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被歧視後,我在紐約時代廣場舉牌:口罩+亞裔≠病毒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地青 地球青年圖鑑

楊飛霖站在人來人往的紐約時代廣場,戴著口罩,手裡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句她自己想出來的標語「Mask+Asian≠Virus(口罩+亞裔≠病毒)」,牌子的另一面則寫著「STOP THIS NEW ANGLE OF RACISM(停止新形式的種族歧視)」。

隨著疫情擴散,儘管各國都在為控制疫情作出努力,但仍有一些地方出現了針對海外華人的偏見和汙名化,甚至引發了暴力事件,「有些受害者的經歷真的很嚇人」。

△ 楊飛霖在時代廣場

△ 楊飛霖在時代廣場上送給路人的免費口罩和準備去貼的標語海報。

楊飛霖沒辦法對出現的歧視事件視而不見,她想出了反歧視標語,把標語印在T恤上,穿著T恤到紐約地鐵裡面貼寫有標語的海報,去時代廣場給路人做宣傳,向路人免費發放口罩,並給他們拍攝肖像,「我們這一代人是歷史的見證者,很多人沒有做出回應和努力,我不能批判別人,只有自己多做一點,去填補一些漠視」。

△ 紐約地鐵。攝影:楊飛霖

楊飛霖來自雲南,現在美國紐約新學院攻讀傳媒專業研究生。前不久,楊飛霖戴著口罩準備上紐約地鐵,一名男子在她身後高聲說「她戴著口罩」,她扭頭問他:「我這還有多餘的口罩,你要不要?」飛霖的一位亞裔朋友也有類似的遭遇,他在去俱樂部玩的時候受到了語言攻擊,「你有病毒,請滾回你的國家」。在紐約住了三年,這個「開明、文化多元、整體上很安全的地方」,第一次讓飛霖感覺到不安全。

△ 楊飛霖設計的標語T恤模特照

飛霖意識到這和中西方迥然不同的「口罩文化」有一定關係。疫情當前,與國內倡導全民戴口罩以保護自己、防止傳染他人不同,在法國和英國,衛生部門明確不鼓勵沒有病狀的人戴口罩。而在紐約,地鐵裡每天都有很多穿著奇裝異服的人,大家很少對別人另眼相待,但在這個時間點,戴口罩還是會十分引人注意。

「人們對未知新病毒的恐懼愈深、愈缺乏了解,遇到亞洲面孔戴著口罩出街,越會有相關的聯想與恐懼,但恐懼是一回事,做出帶有敵意的反應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說以這個事情為藉口針對亞洲人或者針對中國人,那就是種族歧視」。

△ 時代廣場,截取於楊飛霖的紀錄片

國內疫情剛開始傳開時,楊飛霖在紐約看到不少亞洲人戴口罩,但發生了一些因病毒恐懼亞裔遭受暴力等事件後,戴口罩的人就少了。隨著疫情蔓延,又正值流感季,這樣的現象讓她覺得這件事情很不正常。「戴口罩應該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亞裔不應該因為戴口罩而背負「病毒」的惡名,更不應該因為恐怖被汙名化而放棄佩戴口罩。

△ 紐約地鐵站裡貼上反歧視的標語海報

有了在紐約地鐵的親身經歷後,楊飛霖又看到有幾家外國媒體在頭版頭條直接使用「中國病毒」「黃禍」等詞彙,她當時就想到「口罩+亞裔≠病毒」這句標語,她把標語印在T恤上,又列印了八九十張小海報,海報上加了一句「停止新形式的種族歧視」,當天晚上就穿著T恤到地鐵裡去貼海報了。

△ 楊飛霖在紐約地鐵貼海報

楊飛霖選擇了學校附近的團結廣場站、布魯克林大橋站、市政廳站和唐人街等幾個站點,「貼的時候很小心,儘量保持低調,因為不想惹麻煩」。貼海報的時候,她看到一對男女在聊天,等她貼完,那個男的念了一遍標語,然後笑了一下。楊飛霖轉頭看了他一眼,只見他掏出手機給那幅海報拍了張照片。楊飛霖有點受到觸動,「他是什麼樣的想法無所謂,只要海報上的內容有傳遞出去就達到效果了」。

