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一天三頓都吃沙縣?

2021-02-27 錦繡人文地理

開玩笑,我們胡建好吃的東西超級多的

你們哦,偏見太森~太森了!

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食物標籤,蘭州拉麵,重慶雞公煲,東北餃子,武漢熱乾麵……不管當地人答不答應,這些輻射極廣的街頭美食,是許多人對那個城市的第一印象。在火車沒有駛入福州以前,環球姐一直以為,福建人一天三頓吃的都是沙縣小吃……

福州本地小夥伴:「那你們Ze江人似不似一天到晚次臭豆糊?」

「福建好吃的東西很多的,硬要歸類的話,可以分成三類:閩南,閩西和福州菜。廈門漳州泉州還有臺灣都算閩南,蚵仔煎,沙茶麵,薑母鴨等;閩西就是客家菜,那裡很多山,吃野味,也吃釀菜和擂茶,閩西八大幹知道吧!蛤?不知道啊!大概是豆腐乾、地瓜幹、蘿蔔乾,還有老鼠幹……我沒吃過不算假的福建人吧……」

「福州菜就厲害啦!什麼都有,肉燕拌粉魚丸撈化……額,小吃居多,佛跳牆荔枝肉醉糟雞也有,給外地遊客吃的啦~畢竟閩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嘛,總要有些硬菜撐場子。不是我摳門不帶你吃大菜哦,小吃才最有風味嘛!

來自福州小夥伴的科普……

好奇的環球姐查了一下八大幹長汀豆腐乾、連城地瓜幹、武平豬膽幹、上杭蘿蔔乾、永定菜乾、明溪肉脯幹、寧化老鼠幹、清流明筍乾。

看來,環球姐的福建之旅,要從小吃開始了,拍拍肚皮,喚醒胃動力,胖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聽朋友說,小時候想吃魚丸,傍晚的動畫片就看不了了,必須得守在家門口,豎起耳朵仔細聽,巷子遠處傳來「鏘鏘鏘鏘」的瓷碗響聲,只見一個小販慢悠悠地推著自行車,熱氣騰騰的魚丸就來了,沒有吆喝,只靠無節奏的敲碗聲,就是全城小孩的美食召集令。

魚丸對福州人來說,是早餐,是點心,是宵夜。外皮會用鰻魚或鯊魚(不是珍貴的稀有保護動物,是沿海小型的一種鯊魚)腹內部分,剁茸後和澱粉混合,不斷攪打上勁,才能有嚼頭,又不會過分彈牙。

裡面包著調過味的豬肉餡,咬開就是一汪香噴噴的豬油湯汁冒出來,環球姐都為以前吃的摻了香精的澱粉丸子感到不好意思!

相似的還有被光明正大稱為假魚丸的土豆丸個頭巨大,外皮更加彈牙,魚丸店一般都有的賣。

魚肉清洗得是否乾淨,會影響到最後丸子的顏值,而處理得不夠細心,則會有細小的軟刺混入丸子中,那就是事故啦。

 

魚滑是同類型的魚肉製品,整條!整條!整條!的鯊魚肉被薄薄的紅薯澱粉包裹住,滿足到誇張。店裡還有人點魚皮拌麵,盤子從環球姐鼻子挪過時,聞到了豬油和花生醬的味道,還有非常重的腥味,朋友卻說,這是海的味道……

 

去哪吃

永和魚丸:名氣大,分點多,已經快成為遊客專供店,魚丸不是最好吃的,但店裡的五福臨門,一碗裡有肉燕魚滑魚丸,比單點要划算。

 

永和魚丸@江虹

德勝魚丸:西湖公園附近是老福州美食的集散地,生活氣息濃厚,店也小得可憐,但福州人就是喜歡慢悠悠晃到這裡來吃一碗炒粉,一碗魚丸。

青年會魚丸:本地人強推的一家小小破店,只能坐幾個人,但魚丸厚實Q彈魚滑緊緻鮮美魚皮滑溜勁道都有了。

 

