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2020-12-10 騰訊網

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結束之後,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曾感嘆道:「臺灣安全了。」時至今日,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了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在金門戰役中,我軍的指揮官是誰?後來他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在解放戰爭後期,華野10縱隊被改編為三野10兵團28軍,時任軍長是朱紹清、軍政委是陳美藻、蕭鋒擔任副軍長。當時,三野10兵團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放福建。然而,到了1949年9月的時候,第10兵團已經解放了福建的絕大部分地區,只剩下了幾個零星的小島,還被國民黨軍佔據著。

而在這其中,就包括與福建和廈門隔海相望的金門島。隨後,10兵團就將解放金門的任務,交給了戰鬥力不是很強的28軍去完成。當時,10兵團應該是考慮到解放軍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國民黨軍隊剩餘部隊沒有多少戰鬥力可言了。因此,就派28軍去攻打金門,當時認為應該是穩操勝券的。

當時,10兵團司令員葉飛,在把攻打金門的任務交給28軍之後,就專心致志地負責地方治理工作,也就沒有再過多的,去過問攻打金門的軍事事宜了。當時,28軍的軍長朱紹清因為身體原因,在福州養病,而政委陳美藻則被調往了福州,負責福州地方的治理任務。當金門戰役打響的時候,陳美藻也在福州,不在28軍,甚至連28軍的參謀長也被抽調到地方去了。

也就是說,當金門戰役打響時,28軍的軍長和軍政委都不在28軍,連參謀長也被調走了。當時,軍級幹部只有副軍長蕭鋒,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在28軍。蕭鋒是政工幹部出身,在解放戰爭中轉為軍事幹部之後,也沒有什麼突出的軍事指揮能力。而李曼村則長期是政工幹部,幾乎從來沒有過指揮部隊作戰的經驗。

金門戰役,實際上是蕭鋒主要負責指揮,李曼村協助指揮。除了兩位軍政主官不在工作崗位上,更為糟糕的是,一個軍三個師,第28軍另外兩個師都有自己的任務,也就是說,當時實際上,能夠參加金門戰役的就只有28軍第82師這一個師了。

在1949年10月24日,金門戰役正式打響。當戰役打響後,我軍一梯隊的244團、251團、253團,這三個團成功登島。但是,隨即就遭到了國軍的猛烈反擊,並且連國民黨的海軍和空軍也加入了戰局,導致戰況更加惡化。我軍的登島部隊,在國軍陸海空軍的強勢反擊下,損失慘重,傷亡殆盡,甚至連登陸船也被國民黨海軍和空軍悉數摧毀。

第一梯隊整個編隊沒有一條船返回對岸,因此導致運送第二梯隊登島的計劃也已經無法實行。在28軍指揮作戰的蕭鋒看到金門火光沖天後,知道戰況激烈,登島部隊急需支援。可是,卻沒有船隻無法派人支援。當時,蕭鋒焦急萬分,急火攻心,當場暈倒在地。最後,只能決定臨時派遣一個營前往支援,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回來。

於是,28軍緊急四處找船,終於找到了幾條船,就急忙派246團團長率領一個營支援登島部隊。當246團這一個營的官兵登島後,也很快潰敗了。戰鬥持續到10月27日才基本結束。我軍登島部隊的三個團和一個營,共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在金門戰役中,解放軍被俘總數為5175人,陣亡3873人,50多人失蹤。

關於金門戰役登島作戰失敗的原因,中央高層曾做過這樣的總結:三野葉飛佔領廈門後,不明上述情況,就以三個半兵團九千人進攻金門,島上之敵有三萬人,無援無糧,全軍覆沒。

所謂的不明上述情況,指的是戰前對敵情缺乏掌握,或者說被假象蒙蔽了。當然,過於樂觀也是一大問題,正所謂驕兵必敗。此外,缺乏統一有效的指揮,也是失敗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九千多人,幾乎等於一個師的兵力,可在戰場上,官職最高的指揮員才只是團長,而且還有四位之多。

尤其是在部隊登島被打散之後,每個團各自為政,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和反擊。後根據10兵團司令員葉飛回憶:攻金失利,全軍震動。第二天,第28軍副軍長和政治部主任來廈門見我,他們面色慘白,失聲痛哭。我說「哭什麼,哭解決不了問題。現在你們應該振作起來,準備再攻金門。這次失利,我作為兵團司令,由我負責,你們回去吧。」

事後,葉飛上報陳毅和中央,自請處分。但是,陳毅和中央都不同意。事實上,葉飛並沒有受到影響,28軍軍長朱紹清、政委陳美藻也沒有受到影響,軍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受到的影響不大,只有蕭鋒受到的影響最大,他先是調離了28軍,出任華東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

