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金門戰役,三野哪4位團長參加了登陸作戰?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06 史源歷史專欄

歡迎閱讀史源史詩第1007期。1949年10月,三野10兵團28軍負責解放金門的作戰行動,然而因為戰前情報嚴重錯誤和渡海知識匱乏,9000人對戰國軍4萬人,悲壯地以失敗告終。像這樣孤注一擲般的跨海戰役,一旦戰敗後果慘重:28軍不僅沒有攻克金門島,反而自身損失了九千多名官兵。當年登上金門島的4位團長(登島部隊中職務最高的,實際主力部隊只有3個團,有一位團長是後續補充上島的)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第一位是246團團長孫雲秀,河南洛陽人。金門之戰的主力只有3個團,但孫雲秀勇氣過人,作為極少數第二批補充登島的官兵之一,也以團長身份參戰,帶著不到400人的增援部隊毅然登島。10月27日大規模戰鬥已經結束,孫團長帶領身邊剩餘的幾十名戰士,希望藉助地形與國民黨軍打遊擊,但是不幸在沙頭被國軍大股部隊包圍,因本人負傷無法繼續突圍,孫雲秀毅然決定用手槍自殺,在臨死之前他還向敵人大喊自己是本團團長,以此吸引國民黨兵的注意力,保護戰友,給戰友爭取突圍的機會。

第二位是244團團長邢永生,老家濰坊壽光。與孫雲秀團長一樣,邢團長也是在古寧頭激戰中負傷,但邢永生沒有戰死,而是不幸被敵人俘獲。邢原本只被國民黨軍當作一般俘虜對待,然而與他同批被俘的28軍士兵裡面有一個立場不堅定的原國民黨解放戰士,為了自己的利益,無恥地向國軍指出了邢團長的身份。邢永生遭到拷打卻拒不投降,最後被敵人槍殺在臺灣的集中營裡。

第三位是251團團長劉天祥,跟邢永生一樣也是山東人。金門戰役中他被敵人機槍掃射,身中四彈成為俘虜之後,國民黨軍打算將他作為政治宣傳的工具,轉移到了臺灣。但是劉天祥是個硬骨頭的漢子,政治素質很高,無論國軍怎麼威逼利誘,他都不肯在敵人的廣播電臺中說出一句背叛組織、策反戰友的話。敵人對他仍不死心,為了防止劉天祥自殺,日夜嚴加看管,但劉團長最後通過連日拒不進食的方法,還是壯烈犧牲了。

最後一位是253團團長徐博。徐博有智有謀,27號隊伍被打散之後他冷靜地分析形勢,認為解放軍主力必定還會重新集結力量登島。於是他躲進深山進行隱蔽,等待三野再次攻擊金門,自己再與主力匯合。可惜的是,徐團長在艱難條件下吃野菜、樹根,獨自一人堅持到了1950年,卻也沒有等到再次登島的我軍主力,最終他被國民黨軍搜出。在送往臺灣嚴刑拷打之後,徐博團長仍不屈服。國民黨見他已經沒有繼續利用的價值,便將徐博殘忍殺害,徐團長死時才30歲。至此,我軍4位在金門參戰的團長全部犧牲,表現出的氣節令人難過和感慨。

