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帶量採購原研藥價格堅挺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8月24日,上海聯採辦發布第三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除拉米夫定流標外,其餘55個通用名品種成功中標,產生中選企業125家,中選藥品品規191個,平均降價幅度超過70%,最高降幅高達98.7%。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輪帶量採購報價中,多個外資原研藥企業不是棄選就是報價遠超最高有效申報價,最終僅3個品種中選,為歷次國採最少。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此輪大部分原研藥企業報價堅挺,基本沒有降價中標意願,有「陪標」「看熱鬧」之嫌,針對這種現象,國採將如何應對或是未來考慮重點。

多個產品降價超90%

第三批帶量採購中選結果顯示,本次成功集採55個品種,191個品規中標,189家藥企參與報價,125家中選。

申萬宏源分析師趙金厚表示,集採已進入常態化,本輪降幅略超預期,中標品種參考最高申報價平均降價72%,降價幅度超「4+7」和第二批集採。此外,此次採購品類中,阿哌沙班、 奧氮平、非那雄胺(5mg)、卡託普利、美金剛、孟魯司特、塞來昔布、託法替布價格平均降幅均超過90%。

其中,採購較大品種中,天津紅日、海南愛科中標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平均降價84%;天方藥業等8家藥企中標二甲雙胍緩釋片,平均降價71%;重慶科瑞等8家企業中標二甲雙胍常釋劑型,平均降價84%;5mg非那雄胺由康恩貝、天方藥業等6家企業中標,平均降幅高達94%;上海匯倫、南京正大天晴等6家企業中標替格瑞洛片,平均降價83%;衛材、江西青峰中標甲鈷胺,平均降價75%;誠意藥業、海正藥業等4家中標氨基葡萄糖口服長釋劑型,平均降價69%。

從治療領域看,降幅較大的品種集中在慢病及常見病用藥。具體來看,兩個慢性病用藥二甲雙胍片、卡託普利報出低於1.5分的價格,齊魯製藥剛剛獲批上市的西地那非,以2.08元/片的價格獨家中標,此外,奧氮平口崩片中,齊魯製藥從去年最低中標價的10元/片,一路降至0.45元/片,降幅達95.5%;非那雄胺片康恩貝從2018年最低中標價1.88元/片,降至0.17元/片,降幅達90.76%。

高價藥方面,注射用阿扎胞苷由四川匯宇製藥和正大天晴中標,中標價較2019年996的中標價相比,分別下降73.9%和65.26%,降至260元和346元;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中標企業重慶聖華曦中標價38元,較2019年最低中標價235.8元下降83.88%;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中標企業,原研藥優時比從此前340元/支,降至85元,降幅75%;利奈唑胺片中標企業江蘇豪森從2017年的249.33元/片最低中標價,降至46.83元/片,降幅達81.22%。原研藥輝瑞更是從此前319.52元/片,降至31.25元/片,降幅達90.22%;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中標企業天津紅日和海南愛科,分別從2017年最低中標價180.19元和2019年最低中標價245元,降至32.8元和35.27元。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表示,帶量採購將會是常態化的趨勢。前兩批一共集採了81個產品,第三批集採56個,較此前採購品種已明顯增加,到第四批、第五批,最終會擴大到500個左右的產品。

興業證券分析師黃瀚漾表示,整體來看,此輪集採較第二批集採變化不大,市場預期相對充分,其影響正逐漸脫敏。展望未來,仿製藥品種中選集採,較大幅降價後以價換量,轉為低毛利率品種為企業貢獻少量利潤將逐步成為常態,除少數壁壘較高、競爭格局較好的品種外,大部分仿製藥可能都將經歷這個過程,我國仿製藥市場逐步和海外趨同。

多個外資原研藥主動「陪跑」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部分跨國原研藥企業參與較為積極,例如優時比、衛材、日本帝人、新基等,但可以看到,更多的跨國藥企的報價毫無誠意。