連江魚丸魚面:其實在福州很多小店做的魚丸都不錯,性價比也高,這家店在三巷七坊附近,路過可以順路吃一碗它家的魚丸還有蒸魚餃。

 

連江魚丸魚面 @大半萌今天寫DP了嗎

有一樣比魚丸更重要,更花時間的福州小吃就是肉燕,別看小小的一隻,缺了它不成宴,所謂「無燕不成席」

肉燕看起來和扁肉(福建餛飩的叫法)相似,但做法完全不同。因為肉燕的皮不是麵粉皮,而是豬肉做的。

同利肉燕老鋪@漫漫吃呀

永周記扁肉店 @JY51K

用木槌將豬瘦肉捶打成肉茸,加入過篩番薯粉,擀成紙片薄。據說質量上乘的燕皮每斤能做到130張,張張色白透薄,不帶粉面。

我們吃的是蒸肉燕,蘸了醋和醬油,吃起來Q彈勁道,口感脆嫩,不像餛飩皮,在湯裡多泡一會就爛了。

雖然奇香無比,但吃兩個就有些膩了。

在福州街頭,要是聽到一連串有節奏的「嗒、嗒」之聲,尋過去就能找到肉燕店。小吃店也偶爾有燕皮賣,買回家自己包餡,晾乾的燕皮可以儲存一年多。現場圍觀肉燕皮的製作,隨著木棒的節奏越來越快,一大塊豬肉在棒槌下變得鬆散、瑣碎,直至成為粉白的肉泥,場面和《食神》中的撒尿牛丸有點像。

去哪吃

同利肉燕:有分店的老字號,店裡有單獨的燕皮出售,「不過皮不夠彈,肉餡也一般,很多人是來吃名氣的吧!」

依海肉燕老鋪:這家的燕皮稍微薄一些,煮熟後能看到內餡,餡料中加了馬蹄,口感更加爽滑脆口。

 

福州人愛吃湯湯水水的東西,魚丸,肉燕,扁肉都像小金魚一樣養在小碗裡;還喜歡吃帶著紅薯澱粉包漿的滑,牛肉店裡的牛滑,帶著牛筋和絕配的小籠包一起,油滋滋的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時候去牛排店吃東西的光景。

朋友說,小時候他爸常常開著摩託車帶他去吃牛肉湯,破破的小店,一條連著牆的小小的木頭長桌,每個人就一張塑料椅面對著牆大口大口地吃,整家店都是熱騰騰的,牛肉塊都好大,一口都塞不下,所以他反而喜歡吃牛滑和牛排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牛排,而是做成湯的牛排)。

 

帶著淡淡草藥香,又有一絲絲姜辣味,咽下去後鮮甜的味道留在舌根。牛滑既有牛肉醇香的肉感,還嫩滑易入口,吃完整個人都熱起來了。

去哪吃

鳳嬌小吃店:雖然這家店沒有牛滑,但說起吃牛當地人心中的前三,店裡的衛生做得一塵不染,可放心食用。

 

@冬日^暖陽

六建口牛排店:用不鏽鋼盆裝著菜和肉,店裡很多人端著一盒白米飯,就著湯和青菜,暢快淋漓地吃完。22元的牛排大出天際,直接上手抓著啃就行,完全沒有任何形象,情侶約會慎點。

 

@山卡拉丸紙

福州人似乎沒有正經吃早飯的氛圍,整個城市一天三頓吃的東西好像都可以稱為早飯。讓環球姐來說,這碗鍋邊糊最有早飯的特質。用油餅或油條去配的,不是早飯是什麼?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海兔子殼做成的大勺沿著鍋邊均勻地灑上一層現磨米漿,說來也奇怪,米漿就這麼服服帖帖地在鐵鍋沿上形成一層晶透的薄膜,不會順著鍋流入湯裡。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

@菀男Li

湯底裡有各式小海鮮的精魂,蜆子做底,小蝦,小魷魚、小海蠣,小魚乾,燒沸以後再灑上芹菜花,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啦!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幹與稀、酥脆與潤彈。