△ 楊飛霖與朋友在時代廣場舉牌。

楊飛霖的幾個朋友聽說這件事後,和她要來海報,要幫助她一起宣傳。她想到,不然乾脆把標語放大印在牌子上,到時代廣場去做活動。

第一次去時代廣場做活動的時候,她戴著口罩,站在高臺上,舉著寫有標語的大牌子,每當有人停下來,她就向他們解釋,讓他們知道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觀念: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用病毒作為藉口,來做一些歧視亞裔的事情。她還會送他們一個口罩,為他們拍下佩戴口罩的肖像照片,並將整個過程拍攝成紀錄片。

△ 楊飛霖在紐約時代廣場。

三個小時裡,有二十餘人停下來與她對話,給出的都是善意。一位中東裔的大哥跟飛霖說,他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因為911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只是因為他是中東人的長相,就會歧視他。一位來自明尼蘇達州的遊客表示:「這樣的行為藝術可以讓更多的人注意到這個問題,從而幫助消除華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被汙名化的問題。」還有人停下來問飛霖的感受,她坦言「感到不公平、憤怒,還有一點點害怕」,路人安慰她不要擔心,並肯定了她的勇氣。

△ 飛霖和其他反歧視活動的中國志願者在時代廣場偶遇。截取於楊飛霖的紀錄片

△ 給標語拍照的遊客,截取於楊飛霖的紀錄片

周末的時候,飛霖再一次去時代廣場做活動。這次她碰到了一群中國志願者,十幾個人一起做「我不是病毒」的free hug(免費擁抱)活動,效果非常好。他們主動上來擁抱飛霖,表示理解並感激飛霖做出的一切努力。經過的不少路人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有人要求和飛霖合影,說喜歡她的標語,也有人要走了飛霖的Twitter和Instagram帳號,想要幫她一起宣傳這件事。

△ 美國媒體採訪視頻截圖

在時代廣場,飛霖接受了一家美國媒體的採訪,採訪視頻傳到網上,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些同樣為疫情奔走的海外中國人群體後來碰到飛霖,都問她,「你就是時代廣場那個女孩?」飛霖感慨,「有些東西很難量化,但是有意識地去做一些事情的話,還是會看到效果的」。

△ 攝影:楊飛霖

來美國讀研之前,楊飛霖曾在媒體工作多年,她現在仍會以「媒體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我既然有這個途徑,就一定要去表達,就像記者會去講故事,攝影師則是舉起相機」。

△ 攝影:楊飛霖

她選擇佩戴口罩的路人拍攝肖像。近距離的黑白色肖像,鏡頭用的是廣角鏡頭,整個視覺都聚焦在口罩上面。她特意在拍時放大口罩,是想表達在錯誤的聯想當中,大家並沒有看到口罩後面那些活生生的個體,而只是看到口罩,因此放大了對病毒的恐懼。

她想記錄下每一個個體,希望真正看到這些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種族不同的人,處在這個當下,在口罩後面藏著什麼樣攝的情緒。

△ 攝影:楊飛霖

楊飛霖曾在學校醫務室遇到一位中國女生,她戴著口罩,還戴著護目鏡,整個人看上去憂心忡忡,她們自然而然地聊起來疫情的事情,女生說很希望情況可以快點好轉。在時代廣場,有很多外國人聽了飛霖對「口罩+亞裔≠病毒」的解釋後,選擇戴上口罩,表明支持中國人、支持正在受害的患者、支持抗擊疫情的立場。

△ 攝影:楊飛霖

對於楊飛霖自己來說,口罩背後則是內疚和不安,「國籍是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國家出了這樣的事情,我一開始有點內疚。在這邊,每天出去都要面對不掌握相同信息的人們,有人疑惑、好奇,有人的眼神並不善意,當你去理解別人為什麼這麼想你的時候,你的心理是很複雜的。」拍攝這些肖像對於飛霖而言,也是試圖從被拍攝對象的身上,反射她自己體會到的一些感想跟信息。

