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廣州黃埔區深井古村(廣東省傳統村落)

2021-02-22 漢子遊

更多的漢子遊記.

20200605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佛山市博物館)

深井古村是廣州保存得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的西南部,陸地面積為2.635平方公裡。村內保存了許多有年份的建築物,有大量的古民居、宗祠、塔等,延續了嶺南建築的一貫風格,和西關大屋有所不同的是,深井古村的建築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樓和西洋石柱、門樓、花紋圖案等建築特色,幾種建築風格交融,顯示出當時人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再現。

從新洲碼頭乘船過渡到深井碼頭

那邊的造船廠

這是一個在廣東省傳統村落,算很有名了。

安來市,日本也有一個,這是在中國的黃埔區長洲島。

安來市舊址,在黃埔區長洲鎮深井村西北角,是清末民初商業街,長約400米,寬約14米,當時黃埔是洋人登陸、居住的唯一合法口岸,洋船雲集、商賈絡繹,深井亦因長期的商業貿易而日益繁榮。深井村進士巷側的安來市在明清時遍布米鋪、布店、醫館、中藥店、煙館、當鋪、五金店,均為兩層建築,青磚灰瓦,舊式排木板門。如今安來市舊址已被定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這「石錦鐺」,應該叫「石敢當」,在粵語中是同音的。這叫石錦鐺,但好像是水泥做的。

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中國舊時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築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故名之。作為民間驅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風俗始盛於唐代。

石敢當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衝處被稱為兇位的牆上。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泰山石敢當習俗從內涵上體現的是「保平安,驅妖邪」,據考證來源自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前舊縣村,現已遍布全國,遠播海外。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泰山石敢當」故事群,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泰山石敢當」習俗榜上有名。

在不同的地方,這做法還是有點點區別。這是我在揭陽樓不遠的地方碰到的。除了有八卦圖,還有一個太極圖。這個「太山」,應該是「泰山」。

這是路口的牌坊

這塊石牌是「安來舊址」簡介,已經模糊了。

這是保護下的安來舊址,已經200多年了。

這些舊址都是廢墟了

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只開放廣州,能在這裡海邊停播外國船隻,上來這裡購物,可見昔日之繁華。

還要繼續維護,改造。

這是真正留下來不多的店鋪,這是唯一留下來的理髮店。

據說原來這裡叫法國人島、小金山、小澳門。

這些公共電話,其實是在二三十年前使用的,現在已經每人一臺手機,不用了。

這是現在仿古布置。

雖然改革開放前我國是集體經濟,在農村是一個一個大隊,給人們留下了很深印象。這個牌子就是了。

古戲臺,昔日唱粵劇的地方,重建以後,成了園林式居民休閒遊玩地,深井村民聚集比較多,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這些雀替是木雕龍有特色

這木雕,算是廣式的吧?

站在戲臺上看前面的荷塘,很開闊

很多工人正在修建荷塘

念公凌公祠

一路走,看到鑊耳屋,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應該就是一座祠堂了

鑊耳屋,是嶺南傳統廣府民居的代表,因其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而鑊耳狀山牆在江南民居中稱為「觀音兜」。其建築特點是瓦頂建龍船脊和山牆築鑊耳頂,用於壓頂擋風。一般為磚木結構,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青磚(麻石)砌牆,階磚鋪地,紅、白石板鋪天井,外牆壁均有花鳥、人物圖案,分布於大珠江三角洲地區。

匾額上面有漂亮的壁畫「人壽年豐」

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還有區級

雕塑精美的外簷梁架

這封簷板還有金色的雕塑「蘭桂騰芳」。蘭桂騰芳:芝蘭和丹桂一起散發芬芳,比喻子孫昌盛顯達。蘭指芝蘭,桂指丹桂,蘭桂比喻子孫。

磚雕樨頭

祠堂前還有一個水塘,那就很符合地理風水了

這就正確了,不是「石錦鐺」

新舊建築對比

廣州的老居民、村民,還是保留這些風俗

據凌氏族譜記載,歷來的官宦名士有:凌瓚,明弘治辛酉(1501)進士。凌喬,乾隆癸丑(1793)進士。凌兆元,乾隆乙卯(1795)進士,任狼山鎮右營遊擊。凌日臨,嘉慶辛酉(1801)進士,任山東安邱縣知縣。凌一桂,嘉慶庚辰(1820)進士,任碣石鎮守備。凌廷颺,清道光癸未(1823)進士,任海門平海參將。凌福彭,清光緒己未(1895)進士,官至直隸布政使,光祿大夫正一品。