@Deeper帽子

去哪吃

連江特色海鮮鍋邊:連鎖的鍋邊店,店裡的豆芽煎餅和芋粿也是福州本地的特色,以前都在街邊的小攤出沒,現在越來越少啦。

@leti120

鼎邊糊:沒時間到處跑的人,就去三坊七巷,那裡吃的多,有家叫鼎邊糊的,裡面的炸物很多,適合一次性打卡,不過店家的服務有些臭臉。

@city呀

安泰什錦鍋邊:這家在網上很火,剛剛炸出來的油餅很酥脆,裡面夾著蔥花,和鍋邊一起吃絲毫不油膩。

從早吃到晚的除了魚丸,還有撈化。沒吃之前環球姐對它充滿了期待:是不是要用手撈?是不是化得很快的食物?

結果就是撈米粉,因為米粉來自興化,所以簡稱撈化,這都可以?

撈化在福州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興化米粉本身非常細,沒什麼味道,就全靠湯底來提味,配上牛雜,鴨胗,豬血,海鮮……從小清新到重口味的配料,再加上用鮮蝦、小雜魚醃漬後發酵提煉的蝦油,馬上撈出一道道美味。

為了讓環球姐去見識一下撈出宇宙的撈化,朋友放棄了幾家平日裡常光顧的「沒特色」小店,帶我去了晚上六七點才開的路邊攤,檔口豪邁地鋪著各種內臟和海鮮,想撈什麼,隨便指!

碩大的魷魚整一隻,放進去!海蠣只只飽滿,放進去!新鮮的豬腰直接切片,放進去!豬骨髓豬大腸牛脊髓鴨胗鴨腸統統放進去!

不用擔心會混亂,店主眼明手快記憶腦力驚人,每種食材汆燙得剛剛好,不管豆瓣醬熬的黑湯還是大骨煮得白湯,浸著脆生生滑嫩嫩的內臟們怎麼那麼好吃!補上一筷子撈化,有種在潮汕吃夜粥的錯覺。

撈化的好吃在於整碗撈化味道,都來自你自己選擇食材的鮮美,看起簡單,但是湯頭濃厚,鮮味十足。失敬失敬!

去哪吃

依冒撈化:環球姐吃的就是這一家,沒有招牌,達江路77號的名聲在當地人中非常響亮。

 

沈記粉幹店:朋友小學就開始吃的老店,粉的清湯是花時間熬的骨頭湯,滷鴨胗腸子都很好吃,拌花腸更是棒的不行。

 

林依嫩豬血撈化:環球姐不吃豬血,於是成功避雷。因為聽朋友描述:「他家的豬血很實,帶著洞洞,湯裡有豆瓣醬的味道,帶著點甜,非常好喝!」帶甜味的豬血湯……還是算了吧。

 

@美食探店中

福嶼偉榕撈化:如果還能再吃一頓撈化的話,朋友推薦這家社區店,價格便宜,食材新鮮。

 

@言而不言不言而言

撈化可以一天吃三頓不重樣,可見福州人是愛極了米粉製品。另一種和興化米粉很像的粉幹,福州人叫米線,樣子像湖南米粉,卻沒有那樣韌,在街頭巷尾的出現率也很高。外面的餐館一般都會供應煮粉幹和拌粉幹,不過家裡的糟菜炒粉幹才最好吃。

 

拌粉幹@2036988Bv

去哪吃

尚幹手工米線:尚幹是個地名,當地的米線如今也開成了連鎖店,每家的味道都保持得不錯,湯底鮮,粉幹入味,店裡的扁肉也好吃。

安平依傑粉幹:因為出名,所以李逵李鬼有些分不清,據說福飛路的安平依傑粉幹是老祖宗,豬油下得很闊氣,越拌越香,越拌越餓,但吃起來卻很清爽。結合之前的經歷,勸大家慎點鯊魚湯,而羅漢肉就是豬肝沿,肉質很耐嚼,往往夾雜著筋膜,內臟煮起來浮沫很多,同樣需要謹慎點單。

 