的確,多款進口原研藥不僅報價直接就是高於聯採辦給出的最高申報價,甚至直接退出集採。

具體來看,此次僅衛材的甲鈷胺片、優時比的左乙拉西坦注射液、輝瑞的利奈唑胺片3個原研品種中標。而阿斯利康的阿那曲唑、默沙東的地氯雷他定、羅氏的卡培他濱、禮來的奧氮平口崩片、GSK(葛蘭素史克)的拉米夫定、諾華的來曲唑、輝瑞的舍曲林等品種,均報出了遠超最高有效申報價的價格。同時,百時美施貴寶的阿哌沙班片、卡託普利片,勃林格殷格翰的鹽酸氨溴索片,拜耳的鹽酸環丙沙星片,安斯泰來的頭孢地尼膠囊,禮來的頭孢克洛膠囊這6個品種更是直接放棄了投標機會。

以市場份額87.13%的阿斯利康的阿那曲唑(1mg)為例,每片報價29.929元,高出最高限價8.8571元兩倍還多;市場份額佔比88.25%的禮來的奧氮平口崩片報價18.559元,高出申報價一倍;市場份額40.01%的雅培的克拉黴素更是報價6.909元/片,較最高申報價高1163.7%。默克二甲雙胍緩釋劑報價1.4元/片,較限價的0.34元高出300%以上,是中選的同品規最高報價0.17元/片的近10倍。

「此輪集採品種數量更多,外資中選數量則相對降低。」黃瀚漾表示,較前兩批集採來看,此次外資企業的參與度明顯降低。在首輪4+7集採時,雖然僅有阿斯利康(吉非替尼)和BMS(福辛普利)兩個外企中標,但4+7 擴圍時,外資中選品種7個,第二批集採外資中選品種也達5個。

究其原因,業內人士指出,此前出現未中標產品在院外市場大幅增長,大幅降價反而難以獲利。根據拜耳今年的半年報,拜唐蘋全球銷售額下降73.8%,因為在今年1月第二輪國家集中帶量採購中,拜耳報出了每片0.18元的阿卡波糖超低價,導致拜唐蘋的銷售額大幅下滑。

同時,輝瑞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儘管在2018年底第一次4+7帶量採購和2019年9月的4+7擴圍中,輝瑞的立普妥和絡活喜均未中標,但是這兩款藥物的銷售情況卻逆勢上漲。

付鋼表示,集採背景下,部分藥品價格下降幅度70%以上,這種行為會導致一批原研藥退出醫院市場。

除院外市場外,據賽柏藍報導顯示,已有外資藥企做出了一定的策略方案。雖然國家集採規定了一定的採購量,比如整體採購額的50%-70%,但是總還有剩餘的一部分。例如,輝瑞在集採落標後,就已經做了相關戰略的重新分析,做了一個「一品雙規三劑型」的策略,幫助醫院建立合理用藥目錄,建議其保留一個國家集採品種,再保留一個原研藥品種。一方面保證醫療機構能完成國家集採的任務,另一方面,在國家集採的藥品供應不上,或者高端患者有原研藥的需求時,自己的品種可以補上患者需求。

此外,該報導還顯示,外資企業針對每一個產品,幫醫院進行患者分析,將患者分類,哪一些患者適合用國家集採藥品,哪一些患者適合用原研藥產品,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做大面積的網際網路和換藥工作,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從而帶來醫院和網際網路等其他份額的提升。

集採仍待長效機制

一面是以分計算「廝殺」的仿製藥藥價,一面是加大商務溝通另闢蹊徑的原研藥;一面是中標卻難以跟上的供給,一面是棄標卻大幅度開拓市場。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國家集中帶量採購規則仍有待完善,如何使降藥價真正落到實處,仍是需要完成的課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院外市場加入集採或是下一階段重點。的確,國家集採從擴面到擴品種,採購範圍也有擴圍跡象,延伸到了公立醫院之外,第二批集採結果已有一些省份的藥店跟進,第三批集採廣東省報量包含零售藥店與民營醫院的量。

