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全面潰敗時的瘋狂,1949年10月,三野在福建損失整整一個師

2020-12-06 新歷史

解放戰爭初期,當時國民黨軍有500多萬軍隊,蔣介石對全國部隊進行整編後還有420萬大軍,其中100多萬是美械部隊,還有海軍和空軍。而當時解放軍全部兵力加起來也不過120萬人,其中大多數都是剛從遊擊隊,地方部隊升級而來的土八路。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解放戰爭僅僅進行了三年的時間,國民黨軍在大陸全面潰敗。到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的時候,除了華南,西北等少數地方,大部分都被解放。但是在即將全國性勝利的關鍵時刻,華東野戰軍,也就是第三野戰軍,在福建省金門縣發生了一次重大勝利,損失了三個團9000多人的兵力,這場戰役就是金門戰役。

渡江戰役之後,二野轉戰西南,四野直接南下,三野則轉戰東南各省。在三支野戰軍中,第三野戰軍的任務最為特殊,因為三野不僅要解放東南各省,還有解放東南沿海地區的成百數千個島嶼,這對於以陸軍起家的解放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渡江戰役結束之後,解放軍中還蔓延著很嚴重的輕敵思想,這種思想在各大野戰軍,還有各大野戰軍的高級將領中都有。

1949年7月,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在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的率領下入閩作戰。葉飛和韋國清都是後來的開國上將,葉飛原來是華野一縱司令員,韋國清是華野二縱司令員。葉飛率領的華野一縱是華野各個縱隊中戰績最為卓越的部隊,幾乎參加了華野和國民黨軍主力的所有主要戰役,戰鬥力十分強悍,葉飛本人也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

十兵團進入福建之後,先後發動福州戰役,漳州戰役,平潭島戰役。1949年10月14日,葉飛率部攻擊廈門,僅用了三天就解放了廈門。廈門解放之後,當時在距離廈門不遠處有一個小島,這個島就是金門島。金門雖小,卻是解放軍未來解放臺灣必須要拿下的一個戰略要地。

在解放金門之前,很多將領都存在嚴重的輕敵思想,政委韋國清則覺得攻打金門的準備不充足,但是葉飛說全國都解放了,一個小小的金門島算什麼。戰前的情報也並不準確,當時情報部門認為島上只是一些準備逃走的殘兵敗將,但是在戰役開始之後才知道,島上有三萬多人,還是國民黨軍比較有軍事才能的胡璉率部駐守。戰前粟裕曾指示必須有運輸六個團的船隻,山東沿海的6000多名熟練船工到達才能打,但是這些指示並沒有得到貫徹。

1950年10月24日晚,三野第十兵團28軍三個團9000多名官兵浩浩蕩蕩地向金門挺進。但是由於海況不熟悉,一度出現了迷航的狀況,並沒有按時到達金門。登島船隻靠岸之後,由於船工不熟悉潮汐,很多船隻在灘頭上擱淺,遭到了國民黨軍灘頭重火力的打擊,損失十分慘重。船隻在返回運送第二批登島部隊的時候,遭到了國民黨軍海軍艦艇還有轟炸機的打擊,幾乎全軍覆沒。