在1955年授銜時,葉飛是上將,朱紹清、陳美藻和李曼村是少將,蕭鋒僅被授予大校軍銜。在1957年時,蕭鋒改任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1961年,蕭鋒晉升為少將,此後就再也沒有升遷了,一直到1981年離休。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失利後,我軍在南日島戰役中再次失利,800餘名官兵被俘
    金門戰役失利後,南日島戰役我軍再次敗於胡璉,我軍守島部隊及增援部隊,犧牲500餘人,被俘800餘人。南日島戰役,我軍被俘官兵被押至高雄。1952年10月8日,胡璉通過空軍偵察,以及特務傳回的情報,獲悉解放軍駐南日島守軍僅為一個加強連,遂制定奪島作戰計劃。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戰鬥結束後,負責組織渡海作戰任務的第10兵團司令葉飛曾說:「指揮員尤其是我的輕敵,是金門失利最根本的原因。」這次戰役的失利,之所以讓人心中意難平,不僅是因為這是我軍在建國後一次罕見的失利,更重要是因為,造成我軍失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別人,而是自身的多重失誤。直至今日,回想起這次戰役,依然令人惋惜和痛心。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金門戰役失利後,指揮官蕭鋒主動請罪,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極其慘烈的一場大戰。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江南,福建地區的敵軍也大都望風而逃。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成為了一座孤島,島上守軍是李良榮的22兵團,兵力不過兩萬。而華野10兵團則有十萬大軍,士氣如虹,隔海虎視。
  • 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又一次失利,八百多人被俘虜到臺灣
    1949年10月,當時新中國建立還不到一個月,三野葉飛兵團就在金門遭遇了失利,三個團共9000多官兵損失殆盡,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失敗後,解放軍受限於海空軍力量不足,在東南沿海的島嶼戰事中,基本上處於守勢。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原先準備攻臺的三野精銳部隊先後被調到了朝鮮前線,就連很多部隊的高射炮,重型火炮都被調到了朝鮮前線。
  •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
    金門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福建省金門島的一次戰役,金門戰役持續三天時間,最終以我軍大部分士兵犧牲,其餘被俘虜而失敗告終,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少數的一次重大戰役損失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一)「驕兵必敗」,我軍自解放戰爭以來鮮有敗績,不論將軍還是士兵都對國民黨軍都相當輕視。(二)「民心不穩」,我軍剛解放福建,百姓對解放軍恐懼,很多船工俱懷二心,所以船隻購買困難,船工躲起來,甚至搞破壞。渡海的很多船隻都是有不諳水性的解放軍駕駛。
  • 金門戰役,我軍全軍覆沒後,指揮官蕭峰,後來去了哪裡
    金門戰役是一場極其慘烈的大戰。當時華野第十兵團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江南。福建的敵軍,聽聞十兵團來後,立刻坐船逃走。十兵團也順勢攻佔廈門後,金門也成為了一座孤島。在金門島上只有敵軍的2萬兵力。而華野第十兵團有10萬人之多。
  • 金門戰役失利的重要教訓,沒弄清楚胡璉兵團,到底有沒有登島
    金門戰役失利,有很多人原因,有人總結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不佔。這當然很有道理。其實,金門戰役失利,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就是敵情不明。(蕭鋒少將)所以,我第十兵團才決定發起金門戰役。然而,在戰鬥打響之前,負責金門戰役的第二十八軍副軍長蕭鋒通過偵查發現,金門島上敵人在增兵,援兵陸續到來。而且,在打大嶝島的時候,我軍俘虜了一些國民黨兵,其中竟然有第十八軍第十一師的官兵。
  • 金門戰役中的我軍總指揮,中槍後被「俘虜」,從此下落不明
    金門戰役中的我軍總指揮,中槍後被「俘虜」,從此下落不明金門是臺灣的門戶,也就相當於大門,當初在蔣介石戰敗退居臺灣之後,我軍方面對蔣介石進行了追擊,來到了金門,所以這才有了金門戰役。但是這裡是蔣介石的地盤,再加上是海上作戰,我軍一是船隻少,二是海上作戰能力不強,所以在這場戰役中失敗了,所以臺灣只能暫時放棄收復。當時解放軍整理了一下物資和收集了一下船隻之後發現,只夠九千人前往戰場,於是就選出了28軍的九千人。這個28軍戰鬥力彪悍,並且在解放戰場和抗日戰場上都立有奇功。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
  • 金門戰役,解放軍251團團長犧牲,他是誰?犧牲過程令人肅然起敬
    在解放戰爭的末期也爆發了許多的戰役,而其中金門戰役算得上是其中非常慘烈的戰役之一了,地點就在福建省金門島,起始時間是1949年10月24日到27日。 整個金門戰役中,我們解放軍用了2個月就打敗了國軍,隨後東南沿海的一些島嶼也被我軍先後佔領,半年之後,海南島正式的解放了。