都說臺灣的滷味好吃,作為一個講話帶著灣灣調的福州的人會告訴你,麻煩臺灣靠邊站,福州的滷味能打敗所有臺灣滷味。就是辣麼自信。

老藥洲路是當地人的宵夜街,有一家老店24小時營業,什麼時候去人氣都最高。門口一溜排開的滷味簡直豐富到不行,據說每種一天都可以賣掉十幾盤。種類太多了,實在挑花眼。

牛肚、鴨胗、羅漢肉蹄筋、冬筍五香卷……統統要!燈光下有些黑臉的阿姨麻利地剪好食物,放進熱滷湯裡熱一下,將滷味的鮮香發揮極致,配上一份靈魂蒜醋碟,中和葷食的油膩,甜酸鮮蒜包裹著鴨腸,從齒間衝向腸胃,別忘了粉幹,只有少許青菜點綴,韌勁恰到好處,入口不碎,動用幾下咀嚼肌釋放出足量的唾液後就可以咕嘟吞下。

去哪吃

兵俤粉幹滷味:這家店大清早都有本地人在吸溜粉幹,吃滷豆腐,你說能不好吃嗎?

 

忠惠醬鴨撈化老鋪:同在老藥洲街上,晚上就不營業了,它家的蒜蓉醬和醬鴨都非常優秀,環球姐比較在意的是,這家有門臉,終於是一家不用在馬路邊吃路邊攤的店了……

 

@pptaste

食物屆的鹹甜之戰一直沒消停過,中秋的鹹甜粽子打完架,元宵的肉湯圓和芝麻湯圓就開始互掐,這也是體現南北方差異的美食之一。以前一直以為元宵是北方專屬,畢竟在南方,我們都叫湯圓。

在福州,元宵和湯圓可以並存,但有著非常清晰的界限:元宵特指肉餡的,湯圓才是甜餡的。這種糯唧唧的糰子,福州人很喜歡,街頭巷尾都得有的賣。

環球姐第一次見到形狀不是滾圓的元宵,外皮軟糯細膩不黏齒,一口還不一定能咬下來,咬開之後,流出來的醬油肉汁味道鮮,恰好緩解外皮的糯。小小的一碗幾個剛剛好。

 

@薏薏苡苡

吃元宵時注意不要太用力,否則肉汁會濺出來,很燙!不要問姐是怎樣知道的。

 

店裡飄著濃鬱的炒花生的香味,也有花生餡料的湯圓和蘸著芝麻粉的餈粑賣。看著睡眼惺忪穿著家居服的本地人來店裡吃煮粉幹,飄著雞蛋花的白丸子,又是一家隨和的本地人餐廳無疑。

去哪吃

耳聾伯:招牌巨響,去吃和買速凍回去的人特別多,但皮子被小夥伴形容為:被耳聾伯知道爛成這樣,他要氣活過來了吧!

久久元宵:名氣沒有耳聾伯響亮,也是「老字號」店,環球就吃到餃子形狀的元宵就是這一家。

福州人喜歡吃甜,從帶甜味的豬血湯裡就能看出端倪,但甜品的種類肯定比不上廣州。所謂的甜品就是夏天的綠豆湯,秋冬的銀耳湯,平常實在,福州人背井離鄉多年後歸家,在街邊的小店吃一碗,依舊還是原來的味道。

花生湯是整個福建都風靡的甜湯,福州的這一碗比廈門的黃則和更讓環球姐印象深刻,只用花生和糖,就可以熬煮出牛奶的味道,入口軟糯糯,用舌頭輕輕一抿,就融化在口中。 

@notha

花生湯有兩個吃法,一種是挖一勺花生湯澆在糯米飯上,粒粒分明但又有粘牙的香糯米帶著花生的香甜,突然好溫柔!