登島官兵雖然抵抗英勇,但是面對胡璉指揮的坦克和裝甲部隊的打擊,損失很大。而且沒有一名師級幹部上島統一指揮戰鬥,致使各部隊在作戰時候得不到協同,十分混亂。戰鬥進行了三天就基本上結束了,登島的三個團9000多人全軍覆沒。金門島的失利在當時起了很壞的影響,但是這並不影響解放軍後面的戰鬥,僅僅半年後,四野名將韓先楚率部解放海南島。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唯一一次整師全軍覆沒,三野悍將葉飛因輕敵被殲一個師
    1949年渡江戰役結束之後,解放軍三大野戰軍百萬大軍橫跨長江天塹,二野向西南挺進,四野向橫掃中南各省,三野轉戰東南各省。在全國即將全部解放的時候,卻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失利,那就是金門戰役。金門是福建沿海的一座島嶼,距離廈門最近處只有幾公裡。
  • 月浦之戰:國共內戰後期國軍唯一勝利
    核心提示:渡江戰役勝利後,解放軍士氣高昂,而國軍真是兵敗如山倒,此時在月浦一帶第52軍卻以少量部隊硬頂解放軍三野10兵團28軍、29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以掩護國軍在上海的撤退,最終幾乎全部陣亡殆盡。
  • 解放戰爭,為何國軍最多只殲滅過團級單位,連一個整師都打不掉?
    勝敗結果人所共知,但戰爭中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戰爭前期佔據壓倒性兵力及武器裝備優勢的國軍,經常被整軍、整兵團的分割殲滅,一損失就是幾萬人;而反過來看,國軍為什麼在3年多時間裡竟然連我軍一個整師規模的部隊都沒有打掉呢?國軍雖戰敗,但這樣的戰爭進程卻十分奇特。先來看看國軍殲滅過的最高級別戰術單位。
  • 1949年金門戰役,三野哪4位團長參加了登陸作戰?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0月,三野10兵團28軍負責解放金門的作戰行動,然而因為戰前情報嚴重錯誤和渡海知識匱乏,9000人對戰國軍4萬人,悲壯地以失敗告終。像這樣孤注一擲般的跨海戰役,一旦戰敗後果慘重:28軍不僅沒有攻克金門島,反而自身損失了九千多名官兵。當年登上金門島的4位團長(登島部隊中職務最高的,實際主力部隊只有3個團,有一位團長是後續補充上島的)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 東山島是國軍精銳傘兵的大墳場: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爆發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臺灣歷史上最大的反攻行動,動用傘兵與陸海空三軍,也是第一次三軍聯合立體作戰。然而,此戰卻以國軍慘敗告終。聽薩沙說一說吧。從1953年2月開始,國軍考慮使用2個師的兵力,在傘兵配合下,一舉收復東山島。因為各種原因,東山島戰役推遲到7月份。在戰前,胡璉認為東山島很難打,不太可能獲得勝利。東山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面積近200平方公裡,駐紮較多防禦部隊。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二百四十二期】東山島是國軍精銳傘兵的大墳場...
    從1953年2月開始,國軍考慮使用2個師的兵力,在傘兵配合下,一舉收復東山島。因為各種原因,東山島戰役推遲到7月份。 在戰前,胡璉認為東山島很難打,不太可能獲得勝利。 東山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面積近200平方公裡,駐紮較多防禦部隊。
  • 國軍有100多艘艦艇,渡江戰役為何一炮不放?看看英國軍艦的下場
    49年渡江戰役,國民黨軍在南岸部署的100餘個師,近70萬陸軍被一衝而散,幾乎沒能起到多少攔截作用。 最主要的一點,長江不是公海大洋,江面寬度有限,一旦展開炮戰,軍艦躲都沒法躲,無法機動規避數量眾多的三野陸戰炮。這點看看1949年英國遠東艦隊4艘戰艦的下場就知道了。
  • ...上海:三野犧牲近八千,軍長請求用大炮轟擊,粟裕堅決不同意,這是...
    1949年4月底5月初,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渡過長江,解放南京,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 然而就在一路順利地進抵上海近郊,展開解放上海戰役之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戰前我軍上下認為不會費什麼勁,實際戰鬥中,卻被國民黨軍異常頑強的抵抗所震驚。而我軍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人數將近8000人,著實出乎我軍意料。
  • 1949年的金門戰役,參加登陸作戰的4位團長都是誰?後來怎樣了?
    從1947年的6月,解放軍進入戰略反攻,特別是三大戰役勝利以後,國內軍事形勢發生逆轉,除西北地區外,長江以北幾乎都已解放,渡江戰役打響後,百萬大軍乘風破浪,渡長江南下,國軍大勢已去,三野第十兵團在葉飛率領下,向東南地區進發,先後發動福建戰役、漳州戰役和平潭島戰役。
  • 三野打的7場敗仗,對手都是誰,傷亡了多少戰力?
    第三野戰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遭遇過最多國民黨精銳,是四大野戰軍中戰績最大的一支部隊,當然,三野也不是百戰百勝的,損失同樣不小,其中有7場著名的敗仗,讓我們回顧一下。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整編11師也就是原來的國民革命軍軍18軍,這支部隊是陳誠土木系起家的部隊,全面抗戰爆發之後,18軍立刻開赴淞滬前線,在當時戰鬥最激烈的羅店和日軍進行了殊死搏殺。
  • 解放後,逃入緬甸的國軍後來怎麼樣了?結局讓人唏噓
    解放後,逃入緬甸的國軍後來怎麼樣了?結局讓人唏噓1949年,國民黨在內戰中全面潰敗。之後,蔣介石選擇逃亡臺灣。與此同時,國民黨第八軍則在軍長李彌的帶領下選擇逃跑。12月9日,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向我軍正式投降。不甘心的李彌立刻去往了緬甸。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解放戰爭:49年三野28軍兵敗古寧頭,為何再也沒有登陸過金門島?
    1949年10月,第三野戰軍渡海進攻金門島,在古寧頭意外遭到了失利,損兵9000餘人。一次戰役的失敗說明不了太多,但為何解放軍此後再也沒有發起過針對金門島的登陸作戰呢?這似乎有點奇怪,我們了解下原委。49年登島戰敗的原因已不需要分析,史料很多。來看看為何49年之後,長時間沒有再次發起進攻金門的戰役。
  • 解放戰爭最悲壯的一戰,一個師全軍覆沒,戰後前線總指揮連降四級
    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 1949年10月24日,28軍前線總指揮下達作戰命令:以6個團的兵力分兩個梯隊進攻大金門,2個團兵力奪取小金門。
  • 1949年為何沒有進軍臺灣?
    5月23日這天,毛澤東為中央軍委擬電告三野:"你們應當迅速準備提早入閩,爭取於六、七兩月內佔領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點,並準備相機奪取廈門。入閩部隊只待上海解決,即可出動。"這一變化令三野高級指揮員吃驚,因為原定是一年後才進軍福建。當時兵團司令員葉飛即在電報中說明:十兵團傷亡較大,且極疲勞,希望休整一個月再於7月上旬進軍福建。
  • 抗戰時國軍擔任主力的22次大型會戰, 中日雙方兵力對比及結果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戰全面爆發,到1945年8月,國民黨共與日軍展開了22詞大型會戰,其他中小型戰役搞到2萬多場。淞滬會戰,國軍與日軍的第一場會戰,主要戰場在上海,日軍投入30萬兵力,國軍80萬人,戰爭歷時3個月,日軍傷亡4萬人,中國軍隊傷亡30萬,上海淪陷,這場戰役成功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
  • 第一架戰機列寧號在1931年服役:1949年11月11日解放軍空軍成立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第一架戰機列寧號在1931年服役:1949年11月11日解放軍空軍成立 1931年7月10日,大名鼎鼎的陳昌浩登上飛機,和龍文光一同飛到固始縣城,投下了大量傳單。 9月8日,龍文光再次飛到武漢附近,在郊區投下很多傳單。 11月1日,龍文光又飛到黃安縣城,投下了一些土製炸彈。 炸彈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對黃安守軍的士氣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