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會又叫善事會,是由一些好做善事的人(包括一些居士老太太)自願結合的民間組織。
圖源網絡
這種茶湯會以做善事為宗旨,以扶危救難為目標。入會者除自身出資外,還向社會各階層人士(包括官吏、豪紳和富商戶) 籌募資金。將籌集款交給會首(大家推選三、二人)管理,用於購置一些用具(如鍋、壺、碗、盆等)和物資(如棉布、糧食、茶葉及柴炭等),僱傭人和「善人們」義務在路途上設茶、湯棚(又稱茶湯坊);夏天備茶水,冬天備熱湯或熱粥,讓過往行人飲用,不收費用。資金較多的茶湯會,還給窮困人冬舍寒衣,荒年舍飯食。
圖源網絡
茶湯棚(坊),多設於距離村、鎮較遠的交通要道上。它猶如沙漠中的甘泉,能為長途跋涉者解除急難——飢餓。故稱為善事。漢中各縣,都有許多茶坊、湯坊之類的地名,皆因長期設立茶坊和湯坊而得名。
茶湯會起於何時、何地無從考證。據老年人說,這種會在清末、民初時漢中各地很普遍,到民國三十年之後逐漸消失。後來,各地雖然仍有茶棚在路途上出現,但都是一些好善之家的單獨活動;在夏天炎熱之時,簡單地燒些茶水(裝一瓦盆放在小桌上),放幾個碗,任行人飲用,並無組織。舍衣、舍飯或糧食者已絕跡。
進入20世紀80年代,農村經濟活躍了,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相繼誕生,村頭道旁的茶水站也應運而生,收小費者有之,義務舍茶水者亦有。到90年代,人民生活普遍有所提高,路旁的茶水站沒有了,但更多的是各種瓶罐裝,營養高、裝璜美的飲料攤。
孟學範:男(1928.9.14~2013.4.2),陝西省洋縣人,南鄭縣劇團編劇。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楹聯學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民俗學會首屆理事、漢中地區民俗學會會長、政協南鄭縣第三屆常務委員等。出版、發表劇本17個,搬上舞臺20多個。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藝作品400多篇(首),出版《巴山民俗》。參與編纂《中國民俗大觀陝西卷》、《中國食俗大觀》《陝西省民俗志》、《陝西省戲劇志·漢中卷》、《南鄭縣誌·戲劇志》。影院廣告|戶外廣告|新媒體廣告
旅遊宣傳|宣傳片製作
旅遊諮詢:0916-8885151、17709169732投稿郵箱:auld.langsyn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