真是一村七進士,兩朝顯華堂。除了七進士外還有凌埌、凌坮等多名舉人。

這個,應該就是改革開放前的供銷社

那些門牌名、地名都非常文雅,說明當時人的素質比較高。

直接叫「大雅裡」

廣州地區,傳統建築屋簷的磚砌疊澀花葉紋很有特色,疊澀花葉紋下面就是灰塑畫。這是肖蘭凌公祠的照壁一面。

想進去看,已經關門了。

通過鐵門看,這裡照壁正面。

這是祠堂正門。

廣州地區的裡、巷門,都有這樣一個小佛龕。

在很多古村,就有仿古的藝術室。借用劉禹錫《陋室銘》的兩句詩「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為對聯。

扶翼車輪。南朝宋顏延之《迎送神歌》:「月御案節,星驅扶輪。」唐高彥休《<唐闕史>序》:「皇朝濟濟多士,聲名文物之盛,兩漢才足以扶輪捧轂而已。」清王韜《創建醫院序》:「文字之社,扶輪風雅,宣講格言,化導愚蒙。」郭沫若《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德國人之受禍是禍在軍閥者流的狂妄,妄想為資本主義扶輪,欲以武力統一世界。」

相傳春秋時晉大夫趙宣子獵於首山,見靈輒餓不能起,食之。後靈輒為晉靈公衛士。一日靈公邀宣子飲,欲害之。宣子知之,中飲而出。靈公遣衛士追殺之。靈輒疾追先至,告宣子登車速走,並倒戈以御公徒,宣子因以得免。事見《左傳·宣公二年》、《呂氏春秋·報更》。後以「扶輪」為懷恩報效之典。《北齊書·文襄帝紀》:「待為國士者乃立漆身之節,饋以一餐者便致扶輪之効,況其重於此乎?」唐李瀚《蒙求》詩:「靈輒扶輪,魏顆結草。」明張景《飛丸記·誓盟牛女》:「扶輪出險懷靈輒,代命甘心切趙堅。」

集賢裡

德星裡

麻石路

登善裡

這是凌氏大宗祠。深井村裡居住的大多是凌氏家族的後裔,凌氏入粵祖先是凌震,南宋寶祐年間(1253―1258)從福建調入廣州任都統。南宋景炎年間(約1276),蒙古元軍南侵,凌震舉家組織軍民奮力抵抗,三復廣州,官拜廣東制置使。先祖凌震被供奉在村裡最大的祠堂「凌氏宗祠」裡。

凌氏宗祠坐落在村的中心,佔地面積573.78平方米,石基高達2米,花崗石門框,

左邊的門額「恭敬」小篆字體。

右邊的門額「肅雝」小篆字體。

雝yōng同「雍」。

《雝》,《詩經·周頌》第十七篇。是一首先秦時代的詩歌。全詩一章,共十六句。這是周天子在宗廟祭祀後撤去祭品禮器的樂歌。

肅雝:亦作「肅雍」。亦作「肅邕」

(1)莊嚴雍容,整齊和諧。形容祭祀時的氣氛和樂聲。《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毛傳:「肅,敬;雝,和。」《漢書·劉向傳》引作「肅雍顯相」。《詩·周頌·有瞽》:「喤喤厥聲,肅雝和鳴,先祖是聽。」《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唐禪社首樂章》:「樂以平志,禮以和容,上帝臨我,雲胡肅邕。」宋司馬光《瞻彼南山詩》:「自堂徂庭,上下肅雍,靡有不恭。」清錢謙益《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二:「上帝高居儼肅雍,中書退食敢從容。」