  • 揭秘犧牲九千將士的金門戰役失利真相
    天亮後,胡璉第十二兵團主力部隊投入戰鬥,鋪天蓋地反撲而來。我軍寡不敵眾,孫、劉、徐率軍血戰,激戰竟日,傷亡慘重。我軍愈打愈少,將士們不僅兩天兩夜未進一粒糧食,連水源也斷了。他打倒幾個敵人後,對準自己的太陽穴開槍自殺。國民黨軍史上講:「孫匪雲秀極為彪悍,飲彈自盡後,屍體兀自屹立不倒。」至10時許,古寧頭陷落,劉天祥犧牲,徐博率部分殘餘官兵遁入深山打遊擊,敵使用一個師的兵力搜山,徐博被俘,後被殺害。進攻金門島的戰鬥,共斃傷國民黨軍9000餘人,但登島部隊共3個多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壯烈犧牲,一部被俘。
  • 金門戰役失利後,負責前線指揮的副軍長蕭鋒,最終怎麼樣了?
    1949年4月,渡江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百萬雄師越過長江天險,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國民黨軍隊莫不望風而逃。在福建地區,葉飛指揮的華野10兵團相繼取得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和漳州戰役的勝利,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就成為了一座孤島了。
  • 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他們後來什麼軍銜,成就如何
    金門戰役是一次慘痛的教訓。此戰之後,蔣介石說,臺灣安全了。至今,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回過頭來看歷史,金門戰役是誰指揮的呢?負責指揮金門戰役的是第十兵團,兵團司令員是葉飛。葉飛是福建人,所以在上海解放後,他就率領第十兵團進軍福建,解放自己的家鄉,隨後擔任福建省委書記。非常遺憾的是,當時葉飛剛剛指揮部隊解放了廈門,他不得不傾注大部分精力在城市接管上,並沒有直接指揮金門戰役。葉飛把金門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第二十八軍。
  • 金門之戰與青樹坪,兩個失利仗,粟裕與林帥都該負責任嗎?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少見的幾場敗戰,青樹坪戰役和金門之戰讓解放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那麼其中有什麼原因呢?該不該歸結到這兩場戰役的總司令指揮官的失誤呢?金門戰役是解放軍和國軍在福建金門的一場戰鬥,雙方交戰只不過師級規模,然而雙方都損失慘重,但以我軍失敗為結果,在金門戰役中解放軍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金門戰役與之前的陸地作戰不同,作為一場渡海戰役,解放軍作戰經驗不足,缺乏水上經驗,不熟悉海潮和風向,導致在交戰過程中施展不開。
  • 解放軍軍長蕭鋒,因金門戰役全軍覆沒,連降數級建國後成大校
    在金門戰役中,讓解放軍遭受重大的打擊。在金門戰役中的錯誤導致了許多同志的犧牲,這是一次非常慘痛的教訓。戰役起因說起金門之戰,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解放戰爭末期在金門島爆發。1949年福建全境解放後,三野10兵團與國民黨的交戰中,因為全軍上下都有著一股驕傲的情緒,自認為國軍不經打。
  • 金門戰役失敗,葉飛、蕭鋒等人誰責任大?粟總這句話更為中肯
    如1934年4月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的廣昌戰役,紅一方面軍傷亡5000餘人;長徵途中慘烈的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由長徵開始的8.6萬餘人減至不足3萬人;紅軍西路軍慘敗,全軍2.1萬餘人,僅剩400餘人……這幾場大敗仗發生在我軍成長初期的紅軍時期,然而,時間到了1949年10月,北京天安門已經升起五星紅旗後,第三野戰軍仍然打了一場慘痛的敗仗,那就是金門戰役。
  • 金門戰役,四位團長登島作戰,三人被俘一人自殺,他們都是誰?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解放軍渡過長江天險後,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敵人莫不望風而逃。1949年7月,華野第十兵團在葉飛的指揮下入閩作戰,他們相繼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和廈門戰役。經過一系列勝利後,只剩金門這座孤島了。
  • 金門戰役失利,前線總指揮蕭鋒連降三級,55年授大校軍銜
    他此時正琢磨著如何拿下臺灣,根本沒把金門這座小島放在眼裡。解放金門這個作戰任務,最後落到了28軍身上。 當時的28軍比較特殊,軍長政委都不在部隊,連參謀長也被調走了,無奈之下,副軍長蕭鋒扛起重任,擔任前線總指揮。
  • 金門戰役的失利,對主指揮官蕭鋒有什麼影響?1961年才成將軍
    這位老紅軍,和他同等級的人在授予軍銜時,要麼中將要麼少將,只有他是大校,這是因為他在金門戰役的失誤,導致了很多同志的犧牲。戰場之上 奇思妙想這位和大俠蕭峰同名的人,經歷過大大小小1356次戰鬥,英勇負傷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