相關焦點

  • 1949年的金門戰役,參加登陸作戰的4位團長都是誰?後來怎樣了?
    最先在壟口登陸的244團團長兼政委邢永生1914年,邢永生生於山東濰坊的壽光,抗戰時參加八路軍,1948年已是團政治部主任,後升為244團團長。金門戰役時,他帶領244團率先發起登陸作戰,但在離對岸幾百米處就被敵人發現,遭遇敵軍強火力壓制,邢永生命令戰士們下海泅渡,244團死傷慘重,邢永生也因受重傷被俘,後來被押往臺北,在獄中堅決不做叛徒,寧死不屈被秘密殺害,時年35歲。
  • 金門戰役,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1949年10月24日,三野第十兵團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趁著夜色向金門島發起進攻。但可惜的是,因為船隻不足,加上情報出現失誤,登島部隊很快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最終慘遭失敗。 此次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251團和253團,共計9000餘人。
  • 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不過,輕敵的後果卻換來了慘重的代價,金門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登島作戰的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給我軍留下了深重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打響後,解放軍先遣部隊派出了三個團,這三個團分別是244團、251團與253團。因為戰況吃緊,而且第一批登陸的船隻擱淺在海灘,無法返回,所以後續增援部隊遲遲無法登陸。第二天,28軍246團主動前往金門增援。
  • 廈門戰役之後,這四位團長登島參加了金門戰役,最後結局如何?
    1949年5月的廈門戰役,我軍很輕易地佔領廈門島之後,全軍上下都開始輕敵了,認為守金門的部隊也會一樣的不堪一擊,所以匆忙集結三個主力團九千人之後就登島作戰了,但是剛一登陸就被敵人重重包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金門戰役,四位團長登島作戰,三人被俘一人自殺,他們都是誰?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解放軍渡過長江天險後,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敵人莫不望風而逃。1949年7月,華野第十兵團在葉飛的指揮下入閩作戰,他們相繼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和廈門戰役。經過一系列勝利後,只剩金門這座孤島了。
  • 這2位解放軍團級幹部是金門戰役倖存者,後來為戰友報了一箭之仇
    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末期發生於福建省金門島的一場戰役,登島的9千多解放軍戰士在島上苦戰三晝夜,由於沒有後援,最終全軍覆沒。有2位解放軍團級幹部是金門戰役的倖存者,後來為戰友們報了一箭之仇。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三野第十兵團28軍的九千多名指戰員強行渡海登陸,他們是244團、251團、253團和246團,其中246團只有一個營。經過三天激戰,他們不是犧牲就是被俘,幾乎全軍覆沒。
  • 假如1949年金門戰役大勝,解放軍能乘勝解放臺灣島嗎?
    金門戰役發生在1949年10月25日,此時的蔣介石大勢已去,大陸全境幾乎都已解放,國軍退守東南沿海島嶼等地。按照起初計劃,解放軍解放廈門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金門,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事,金門等沿海島嶼攻克後,最後的目標就是劍指臺灣島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金門戰役會打的如此慘烈。
  • 解放戰爭:49年三野28軍兵敗古寧頭,為何再也沒有登陸過金門島?
    1949年10月,第三野戰軍渡海進攻金門島,在古寧頭意外遭到了失利,損兵9000餘人。一次戰役的失敗說明不了太多,但為何解放軍此後再也沒有發起過針對金門島的登陸作戰呢?這似乎有點奇怪,我們了解下原委。49年登島戰敗的原因已不需要分析,史料很多。來看看為何49年之後,長時間沒有再次發起進攻金門的戰役。
  • 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結束之後,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曾感嘆道:「臺灣安全了。」時至今日,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了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在金門戰役中,我軍的指揮官是誰?後來他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解放戰爭期間,四野實力最強,為何殲敵卻不如三野?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番號也是幾經變動,最終在1949年初確定四個野戰軍的番號,還有一個由軍委直接領導的華北野戰軍,這五大野戰軍經過了浴血奮戰,終於解放了全中國。大家都知道,這四支野戰軍中,四野人數最多,打遼瀋戰役時,兵力就達到了七十萬。
  • 129師剛組建時的4位團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其中第385旅由紅四方面軍第4軍改編,其第10師、第12師分別改編為第769團和770團,769團團長陳錫聯,第770團團長張才千。陳錫聯於1915年出生於紅安高橋鎮陡山彭家村,原名陳錫廉。1929年,年僅14歲的陳錫聯在家鄉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同年秋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陳錫聯在部隊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脫穎而出,1930年便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便任連政治指導員,並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屢立戰功。後來的國家主席李先念同志讚譽他「打仗數第一」。陳錫聯指揮的戰鬥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要數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的戰鬥。
  • 國軍全面潰敗時的瘋狂,1949年10月,三野在福建損失整整一個師
    到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的時候,除了華南,西北等少數地方,大部分都被解放。但是在即將全國性勝利的關鍵時刻,華東野戰軍,也就是第三野戰軍,在福建省金門縣發生了一次重大勝利,損失了三個團9000多人的兵力,這場戰役就是金門戰役。渡江戰役之後,二野轉戰西南,四野直接南下,三野則轉戰東南各省。
  • 陳毅所在三野的傳奇十大虎將授銜時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
    至1949年12月,總兵力82.5萬餘人。在還有三野番號的時候,他們就率先擋住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拖住了敵人的優勢兵力,所以說三野最先和國民黨精銳交手,在陳毅元帥的領導下產生了 一大批虎將名將。後任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1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了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等重要戰役。1949年2月,葉飛任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司令員。4月參加渡江戰役,率部解放丹陽、常州、無錫和蘇州。5月參加上海戰役後,率10兵團進軍福建,先後發起福州、漳(州)廈(門)戰役。8月兼任福建軍區司令員,組織指揮部隊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1955年葉飛被授予上將軍銜。
  • 史海鉤沉:從郝家大院到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郝家大院雕梁畫棟郝家大院如何變成了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由於郝家大院的位置隱蔽,有眾多房屋可以利用,因此成為華野指揮部。經過徐州市、銅山區文史工作者縝密的研究、走訪及考證,最終確定:從1949年1月15日至3月21日,華野、華東局、華東軍區、渡江戰役總前委的指揮部就設在北望村郝家大院,直至21日後,移駐安徽省蚌埠市附近的孫家圩。2006年4月,北望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被列為銅山文物保護單位,6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這一秘密才為世人所知。
  • 金門戰役,我軍登島部隊有三個團,為何最後卻犧牲了四位團長?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福建地區,攻佔廈門後,金門頓時成為一座孤島。為了掃掉這個「尾巴」,華野第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加上船工共9000餘人,對金門島發起猛烈進攻。
  • 我軍登陸戰例:舟山群島登陸作戰
    作戰背景  渡江戰役勝利後,國民黨軍將舟山群島作為控制長江口和封鎖、襲擾、反攻大陸的重要軍事基地。上海、寧波和象山半島解放時,當地國民黨殘軍相繼逃往舟山群島,其中有第75軍和第78軍大部、第21軍和暫編第1軍的殘部。到1949年7月上旬,舟山國民黨軍已有4個軍13個師的番號,實際兵力約6萬人,另外還有海軍艦艇56艘和部分作戰飛機。
  • 解放軍哪場戰役極罕見地全軍覆沒
    早在1949年5月,我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總攻的前一天,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就指示三野總部:「解放上海之後即可迅速進兵東南,提早入閩。」所以,我10兵團在解放了上海之後,很快就撤出上海,集結於蘇州、常熟、嘉興一帶作短暫休整,進行緊張的入閩作戰準備。一時間,東南沿海成了整個世界為之關注的熱點。在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之前,中央軍委尚未將解放臺灣問題納入行動計劃。
  • 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1949年10月17日,解放軍解放廈門,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開始著手準備解放金門的戰鬥,但是由於解放軍缺乏海戰經驗,缺少船隻,解放金門的戰役遲遲未能開展,在拖延了數日之後,1949年10月25日凌晨,解放軍共計三個團9000餘人開始登陸金門,開始了解放金門的戰鬥。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28軍的三個團在前線總指揮蕭鋒的命令下進攻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後卻遭遇頑固抵抗,最終因為後援乏力而戰敗,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