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廣汽研究院舉辦的2017祺技萬裡行「智驅未來 探夢絲路」在新疆吐魯番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廣汽高溫試驗基地正式收官。廣汽工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袁仲榮,廣汽研究院黨委書記王力堅、副院長關喬等領導、專家,與國內主流媒體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此次祺技萬裡行車隊由傳祺明星車型GS8、GS7和GS4 PHEV組成,從廣州出發,途經西安、蘭州、酒泉、敦煌等絲綢之路重鎮,經歷了長途跋涉和極限環境的重重考驗,行程5100公裡,最終抵達吐魯番,全程歷時近一個月,全面展示了廣汽傳祺產品過硬品質和「廣汽研發」硬實力。
活動當天,媒體參觀了廣汽研究院零部件及整車高溫試驗,並在高溫試驗跑道試乘試駕GS7和GS4 PHEV。
極限「質考」,驗證「廣汽研發」硬實力
新疆吐魯番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位於中國最炎熱乾旱、海拔最低的吐魯番盆地,是全球第二大乾熱試驗站。吐魯番又稱「火洲」,每年6~8月是氣候環境最為嚴酷的時間段,全年最高氣溫53℃,相對溼度最低僅為6%。
作為廣汽研究院正向研發的車型,GS8、GS7和GS4 PHEV早已通過高溫等極端環境的嚴苛試驗驗證。所以,即使經歷了從廣州到吐魯番萬裡長途跋涉和連續不斷的高溫「炙烤」,車輛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輕鬆通過火洲極限「質考」,展現出「廣汽研發」領先同級的整車及各系統的高溫性能和可靠性。
進入車內,啟動靜置於44℃高溫環境下暴曬的GS7,將分區空調設為20℃,車輛正常啟動,採用低噪音型壓縮機的空調系統,迅速通過強勁、安靜的氣流,使車內溫度由60℃降至20℃左右。
輕踩油門,GS7搭載的第二代320T高效能發動機,配備低慣量渦輪增壓器、電控旁通閥、GCCS燃燒控制專利及DCVVT雙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經過多輪精細的動力總成高溫適應性標定,在高溫環境下,1750~4000 r/min依然可以平穩輸出300N.m的強大扭矩,加上匹配愛信最新一代6AT,給駕乘者帶來持續推背感和舒適的駕駛體驗;採用調溫器、無級調速風扇以及水溫控制策略實現發動機智能熱管理,使發動機時刻處於最優溫度狀態,即使在高溫中連續疾馳幾小時,散熱水箱仍保持在90℃的最佳溫度。
GS7採用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獨立懸掛,底盤調校更為運動,面對高溫試駕跑道崎嶇不平的砂石路面,表現出舒適性與操控性兼顧的良好特性。在附著力變化極大的砂石路面高速行駛或過彎時,即使出現輕微側滑,BOSCH第九代ESP系統也能迅速糾正行駛軌跡,使車輛一直處於掌控之中,給駕乘者全方位安全呵護。
高溫除了會影響傳統燃油車的性能,還會影響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充電時間和使用壽命。GS4 PHEV搭載了國內創新的1.5 ATK和G-MC混動技術,發動機最大功率71kW,峰值扭矩120N.m,電動機最大功率130kW,峰值扭矩300N.m。在高溫環境下,GS4 PHEV的高能比三元鋰電池組的充電溫度和時間正常,純電續航裡程超過58km,展現出廣汽新能源車型的過硬品質。
吐魯番的高溫環境,對車輛的材料及電子電器的高溫可靠性及熱老化影響明顯。而靜態暴露在暴曬場的整車和零部件,在經歷長時間自然暴曬試驗後,塑料件沒有出現虎皮紋,密封膠條也未出現老化開裂或起孔現象。
廣汽研究院在利用吐魯番自然環境進行高溫試驗的同時,還利用當地獨特的暖溫帶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開展沙塵環境試驗。廣汽自主研發的每一款車型都採用嚴格的防塵防水密閉技術,車身及進氣系統等能有效隔絕沙塵侵入,尤其是GS4 PHEV動力電池的防水防塵等級達到了行業領先的IP67級別。
「『三高』試驗效果直接影響到用戶在相關環境下的用車體驗。」關喬副院長表示,「三高」試驗在車型開發標定、驗證過程中處於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推動下,廣汽研究院將傳統的高溫、高原、高寒「三高」試驗,拓展為酷暑、高溼、低溫、冰雪等極端氣候環境試驗,以及山區、高原、多塵等複雜地形環境試驗。
2009年,廣汽研究院在開發第一款車型傳祺GA5時,就已建立覆蓋整車級、系統級和零部件級的品質驗證體系,而「三高」試驗是車型開發驗證矩陣中的重要一環。此後,每一款產品上市前都會經歷耐久試驗、性能試驗、操穩試驗、臺架試驗、環境電子試驗、部件試驗、結構強度試驗、安全試驗等嚴苛的試驗驗證,確保產品的卓越品質和可靠實力。
經歷了完整正向研發流程,並通過各項嚴苛試驗驗證,廣汽自主品牌傳祺獲得了行業及市場的認可。在J.D.Power中國新車質量評價中,廣汽傳祺連續四年位居中國品牌第一。同時,GS8、GS4等明星車型的銷量呈爆發式增長,成為「現象級」車型;GA6、GA8分別躍居同級別自主品牌車型銷量第一。
行在絲路,探索技術「引領」路線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汽車產業和各類新興產業加速深度融合,創新變革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主旋律,我國汽車工業面臨著從新興領域趕超的歷史機遇。廣汽集團抓住行業發展趨勢,響應國家發展需求主動轉型,在「十三五」規劃「1513」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要實現「電動化、國際化、網聯化」三大突破。