(2)《詩·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肅雝,王姬之車。」原指行車之貌。《詩序》則謂:「《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雝之德也。」後因以「肅雝」為稱頌婦德之辭。《後漢書·皇后紀序》:「所以能述宣陰化,修成內則,閨房肅雍,險謁不行也。」南朝梁劉潛《為王儀同謝國姻啟》:「荊布陋飾,已膺凡獎;負薪微胤,復降肅邕。」宋沈遘《中書祭秦國夫人》:「惟靈孝友肅雝,慈祥溫惠。」明屠隆《曇花記·法眷聚會》:「其妻房氏理家戢眾,門戶肅雍;相夫奉姑,婦道無缺。」清袁枚《新齊諧·醫妒》:「一月之間,馬氏家政肅雍,內外無間言。」

凌震(1235~1315年),男,字國威,號雷門,番禺縣東圃宦溪鄉(今天河區前進街宦溪村)人,原籍福建莆田。父凌棟,凌震為第四子。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凌震中進士。後任南海道宣慰使,舉家遷至廣州。次年升任廣東都統,官封二品。(大門聯:蒲田遠流澤;梓裡慶長春。)

中文名 凌震 出生地 番禺縣東圃宦溪鄉 出生日期 1235 逝世日期 1315年

德祐二年(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皇太后帶著年幼的宋恭帝宣布投降。南宋益王趙昰逃至福建,即位為宋端宗,改年號為景炎,號令各地組織抗元。此時,廣州已為元兵佔領。被罷了官的張鎮孫(番禺人,狀元、曾任浙江金華通判)在廣州集結南宋潰軍,被宋端宗任命為廣東制置使兼經略安撫使,統轄廣東軍政大權。凌震和權兵部侍郎(即代理兵部侍郎)王道夫在張鎮孫率領下重新整編各路散兵遊勇。

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凌震、王道夫在張鎮孫率領下分兩路進攻廣州。鎮守廣州的元軍元帥呂師夔因軍餉不繼先自退走。結果,宋軍打敗留守的元將梁雄飛,收復廣州。

十一月,元將塔出率援兵與呂師夔會師,反撲廣州。張鎮孫率戰船在珠江海面迎擊元軍,戰敗退入廣州。守城月餘,終以元軍不屠城的條件投降。其後。張鎮孫在押解途中自盡。廣州城被攻陷時,凌震和王道夫突圍走脫,收拾殘兵共數千人,兵分兩路,各據東圃和番禺茭塘,互為犄角。

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因元朝中央發生變亂,駐守廣州的元軍主力北撤。凌震與王道夫乘虛進攻,再次收復廣州。宋端宗下詔嘉獎,任命凌震為廣東制置使、光祿大夫,加封一品,王道夫為兵部侍郎、廣東轉運使。詔書中還嘉獎凌震與王道夫:「敬於事上,忠於謀國,緬惟純誠,深用諮嘆。」並將廣州府提升為祥龍府。

十月,元軍主力數路並進,凌震和王道夫迎戰失敗。十一月,元將李恆攻陷廣州城,俘獲戰船三百多艘,官員二百多名,凌震與王道夫再次突圍,退走東圃。十二月,王道夫率軍進攻廣州,大敗,凌震率軍救援,亦敗。凌震再戰於番禺茭塘,又敗。之後,凌震退至東圃,收集軍隊,繼續作戰,但均失敗,元朝曾以宣慰使官職勸降,凌震拒不接受,後於元延祐二年(1315年)憂憤而死,終年79歲。

凌震死後葬於東圃古鼎岡(現大觀路航天奇觀內)。因建天河航天奇觀,1997年3月22日凌震墓遂遷番禺凌邊村。凌震墓內有兩個塔,塔蓋內寫有父母二字,骨片放在大塔內的小塔裡,小塔蓋用油灰密封,雖經數百年,骨片仍乾爽。凌震有妻7人(其中梁氏葬於蘿崗,現該墓仍存,墓碑刻「一品夫人墓」),子13人,其裔甚繁。其長子凌方舉世居宦溪村,其餘子多遷居各地。2005年宦溪村凌氏後人達1500多人。 

明隆慶三年(1569年)山東按察副使張敦仁贊道:「後李恆搗城,戰失利,退於城東東圃,復糾義勇力戰,勢莫支,遂憤懣而歿焉。噫!生不受元宣慰之官,死不忘宋王室之難。公之才節,可與三忠並稱,垂百世不泯矣!」「精忠貫日,勁節揚輝,成仁取義,舍公其誰?」明參議梁士楚有吊詩:「再復弧城血戰斑,汴京炎火落崖山。少康舉事無成旅,祿父歸心止義頑。獨木豈能支大廈,一丸猶欲塞函關。當年英毅如公少,真與張王伯仲間。」盛讚凌震不惜以「獨木」和「一丸」拯救宋王室的忠勇犧牲精神。 

