寓意光宗耀祖。

因「棕」和「中」音近,寓意功名得中等。

4、非遺習俗

除此之外,端午節還有一些非文化遺產習俗。

如在福建晉江,端午節要吃煎堆;重慶在端午節這天,要烹蛇羹;江蘇揚州,吃十二紅;浙江寧波,五黃六白;陝西人會點雄黃酒;而在貴州,人們則會遊百病等等。

端午節,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去災的願望,有很好的傳承,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所以,這也算是端午節千百年來長盛不衰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習俗及起源
    「棕子香,香廚房。艾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端五節、端陽節、午日節、重五節、重午節、五月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夏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由於古代南北風俗各異,端午節在全國各個地方的叫法也大不相同:有五月節、天中節、女兒節、端陽節等20多個名稱。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時間:2020-04-03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是我國傳統而盛大的春祭節日,同時也是重要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 端午節賽龍舟你哪裡有賽龍舟的習俗嗎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
  • 明天端午節,你知道有哪些傳統習俗嗎?提前了解,早做準備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五月的盛夏是登高的好日子,因此,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在其他地方也叫「五月節、午日節、浴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作為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節日,自然會有與端午節相關的許多習俗。
  • 端午節,這些習俗你都了解嗎?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吃楊梅、枇杷等時令水果,是端午節的「標配」。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習俗也發生著變化,一些舊習俗現在已是少人知曉。端午節的起源端午節始於中原地區,漸次普及全國,後來各個地方在歡慶節日的同時,又結合紀念為大家所熱愛景仰的人物,無論是荊楚之地紀念屈原,中原之地紀念介子推,抑或是東吳之地紀念伍子胥,大約都是後人附會上去的,但卻在形式和內容上豐富了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端午節起源考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吧!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 端午節的習俗您都知道哪些?
    今天是端午佳節,作為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相信不少人都已經吃到了粽子,每年端午節這粽子的銷量可真不少。
  • 端午節的起源及流變過程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荊楚地區是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歲時節日。今天端午節的形式與文化內涵,是歷史演變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時間的多種文化因子相複合的產物。它的起源和流變過程,較之其它任何一個節日都要複雜。
  • 各個地方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你知道麼??
    小編說: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賽龍舟,掛艾草……端午的舊風古俗你又知道多少?
  • 端午節傳說及各地習俗,這些你都知道嗎?
    端午節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個節氣,在這個節日裡我們會有很多的經常的活動,和很多傳統節日的美食。那麼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以及各地的習俗你都了解嗎?有什麼區別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 用英語介紹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你知道今天下午有龍舟比賽嗎?B: Yes, it is part of a holiday, right?知道啊,是為了慶祝什麼節日對吧?A: Yup, Duan Wu Festival, but it’s also just simply call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 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 端午節傳說大全及各地習俗,這些你都知道嗎?
    端午節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個節氣,在這個節日裡我們會有很多的經常的活動,和很多傳統節日的美食。那麼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以及各地的習俗你都了解嗎?有什麼區別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 端午科普|端午節的起源 文化習俗 屈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起源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 端午節起源與文化意義
    端午節起源與文化意義劉德龍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避疫驅邪說」與「紀念說」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我國民間有許多說法,包括消災免疫、趨吉避兇說,清掃衛生、防疫保健說,對陣競技、調理陰陽說,還有龍的節日說等。最為大家熟知和流行的是紀念說。關於「紀念說」。
  • 端午節的神話故事,你知道多少?
    聞一多對端午吃粽子與紀念屈原是否真有關係曾有質疑:「從屈原投江而亡到端午習俗盛行,中間隔了數百年,實難講通。」其實,不管端午是否該命名為蘭浴節還是端午節,蘭浴說作為一個說法,確實與端午有關係。現在知道的端午節要吃粽子、划龍舟,實際上各地端午節行為及習俗五花八門,歸納為九項: 吃粽子、賽龍舟、蘭湯沐浴、掛菖蒲、掛艾草、登高遠遊、纏五色絲或線、採百藥、互贈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