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回歸理性的消費心態,加之更低價、直供的產品出現,消費者更願意為體驗以及服務等「軟實力」買單。
消庫存將企業打折「常態化」
有業內人士分析,一場特賣會是否成功,是特賣組織者資源實力與體驗式服務相配套的考量。「越來越多企業引進體驗式的消費模式,迎合了消費者回歸理性的消費心態,加之更低價、直供的產品出現,消費者更願意為體驗以及服務等『軟實力』買單。」
玩起「體驗消費」
一場接一場的大型特賣會已經讓顏小姐和男友對特賣失去了熱情。往年,一些品牌打到5折,他們都會如獲至寶地瘋狂搶購。但今年,很多大型特賣會中,部分單品的折扣已經低至2折。
由於特賣會過於頻繁,企業即使白菜價讓利,似乎也無法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因此今年以來,很多企業為庫存營銷精心制定了相應的推廣計劃,玩起各種花樣的清庫存營銷,許多企業更在消費者購物體驗上下足工夫。
在石獅服裝城特賣會上,記者發現,除了去年就有的車展外,今年外圍還增設了兒童嘉年華、年貨區、臺灣美食節等活動,達到了很好的引流效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增加這些活動主要是為了吸引人氣,加強市民的消費體驗。」
10月底,嗒嘀嗒攜手依思Q、奔狼服飾、富貴鳥等品牌打造「購物樂趣」秋冬特賣會,格林集團副總裁陳國成告訴記者,扎堆的特賣會讓本土品牌逐漸形成一個互利的特賣會商圈。「今年格林主動聯手多品牌合作抱團,合作的企業都敞開廠區,共同開展特賣。『競合』的力量讓彼此都找到了同頻共振的感覺,紛紛意識到只有通過『合』,才能讓區域品牌更快速的做強做大。」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無論是單個企業的特賣或者是抱團的特賣場,在傳播的時候都把微信、手機網購等內容考慮進去。陳國成告訴記者,今年格林集團的特賣會就引進電子結算設備,利用支付寶、翼支付等,加快結算,增強消費者的體驗度。
11月,彬伊奴在總部生活體驗館聯合異形時尚服飾、后街男孩、福建小野豹童裝等服裝品牌舉辦了一場特賣會。特賣會上不僅集合了多個品牌,同時還設置了美食糕點甜品專區、茶水飲料休閒區。
呈現「蝴蝶效應」
庫存正在將企業的打折「常態化」。在今年年初,帝牌成立了過季特賣部,專門處理特賣系統。「為了清理庫存,帝牌推出一整套完整的創新加盟特賣系統,專門處理一些過季產品。」
吳爾德告訴記者,「除了創新的特賣代理系統外,帝牌還在全國多個地方設立固定特賣店。除了石獅的大型工廠店,還有安徽、瀋陽、河南、江蘇等地長期定點進行特賣會。」對於選址,帝牌也是有嚴格的準則,「我們都把大型特賣放在一些帝牌還沒有正式進駐的地區,其實做大型特賣也是一種預熱,為未來品牌的全面進駐做鋪墊。」
著龍國際董事長蔡著龍與吳爾德持有一樣的觀點,「這種常態化營銷模式成為為品牌開拓新市場的的一種鋪墊方式。」最近,蔡著龍正在緊鑼密鼓地布置特賣會,12月中旬,在金井的著龍中小企業聯盟將有一場特賣會舉行。「一共吸納20多家企業參與,3000平方米的場地。」
除了年底特賣會,今年著龍國際還開展了特賣的新模式,蔡著龍告訴記者:「我們成立了工廠運營中心,全國舉行第一期的聯動特賣會,首期都是一些例如賽琪、駱駝、南泰豐、遠東等二、三線品牌。之後還會打造二期聯動特賣會,目前正在與一線品牌接洽中。」
蔡著龍表示,過去一些個人買斷企業的庫存,返銷國內市場,但由於沒有與企業接洽,對於線下實體門店帶來了一定不利影響和衝擊。「現在,我們的工廠店企業聯盟得到企業的授權,收到庫存後,會和企業討論哪些區域允許我們進入特賣,我們才會進入。這樣也為未來企業大規模進入做好鋪墊。」
打造「奧特萊斯」
近兩年,隨著泉州品牌對特賣方式的摸索,已經有不少品牌舉行「抱團特賣」的活動。
採訪中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泉州有不少企業正在規劃將全市的品牌工廠折扣店集中起來,打造泉州品牌特色商品常年折扣市場。
多年來,不少泉企都積累了一套成熟的運營模式,希望在全國各個重要地區複製這一模式,打造泉州特色的『奧特萊斯』。近日在晉江嬰童產業文創園,一場大型特賣如火如荼進行,記者發現泉州本土知名的各類鞋服玩具品牌都參與了這次特賣。晉江嬰童產業文創園總經理陳藝娟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正在規劃一個長期性的工廠直銷店,位於晉江購一樓,打造晉江版的『奧特萊斯』,這將會成為晉江旅遊購物的一大亮點。」
奧特萊斯誕生於美國,最早就是「工廠直銷店」,專門處理工廠尾貨。後來逐漸形成類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奧特萊斯購物中心,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零售業態。泉州紡織服裝商會秘書長施正植表示,泉州本土品牌眾多,完全可以借鑑這一模式,通過資源整合,打造泉州版的「奧特萊斯」。在施正植看來,「奧特萊斯」是品牌專賣店一個很好的業態補充。
在蔡著龍看來,線上產生的庫存更多,需要靠線下來解決。但對於奧特萊斯的命運,他持一種謹慎的態度。「泉州還不具備成立大型奧特萊斯的條件,人口體量不大,操作下去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但是縮小版的奧特萊斯還是可行的。」
有專家表示,「奧特萊斯」在國外已經十分流行,但是在遇到泉州古城時,要與其相融合,就要了解這個城市的商業有一定的了解。特賣會等促銷形式終究只是種營銷方式和手段,關鍵還在於企業如何運作和發揮這個平臺。一些企業發力線上特賣,但也有部分企業仍舊深耕線下。
「不僅僅在特賣領域,利郎的發力領域還是以線下為主。」利郎定製部總監李波告訴記者,「今年利郎的全年營業額會突破20億,但依照往年的檢驗來看,線下實體的營業額還是會佔總體營業額的99%以上。」
在李波看來,真正能獲得市場的還是產品力。「如今特賣已經成為常態,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度沒有過去那麼高。要想在特賣中突圍,還是得看產品的質量和設計。」他說,「利郎每年斥資千萬從Giorgio Armani、Levi’s、GAP等國際品牌公司請來十多名設計師,擔任利郎的創意總監、設計總監等職務,希望在同質化的市場中做出獨樹一幟的賣點。」
(來源:泉州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