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的前半生》這部劇的人都知道,羅子君和前夫陳俊生離婚後,和兩個男人有說不清的感情糾葛。
一個是多金又帥氣的賀函,一個是大家通認的老實人同事老金。
要說兩人對羅子君的影響,那麼賀函對於她的,無論時間多久都是揮之不去的。
在羅子君和陳俊生離婚到,在職場中一步一步走的更遠,賀函可以算是以為合格的人生導師。
他幫羅子君和陳俊生凌玲對峙,幫她起訴離婚,和前夫爭奪孩子撫養權和家產,更是手把手幫她重返職場,讓羅子君重新變成了獨立和自我的人。
如果說對羅子君最初的幫助是看在女友唐晶的關係上,那麼後邊的幫助無疑就是他對羅子君內心的感情。
如果說羅子君對賀函最初的感情是感動和感謝,那麼她和老金之間更多的是困擾。
老金,大家公認的老實人,大好人,即便他求懷孕的前妻只要把孩子生下來,怎麼樣都行,但前妻還是跟人跑了。工作中,他憑藉自己的矜矜業業,做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同事能解決的問題。
編劇給他安排的人設確實是一個無可挑剔的老實人,大好人。
在看劇時,我是對他這個人設是有點排斥的。
因為,一個人如果被冠上老實人、好人的頭銜,那麼這個人往往就被架到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就變成了一種武器。
當其他人和這類人相處或交往時,哪怕是他們的過錯,也會被別人認為是你的不是,進而放大到一種對立,那種道德的討伐足以讓你百口莫辯。
「老好人」老金「不老實」。
在羅子君送完兒子上學,要打車上班時,剛好遇到老金,他自我介紹是同事,邀請羅子君做他的車,在車上很自然和羅子君聊天,說兩人的上班路線剛好吻合,作為同事,可以每天搭他車的上下班,省去了擠車的時間。
這樣一來二去,老金在每天接送羅子君的過程中,羅子君心裡清楚他的意思,但當她還在考慮是否接受的時候,商場的同事們都已經默認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老金雖然說著:「不要有壓力,就當在你這排個隊」,但是他心裡是竊喜的,因為他覺得羅子君在面對這樣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多時,那麼最後她就會不得不答應自己的追求。
但是他不會想到的是,他讓羅子君掉進輿論的陷阱裡這樣的做法,是多麼的自私。如果這個時候羅子君和別的男人有任何性質的約會,就會被罵的很慘。
單從他和羅子君上班路上的偶遇,就可以看出老金這個人的不老實。公司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和剛去商場上班的羅子君同路,還在剛好的時間遇到。
即便是有其他同事順路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一起邀請做他的車上下班呢。
很明顯是已經掌握了羅子君的基本情況後才出手的:離異、單身媽媽、獨居。
追求一個人沒有錯,但是用這種「設計」的手段,加上慣以用的老實人面具當擋箭牌,用輿論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其實像老金這樣的老好人,只不過是外人被他們的外表欺騙了,他們根本不懂女人想要什麼,表面上不會要求自己喜歡的人為自己做什麼,實際上他們內心都是自私的。
老金帶羅子君參加自己的聚會,看到羅子君穿著很貴的大衣,他感到很不自在,要求羅子君換成和自己一樣的普通衣服,變成和他一樣的層級。
當他知道羅子君的朋友都很有錢時,他要求羅子君遠離他們。
不難看出,他要把羅子君拉到自己的階層裡,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他潛移默化的讓羅子君降低來迎合自己,也不曾和願意去提升自己。
他總是用自己的「老實人」、「老好人」的人設,表現出一副被欺負的樣子,把自己當成弱勢群體。
但凡有人沒有去迎合他們,那些沒有迎合的人就會被指責,就會受到道德的輿論。
最後呢,想要表達的是,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所謂的「老實人」、「老好人」,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對另一個人好的,成年人的世界裡,講究的是互惠互利,勢均力敵。
不能把別人對自己的好,當成是理所當然的,即使對方是公認的「老好人」,不求回報,那麼,你正讓自己掉進道德制裁的陷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