日前,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關於發布廣東省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預採購量和藥品購銷三方合同的公告》,首次披露廣東參與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預採購量的情況表。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率先實行醫院與藥店同步報量。從報量來看,廣東共有28000家藥店門店參與本輪帶量採購十分積極,報量佔到廣東省總採購量的45.84%,遠高於社會辦醫療機構近0.11%的佔比。在此背景下,廣東以26億元總金額成為第三批國採報量金額報量最多的省份。

據悉,今年6月,廣東省醫保局下發通知,所有民營醫療機構及零售藥店可自願參加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藥店與非公醫療機構登錄廣東省藥品交易平臺進行集中報量。廣東三醫藥械電子交易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採購聯合體,組織宣傳並幫助零售藥店與非公醫療機構共同研究報量政策。

從數據層面來看,廣東藥店報量大的品種以慢病用藥居多。其中報量金額最大的是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其次是非那雄胺片、鹽酸達泊西汀片,這三個品種藥店的報量明顯都高於醫院。在藥店報量中,西地那非是醫院的1522倍,鹽酸達泊西汀是醫院的38倍,非那雄胺片是醫院的1.55倍。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男性治療用藥的西地那非,零售市場遠大於醫院市場。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西地那非的全國零售市場規模為23.7億元,而全國醫院市場規模只有1.2億元。

也正因為此,院外市場成為部分原研藥的主攻對象。有研究報告就指出,一致性評價與集採組合拳就有利於打破原研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過高定價,同時加速國產替代是大勢所趨。外企無論選擇低價中標還是院外銷售都將出讓大部分市場。但是考慮到其全球藥品價格維護、銷售隊伍建設、部分患者的品牌偏好等因素,院外銷售或者是其選擇。

「對於原研的品牌藥來講,他們如果跟國產的價格其實是跟不起的,因為一般會降到70%、80%,即使中了之後數量可能比較多,但是也沒什麼利潤。」付鋼表示,由於用藥習慣及消費水平的差異,不少老百姓對原研藥的需求仍在,其零售的品牌溢價也有。那麼,這些企業便將渠道轉向院外市場,甚至是網際網路埠。

與此同時,付鋼強調,集採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三批集採帶來政策的變化,讓大家意識到仿製藥的好日子到頭了,這個比原來所有人的預期還要快,那麼未來的變化更值得期待。但從另一方面,也需認識到,企業要想生存就得不斷地研發、創新、走在前列,或許未來中國也會出現一批體量足夠大,創新能力強的國際一流製藥企業。