另一種是一勺甜、綿、滑、糯的芋泥,一口清甜不膩花生粒,香氣能衝破天靈蓋,因為芋泥裡加了豬油和芝麻,組合而成的複合滋味,讓人實在難忘。

@Mr.逗逼不逗

花生糕那麼酥,應該叫花生酥吧!不過卻有些甜。

還有藕粉糕,和西湖藕粉略帶肉色的質地不同,好像更輕盈剔透。

@小學森小海龜

雖這些店外觀舊面積小,只賣花生湯、芋泥、藕糕、糯米飯和花生糕,卻是福州本地人的甜蜜俱樂部。

去哪吃

沒牙伯花生湯:果然是沒有牙齒的老伯伯也可以吃得很開心,我們就是在這家吃的。

葉家花生湯:常常有人把葉家和沒牙伯做比較,其實差不多,看個人的口味,不過葉家有冷的花生湯賣。

 

@xiaopangwj

醉仙樓:芋泥不是最出名的,但這裡能買到福州最全小點心:八寶飯、馬蹄糕、蘿蔔糕、萬字糕、紅糖年糕、橘紅糕,還有光餅夾肉、粽子、肉丸……

吃了一肚子小吃,實在沒有空間吃熱炒菜,不過還是拿到了一份本地人推薦的閩菜館清單,請參考:

旺達小吃:說是小吃,其實排場真不小,是酒樓的規格,荔枝肉和爆炒雙脆頗受好評。

老福洲徐記:環境比旺達更隨意一點,小吃也更多,屬於一家店能吃到半個福州。

蹄膀破店:店名和環境呈反比,期望看到破落小店的觀眾還是散了吧!店裡的蹄髈桌桌都點,人均也不高。

王莊阿咪大排檔:同樣也不是支個帳篷風雨飄搖的樣子,海鮮季的時候生意非常好,來福州不吃海鮮別想走。

紅星飯店:這家店沒有菜單,衝進廚房想吃什麼,老闆就給做什麼,朋友推薦海蠣豆腐湯、剁椒魚頭、芋泥、豬腎,還有米飯。

以前一直認為福州介於山海之間的低山丘陵地帶,沒有閩南人的海洋胸懷,性格很保守,口味很固執,有大菜卻無小吃(環球姐執著地認為福建的小吃都在泉州和三明)。萬萬沒想到,這幾天接地氣的小吃之旅讓人過口難忘,還未離開已期待再來!果然福建人都很好吃呀!