△ 攝影:楊飛霖

楊飛霖最後拍出來的肖像一共有四五十張,她打算把它們全部列印出來,希望有機會能得到集中的展示,「當外國人開始理解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環境裡面,你周圍的人每天必須戴口罩出門,他們或許會多一點共情」。

△ 慈善喜劇之夜。攝影:楊飛霖

△ 中國女生街頭髮放「慈善喜劇之夜」 演出宣傳單。攝影:楊飛霖

楊飛霖剛剛完成「慈善喜劇之夜」的拍攝,牽頭的是兩位在紐約打拼的中國女生,她們是喜劇脫口秀演員,為了籌集善款並全部捐贈到國內,她們請來喜劇演員在切爾西音樂廳表演。楊飛霖跟著兩位女生走了四五條街發放演出宣傳單,在咖啡館休息的時候,其中一位女生說,她最近每天早上起來看新聞都會哭一會兒,看到武漢的小孩吃不上飯、看到有人和家人隔離兩地,覺得很多無辜的人在為別人的過失承擔後果。

△ 楊飛霖與一位路人交流。

楊飛霖也受類似的「過度共情」的困擾,家人讓她「正能量」一點,多關注正面信息,但她卻覺得「負面信息不等於負能量」,「整個國家要正能量的話,就是要相信我們能戰勝疫情。但是,如果你不去關注個體的故事,是沒有辦法去關心一個整體的。有的人全家都感染了,有的人在國外受到了歧視,不管個體的故事有多悲傷,他們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楊飛霖最近打算整理一下被疫情打亂的生活和學業,不過她仍然會繼續去記錄和表達她所看到的一切。她近期要去採訪學校裡的一個女生,在和學校只有一街之隔的地方,大街上的一位陌生男性對她說了侮辱性的詞彙,還打了她的頭,飛霖覺得有必要為這件事情發聲、反擊,她在facebook上面寫道:「We individual Chinese, have nothing to be ashamed of.(作為中國人中的一員,我們沒有任何好羞愧)」。

