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渡江戰役打響,解放軍百萬雄師越過長江天險,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國民黨潰不成軍,落荒而逃。與此同時,三野第十兵團在葉飛的指揮下,相繼解放了福州、漳州和廈門等地,整個福建地區,就只剩下金門這座孤島了。
因為一路上都沒遇到國軍頑強的抵抗,整個第十兵團充斥著驕橫輕敵的思想,以為敵人不堪一擊,兵團司令員葉飛也是如此。他此時正琢磨著如何拿下臺灣,根本沒把金門這座小島放在眼裡。解放金門這個作戰任務,最後落到了28軍身上。
當時的28軍比較特殊,軍長政委都不在部隊,連參謀長也被調走了,無奈之下,副軍長蕭鋒扛起重任,擔任前線總指揮。
蕭鋒出生於1916年,江西泰和人,他12歲參加紅軍,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我軍一位資歷深,戰功卓著的將領。戰爭年代,蕭鋒愛好發明,他曾經發明出「貓耳洞」、「飛行炸藥包」,在實戰中效果很好,還受到過主席的表揚。
1949年7月,擔任28軍副軍長的蕭鋒指揮了金門戰役。當時他抽調了三個主力團,共9000餘人,組成第一梯隊。趁著夜色,第一梯隊乘坐三百艘戰船朝金門島方向出發。一開始,這三個團順利搶灘登陸,在岸上扎穩了根。只不過戰士們卻意外地發現,敵人源源不斷地湧來,局勢十分嚴峻。
原來,此時情報卻出現了失誤,胡璉的大軍早已來了增援,守軍頓時增加了幾倍。除此之外,因為船隻全部被炸毀,後面的增援部隊無法跟進。第一梯隊的三個團陷入了敵人重圍,只能拼死一戰了。當登島部隊在血戰時,隔海相望的蕭鋒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幹著急。慢慢地,金門島上的槍聲停息了,登島的三個主力團全軍覆沒,少數倖存戰士轉入山林,開始了艱苦的遊擊戰爭。
金門戰役失利後,蕭鋒一夜沒睡,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了司令部,請求給予處分。葉飛此時很懊惱和後悔,他表示自己也犯了輕敵的錯誤,應該檢討。主席得知後只是說道「現在不是處不處分的問題,而是要接受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果然,海南島戰役我軍便謹慎多了,最後戰鬥進行地很順利,成功解放了海南。
至於金門戰役總指揮蕭鋒,後來被調離了28軍,連降三級,成為了華東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1955年,蕭鋒僅被授予開國大校軍銜,但到了1961年,他又晉升為了少將,這也算是對蕭鋒將軍革命功勞的一種肯定。值得一提的是,蕭鋒後來每天都寫日記,整整堅持了64年,期間寫下了一千多萬字的回憶材料。這些珍貴的文字最終出版成書,反響很大,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