文 | 環球姐

圖 | 攝圖網正版授權、網絡

相關焦點

  • 沙縣小吃在美國開業3小時就關門 原因:人太多!
    也有許多人會打電話訂餐,然後再到店裡自取。忙的時候,出納機每兩分鐘就會出一單餐。開店僅一個月,生意就如此火爆,這是店長邵彬芳沒想到的。「我們開業第一天,三個小時就關張了,原因竟是顧客太多,餐食被一搶而空,」她說。「我們原本上午11點才開門,但沒過幾天就有顧客反映:『能不能早點營業,如果早飯能吃上沙縣小吃就太好了。』」
  • 一天吃兩頓好還是三頓更好?
    一天吃兩頓好還是三頓更好?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一日三餐 VS 一日兩餐哪個更科學?權威營養學專家為你解答!
  • 一天三頓怎麼吃減肥
    核心提示:在減肥期間早餐的時候一定要吃一些低熱量高蛋白的食物,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比較高,對於一天營養的補充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吃雞蛋也可以吃全麥麵包,喝一杯脫脂奶,有助於營養吸收,雞蛋和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多數都是蛋白質,鈣和鐵,全麥麵包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於補充身體的營養和抑制發胖都有很好的作用。
  • 沙縣小吃那麼low,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吃?
    好在的是,福建三明沙縣真的有沙縣小吃。在廣東人看來,#廣東人喜歡吃福建人#是一個很無釐頭的梗,不過廣東人喜歡吃沙縣小吃是真的,全國人民愛吃也是真的。沙縣小吃常年靠口碑、靠實力、靠回頭客,不打廣告、不營銷,「你吃或不吃,我都在這裡」。如此來看,一家小小的店能從一個縣城開到全國的街頭巷尾,看似不起眼,實則不簡單。
  • 一天吃兩頓飯好,還是一天吃三頓飯健康?少吃一頓會變瘦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明白,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在尋求健康長壽的好方法,其實,要想健康長壽,或許沒有什麼秘訣,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生活,吃好每一頓飯,這才是我們能夠抓住的最靠譜的方法。可是,飯我們每天都會吃,但你吃飯真的吃對了嗎?
  • 七夕會 美食|在沙縣吃沙縣小吃
    大多數人都吃過沙縣小吃(上海少說也有500家店),但是我們未必在福建的沙縣吃過正宗的沙縣小吃。金秋十月,我和朋友來到福建沙縣的沙縣小吃城。這是個規模極其宏大的城,層層疊疊,城內的小吃店竟然有幾十家。沙縣朋友小何告訴我:沙縣小吃有150多種,您可以隨便挑選幾樣吃,不可能都品嘗。我點點頭,滿有把握地點道:「我要一個養顏烏雞燉湯,還要兩籠柳葉蒸餃,再來一碗炸醬麵……」小何立刻打斷道:「沒有沒有,你點的這些沙縣小吃裡都沒有!」我詫異:「怎麼會沒有?我在上海的沙縣小吃店裡吃了起碼有三五年了,它們是沙縣的特色嘛!」
  • 舌尖上的福建,盤點聞名遐邇的沙縣小吃,這7道看看你都吃過哪些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福建沙縣小吃,說到沙縣小吃大家應該一點都不陌生,大多數人都吃過,不僅便宜還好吃。現在在很多大小城市都有沙縣小吃店,味道都不錯。下面為大家介紹7款比較經典的沙縣小吃,看看你都吃過哪些。
  • 在美國開業不到三小時就關門的沙縣,當天到底在賣什麼?
    在中國如此風靡的沙縣,到了美國還能一樣熱賣嗎?國外的友人能吃的習慣嗎?當天營業狀況來看,國外的友人不僅吃的習慣,還吃的非常喜歡!開業不到三小時就關門的信息也是真的,但不是賣的不好,而是賣的太好了!開張不到三小時,就將提前準備好的食物全部賣光。不少顧客還提出建議,建議能延長營業的時間,並把開門的時間提早,可以讓大家能夠在這裡吃到早飯。更有國外的友人,一天兩頓都來這裡用餐,點的都是同一份套餐。
  • 廣東人吃福建人,全國人民都想吃福建人,福建人是吃什麼長大的?
    「廣東人吃福建人」是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段子,這個段子來源於,大家都聽說過廣東人紅包錢不過百,也經常有傳聞說廣東人什麼都吃,網絡上一個福建人準備調侃他的廣東朋友紅包少時,朋友懟了一句廣東人愛吃福建人。這個梗雖然火得莫名其妙,但是也透露出中國每個省市的習俗和傳統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過年的紅包上,也體現在飲食文化上。
