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魯哥~
前言
在中國近代解放戰爭將要結束的時候,發生了一場並不是太出名的戰役,這場戰役在大陸方面稱作金門戰役,或者叫金門登陸戰,但是在國民黨方面則稱作為古寧頭戰役,或者叫做金門保衛戰。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在金門戰役之前,解放軍已經在1949年7月進入福建地區,先後發生了福州戰役,廈門戰役等戰鬥。經過這些戰役以後,在大陸的福建地區國民黨軍隊的殘兵敗寇都已經被消滅乾淨,這時候以蔣介石等人為首的國民黨的高層統治者已逃往臺灣,打算將臺灣作為最後一塊地區來進行堅守。
1、金門的失敗
在十月中旬,解放軍首先進行了廈門戰役,由於戰術的出色,解放軍成功登陸了廈門,擊潰了在此駐守的國民黨軍隊。湯恩伯不得不放棄堅守,廈門又向臺灣方向撤退。在此本來將要乘勝追擊的解放軍部隊由於船隻不足的原因,只能將進攻金門的戰役推遲了一周。到了1949年10月24日,最終下達了渡海進攻金門島的戰鬥命令,進攻的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在金門島上激戰了三天之久。殲滅了國民黨軍隊近萬人,但由於寡不敵眾,解放軍進攻的三個團共9000餘人,也大部分都壯烈犧牲在金門島上。這次失敗的島嶼登陸作戰,是解放戰爭中的一次比較大的戰。
2、情報不足
而究其金門戰役失敗的原因,許多人都認為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沒有在解放軍這邊,但是究其根本原因來說,金門戰役戰敗最重要的便是由於還未探明島上的駐軍敵情,便貿然在己方兵力並不足夠,補給也難以維持的情況下便強行登島。在這個戰役中違反了最基礎的軍事知識,中國自從兩千多年前便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軍事思想,但是此次貿然進攻金門島發起的金門戰役卻在戰役發起之前,對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隊並沒有十分清楚的情報,而在金門島上的敵軍守衛的布防情況也十分不清楚。
3、胡璉到來
當時我軍掌握的情報是在金門島上只有李良榮兵團的兩個軍的兵力,並且都是殘兵敗將,李良榮也沒有多大名氣,並不是什麼名將。然而在戰鬥打響之後,從被我軍俘虜的國民黨士兵的口中得知,他們竟然是胡璉兵團的士兵。這是一個十分不好的消息,說明國民黨名將胡璉已經率領部隊到達金門了。原來,胡璉在向臺灣方面撤退的時候,突然接到蔣介石的命令,要求立刻前往金門與李良榮的部隊換防。正是由於我軍沒有得到這一關鍵性的情報,在戰役發起的時候不知道胡璉已經率領著精銳部隊在金門島上設好了防禦措施,再加上寡不敵眾,導致金門戰役大敗。
結語
雖然胡璉率領的部隊成功守住了金門島,但是也付出了傷亡近萬人的慘重代價。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的一次重大損失,但是我軍卻吸取了這次戰役的教訓,為半年後解放海南島提供了重要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