廣汽研究院聚焦「電動化、智聯化、輕量化、情感化」產品四化,圍繞「二次飛躍」發展目標,深耕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兩大戰場,不斷推進由「跟隨」向「引領」的轉型發展,以實際行動支撐集團實現三大突破。
2017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四周年,也是廣汽研究院技術品牌升級年。王秋景院長表示,「祺技萬裡行」是廣汽研究院傾力打造的一場技術創新成果驗證之旅,也是一場汽車文化傳播、用戶需求洞察之旅。
在車隊行進途中,一方面,工程師重點對動力總成、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技術創新成果進行長途驗證;另一方面,用戶研究人員在絲綢之路重點城市頻繁「走出去」,傾聽用戶聲音、洞察用戶需求。
行在絲路,廣汽研究院以開放包容、互學互鑑的姿態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智能網聯技術沙龍,查鴻山副院長與該校師生就智能網聯技術展開了深入交流。「在智能網聯技術的理論研究與應用方面,高校與企業研發機構各有優勢。通過交流,我們相互取長補短,保持理論研究和應用的前瞻性。」一位老師表示。
作為新興領域制高點之一,智能駕駛是廣汽研究院探索「引領」的突破口之一。為加大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力度,廣汽研究院提出跨越創新學習式和漸進量產式並行的技術路線。跨越創新學習式直接從Level 4布局,裝備最全的傳感器和算法,融合人工智慧,從高級開始逐步向下探索,將智能駕駛技術溢出到產業化當中;漸進量產式則以輔助駕駛技術為基礎,搭載量產項目不斷進行技術升級,逐步將智能駕駛產業化應用。
在新能源領域,除了在電池、電機、電控、機電耦合和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廣汽研究院還密切關注用戶的用車需求和實際體驗,以保持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
在「走出去」深入區域市場和貼近消費者的過程中,廣汽研究院開展了經銷商及用戶訪談、「傳祺下午茶」及校園隨訪等用戶洞察,通過創新的方式和渠道,一方面,洞察西北地區極端路況下的用戶需求,以及用戶對新能源、智能網聯等的認知程度和洞見,為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提供有力依據;另一方面,西北地區汽車保有量較低,仍具有較大市場空間,通過對區域性用戶特徵研究及對比,搜集新生代對未來出行方式的創想,預見潛在用戶的出行需求,為引領「一帶一路」產品規劃及未來產品開發工作提供重要支撐。
圍繞「產品四化」,廣汽研究院設立了概念與造型設計中心、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動力總成技術研發中心四大副院級研發中心。目前,四大中心已成為廣汽研究院踐行「引領」路線的前沿陣地。
「走出去」,開拓國際化的創新
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汽車企業只有站在全球高度才能保持廣闊的視野,擺脫「跟隨」模式;只有「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上技術先進的公司合作、同臺競技,才能進一步提升研發實力,進而實現「引領」。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契機。廣汽研究院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研發全球化布局和人才國際化戰略提升研發實力,同時打造以「信息化、互聯化、數位化、在線化」信息四化為特徵的「全球研發辦公一張桌」,整合全球優勢研發資源。
目前,廣汽研究院已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發中心,著力打造聚集高端國際人才、對外開放合作、整合國際前瞻技術的三大平臺,未來將與國內研發力量緊密合作,確保在新技術領域的前瞻視野和領先地位。今年年底,廣汽研究院還將設立底特律研發中心,為後續自主品牌產品進入北美市場提供技術支撐。
「我們推行國際化,首先要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建立適應人才發展的生態!」王秋景院長表示。廣汽研究院正在穩步推行人才國際化戰略,今年5月,廣汽在矽谷成功舉辦海外人才招聘聯誼會,後續還將以矽谷研發中心為平臺,實現海外人才招聘常態化。同時,廣汽研究院還外派骨幹員工到國內外高校、供應商和研發機構研修,並將持續加大這一人才培養平臺的力度,以提升團隊的全球化創新視野、創造國際化的工作氛圍。
在自主品牌事業的強力推動下,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累計產量97.29萬輛,同比增長30.78%,累計銷量96.35萬輛,同比增長31.65%,增幅遠高於行業均值;2017年,廣汽集團連續第5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排名較2016年上升65位,品牌影響力大幅度提升。
未來,廣汽研究院將繼續以「絲路精神」為指引,全面參與到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潮中,堅持開放式創新,持續圍繞「產品四化」和「信息四化」提升軟硬實力,深耕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兩大戰場,構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汽車研究院,支撐廣汽集團「十三五」戰略目標的實現及可持續發展,全力推進廣汽集團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汽車集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