透過門縫,看到這英雄的金雕像。

這是在一個視頻的截圖

梁架木雕

靜思堂

「靜思堂」有三四層樓高的鑊耳牆,甚是宏偉,其上的窗很窄很窄,應是射擊孔,其實這個四層樓高的建築,更象是另一種形式的碉樓。

靜思堂原為家族祭祀的祠堂,當地人稱為「廳」。形制類似於三間兩廊民居,花崗巖門框和勒腳,鑊耳山牆,內部庭院、古井保存完好,灰塑、石雕、木雕精美,心間屋簷向外凸出,有類似於拜亭的空間意向。

不過,我只是在外面看看,沒開門。一般很多寺院都有「靜思堂」

詠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系統、合法使用武力的拳術。較其它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儘快制服對手、以此將當事人的損害降至最低。

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而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主要練習方式為雙人對練的「黐手」「黐腳」等;輔助器材有貼牆沙包、三星樁等;訓練器械有木人樁、刀、棍等。

佛山的葉問就去香港面對全世界傳播。

這是詠春拳的木樁

廣州市傳統風貌建築

這建築還在維護中

愚園。叫愚園的在南京有,上海也有。

據說,最初的愚園不叫「愚園」,而是「桂園」,是一位商人為了接待友人而建,園後種了將近五畝的荔枝,每當荔枝成熟時,商人便邀請友人到桂園裡品嘗,並藉此洽談生意,後來生意破敗,商人將桂園變賣。恰逢民國八年,凌鴻年回歸故裡,買下了它,將它作為自己的家宅。凌鴻年在高高的木門上方刻了大大的「愚園」二字,以表「去愚」之意。從此,桂園成了「愚園」。

凌鴻年先生很出名的。

沒開門,我在側邊的巷子往裡看了看。

裡面好像是西式建築了。

說言裡門

土地神

供奉很文雅,兩邊都有三副對聯。

有錢了,肯定重視讀書

鼎星書室

這個祠堂變成一個女紅學堂了。

深井古村有民族英雄,還有革命烈士。點讚!

福旋裡

由庚,逸篇名。《詩·小雅·由庚序》:「《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後因以「由庚」為順德應時之典實。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弘二八之高謩,宣《由庚》而垂詠。」《文選·束晳之四》:「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 李善 註:「由,從也;庚,道也。言物並得從陰陽道理而生也。」 唐 劉禹錫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嗟乎!天不遐其福而孤民望,使《由庚》之什不作於 貞元 中,惜也。」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抗祠碑銘》:「黃鐘九淵,雉雊勾萌;斂茲噩湯,奮為《由庚》。」

這大石門檻,是廣州祠堂的一大特色

深井村歷來重視教育,明清時期就開設私塾和書院。深井小學前身名為「金鼎小學」,有上百年歷史,民初叫「番禺第二區區立第十八小學」,1952年「金鼎小學」改名「深井小學」。

終於走完了深井古村裡面,外面還有一座文塔。

文塔是深井村村邊的一座樓閣式磚木結構的古塔,是深井村的鎮村寶。文塔塔頂上有一朵蓮花,花心託著葫蘆,塔身呈六角形狀、六面中僅有一面闢門,據說,塔內共三層,每一層用木板相隔,首層供奉土地神,2層供奉文昌、關公二帝,3層供奉文魁星。

逢年過節,村民便會來此拜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逢年過節,深井村的村民都會來文塔拜祭祈福。文塔坐落在深井村邊的土坡上,為一座樓閣式的磚木結構的古塔,塔身正門上額枋刻有「山明水秀」,已對上一層刻有「振採高飛」,相傳均出自深井村書法好手凌霞成之手。文塔的建築工藝頗具特色,塔身三層,每層均有腰簷飄出,而飄簷下方精巧的浮雕圖案,更是文塔的一大特色。