  • 一天到底該吃幾頓飯?一頓,二頓,三、五頓?誰說了算?
    題記:一天到底該吃幾頓飯?一頓、二頓、三五頓?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因為古今中外沒有一個固定的模板,人們在吃幾頓飯上擁有絕對自由,隨心所欲各種吃法:每天一頓、二頓、三五頓,輕斷食、服氣辟穀,不一而足,法律都不管。那麼,到底一天該吃幾頓飯呢?本文要從頭梳理這個話題,期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大V推薦 | 人均¥79+,帶你逛吃逛吃逛吃超接地氣的人間美味,一天五頓不重複
    微信帳號:拿泥如果只有人均79的預算一天大吃五頓不重樣的還要遊山玩水發朋友圈那麼,沙縣歡迎你吃了十幾年的沙縣,似乎都忘了沙縣是個地名。都說在沙縣的沙縣小吃更好吃,於是我和老Zhen就來到沙縣放肆地玩了幾天,加上兩晚酒店才花了600多塊。吃得滿足,遊得盡興。沙縣的高鐵站是三明北站,我們從上海出發沿途玩了幾個地方才從福州輾轉過來。
  • 吃了這麼多年的沙縣小吃,竟然都是山寨貨,正宗的你根本吃不到!
    對於我們這些常年離家的人來說,在還沒有外賣的日子裡,吃的最多的大概就是「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和「沙縣小吃」了吧,的確,這三樣可以說是中國的飲食三巨頭,無論是車水馬龍的城市,還是遠離城市喧囂的鄉鎮,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 一天吃兩頓還是三頓更好?根據這幾點「因人而異」!
    親 ,你一天吃幾餐呢?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
  • 滿街都是沙縣小吃 到底哪家味道正?
    這些店的門頭招牌上,諸如「福建沙縣特色小吃」、「正宗福建沙縣小吃」等,名字都很接近。大多數店鋪都只有10平方米左右,裝潢簡陋,店內賣的品種也基本相似,都是扁肉餛飩、沙縣拌麵之類的,價格在5元左右。而關於沙縣小吃在合肥到底有多少家,市工商局新聞中心李雪松說,並沒有專門做過詳細的統計,只要領取營業執照,就應該是合法商戶。
  • 我特意飛去紐約和巴黎吃沙縣
    在這裡沙縣小吃已經更名為了沙縣食鮮,從菜單排版看,已經脫離了國內的土味排版,一下子變得洋氣起來。法國人的吃飯習慣,一定要有前餐,主盤還有甜點。果然,所有立足於這片土地的餐廳都無一例外。在這邊的沙縣菜單上,除了傳統的拌麵蒸餃之外,還能找到更違和的壽司和冰激凌。
  • 初到福建沙縣,聞名遐邇的沙縣小吃在當地並不多,究竟是怎麼回事
    作為一個福建人,我還是第一次去福建沙縣,聞名遐邇的沙縣小吃,使我產生了去沙縣走一趟的想法,說走就走,從福建武平出發,驅車行駛近300公裡的路程,經過大大小小的幾十個隧道,歷經3個小時車程,終於來到美麗山城—福建沙縣。
  • 外地人吃的沙縣小吃都是假的,沙縣人吃的這種更美味
    原來,沙縣小吃裡沒有蒸餃,或者說,當地人吃的蒸餃和店裡賣的完全不同,餛飩和各種套餐飯更是令沙縣人摸不著頭腦!那正宗的沙縣小吃裡應該有什麼呢?這個米凍皮無論是口感還是形態都和廣東的腸粉也有些相似。燒麥不同於北京燒麥的肉餡,江南燒麥的糯米餡,沙縣燒麥皮是晶瑩剔透,薄皮透明,裡面的餡是粉絲、肉丁、筍丁、香菇丁等,重點在於吃的時候沾豆豉油!豆豉油有一股香味,而且味道極淡,淡到可以端起來咕嘟咕嘟喝,但是卻是提鮮調料必備佳品!
  • 你所認為的沙縣小吃,才不是真正的沙縣小吃
    很多人可能會說,吃個沙縣小吃還不容易,下樓就能吃啊何必跑這麼遠。讓我萌生去沙縣這個想法的,主要是除了拌麵餛飩,真正的沙縣小吃菜單上常見的是燒麥、芋餃、豆腐湯、豆乾等本地美食,很多出了沙縣就吃不到了。有些東西必須要用沙縣本地的食材才能做,所以即便是同樣一道小吃,沙縣本地的口味和外面做的還是會有差別。
  • 親愛的旅途:都說廣東人什麼都吃,福建小吃才可怕,一般人不敢嘗
    是風景亦或是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對於吃貨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美食才是真愛好嘛。都說廣東人會吃,而且什麼都吃,天不怕地不怕的福建人獨獨怕廣東人。但是今天呢我們不說最好吃的最特別的,而是來講講出自福建,最可怕的小吃。說起福建這座城市,你最為熟悉的什麼呢?超熱門的旅遊地鼓浪嶼,還是遍布全國的沙縣小吃?
  • 2019福建三明沙縣補充招聘中小學新任編制教師17人公告
    2019福建三明沙縣補充招聘中小學新任編制教師17人公告 2019-07-11 13:39:27| 沙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