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裡,食物的一人份用「一人前」來表示。
一直以來挺好奇,一人前到底是多少量。聽起來是一個人的份量,看上去卻是「一歩手前」,不到一個人的份量。所以叫「一人前」?
這種可以直接放在火爐上煮的速食烏龍麵,看包裝風格和醒目文字,咋看都像飯量大的老爺們兒專用。可真要打開來煮了,不加倆雞蛋火腿腸啥的,嗦兩口就沒了,根本不夠吃。
還有這種冷凍意面。疫情初期,慌裡慌張囤了不少放在冷凍裡。
一袋一人前,摸在手裡也好大一坨。但是!只要放進微波爐加熱了,硬邦邦的虛架子軟化成小小一攤。吃下去,泡杯咖啡,勉強5分飽。
此時,必須再弄些別的吃食。於是,順手解凍一些其它冷凍食品。
放在便當盒裡,眼睛好看肚子餓的便當專用,迷一般的份量。不知道這打算幾人前,反正一個人一頓就能吃光。
有時也想,袋裝的一人前可能按主食主菜副菜區分開,不是讓你一頓只吃那一樣。但在外面餐館吃一份套餐,算綜合性的一人前了吧,卻也很少有吃到飽的感覺。
這種鐵定吃不飽
看起來一大堆
其實也吃不太飽
想吃飽,就得加價點大份,或加點別的菜式甜點。或者索性去量大實惠,專為管飽的店吃吧。
中華料理店的量總是很良心
面對薛丁格式的「一人前」,已逐漸接受了「還不是因為你吃得多」。
所以,一份的量到底是多少?日本人飯量到底有多小?他們覺得夠吃嗎?
上網一查,嘿嘿,合著鄉民們也非天賦異稟,個個都是小鳥胃。面對吃不飽的「一人前」,有著和我一樣的困惑。
弱弱地問一句:
胖友,你真的會發自內心地吃不完一人前,摸摸肚皮說吃得好撐嗎?
好嚮往那個畫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