圖片均由受訪者楊飛霖提供

作者 | 羽祺

編輯 | 圖拉

實習生 | 匡若彤 易琬玉

鳳凰新聞客戶端 鳳凰網在人間工作室出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亞裔女子紐約地鐵未戴口罩遭六人毒打 被罵「華人有新冠」
    在曼哈頓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地鐵上,六名嫌疑人對一名亞裔女子進行了毆打和侮蔑,只因她沒有戴口罩。紐約警察局仇恨犯罪行動組(Hate Crime Task Force)已經介入調查,並於星期六(12月26日)公布了嫌疑人的照片,呼籲知情者指認。志願者組織「守護天使」也加入到緝兇的行動當中,在唐人街粘貼傳單,搜尋嫌犯。
  • 紐約再現種族歧視事件 亞裔乘客地鐵上遭六人毆打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紐約市地鐵內發生一起歧視亞裔事件,一名亞裔乘客遭到六名嫌犯毆打。據了解,事發時,嫌犯與受害人就戴口罩一事發生爭論,更說出歧視言論。目前,紐約市警總局仇恨犯罪行動組已經介入調查。
  • 部分歐洲人歧視中國人,因為我們戴著口罩?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是大年三十,我正和幾個中國朋友在法國巴黎的一家中餐館一起吃飯。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一會兒趕緊去買個口罩。沒幾天,網上的口罩就斷貨了。然而我身邊的法國朋友好像並沒有什麼反應,沒有任何人去買口罩或者戴口罩。作為北京人的我心想,你們這是因為沒經歷過非典!
  • 疫情中遭遇歧視與攻擊的亞裔:我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人的一員
    紐約和洛杉磯的官員稱,針對亞洲族群的仇恨事件已經增加了。舊金山州立大學與一些倡議群體合辦的報告中心也表示,自該中心3月份成立以來,美國的45個州已經報告了1700多起和新冠病毒有關的歧視事件。現年23歲、來自韓國的大學生吳多賢(Dahyung Oh)仍記得2月份時,她曾在紐約地鐵的站臺上被一個女人用仇恨的眼神盯著看。那時候,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還沒發布戴口罩的建議。「她開始接近我,指著我並對我說:『你為什麼沒有戴口罩?你應該戴上口罩!』」
  • 澳洲亞裔火車上戴口罩被辱罵,全車人都站出來了!
    在墨爾本的火車上,一位母親當著自己年幼的女兒的面對兩個戴著口罩的亞裔澳洲人惡言相向,還大打出手,車廂裡所有其他人一起攔都攔不住,最後警察都來了!有人嘗試用手拉開女人,但女人的情緒太激動,快速地在車廂內走來走去,嘴上也一直沒有停止對亞裔男生的辱罵。「我是在這出生在這長大的澳洲人(born and bred),這是我的國家!你呢?你這隻帶著病毒的狗!你又是從哪兒來?快給我滾回你的國家去!」 女人如此罵道。女人不依不饒地逼問道:「你是在這生在這長的嗎?你夠我澳洲嗎?
  • 美國各界反對「新冠種族歧視」:要防病毒,而非中國人
    維護亞洲人「口罩自由」上周一名男子在紐約曼哈頓地鐵站襲擊了一名戴著口罩的亞裔女子,同時對她大喊大叫:「別碰我!」發布該視頻的紐約市民託尼·赫還表示,該男子稱亞裔女子為「有病的」。亞洲人戴口罩,通常是一種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行為,用來阻擋細菌、粉塵或者防止過敏。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戴口罩出門的海外亞裔群體卻要擔心被側目、歧視和甚至打罵。顧雅明說,他辦公室接到了一些市民投訴,這些市民的孩子在學校因為戴口罩而被其他孩子嘲笑欺負,雖然美國人通常只有生病去醫院時才戴口罩,但他們不應該歧視戴口罩的亞洲人。
  • 華人餐廳銀行遭連續搶劫 2周1100例暴力事件 亞裔戴口罩被...
    文/飯飯 加西周末亞裔隨身攜帶胡椒噴霧和電擊槍,為了以防萬一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已經數月,但是針對華裔甚至亞裔的仇恨犯罪以及歧視就沒有停止過。身為美國的一國之首,川普從未停止過他的偏見和歧視,包括他之前稱新冠肺炎為「中國病毒」。在這樣的引導下,美國人對亞裔的歧視愈演愈烈,暴力攻擊多次發生,但是亞裔卻不敢報警。4月23日,舊金山警方發布,列治文區的4間華人餐廳遭到盜竊,有的商家損失了iPad,有的商家則是損失了現金。
  • 英媒:因為你是亞裔,永遠當不了美國人
    「實話說,之前我真不覺得我在這兒很顯眼,」她說。但情況如今不一樣了。新冠病毒在美國讓超過10萬人喪命,而亞裔身份可能在此招來橫禍。對於包括劉文來內的許多人來說,他們已感覺受威脅。據劉文說,幾個陌生人在當地超市裡朝她一名韓裔朋友喊髒話、推搡她,還要求她離開商鋪。這一切只是因為她是亞裔,而且當時戴著口罩。
  • 捐助紐約警察局口罩 美東華僑抗疫接力:馳援武漢再戰美國「疫」線...
    「曼哈頓的紐約時代廣場行人寥寥,城市運轉停頓下來。」美國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梁冠軍表示旅美僑胞奮力開展抗疫援助,向紐約警察局、醫院、養老院等捐贈大批防疫物資,凝聚起危機中的海外華僑力量,「感謝祖國護佑,祖國寄來的口罩等防護品我們已收到!」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向紐約市長島警察總局警務工作者捐助口罩。
  • 美國白人夫妻不戴口罩被抓,不滿大罵:如果我是黑人,還會被抓嗎
