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解放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率領所部進入福建,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解放了福建的大部分地區。10月15日,葉飛指揮部隊發動廈門戰役,僅僅用了三天就解放了廈門。隨後,解放軍開始準備發動對金門的進攻。
金門島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西南海域,孤懸於廈門外海,扼守廈門港口,是福建南部地區的第一道屏障。這裡東望臺灣,西對廈門,是一座軍事重鎮。1949年8月,葉飛指揮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橫掃福建的國民黨軍時,蔣介石命令湯恩伯,胡璉等人開始修築金門要塞。蔣介石最後讓胡璉率領12兵團接替了22兵團,負責金門的防務任務。
當時負責解放金門的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葉飛是福建南安人,出生於菲律賓。解放戰爭期間,葉飛一直擔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這支部隊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解放軍20軍。在葉飛的率領下,華野一縱是華野各個縱隊中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也是立功最多的部隊,是華野的頭號王牌部隊。但是在解放戰爭後期,解放軍橫掃東南沿海的時候,解放軍內部的高級將領卻出現了嚴重的輕敵思想,葉飛當時也存在這種思想。金門戰役時,葉飛根本就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心上。
不僅是主帥葉飛輕敵,負責攻打金門的28軍也非常輕敵,他們以為對面的國民黨軍只是一批殘兵敗將,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也沒有認識到渡海登島作戰的難度。負責攻打金門的28軍第一批次三個團9000多名官兵分別隸屬於三支部隊,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一名師級幹部進行統一指揮,導致了後來登島後出現了各自為戰的混亂狀況。在金門戰役開始之前,粟裕還有過指示,要求必須搜集一次性運送六個團兵力的船隻,船隻不到不能打,還必須要等山東沿海的6000多名熟練船工趕到,不到不能打,但是這些要求都沒有能夠被貫徹落實。
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軍28軍三個團9000多名官兵對金門施行渡海登島作戰。但是在登島的過程中,由於船工不熟悉海況,導致船隻一度迷失了航向,沒有按照預定時間登島。25日凌晨一點左右,解放軍官兵開始登島,由於沒有掌握好潮汐方向,很多船隻擱淺,解放軍登陸部隊在灘頭陣地就遭到了國民黨軍的炮火打擊,最先上島的244團在灘頭陣地傷亡慘重。
剩餘的船隻在返航準備運輸第二批官兵的時候,遭到了國民黨軍軍艦的伏擊,損失船隻全部被擊沉,第一批上島的部隊成為了一支孤軍。25日凌晨,國民黨軍步兵在裝甲部隊的掩護下對我軍發起猛烈進攻,胡璉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到前線督戰,還拿出酒和燒雞餵傷員吃。孫立人在臺灣訓練的新兵也不斷的增援金門島,金門守軍一度增加到了三萬多人。
雙方在激戰兩天後,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我軍登島部隊三個團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雖然遭受到了嚴重失利,但並不代表著我軍戰鬥力不行,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韓先楚就率領四野主力收復了海南島,殲滅國民黨軍三萬多人,薛嶽率領七萬多人倉皇逃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