我就很欣賞這些灰塑畫,儘量拍下來慢慢欣賞。

深井燒鵝

廣州人愛吃燒鵝,深井燒鵝這道菜在廣州酒樓往往是招牌。不少人知道深井燒鵝來自香港,但在黃埔深井村卻有另一種傳說。

深井是長洲島的一個村,始建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個村裡養出來的鵝,肉質肥美細膩,製成的燒鵝表皮酥脆,肉嫩多汁。奇怪的是,只有深井村養出來的鵝才具有這種特色,別的村,就算是緊靠著深井村,養出來的鵝也大不一樣。

據說,深井村原來養的鵝也沒什麼特別。有一天,村裡來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討飯老頭,衣衫襤褸,滿面灰塵,身上還散發著一陣陣奇臭。跟在老頭身後的,還有一頭大鵝,但是也和老頭一樣,渾身上下都灰濛濛的,看不出原來的毛色。

深井村的村民見老頭挺可憐的,於是決定集體收留他。老頭就在深井村住了下來。別看老頭瘦瘦弱弱的,吃起飯來可一點也不含糊,三五個小夥子加起來的飯量也沒有他大,而且吃完就睡,從來不幹活。那頭鵝也吃得比別的鵝多很多,從來不下蛋。但是,村裡的人一點也不嫌棄他們,每天都是熱飯好菜熱情招待。

老頭一住就是三年。三年後的一天早上,村民們發現老頭不見了,只留下了那頭鵝和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叨擾三年,無以為報,唯留下白鵝一頭,略表謝意。好人好報,後會無期。」說來也奇怪,這頭三年來從沒下過蛋的鵝開始下蛋了,而且,孵出來的小鵝養大了,製成的燒鵝肉質特別鮮美。慢慢地,深井村的燒鵝成了遠近聞名的搶手貨,深井村的村民也因此過上了好日子。這時,他們才明白老頭的留言裡所說的「好人好報」的真正含義。

其實在村子裡,我沒看見很明顯的商店,賣燒鵝的更沒有,到文塔這邊才很多商店。其中有個金峰樓其中一個名菜就是燒鵝。我買了一份回家吃。

寫遊記的時候找到這樣的資料,原來深井古村真的很了不起——

深井是廣府文化之鄉,民間風俗與珠三角相同,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節慶文化。昔日有深井十景:「鵝嶺聽松」、「飛鵝飲澗」、「榕溪泛棹」、「彎山賞荔」、「洄波鴨浴」、「石橋晚望」、「瀝海漁歌」、「臘洲喚渡」、「長庚鳥鳴」、「音塘觀魚」。其他的人文景觀有:海珠文塔、高步崗文塔、岐西愚園、聖堂山公園、賓公佛廟、三聖宮、孔明廟等名勝。

  「耆英節」是深井的傳統敬老活動。每年歲末敬老活動在大祠堂舉行,60歲以上的長者歡聚一堂把酒同慶。據說從前「篤惠堂」承諾,凡滿百歲者,席後,大太公庫房白銀可任你親身一次性拿取。從1993年起,深井村每年都舉辦「耆英節」敬老活動,族人凌國強、凌文義、凌達鏜熱心捐款贊助舉辦。

  深井村山陵環紫氣,四水匯華堂,世代書香,歷朝俊傑數不勝數。據凌氏族譜記載,歷來的官宦名士有:凌瓚,明弘治辛酉(1501)進士。凌喬,乾隆癸丑(1793)進士。凌兆元,乾隆乙卯(1795)進士,任狼山鎮右營遊擊。凌日臨,嘉慶辛酉(1801)進士,任山東安邱縣知縣。凌一桂,嘉慶庚辰(1820)進士,任碣石鎮守備。凌廷颺,清道光癸未(1823)進士,任海門平海參將。凌福彭,清光緒己未(1895)進士,官至直棣布政使,光祿大夫正一品。真是一村七進士,兩朝顯華堂。除了七進士外還有凌埌,凌坮等多名舉人。

  在現代的名人中,有中共黨員、農運領袖革命先烈凌希天。著名作家,愛國民主人士凌叔華。跟隨孫中山革命,民國初年廣東警察廳長凌鴻年。國民黨少將參謀凌子謙。民國時任番禺教育局長凌達材。聯合國基金會宣傳室幹事凌節生。香港東亞銀行董事凌文義。廣東省政協委員凌兆禧。旅澳門同胞、廣州市第七批榮譽市民,捐資建深井小學「樹添樓」的凌達鏜。廣州市統戰部副部長、市政協常委凌達鏞。番禺市黃閣鎮副鎮長凌燕卿。

更多的漢子遊記.