    據《每日郵報》9月6日報導,美國一對白人中年夫婦因拒絕戴口罩而被戴上手銬,從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公園的一艘渡輪上被趕了下去。他們聲稱自己受到了歧視,如果他們是黑人就不會被抓了。這名女子告訴《哥譚人報》:「我實在是受夠了。」她說,她和丈夫準備返回位於貝裡奇的家中,她敦促一名旁觀者將這一事件拍下來。「這種情況從3月份就開始了,我的丈夫非常生氣。每次我要坐車去曼哈頓,都是一樣的結果。如果我們是黑人,我可以向你保證那個傢伙——那個船長,永遠不會出來告訴我們戴上口罩。」
  • 美國人為何不喜歡戴口罩?馬布裡一語中的,還幫紐約買千萬隻口罩
    這樣的現實下,許多人也表示,希望美國人認識到病毒的嚴重性,認識到病毒擴散的厲害。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阻斷病毒的傳播。 對於美國人為何不戴口罩的問題,有很多的說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 疫情中美國歧視和攻擊亞裔現象抬頭 留學生遭遇令人擔憂
    從歧視言論到仇恨犯罪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所大學讀三年級的韓同學對記者說,三個星期前,自己與室友在校園中步行,一輛車突然停在身邊,車上兩個人搖下車窗,喊了一句針對華人的侮辱性詞語後驅車離去。「在疫情暴發前,我本人沒有覺得受過歧視,但近來明顯感到類似歧視現象增加。」
  • 旅美廣東人:老外搶廁紙,我囤螺獅粉,坐地鐵戴口罩仍怕被歧視
    眾目睽睽之下,我們買了一箱螺螄粉 由於小時候經歷過非典,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格外關注。跟國內的爸媽了解情況,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1月23日,武漢封城了,廣州的街坊也開始居家隔離,我意識到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太強了。
  • 川普改口:我支持戴口罩,戴上就像獨行俠!網友:獨行俠戴的是眼罩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7月1日下午19時33分,美國已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2678202例,與該系統約24小時前的數據相比,美國新增確診病例48830例,創下歷史新高。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記者發現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計超過6736萬人感染,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全國多地也陸續出現散發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
  • 澳洲「口罩無用論」盛行:有華人護士戴口罩去趟廁所,然後就收到警告
    「當時澳洲這樣封國,我以為他們意識很強,(疫情)應該不太會蔓延。」 返回坎培拉繼續上學後,顧佳寧發現學校氛圍與往日無異,戴口罩的同學寥寥無幾。「基本都是亞裔戴口罩,有些中國人也不戴,因為他們覺得這邊可能更安全些。」 三月份,澳洲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在三周內,從100多例增至4000多例。
  • 對話美國離職醫務人員:醫院不讓戴口罩 有人因要戴口罩被解僱
    我戴著口罩上班,被員工批評和嘲笑。當我換上N95後,我的主管私下把我帶到她的辦公室,質問我為什麼要戴口罩。我問她,這有什麼關係?她告訴我,她需要知道是不是因為冠狀病毒,因為我們醫院沒有新冠患者。【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瀟湘晨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我在土耳其搶口罩
    眼罩+口罩,我在土耳其的飛機上成功嚇死其他人1我遇到了武漢旅行團,向大使館溝通無果土耳其的空氣真的好,落地後在飛機上疑神疑鬼的我立即把口罩摘了我也覺得你有點歧視武漢人…我楞在了原地。她們大約在微妙的瞬間裡,感覺到了我的羞憤,轉而用無奈的語氣問我:那……你想怎麼樣呢?驚天一問,那我想怎麼樣呢?武漢來的朋友們,知道要裡三層外三層的戴口罩,開著驚悚的玩笑,而這裡的其他人,無知無覺地不戴口罩在歡樂度假。
  • 能否戴口罩?警方回復了
    兩周後,行政核查程序會啟動,您可以陳述佩戴口罩的理由。您當時的筆錄以及目擊者的證言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維城》:對於華僑華人在奧地利可能遇到的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被歧視等事件,貴所有何建議?- 舒偉墨博士(Dr. Scheuwimmer):奧地利上至憲法,下至眾多法律均包含關於反歧視的規定。
  • 法國政府與口罩的愛恨情仇,從口罩無用論到全民戴口罩,都發生了什麼?
    不過,不少在法國的華人此時已經意識到新冠的威力,紛紛帶起了口罩,但在法國人眼裡,他們卻成為了異類,也因此發生了不少歧視事件,有的人對著戴口罩的亞洲人惡語相向甚至採取暴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