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民俗》——火龍舞

2020-12-21 騰訊網

耍火龍舞又叫燒火龍,是漢中特有娛樂形式之一。過去的南鄭城內(今為漢中市)及鋪鎮、新集、協稅等地,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日的夜裡都有燒火龍的活動。

圖源網絡

火龍頭、尾及每節都是用竹篾編扎而成(每節像個圓球)。裝有長木柄,龍頭至龍尾,共七至九節,用一條紅布連起。包括龍頭,每節圓球內裝有一個鐵夾子,夾著火繩。這種火繩,是用麻紙搓成手指粗的繩子,放進油鍋炸後,滾上松香粉而成。晚上點燃,赤紅透明;活像一條噴火吐煙的火龍。各商店、作坊、住戶都早備火花(多為用竹筒裝火藥自製),火龍所到之處,千萬束紅火銀花從四面八方射向火龍。在萬盞彩燈的元宵節夜裡,加上鑼鼓咚咚,火龍翻滾;紅光四射,銀花怒放;男女老幼,爭相觀看;笑聲迭起,熱鬧壯觀。

圖源網絡

本來,龍是人們認定的吉祥之物,但火龍卻被這裡的人視為惡魔、旱怪。想燒掉它,以求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據說,燒火龍的活動,還有一段壯烈的故事呢。

相傳,在很久之前的一個夏天,漢山(南鄭縣境內)上空忽然紅雲翻卷,熱氣逼人;漢山周圍幾十裡內,水田乾裂,旱地冒煙,樹木枯死,寸草不長,連年如故,災荒重重,餓死了不少窮苦人。

圖源網絡

有個青年名叫牛娃,他膽大心細,他發現每次紅雲是由漢山背後起來的,他便想看個究竟。這天,正午時,突然一聲巨響,漢山背面的石壁內開了一個洞,隨著射出的紅光熱焰,一條紅龍騰空而起。剎時間熱浪滾滾,火焰閃爍,紅龍在漢山上翻滾、飛騰,張牙舞爪,口吐火焰,直到午後,紅龍才又鑽進石洞,石壁即合如故。

牛娃看在眼裡,籌劃在心裡。回鄉邀約了許多獵手和膽壯的青年,商量了除害的辦法。第三天中午,當火龍再次出現時,牛娃一人衝去,被紅龍連人帶刀一口吞了進去。埋伏的火槍隊一急,槍聲齊鳴;千萬顆鐵豆和鋼條射進了紅龍的身軀。雖然紅龍仍向四面吐火,但痛得它在地上翻滾了幾下就縮進了石洞,牛娃葬身龍腹,石洞也合攏了,再未開過。

圖源網絡

從此,漢山周圍綠樹成林,水足苗旺,連年豐收。人們為紀念牛娃為民除害的精神,每年新春慶年豐之時,用竹篾和稻草紮成龍形,用火焚燒。後來演變成娛樂活動——火龍舞。

孟學範:男(1928.9.14~2013.4.2),陝西省洋縣人,南鄭縣劇團編劇。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楹聯學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民俗學會首屆理事、漢中地區民俗學會會長、政協南鄭縣第三屆常務委員等。

出版、發表劇本17個,搬上舞臺20多個。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藝作品400多篇(首),出版《巴山民俗》。