20200605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佛山市博物館)

相關焦點

  • 廣州長洲島,深井古村
    從廣州大學城騎上摩拜自行車,想去黃埔軍校舊址去參觀,沿路路過了長洲島上的深井古村,用鏡頭記錄下了古橋、深井文塔以及深井街巷的畫面。
  • 「深井實驗」或成廣東古村活化標杆
    去年10月開始,一群一群的大學生、年輕人走進這個安靜的古村,他們走訪村民、做設計、開影展;和村民們一起吃龍船飯、開茶話會、諮詢會,還租下了一間民居做工作室,當起了長住的深井人——既不是政府大包大攬,也沒有交給開發商,正是以這樣一種與別不同的方式,被稱作「深井實驗」的深井古村微改造悄然啟動,這也是廣州第一個採取自下而上、公眾參與方式實施的微改造。
  • 2020廣州黃埔區長洲街深井小學招生地段範圍
    長洲街深井小學  招生地段範圍:居住在深井社區及廣東省第二工人醫院範圍內符合政策的適齡兒童。  學校簡介:  1、廣州市黃埔區深井小學(原名金鼎小學),建校於1930年,1953年改名為深井小學。深井小學位於長洲島西,踞黃埔軍校、黃埔圓夢學校與廣州大學城之間。
  • 廣州黃埔長洲島深井村被公示收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此前廣州...
    12月10日,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公示了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道的深井村,被公示收錄進「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據悉,廣州已有12條村落,在此前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入選。能夠在不斷變換的外界環境中,保有傳統風貌,是這些廣州村落獲得國家級榮譽的必要條件。
  • 廣州這個古村落,名字被誤會與「深井燒鵝」有關,有古老墟市舊址
    廣州有各種各樣的旅遊景點,珊珊三丫頭一直喜歡選擇到一些「深藏閨中」的古村落旅行, 因為除了喜歡濃濃的鄉村氣息外,還特別喜歡傳統文化,來到 這些古村,除了看到鄉村的美麗風景,還有機會遇見鄉間仍然存在的古老建築,聆聽鄉村的歷史故事、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在這裡古村落,會對廣州這個"國際大都市"有另一個全新的理解。
  • 廣州一座百年古村,是傳統民居的「前世」,建造者卻是山西人
    廣州這個現代化大城市分布著廣州塔、長隆歡樂世界、白雲山等眾多旅遊景觀,是當地著名的景觀。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座現代化城市的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坑灣區村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是廣州很少見到、保存得很好的古代村莊,這個能代表廣州居民「前世」的古代村莊竟然是山西人建的,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看看吧!坑貝古村落位於廣東省增城市中新津市,成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780年歷史。事實上,廣州很少有像坑貝古村落一樣保存完好的古村,因此可以看出,這個古村保存過程很困難。
  • 帶你走進700年前深井古村,學做廣州家喻戶曉的美食深井燒鵝
    與廣州中心都市僅一江之隔的深井古村,位於珠江出海口的黃埔長洲島上,原住居民為凌氏。該村始建於南宋,盛於明清,建村歷史至今已有700多年。深井村原名"金鼎村",何緣變成"深井村",坊間說法有二:這裡過去不單村中大多數人家都挖有水井,街頭巷尾亦聯合一起籌款挖有水井供大家取用。
  • 遊走在深井古村,為深井燒鵝當一回吃貨
    說起深井古村,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說到深井燒鵝,吃貨們卻一定不會陌生  不少村民依然居住在百年老宅中,傍晚時分,外出的人已經歸來,木門緊閉,從向外探出枝葉的植物中想像宅內的景象:長滿青苔的石磚,匍匐前進的昆蟲,鬱鬱蔥蔥的植物,也有還有一隻正在打瞌睡的老貓,就像深井古村那些坐在家門口納涼的村民一樣
  • 廣州最美村莊:黃埔深井村,打造慢島生活區
    深井村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古村內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宗祠、塔、墓葬等,既延續了嶺南建築的一貫風格,也體現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今年8月,2020年「廣州最美村莊」評選活動面向全市1144個行政村發動徵集,深井村代表長洲街參加了本次評選。
  • 燒鵝固然美味 古村更令人回味無窮
    「深井」,可能愛吃的廣州人第一時間想到美味燒鵝,其實,廣州市黃埔區深井村除了有「好吃的」還有「好玩的」——它是一條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古村,保留了典型梳式布局的嶺南古村落形態,是目前廣州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 打卡打卡 廣州黃埔區竟藏著一個絕美歷史村落!回歸田園!