相關焦點

  • 帶量採購落地但三成患者拒低價國產藥:療效第一位
    從降低虛高藥品價格入手,以期解決醫生用藥、醫保控費等一攬子醫改問題,可謂是「帶量採購」的終極目標。而早在這盤「大棋」落定之前,上海於2014年1月便啟動了帶量採購的工作,首批中標3個品種4個品規。
  • 帶量採購+納入醫保,國產抗癌藥格列衛比印度便宜
    在電影中,印度產的仿製藥比原研藥的價格便宜很多,從印度走私仿製藥的男主角成為「藥神」。可如今,「藥神」要失業了!近日,有消息稱國內的格列衛——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因為帶量採購政策,價格已經比印度產的還要便宜。
  • 59個大品種納入帶量採購,奧司他韋在列!
    6月16日,青海省發布《關於印發青海省2020年藥品和醫用耗材藥集中採購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稱《工作方案》),第一批帶量採購藥品共納入59個品種,涉及抗菌藥、PPI、呼吸類、心腦血管類藥品,涵蓋了化藥、中成藥、生物製品。
  • 4+7帶量採購全國31省市正式鋪開,國產藥時代降臨
    據健識局統計來看,此次帶量採購的省市已擴展到25個省,再加上4+7的試點城市以及主動跟進福建和河北,全國31個省市的帶量採購已正式公開。可以預見的是,此次區域聯盟帶量採購價格競爭的激烈程度將是歷史空前。業界普遍認為,在帶量採購全國鋪開之後,催生全國藥品市場的新低價或是超低價已是大概率事件,醫藥市場面臨重塑。
  • 4+7帶量採購全國擴面報價出爐,殺價現場有多「慘烈」?
    推動仿製藥降價並非我國獨創,從國際經驗來看,當同一種仿製藥的生產廠家較多時,各個國家往往通過市場競爭,使其價格降低到一個看上去令人咂舌,但實際還在企業承受範圍內的數字。 要理解這一狀況,就要先解釋原研藥價格為什麼高、仿製藥價格為什麼低。「原研藥價格中所包含的不只是藥品生產成本,還有藥品研發補償。」
  • 我國藥品帶量採購已經全面鋪開 醫藥價格下降超60%
    有業內人士坦言,讓藥企不得不放下身段的原因,則是去年的帶量採購已讓部分原研藥企業失去了試點城市近80%的市場份額,一些非試點城市也轉換採購目標,讓上述藥企銷量大減。  12月6日,海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印發通知稱,對無異議的降價品種進行降價,並對未降價的品種進行撤網,隨即賽諾菲、揚子江、正大天晴等多個生產廠家選擇主動降價。
  • 原研藥和仿製藥傻傻分不清楚,「藥」選哪個好?
    進口原研藥受專利保護,當專利到期之後,其他公司就可以申請製造並銷售這類藥(仿製藥),因此「仿製藥」與「原研藥」其實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規格,相同的給藥途徑,而且與「原研藥」有相同的通用名。 仿製藥僅複製原研藥的主要分子結構,省時省資省力,研發成本低,所以價格上一般會比「原研藥」便宜許多。
  • 29個大品種帶量採購 上百藥企拼價格(附名單
    河南省帶量採購,241家藥企開始拼價格。1、河南帶量採購,將展開競價河南省針對29個常用大品種開展的帶量採購迎來最新進展,經專家評審,共241家藥企符合申報要求,將進一步圍繞價格開展競標。
  • 比原研藥便宜90%,企業稱仍有利潤!
    來源:經濟日報8月20日,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對外公示。這一次帶量採購共涉及56個品種、86個品格。此次共有189家企業參加報價,產生擬中選企業125家,擬中選藥品品規191個,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超過95%。在第三批藥品集中採購後,「偉哥」超低價出現引發極大關注。
  • 第三批國家帶量採購全景分析(21張圖表)
    要聞 第三批國家帶量採購全景分析(21張圖表) 2020年8月22日 13:51:50 智通財經網第三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採購文件編號:GY-YD2020-1)擬中選結果已經公示,此次國採,共有189家企業參加,258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申報,產生擬中選企業125家,擬中選產品191個,擬中選產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98%。
  • 直擊第三批帶量採購現場:大型殺價現場,是坑也要跳,先中標再說!
    根據涉及品種首年約定採購量及最高有效申報價,第三批集採涉及的最高約定採購金額約為226.4億元。價格絞肉機,來形容降價程度的慘烈一點也不為過。備受關注的西地那非,其原研藥為輝瑞的萬艾可,齊魯製藥以最低價每片2.08元(降幅92.7%)成為唯一中標企業,原研藥廠輝瑞出局。從未來來看,仿製藥的廝殺將進一步白熱化。在百創資本研究部研究員肖春城看來,帶量採購常態化是重塑整個醫藥行業的格局。政策目的很明確,即醫保控費。