參與編纂《中國民俗大觀陝西卷》、《中國食俗大觀》《陝西省民俗志》、《陝西省戲劇志·漢中卷》、《南鄭縣誌·戲劇志》。

相關焦點

  • 讓世界領略火龍舞魅力
    本報訊(通訊員李霞韓佳敏記者馬如鋼)7月17日,陰雨連綿,記者來到孟州市槐樹鄉龍臺村採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舞的代表性傳承人郝同州。龍臺村火龍舞2006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6月10日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郝同州被定為火龍舞代表性傳承人。
  • 湘潭市:百年遺產嶽塘區 龍鳳呈祥「火龍舞」
    此時,在村部文化廣場上,人頭攢動,鼓樂擂動,熱鬧非凡,頗具嶽塘特色的「湘潭火龍舞」活動將在此處隆重登場。筆者跟隨著人流,擠在湘潭市攝影家協會隊伍裡,以欣賞、直覺、靜觀、與發現的眼光,嘗試著攝取些「』湘潭火龍舞'2017鬧元宵民俗活動」現場圖片。
  • 「湘潭火龍舞」喜鬧元宵(圖)
    2月11日,嶽塘區荷塘街道竹埠村,當地村民舉辦「湘潭火龍舞鬧元宵」活動,祈求風調雨順,生活越來越好。火龍舞是流傳於嶽塘區荷塘一帶的特色活動,一支火龍舞隊伍,由龍頭、龍身、龍尾9人組成。龍身的每一節,裡面都點有油紙捻子。到了夜裡,便有如一條火龍,當地人稱為「明籠子」。每年元宵節與農曆六月六等節日,當地都會表演火龍舞。傳承至今,已有150年。
  • 《漢中民俗》——茶湯會
    漢中各縣,都有許多茶坊、湯坊之類的地名,皆因長期設立茶坊和湯坊而得名。茶湯會起於何時、何地無從考證。據老年人說,這種會在清末、民初時漢中各地很普遍,到民國三十年之後逐漸消失。後來,各地雖然仍有茶棚在路途上出現,但都是一些好善之家的單獨活動;在夏天炎熱之時,簡單地燒些茶水(裝一瓦盆放在小桌上),放幾個碗,任行人飲用,並無組織。舍衣、舍飯或糧食者已絕跡。
  • 【湘潭非遺文化】火龍舞:火光鑼聲傳百年
    紅網時刻10月3日訊(湘潭分站記者 曹利敏)近日,記者來到湖南省湘潭市嶽塘區荷塘鄉竹埠村,見到了湘潭火龍舞傳人尹國軍和宋國林,在他們的介紹下,火龍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火龍」「出山」鬧元宵「火龍舞在湘潭已經傳承140多年了。每年正月十五和六月初六,我們村裡的田間地頭和鄉間小徑,都會有一條騰空飛起的『火龍』穿梭遊弋。
  • 火龍舞背後的打鐵人
    今年46歲的黃秀梅,是火龍舞表演中打鐵水的傳承人之一。當日是農曆正月初八,正是火龍舞的表演旺季。黃秀梅的大多數家人都去了外地進行火龍舞表演。她說,過了正月十五,一家人才有團聚的可能。當天晚上,黃秀梅也將帶隊在銅梁奇彩夢園進行演出。
  • 異彩紛呈「火龍舞」
    隋煬帝末期(公元613年)出現的「火龍舞」表演,是在「龍舞」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經過1000多年的演變,「火龍」的製作工藝越來越高超,「火龍舞」表演越來越精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風俗的演變,「火龍舞」又被賦予新的含義,象徵美好生活五彩繽紛,象徵事業興旺紅火吉祥。
  • 火龍舞起來:《舞火龍》
    舞火龍是漢族最大民系的客家獨有的民俗。贛南、閩西、臺灣、粵東、粵北、廣西、湖南的客家人都舞香火龍。有的在過年的時候舞,有的在元宵的時候舞,有的在八月中秋的時候舞,但都在節日的晚上舞,有的連續舞好幾天晚上,火龍主要由龍燈、龍頭、龍身、龍尾組成。火龍上下來回翻滾,非常壯觀。舞者、觀者激情振奮,鞭炮聲、鑼鼓聲、嗩吶聲連成一片。
  • 豫非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火龍舞」
    大戰勝利後,玉帝便命火龍駐守龍臺,為了紀念火龍為民除害,當地群眾便自發組織起來,製作火龍道具,且手舞之,足蹈之,用舞動火龍燈追逐紅蜘蛛的遊戲來再現火龍降服蜘蛛精的過程,以此表彰火龍的功績,這,就是「火龍舞」的原始雛形。
  • 火龍舞背後的打鐵人-城市相冊
    其中,火龍舞被冠為「銅梁龍舞」之首。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浪漫璀璨的火龍便會在銅梁舞起來,帶給人鐵水流星、火光四射的視覺盛宴。新華網李相博 攝 今年46歲的黃秀梅,是火龍舞表演中打鐵水的傳承人之一
  • 洪水火龍舞:人在火中舞,龍在天上飛
    應存業供圖海東市樂都區洪水火龍舞是當地群眾開展的一項獨特的民間活動,活動從正月十四開始到正月十六結束。因為火龍舞活動在夜間進行,場地以高山為主,道路蜿蜒盤旋,所以氣勢恢宏,大有人在火中舞,龍在天上飛的壯觀情景。洪水火龍舞主要分布在一條名叫虎狼溝的山溝裡,下王家、馬家營、李家壕和石嶺子四個村的村民就居住在這條山溝裡。
