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戒酒對降血糖有好處嗎?有什麼科學依據嗎?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一般對於普通人來說,比較適量飲酒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但飲酒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宜選擇過量的飲酒,特別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他們更應該做到戒酒,因為戒酒對人的身體對血糖控制都是有大有好處的。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酒精對肝臟的影響是最大的,而肝臟和我們的血糖聯繫也是十分緊密的。
因為肝臟中可以儲存肝糖原,而所儲存的肝糖原能夠分別葡萄糖,所以說,在我們血糖偏低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填補,從而穩定血糖。不過,如果說出現肝功能異常,那麼這時,肝臟感知血糖的能力就會有所降低。
但是這時候肝臟還不斷的分解糖原進入血液的話,那麼我們的血糖這時就會一直處於比較高的一個狀態,從而造成出現高血糖的情況,而這種情況也被被稱為肝源性高血糖或糖尿病。
所以說,如果當酒精進入到人體後,就會先脫氫分解成有毒的「乙醛」,因為眾所周知乙醛過多就會威脅人的身體臟器,而且還會對肝臟細胞造成特別不可逆的一些影響,因此,肝臟在一般情況下,都會優先的處理乙醛。
這時乙醛就會再次脫氫,然後生成無毒的乙酸,但是在這個過程可能完消耗肝臟大量的資源,從而就有可能造成肝臟缺氧,損傷肝細胞;
而且由於優先的處理乙醛需要耗費蛋白質合成脫氫酶,所以原本在合成蛋白質載體的蛋白質,它在此刻就只能優先的合成酶,從而就忽略了肝臟中脂肪的運輸,然後造成更多的脂肪堆積在肝臟內。
這樣日積月累的話,就可能誘發脂肪肝或者是高血脂,而且這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併發症機率,當然同時也會增加胰島素的抵抗,特別是不利於血糖平穩。
而且飲酒還可以影響到能量代謝,尤其是可以影響到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謝,從而誘發或者是加重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疾病,所以說完及時的戒酒,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促進這些疾病的康復。
另外還有就是戒酒後,也可以有效地減少酒精對胃黏膜的傷害,從而還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酒精性胃炎。另外如果說長期選擇酗酒,還可能會誘發肝炎肝硬化,但是在戒酒後,對於發生預防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的形成具有較好的益處。
所以說酒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危害還是很大的。
因為酒精在進入人體後能夠使血糖發生很大的波動,也有可能使血糖出現反跳的現象。如果糖尿病患者,他們在空腹時大量的飲酒,這樣酒精代謝就會抑制肝臟葡萄糖的生成,從而很有可以出現嚴重的低血糖。
還有可能會掩蓋了糖尿病患者,出現高血糖的表現。相反的話,如果出現低血糖,有可能不容易被發現,這時就會非常的危險。
因為當酒精分解後,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從而就會使血糖快速的升高,又出現高血糖,導致病情不斷的加重。而且酒精還可以阻止降糖藥物的分解代謝,幹擾體內的糖、脂、蛋白質的代謝。
但是飲酒對健康的人來說也是要適量限量的選擇飲用,否則如果過量的飲酒,就會對肝臟胰臟以及其他器官機能造成比較大的傷害。因為人體的血糖主要由胰臟來進行調節的,而胰臟分沁的胰島素是分解血液中葡萄糖的一個重要激素。
所以在飯後,食物經過消化,那麼血液中的血糖就會自然而然的升高,而在此時胰臟分沁的胰島素就會被釋放到血液中,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使細胞進行利用。
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如果正常健康的人要飲酒的話,只要比較適量的飲用,一般是無需擔心酒會對血糖造成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因為酒主要是由大米、高粱、水果、蕃薯等食物釀造而成的,其含有一定的脂肪糖分與熱量。而由於糖尿病的患者,他們的胰臟功能非常的不健全。
所以說分沁的胰島素不能很有效地控制血糖,並且一般在生活中,飲食一定是要嚴格的限時限量,還有還要有特別多的忌口。
如果說患者在治療期間繼續的飲酒,不但會影響血液正常的水分而且還會導致身體的代謝失衡,此時如若繼續飲酒那麼對身體健康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反而如果是戒了酒的話,那麼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其實,對於飲酒,它還會對一些降糖藥物的效果造成些許影響,有可能會增加降糖藥效果,特別容易引起低血糖的發生。
總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最好是戒酒,這樣對於穩定血糖是一定有很多好處的;如果說患者在非喝酒不可的情況下,一定要確定自己的血糖是否是在相對穩定的一個階段,如果說患者本身的血糖控制相對比較的穩定。
但是還是不不推薦酒精攝入量超過10g,一般大概是一杯啤酒,小半杯紅酒,也最好不要選擇烈酒,也不要選擇白酒。
所以說對於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說有飲酒嗜好的一定要戒酒。一般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他們發生癌症的機率要比非糖尿患者的人群要高。
但是在戒酒過程中,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這個階段患者的飲食和運動都是非常重要,也要給患者制定比較合適的利于堅持的飲食和運動計劃。
對於蛋白質量也可以適當地增加,多吃一些綠葉的蔬菜,讓患者忽視在其治療的過程中出現的身體或者情緒上的不舒服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