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埔長洲島深井村被公示收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此前廣州已有12村獲收錄
金羊網 2018-12-12
金羊網訊 記者梁懌韜 孫磊攝影報導:一條位於廣州珠江邊的傳統村落,被公示獲得國家級榮譽。12月10日,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公示了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道的深井村,被公示收錄進「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據悉,廣州已有12條村落,在此前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入選。能夠在不斷變換的外界環境中,保有傳統風貌,是這些廣州村落獲得國家級榮譽的必要條件。
「國家級村落」深井村,藏在廣州鬧市中
被公示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深井村,位於珠江廣州河段的長洲島上。12月12日,金羊網記者從廣州中心城區前往深井村。從高樓林立的琶洲,進入現代化建築林立的大學城,再跨過赤坎橋進入長洲島,即可到達。
雖然被大都市包圍,雖然在深井村對出的珠江邊,即能看到江對岸琶洲的高樓,但廣州市黃埔區為保護長洲島而在近年採取的各項歷史文化保護政策,讓深井村在都市擴張中保有一處清新境地。從村北側靠近珠江防護堤的村口往南行,穿越帶有長洲島軍事文化氣息的黃埔軍事主題園,遊人可很快見到印有當地書法家凌達銳所書「說言」二字的門樓。穿越門樓,遊人可見古巷兩旁,坐擁多座青磚鑊耳之嶺南特色建築之景。順著古巷一路前行,遊人可到達不少傳統村落仍保有的池塘。在種滿荷花的池塘周邊,分布有古戲臺、飛揚閣等村內名建築;大榕樹下古龍舟旁,設置著廣東省住房建設廳和廣東省文化廳2014年11月確定的深井村榮獲廣東省傳統村落的牌匾;同時還設有記錄深井村近年來創建廣州容貌示範社區的文圖展示。記者到訪恰逢午休結束時,小學生們從古巷兩旁房屋步出前去上學,與三三兩兩遊人同處,形成居民和遊人同框之景。
根據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公示的深井村參與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評選資料。古樸和在大都市發展中保有傳統氣息,是深井村獲評國家級榮譽的關鍵。資料顯示,深井村的建設可追朔至南宋末年。村內現有的原住民凌氏,逃避元兵追捕而從福建遷入。通過不斷的圍墾造田,最終成村。部分村民的外出經商並將所得反饋回村建設,讓該村形成「富甲一方文教昌榮」之傳統。目前,深井村有戶籍人口8360人。村內現有景客凌公祠、柏軒凌公祠、肖蘭凌公祠、深井外國人公墓、深井凌氏宗祠等代表性建築。
廣州12村,已被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收錄
據悉,為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於2012年組織開展了全國第一次傳統村落摸底調查,在各地初步評價推薦的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並公示,確定了第一批共646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當年的評選中,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成為廣州第1條被收錄於這項國家級名錄的村落。在2013年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廣州獲得「大豐收」,荔灣區衝口街道聚龍村、海珠區琶洲街道黃埔村、海珠區華洲街道小洲村、番禺區沙灣鎮沙灣北村、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蘿崗區(現黃埔區)九龍鎮蓮塘村、增城區正果鎮新圍村、從化區太平鎮鐘樓村等8條村落入選;2014年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花都區花東鎮港頭村、增城區新塘鎮瓜嶺村、從化區太平鎮錢崗村等3條村入選。2016年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並沒有收錄廣州的村落。自此,廣州一共有12條村收錄於「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2018年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中,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道深井村被公示入選。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