  • 六盤水火把節:燈火闌珊,一夜火龍舞!
    人頭攢動,遊客助興,一夜火龍舞。.造型別致秀金服,風情盡在闌珊處。聖火崇拜敲大鼓。火把節,一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火把節的節期一般是在農曆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其主要的活動有鬥牛、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至今彝族一直保持著對火的崇拜。
  • 六盤水火把節:燈火闌珊,一夜火龍舞!
    人頭攢動,遊客助興,一夜火龍舞。.造型別致秀金服,風情盡在闌珊處。聖火崇拜敲大鼓。文化傳承,非遺保護,特色在彝族。火把節,一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火把節的節期一般是在農曆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其主要的活動有鬥牛、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
  • 「品讀孟州」非遺故事:火龍舞
    2011年5月,火龍舞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火龍舞是孟州市槐樹鄉龍臺村村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是該村民歷史生活的真實寫照。而「五色火龍」,是該村「五龍嶺」的縮影、「五龍廟」的化身。
  • 孟州火龍舞—天下火龍一絕,細說其表演特徵、服飾、音樂特點
    孟州火龍舞起源於河南省孟州市槐樹鄉龍臺村。因此,老百姓為了慶祝紀念火龍的汗馬功勞,每逢春節敲鑼打鼓,鞭炮齊鳴,進行火龍舞的表演,當地村民以此方式,除惡消災,祈雨求福。火龍舞的基本動作及表演特徵基本步伐:火龍舞的基本步法主要是跑碎步,隨著音樂的高潮以及舞龍的幅度控制步伐。
  • 湘潭市首個「湘潭火龍舞傳習基地」落戶校園
    湘潭在線12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成青)12月16日,湘潭市首個「湘潭火龍舞傳習基地」在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揭牌。湘潭火龍舞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於嶽塘區荷塘一帶。學校負責人表示,「湘潭火龍舞傳習基地」的進駐,將進一步豐富學校社團活動的內容,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校園龍舞隊將形成常態教學,每天晚上開展訓練,並在學校傳統節日等活動中進行表演。
  • [三湘四水鬧元宵]一夜火龍舞 村民樂翻天
    (原標題:[三湘四水鬧元宵]一夜火龍舞 村民樂翻天)
  • 揭秘傳奇的火龍之鄉,田坎上的漢子把火龍舞出國門
    對隊員們而言,賺錢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不僅不耽誤地裡的莊稼,而且風風火火把火龍舞遍了大半個中國,並舞出了國門,這樣的成就才是最難能可貴的。田坎上的漢子把火龍舞出國門 被燙傷是家常便飯對隊員們而言,賺錢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不僅不耽誤地裡的莊稼,而且風風火火把火龍舞遍了大半個中國,並舞出了國門,這樣的成就才是最難能可貴的。火龍的傳說:村民與火龍苦戰三天三夜
  • 銅梁:非物質文化遺產鋼花火龍舞30萬群眾捧場
    特別是絢麗繽紛的鋼水四方噴灑飛上天空, 2萬多名本外地遊客在驚叫和歡呼聲中享受到了極富震撼力的視覺盛宴據介紹,銅梁鋼花火龍舞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過程中,裝在特製盤子中溫度高達1500℃左右的鐵水摻雜著特製的乾花被拍打至高空,「鐵水流星」隨即漫天飄舞,而赤膊露背的舞龍者則在「鐵水流星」下翻轉騰挪,場面驚險壯觀,不是「藝高人膽大」的舞龍者壓根不敢上場,每次演出,都有萬人空巷的效果。
  • 漢中十大最美景點 漢中最美旅遊景點介紹 漢中最美的地方排行榜
    漢中有哪些最美景點?漢中最美旅遊景點,有石門棧道、青木川古鎮、紫柏山景區、朱䴉梨園、漢中市博物館……其中,石門棧道風景區是漢中著名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漢中市漢臺區、勉縣、留壩三縣交界的褒谷口。三原吃喝玩樂為大家具體介紹這些漢中最美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