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疆土遼闊的國家,不少省份的名字都十分有趣,帶「東南西北」的省份很多,例如湖南和湖北,是以洞庭湖南北而命名,河南以及河北,一般認為是因為黃河而得名。然而,當遊客來到廣東旅遊的時候,不禁會問一個問題,廣東是什麼意思呢?
由於國內有不少大江大湖,因此從古至今,很多區域的劃分都是按照一些地理事物而分隔的,從而也產生出各自的名字。江、湖、山都是最常見用於名字的事物,不僅常見於城市,省份也不例外。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中原文明就是在這裡發展起來的,所以黃河也就成為不少地方命名的依據。其中的河南省,黃河橫穿其中,由於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因此也被叫做河南。當然了,如今的河南,經過了歷史上很多次的不斷劃分,現在跟河北是以漳河作為分界河。
山東和山西就比較有意思,對於這兩個省份中的「山」字,一直以來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的說法是崤山,更多的說法是太行山。太行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西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華北平原,綿延幾百公裡,也是中國地形中,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隔處。儘管山東和山西並不接壤,但是從歷史的故事來看,太行山可以看作兩個省份名字來源的重要因素。
再往南邊看看,湖南和湖北就比較清晰了,洞庭湖讓兩個省份得出名字。說起洞庭湖,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古代這一帶地區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雲夢澤。雲夢澤是古代江漢平原上,很多大大小小湖泊群的總稱,面積曾經多達四萬平方公裡。不過隨著長江、漢水泥沙的沉積,湖面不斷分割縮小等原因,如今比較大的只剩下洞庭湖,實在有點可惜。
跟湖南省接壤的廣東和廣西,兩個名字需要回顧一下歷史。不少遊客來到廣東旅遊,可能會帶著一個疑問,廣東到底是什麼地方的東邊呢?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地方,叫做廣信。在古代,廣信是嶺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位於如今的廣西。在東漢三國時期,廣信成為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後來東吳的孫權,把交州一分為二,另外設立一個廣州,即現在的番禺。
有人說,廣信是廣東廣西名字的由來,後來還有另外的一個說法。宋朝開始,南部的地區被設置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番禺),西路治所在桂州(今桂林,也叫靜江),兩個名字的縮寫就是廣東和廣西,沿用到現在。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都能說明「廣」這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僅是這幾個地方,中國還有不少省份都帶有方向的詞,例如江西、海南、雲南和陝西等,這些名字都有各自的歷史故事,大多數都是跟山河海有關,大家知道這幾個省名字來源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