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2020-12-15 悟空談歷史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派出三個團強行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對解放軍來說,一路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因此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眼裡。不過,輕敵的後果卻換來了慘重的代價,金門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登島作戰的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給我軍留下了深重慘痛的教訓。

金門戰役打響後,解放軍先遣部隊派出了三個團,這三個團分別是244團、251團與253團。因為戰況吃緊,而且第一批登陸的船隻擱淺在海灘,無法返回,所以後續增援部隊遲遲無法登陸。第二天,28軍246團主動前往金門增援。因此,整個金門戰役中28軍總共派出四個團,那麼這四個團的團長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244團團長邢永生

邢永生出生於1920年,他是山東壽光人。1938年,年僅18歲的邢永生入伍參軍。在抗日戰爭中,他先後擔任連長、營教導員等職務。抗日戰爭勝利後,邢永生加入華東野戰軍十縱隊,在82團擔任副團長。

1949年3月,邢永生被調任28軍244團擔任團長,之後他率領244團參加了渡江戰役,並在渡江戰役中表現英勇,244團的一營甚至被授予「渡江先鋒營」的光榮稱號。1949年9月下旬,邢永生奉命在福建同安待命,準備集合攻打金門。

10月24日,邢永生的244團作為第一梯隊登陸金門島。登陸後的邢永生很快就陷入敵人的包圍圈,25日上午十點左右,身受重傷的邢永生被敵人俘虜,並被關進戰俘營。關於邢永生的結局有兩種說法,有人說他被俘後不久被殺害,也有人說他被俘後失蹤,下落成迷。

第二,251團團長劉天祥

劉天祥出生於1919年,他是山東濱州人。1937年,18歲的劉天祥入伍參軍,在遊擊隊中擔任少先隊指導員。抗日戰爭後半段,劉天祥升任營指導員。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後,劉天祥升任團長,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大型戰事。1949年,劉天祥升任28軍251團團長。

1949年10月24日,劉天祥率領251團作為第一梯隊搶灘登陸金門島。登陸金門島後,劉天祥在島上血戰三晝夜,於27日突圍時被敵軍俘虜。關於劉天祥的最終結局也與邢永生一樣有兩種說法:有人說他被俘後被國民黨殺害,也有人說他被俘後失蹤,下落不明。不過,目前主流說法是劉天祥被俘後被國民黨殺害。

第三,253團團長徐博

徐博出生於1920年,他是浙江慈谿人,早年在江蘇參加新四軍。解放戰爭期間擔任254團的副政委。金門戰役爆發前,徐博被任命為253團團長,於10月24日作為第一梯隊指揮253團登陸金門。登陸金門後,徐博在島上血戰三晝夜,於27日突圍。

徐博突圍後沒有離開金門島,他一直隱藏在金門島北太武山的山洞中,直到1950年1月才被敵人發現並被俘虜,據說當時徐博「形同野人」。被俘後的徐博被關進臺灣戰俘營,不久後被國民黨殺害,年僅30歲。

第四,246團團長孫雲秀

孫雲秀出生於1923年,他是河南洛陽人。金門戰役爆發後,登陸的第一梯隊損失慘重。10月25日,孫雲秀主動請戰,率領246團的400名敢死隊員登陸金門。登陸金門後,孫雲秀成為島上的總指揮。因為敵我兵力懸殊,孫雲秀與其他團長召開會議,定下了自行突圍的作戰方案。

可惜的是孫雲秀沒有突圍成功,於27日被敵軍包圍,之後孫雲秀舉槍自盡,壯烈犧牲,年僅26歲。值得一提的是,孫雲秀犧牲後,屍體屹立不倒,國民黨官兵不敢靠近,直到確認他死亡後才敢上前。

參考資料:

《回顧金門登陸戰》蕭鋒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1949年10月24日,三野第十兵團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趁著夜色向金門島發起進攻。但可惜的是,因為船隻不足,加上情報出現失誤,登島部隊很快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最終慘遭失敗。 此次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251團和253團,共計9000餘人。
  • 金門戰役,四位團長登島作戰,三人被俘一人自殺,他們都是誰?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解放軍渡過長江天險後,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敵人莫不望風而逃。1949年7月,華野第十兵團在葉飛的指揮下入閩作戰,他們相繼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和廈門戰役。經過一系列勝利後,只剩金門這座孤島了。
  • 廈門戰役之後,這四位團長登島參加了金門戰役,最後結局如何?
    1949年5月的廈門戰役,我軍很輕易地佔領廈門島之後,全軍上下都開始輕敵了,認為守金門的部隊也會一樣的不堪一擊,所以匆忙集結三個主力團九千人之後就登島作戰了,但是剛一登陸就被敵人重重包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金門戰役,我軍登島部隊有三個團,為何最後卻犧牲了四位團長?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福建地區,攻佔廈門後,金門頓時成為一座孤島。為了掃掉這個「尾巴」,華野第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加上船工共9000餘人,對金門島發起猛烈進攻。
  • 1949年的金門戰役,參加登陸作戰的4位團長都是誰?後來怎樣了?
    廈門戰役勝利後,第十兵團又籌劃攻打金門島,但由於站前準備不足,對渡海登島作戰的一些應急情況,沒有做好備選方案,導致第一攻擊波失敗之後,後續援兵跟不上,只能望海興嘆。前後共有三個多團,共9000餘人等島作戰,但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近萬將士大都犧牲,剩餘一千多人也都被俘,那麼參戰指揮的四個團長都是誰,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 1949年金門戰役,三野哪4位團長參加了登陸作戰?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0月,三野10兵團28軍負責解放金門的作戰行動,然而因為戰前情報嚴重錯誤和渡海知識匱乏,9000人對戰國軍4萬人,悲壯地以失敗告終。像這樣孤注一擲般的跨海戰役,一旦戰敗後果慘重:28軍不僅沒有攻克金門島,反而自身損失了九千多名官兵。當年登上金門島的4位團長(登島部隊中職務最高的,實際主力部隊只有3個團,有一位團長是後續補充上島的)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 同為登島作戰,為何金門、海南兩役結果大不相同?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摧枯拉朽擊垮國民黨軍大陸防線,勢不可擋推進到沿海地區。其中三野在福建發動金門戰役,四野從廣東發起海南島戰役。兩者均為渡海登島作戰,金門距大陸僅2.3公裡,海南隔瓊州海峽與大陸相望,最窄處也有近20公裡。然而看似近在咫尺的金門登陸意外敗北,反倒是相距更遠的海南戰役進展順利,氣勢如虹一舉攻克。
  • 金門戰役中,解放軍最高指揮官為什麼沒有登島?因為它!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28軍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役,但是這一場戰役以失敗而告終。 事後,人們才發現,原計劃登島指揮作戰的第82師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都沒有登上金門島去。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不是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不去。
  • 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當戰役打響後,我軍一梯隊的244團、251團、253團,這三個團成功登島。但是,隨即就遭到了國軍的猛烈反擊,並且連國民黨的海軍和空軍也加入了戰局,導致戰況更加惡化。我軍的登島部隊,在國軍陸海空軍的強勢反擊下,損失慘重,傷亡殆盡,甚至連登陸船也被國民黨海軍和空軍悉數摧毀。 第一梯隊整個編隊沒有一條船返回對岸,因此導致運送第二梯隊登島的計劃也已經無法實行。
  • 金門戰役結束後,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十兵團指揮9000多人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金門戰役的結果卻不好,因為準備不充分,解放軍登陸金門後大部分官兵都在作戰中壯烈犧牲,其餘被俘虜。金門戰役結束後,僅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這兩人是誰呢?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28軍的三個團在前線總指揮蕭鋒的命令下進攻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後卻遭遇頑固抵抗,最終因為後援乏力而戰敗,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金門戰役並非沒有前線指揮,兩位師長遭遇人為意外,根本無法登島
