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晚,一場解放臺省的前哨戰在金門打響了。
當時,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第28軍的9000多名指戰員,在金門戰役作戰前敵總指揮、28軍副軍長蕭鋒(又名肖鋒,是代理軍長職務)的指揮下,藉助木船、舢板等渡海工具,強行渡海登陸。
按照部署,登陸部隊分成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一共有四個團,即244團、251團、253團和246團一個營。總人數為8736人。
在炮火掩護下,244團在一點紅搶灘登陸!
我軍部隊開始進攻時比較順利,但敵人胡璉很快增加了幾萬名援兵。
在坦克掩護和炮兵配合下,胡璉發起全面反攻。血戰後,我軍傷亡慘重。
第一梯隊傷亡慘重後,情況緊急,第十兵團緊急搜調渡船增援。
但由於我軍第一梯隊船隻全部被毀。沒有一艘返航,導致我軍第二梯隊無法登島增援。
第十兵團雖然緊急搜調渡船,但25日全天只搜集到裝載4個連兵力的船隻。
四個連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扭轉戰局。軍部有人說:「敵我兵力太過懸殊,增援一兩個營只能增加無謂的傷亡。」
於是,28軍副軍長蕭鋒(又名肖鋒)就打電話向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請示。
葉飛聽後,做出指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派兵增援,同胡璉兵團打到底!」
蕭鋒遂決定派246團團長孫雲秀率4個連增援。
增援官兵均知此一去必不返,但個個視死如歸。大家寫了自己家鄉親人的地址後,把身上的鋼筆、筆記本、錢包等統統掏出來,請部隊轉交給自己的親人……戰士們儘可能地多帶手榴彈,彼此緊緊握手,相約「最後一顆留給自己!
臨行前,246團團長孫雲秀摘下手腕上的手錶,連同身上的一支鋼筆一起交給了師領導。
孫雲秀團長對師領導說:「這手錶、鋼筆,就作為我最後一次黨費吧。"
上船前,孫雲秀團長請通信員轉告副軍長蕭鋒:「我死後,請部隊代我告知洛陽城東老家父母,並讓我妻子王佩蘭改嫁。」
26日凌晨,孫雲秀率二四六團和二五九團各兩個連的增援部隊渡海增援。
由於海上風急浪大,加上國民黨軍隊的封鎖,孫雲秀團長率領的增援部隊最終有4個排登上了金門。和前期登陸的部隊會合(劉天祥、徐博)後,我軍部隊一時士氣大振。
孫雲秀率部上島後,他成為我方部隊的前線總指揮,立即對敵展開攻擊。
26日,胡璉第十二兵團主力在飛機、坦克的協助之下,分3路向孫雲秀的陣地發起總攻。
孫、劉、徐率軍與敵人血戰,激戰竟日,傷亡慘重。我軍愈打愈少,將士們不僅兩天兩夜未進一粒糧食,連水源也斷了。
27日凌晨,蕭鋒給孫雲秀的部隊發來一封電報。
大概意思是:希望前線指戰員機動靈活,從島上各個角落,利用敵人或群眾的竹木筏及船隻,成批或單個越海撤回大陸歸建。
但是,此時,胡璉的部隊已經將孫雲秀的部隊重重包圍,孫雲秀不可能撤回大陸歸建了。
10月27日上午,孫雲秀等人不幸被敵人包圍後,警衛員遞給孫團長一把花生米,孫雲秀吃了一顆立即吐出來,說:「吃飽了去做俘虜嗎?」
敵人漸漸逼近,眼看突圍無望,孫雲秀突然跳了起來,持槍對著敵人高喊:「過來吧,我就是團長!」
孫雲秀打倒幾個敵人後,對準自己的太陽穴開了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