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多數人觀念中的「戒酒」,在專業的治療中包括不同階段的過程,而所謂的「戒酒藥物」也並不僅用於「戒「。藥物脫癮是治療的first步,所針對的是酒精依賴者在戒斷狀態時所出現的軀體症狀,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配合維生素及葉酸的補充。之後就是康復期的治療,也算是脫癮維持期的治療。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多種治療方式的共同幹預,除卻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在治療中和治療後參與團體心理治療及自我支持的小組,加強心理、社會的幹預和支持對維持戒斷的狀態很有幫助。
大多數人觀念中的「戒酒」,在專業的治療中包括不同階段的過程,而所謂的「戒酒藥物」也並不僅用於「戒「。
藥物脫癮是治療的first步,所針對的是酒精依賴者在戒斷狀態時所出現的軀體症狀,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配合維生素及葉酸的補充。
之後就是康復期的治療,也算是脫癮維持期的治療。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多種治療方式的共同幹預,除卻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在治療中和治療後參與團體心理治療及自我支持的小組,加強心理、社會的幹預和支持對維持戒斷的狀態很有幫助。
在這個治療期間所應用的藥物更多的是輔助作用。在沒有了解酒精依賴的神經化學通路之前,一般使用的是一種乙醛脫氫酶抑制劑。它主要作用於酒精代謝的過程,機制是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導致乙醛的代謝受阻,不能被進一步的氧化成乙酸。當我們的人體中乙醛濃度增高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比如噁心、嘔吐,低血壓及胸部窒息感。酒精依賴者會避免這種反應給身體帶來的不適感,從而逐漸對酒精產生厭惡感,達到戒酒的目的。但它也有一系列的副作用,甚至有可能會造成某些器官的損傷。
之後,在理清了酒精依賴的神經化學通路後,根據動物實驗模型,有兩種藥物被證實在達到一定輔助作用的同時,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只是它們的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明了。
一種藥物屬於阿片受體阻斷劑。大致的機制是,腦內的啡肽可以促進伏隔核對多巴胺的釋放,而這種阿片受體阻斷劑可能通過間接阻斷酒精所導致的多巴胺遞質釋放,來降低渴求及對酒精的獎賞效應,從而減少酒精依賴者對酒精的渴求。它還有長效的肌注形式,更便於使用。
另一種藥物可能屬於NMDA受體拮抗劑,在結構上更類似於GABA。大致的機制是,通過乙醯化過程透過血-腦脊液的屏障,刺激GABA抑制性神經的傳導功能,同時拮抗興奮性胺基酸(穀氨酸)。因重建了抑制性與興奮性神經遞質的平衡,從而達到降低個體對酒精的依賴程度,同時也控制戒斷症狀。以上的戒酒藥物一般都不能單一使用,必須同時配合相關的心理、家庭及社會支持性治療。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