    幸運的是已經登島的28軍一個師部、二個團面對殘餘敵軍表現得非常英勇,最終在沒有支援的情況全殲守敵,取得大捷。如果開啟上帝視角,不難發現這場平潭登陸戰登島部隊所面對的「意外」情況,和後來金門戰役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平潭的敵軍沒有飛機幫助轟炸,並且是在徹底被打垮後才得到了颱風的「支援」,已無打翻身仗的可能。
  • 金門戰役失利後,指揮官蕭鋒主動請罪,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極其慘烈的一場大戰。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江南,福建地區的敵軍也大都望風而逃。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成為了一座孤島,島上守軍是李良榮的22兵團,兵力不過兩萬。而華野10兵團則有十萬大軍,士氣如虹,隔海虎視。
  • 金門戰役後,胡清河藉助兩個籃球遊回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革命歷史中有兩次巨大的犧牲,一次是寧夏作戰計劃,西路軍全軍覆沒;一次是金門戰役,登島部隊幾乎全部犧牲,剩下的士兵也被俘虜了。這兩次戰役都是人民解放軍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們心中的痛。金門戰役損失慘重,大家都以為參戰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但其實還有從敵人手裡逃了出來,胡清河就是在金門戰役中生還的一位英雄。那麼,胡清河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1949年10月,第十兵團的28軍派出3個團,合計9000餘人參加了金門戰役,不過,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金門戰役慘敗,9000餘人幾乎全部犧牲,活著的也被俘虜。
  • 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又一次失利,八百多人被俘虜到臺灣
    1949年10月,當時新中國建立還不到一個月,三野葉飛兵團就在金門遭遇了失利,三個團共9000多官兵損失殆盡,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失敗後,解放軍受限於海空軍力量不足,在東南沿海的島嶼戰事中,基本上處於守勢。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原先準備攻臺的三野精銳部隊先後被調到了朝鮮前線,就連很多部隊的高射炮,重型火炮都被調到了朝鮮前線。
  • 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總指揮,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
    鏖戰三日,終因後繼無援、寡不敵眾,全軍覆沒。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的總指揮,受傷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這位總指揮的名字叫劉天祥,時任三野第十兵團28軍第251團的團長。解放軍在此戰中第一批登島的共有「三個半團」8700多人,分別是244團、251團、253團和246團,其中246團只派了一個營。
  • 金門戰役失利後,負責前線指揮的副軍長蕭鋒,最終怎麼樣了?
    1949年4月,渡江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百萬雄師越過長江天險,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國民黨軍隊莫不望風而逃。在福建地區,葉飛指揮的華野10兵團相繼取得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和漳州戰役的勝利,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就成為了一座孤島了。
  • 金門戰役,解放軍推遲作戰計劃,胡璉12兵團卻在此時趕到
    1、金門的失敗在十月中旬,解放軍首先進行了廈門戰役,由於戰術的出色,解放軍成功登陸了廈門,擊潰了在此駐守的國民黨軍隊。湯恩伯不得不放棄堅守,廈門又向臺灣方向撤退。在此本來將要乘勝追擊的解放軍部隊由於船隻不足的原因,只能將進攻金門的戰役推遲了一周。
  • 金門戰役前1小時,28軍曾收到絕密軍情,但卻誤判這是敵人在吹牛
    金門戰役結束了,以一種極為悲壯的方式。這是解放戰爭史上一個永遠作痛的創傷,三野十兵團28軍和29軍9086名將士登島作戰,大部犧牲,用最後的鮮血染紅了古寧頭的每一寸海灘。大多數人認為金門戰役的失利,在於渡船被毀導致後援不濟,登島部隊孤軍奮戰直至失敗。但如果從整場戰役深入剖析的話,其實可以發現真正影響這場戰役走向的是十兵團戰前的部署,戰役過程只是必然的結果。
  • 金門戰役失利後,我軍在南日島戰役中再次失利,800餘名官兵被俘
    金門戰役失利後,南日島戰役我軍再次敗於胡璉,我軍守島部隊及增援部隊,犧牲500餘人,被俘800餘人。南日島戰役,我軍被俘官兵被押至高雄。1952年10月8日,胡璉通過空軍偵察,以及特務傳回的情報,獲悉解放軍駐南日島守軍僅為一個加強連,遂制定奪島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