    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蓮塘村,始建於南宋端宗景炎年間(1276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每到夏季,整個村落都瀰漫著一縷縷若有若無的淡淡幽香。如今,這條美麗的村落迎來保護規劃,要華麗變身啦!知識城唯一歷史文化名村,蓮塘村保護規劃公布蓮塘村於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於2013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蓮塘村小檔案知識城唯一歷史文化名村蓮塘村,總面積6.8平方公裡,下轄10個經濟社,有700多年歷史,是廣州市第一批美麗鄉村,主要農作物及特色農產品有水稻、白蘭花、龍眼、黃皮。
  • 黃埔深井村將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廣州唯一!
    ➤長洲島上700年的古村,曾是民國小西關▲深井古民居斑駁的龍船脊長洲島上的長洲村有800多年歷史,深井村則有700多年歷史。深井古稱金鼎,2002年改制為深井社區,隸屬黃埔區長洲街道管轄,位於長洲島西南面,與廣州大學城相鄰。
  • 長洲島700多年古村保護規劃公示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杜娟)有著700多年歷史的深井村是長洲島上知名的古村落。近日,廣州黃埔區深井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開始徵求意見公示,深井社區256.83公頃的陸域面積劃入保護範圍,新建建築高度宜24米以內,如突破需要單獨開展城市設計或控規論證。
  • 帶你看廣州的長洲島,挺精緻寧致的村莊。
    同事租住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上,剛好休息不上班,再次去他那裡玩。我從我租住在的地方海珠區侖頭村去長洲島,首先得坐公交車從侖頭過到大學城,再從大學城坐公交車去長洲島,全程大概1小時。長洲島深井古村遊玩深井古村開始
  • 長洲島700年古村保護規劃公示:新建建築不超24米
    有著700多年歷史的深井村是長洲島上知名的古村落,近日,廣州黃埔區深井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開始徵求意見公示,深井社區256.83公頃的陸域面積劃入保護範圍,新建建築高度宜24米以內,如突破需要單獨開展城市設計或控規論證。 與此同時,長洲島上的上莊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也開始徵求意見公示。
  • 廣州黃埔區長洲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址+電話+開診時間)
    黃埔區長洲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地址:黃埔區長洲街黃船四街一號  電話:020-81074359  備註:廣州黃埔造船廠職工醫院擁有廣州市醫療報銷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廣東省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資質。承辦了黃埔區長洲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長洲街深井社區衛生服務站及長洲街長洲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長洲、深井、黃船、梅園四個居委。
  • 廣東省古村落——蘭寨古村
    蘭寨古村,被稱為廣東十大千年古村落之一,位於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北。蘭寨古村中現有林氏宗祠2014年,蘭寨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
  • 廣州這以「井」命名古村,有座古塔,旁邊開滿「粉紅」花兒,美!
    在廣州各式各樣的旅遊景點,珊珊三丫頭一直喜歡到一些「深藏閨中」的古村落旅行, 除了因為「人少」之外,這些古村落通常還有美麗的鄉村風光,帶著濃濃的鄉村氣息,還保留著傳統文化,可以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在古村中還有機會遇見保存著的古老建築,聆聽鄉村的古老故事。走在這些古老的村落中,會讓人對廣州這個"國際大都市"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 廣州附近這些人少景美的古村等著你!
    塱頭村作為廣州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是廣州現保存規模最大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府古村落,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在塱頭古村一字排開的祠堂建築前,藝術風格濃鬱的雕塑作品非常引人注目。遊客陳小姐表示,沒想到許鴻飛藝術大師趣味十足的雕塑可以和廣州鄉村結合得如此和諧,白色、金色的雕塑以塱頭古村裡特色的灰牆和綠色荷塘為背景,兩者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