  • 第三批國家帶量採購即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同時,福建指出,中選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在醫保目錄範圍內的以銷售價格作為醫保支付標準。其中,同通用名非競爭組除中選藥品以外產品實際採購價格低於或等於原最高銷售限價的,按實際採購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實際採購價格高於原最高銷售限價的,按原最高銷售限價銷售。
  • 第二批國家「團購」藥32個品種採購成功 100個產品中選
    這些常用藥品降價,將有更多患者受益,如拜耳阿卡波糖片50mg30片規格,原研藥,商品名拜糖平,在我國糖尿病人中用量非常大。此次報價每片0.18元中選,降幅超過90%。  17日當天,33個準備採購品種的企業122家都申報了價格,包括了原研藥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4款原研藥大幅降價,成功入圍擬中選結果。
  • 第2批帶量採購品種預測 這些企業將獲益
    在過去,心血管產品的市場格局大部分由原研企業引領,國內企業跟在後面分一杯羹,如今帶量採購正好是國內企業贏得市場的好時機。然而,仍有不少市場份額較高的心血管品種還未帶量採購,例如市場份額均處於前列的纈沙坦、貝那普利、曲美他嗪等,如果按所有成分詞計市場空間近 60 多億元(按成分計),就目前已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劑型品種來看,心血管領域帶量採購候選名單有 44 億元市場。
  • 二甲雙胍、阿莫西林等55個藥降價 未中選品種價格聯動 不降撤網
    此前原研藥企在第三批國採中大量棄標引發關注,數據顯示,多個原研藥幾乎壟斷市場,38個原研藥佔據了各自領域一半以上市場份額。原研藥企放棄集採市場,一方面可能出處於維護藥品全球價格體系,另一方面原研藥憑藉多年來積累的口碑、品牌效應,還可以在集採之外的市場大展拳腳,院外市場渠道成為中選和未中選產品必爭之地。
  • 醫院藥房同藥不同價:帶量採購政策持續衝擊,連鎖藥店如何轉型?
    自從「帶量採購」政策實施後,中標藥品價格斷崖式下跌。被稱為「B肝用藥霸主」的正大天晴生產的恩替卡韋,規格為0.5mg的藥品,每片價格從10.55元降到僅有0.62元,降幅超90%,阿斯利康公司的肺癌靶向藥吉非替尼,降價幅度也高達76%。
  • 帶量採購生態化系統機制,「地鐵式」建設思考!?
    帶量採購生態化系統機制,「地鐵式」建設思考!?來源:藥智網/碼萬祺第三批藥品國採以後,耗材聯盟集採又火上澆油,「量價掛鈎、招採合一」原則使藥耗集採效率掌握了核心實質,在超低價出現、行業恐慌加劇的背景下,我們關注行業、產業的響應適應能力、生存發展空間。
  • 帶量採購致企業戰略調整 科倫藥業銷售人員逐年增加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6月11日,科倫藥業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銷售人員逐年增加系進軍第三終端和城市連鎖,加強院外市場銷售所致。在標內市場,科倫藥業有望享受到帶量採購政策帶來的紅利。舉例來說,憂鬱症藥物百洛特是科倫藥業第一個也是同領域首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在4+7帶量採購中標後即覆蓋了11個重點城市的多家醫院。同時,隨著福建、河北等省份聯動4+7中標結果和帶量採購政策的推進,科倫藥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第一輪集採擴圍,8省中標,市場份額擴大,該藥品2019年全年銷售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58.28%。
  • 11月1日起 山西省上百種藥品價格將大幅降價
    「以前買一盒阿卡波糖片68元,現在一盒6.5元,價格降了10倍。」10月23日,家住太原市小店區體育西路的張阿姨從社區醫院買了幾盒降糖藥,現在買十藥,不足以前一盒的價格。11月1日起,山西將全面落地執行國家組織第三批藥品集採中選結果。
  • 人工晶體的帶量採購高頻品種深度分析
    表:人工晶體帶量採購項目談判分組情況從談判規則可以判斷出各個項目的側重點和遴選方向。安徽由於開展談判時間較早,所以僅採用談判議價的手段確定了中選品種。2020年,帶量採購模式逐漸成熟,各地在摸索中制定了更多樣化、更綜合全面的遴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