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景德鎮的一種陶瓷雕刻技法,它就是「半刀泥」,什麼是半刀泥呢?景德鎮稱一邊深一邊淺的刻花技法為半刀泥。半刀泥刻花,是在繼承景德鎮宋代刻花裝飾工藝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圖案紋飾則簡練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為主。其中半刀泥的刻劃紋樣,每根線條都具有深淺變化,虛實相間,使圖案有凸起之感。刀法靈動跳脫,奔放瀟灑,輕快酣暢如行雲流水,可謂鬼斧神工。其如冰似玉的藝術效果,成為當時陶瓷裝飾的一種主流。半刀泥」給人一種神奇悅目的美感。它是用鐵質的小刻刀在乾燥的坯體上刻畫成一面深、一面淺的凹面與線組成的花紋,再施釉,經高溫一次燒成的陶瓷裝飾品種。
半刀泥的創始人是黃賣九,黃賣九字陶人,號悟陶齋老人,江西都昌人。師從景德鎮陶瓷大師陸雲山。200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名瓷網陶瓷名家,江西省級大師評委,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嶺南分院藝術顧問。上世紀70年代,由他創立的「半刀泥」瓷雕技法,上承宋代影青刻花,清代雍正、乾隆刻劃花的技法,師古不泥古,推陳而出新,以刀法的深淺變化塑造藝術形象,產生出強烈的立體感。已被陶瓷藝術界廣泛採用,其「半刀泥」影青刻花皮燈曾被選作人民大會堂內裝飾藝術品,作品廣受國內外藏家所珍愛。
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半刀泥大師,他就是方文生,方文生師承黃賣九,學習青花繪製技藝,其刻劃花技藝在其師基礎上推陳出新,以刀法的深淺變化塑造藝術形象,又將青花汾水、半刀泥工藝相結合,使作品具有強烈的立體效果和鮮明的時代感。方文生,1968年2月生於景德鎮,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會員,1991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1997年《萬紫千紅》綜合裝飾晶瑩瓶在《當代大師、陶瓷美術家、教授陶瓷精品選集》發表。2000年《钁魚圖》半刀泥綜合裝飾瓶在《景德鎮市百事通》上發表。
半刀泥有素麵半刀泥還有青花半刀泥,素麵半刀泥,是在繼承景德鎮宋代刻花裝飾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瓷質潔白如玉、釉色瑩潤、胎薄透明、刻花紋樣流暢生動、精巧細膩、在燈光映照下,通明淡雅、玲瓏清晰,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青花半刀泥,更講究隨形賦彩、因材施藝,更注重工藝裝飾的出新,黃賣九運用傳統工藝和現代表現手法,通過具有現代意味的構圖、運筆、溻白,從青白兩色的變化中,映現出青花「半刀泥」藝術的自然美、含蓄美、節律美、內力美,創造出既符合現代社會情趣,又具有現代審美意識的新型現代青花藝術。這種現代陶瓷裝飾藝術風格,作為視覺藝術領域中的一員與其它不同的藝術門類相結合,使昔日創作的拘謹沉悶、生硬刻板之風,被輕鬆活潑、盎然生動的特色所取代,給人一種神奇悅目的美感。
半刀泥在陶瓷造型上,陶瓷藝術家們尤其是中青年陶瓷藝術家都刻意追求造型的時代感,改變了長期以來以傳統造型樣式為主旨、陳陳相因的局面。儘管目前還有不少造型仍保留有傳統樣式的痕跡,甚至完全借用傳統造型樣式,但在各部的比例和節奏、體量和空間的對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適應新的審美要求的改進。半刀泥在裝飾題材上,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新事物的不斷出現,也給陶瓷藝術家們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創作天地。他們以自然景物、民俗風情和民族文化等現實題材為主旋律,所創作品的鄉土氣、自然趣、人情味、生活情更足、更濃了。半刀泥在裝飾表現形式上,除傳統的寫實外,更多的是兼工帶寫、寫意和抽象共生共榮,相輔相成。寫實者一絲不苟,嚴謹細緻,將描繪對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驚嘆藝術家技藝的精絕;寫意者潑辣大度、氣勢磅礴,嫋嫋數筆,形神皆出,令人感到藝術家瀟灑的筆墨神韻和情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