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雕塑藝術與中國文化的發展關係

2020-12-18 話天下熱事

中國的雕塑同書法繪畫一樣,都要求表現對象物的神韻。可以說中國的雕塑就是立體的人物畫,它的最高美學要求就是傳神,就是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的神情儀態。但因為它是一種立體的造型藝術,除了動人的神態美以外,還有適度的形體美,因此人們在欣賞雕塑作品的時候,往往會注意他是否形神兼備,而藝術家們在創作雕塑作品的時候,也是以形寫神,刻意追求神採飛揚和神形兼備的最佳藝術效果。

考古發掘的成果已經證明,我國的雕塑藝術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氏族社會,1986年在遼西文化遺址的牛梁河出土了5000年前的性崇拜實物陶塑,裸體女神像及無頭裸體女神坐像,有一種女神頭像與真人頭接近,眼珠用碧綠的圓玉球鑲嵌而成,顯得雙目炯炯有神,這些雕像注意外形輪廓,健美柔和,有追求內蘊神態的感情流露,造型準確生動形象,栩栩如生,顯示出我國原始雕塑已經具有驚人的藝術水平,接下來是在河南省安陽市商墓中出土的商代指標,其中虎首人身石雕用大理石雕成,屈膝跪坐,張口齜牙,顯出咆哮,吞噬的形態也是一件珍貴的藝術作品。

數量最多,陣容最大的雕塑作品,就是發掘於陝西省臨潼縣的秦始皇兵馬俑,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文化歷史上空前巨大的彩色陶塑,群體僅限已挖掘的部分已出土銅真人大小的人用車,馬俑6000多件,組成一個氣勢磅礴,場面肅靜的軍事政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雕塑家們在創作這些人物車馬塑像的時候,注意從多方面去刻畫他們的形象,提示它們的特徵,所以有的挺胸直立目視前方,外表剛毅勇猛,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寬腮顯得勇敢機智,有的性格開朗,有的沉默多思,而馬也表現出一種敘事,又動了深情這麼巨大的彩陶,秦俑不但在政治上顯示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的那種氣勢,而且在藝術上表明了我國古代雕塑的高度成熟。

漢代雕塑是秦代雕塑的繼承和發展,一方面是運用寓意手法造成浪漫主義的藝術效果,另一方面是採取現實主義感線以人與人為主要關係的現實生活,前者表代表作是陝西省興平市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雕,霍去病墓建造為祁連山是象徵的功績永垂不朽,石雕立於墓前,石馬與真馬大小相近,造型厚重,結構簡練,腳踏一個正在掙扎而又緊張恐懼的匈奴軍,是以此表現他北伐匈奴的功績。後者代表作是先後在陝西省鹹陽市,江蘇省徐州市,河南省洛陽市的發現的漢代兵馬俑和雜技人俑,特別是徐州楚王墓,漢代兵馬俑一出土2500餘件,是繼秦兵馬俑之後的第二大兵馬俑,跟秦勇比起來要小得多,最大的不過54釐米,不及秦俑的三分之一,但很可能這就反映了秦漢藝術觀念的變化,秦代注重寫真,漢代已趨向寫意。

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佛教的流行,我國的雕塑藝術深受佛教的影響,已表現出佛教內容的文化較為多。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中有許多這個時期的造像,這一時期人物形象主流仍然是形態修長,面貌清瘦,直鼻子大眼睛,耳廓長垂的印度佛模樣,在形式上注意圓潤,講究行雲流水,在形象上注意農曆醇厚的色調和樸實的裝飾美,在思想上由於南北朝戰亂,社會動蕩,人們飽嘗苦難,尋求理想,因而在塑像中寄託願望石塑像充滿了寧靜,飄逸,灑脫的智慧和神態,表現出人的脫俗的情感。

唐代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雕塑藝術呈現了另一方輝煌的氣象,這一時期的雕塑品大多採用色彩明快與華麗的造型,人物造型比例適度,人物健康,人物神情溫和慈祥,具有濃鬱的人情味和親切感。特別是女性菩薩像,更是形態秀美,氣度嫻雅,眼含柔情,嘴帶微笑。而龍門石窟唐代奉先寺的護舍那大佛,面龐豐腴,神情柔美,與兩旁的弟子菩薩大王力士等上下呼應,顯示出一種秩序井然,氣氛和諧的景象。就像武則天與他的臣僚們正在協商對話,至於唐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作品,也是姿態生動有力,造型略顯誇張,注意刻畫對象的性格特徵,像唐太宗昭陵六駿和武則天母親楊氏順陵前的走獅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宋代雕塑雖然沒有那麼多恢宏的氣象,但在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理方面卻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神佛造像已經更加世俗化,在人物造型上注意人物日常生活,言行舉止中展示人物的心理境界。從面部神態,姿態,從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人物與環境的關係去刻畫人物的風採和神情。例如山西省太原市晉祠聖母殿中的44個宮女塑像,因各自司管的事務不同,他們所穿的服飾和手執的器物也不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姿態自然神情各異,表現出各自的不同的女性們。又如山東濟南靈巖寺的千佛殿,40尊羅漢彩塑深沉恬靜和喜怒哀樂的表情,可以讓人共鳴,被梁啓超贊為海內第一名塑。

元明以後雕塑藝術沒有更多的長進,造像的世俗化越來越明顯,有一些精品上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但總體來看元代雕塑比較粗獷,明代過於繁瑣清淡,不免庸俗。這都是同一時代精神面貌有關。

總之中國雕塑藝術各自有各自的時代個性,又有整體的民族共性,通過一定的形體,充分的表現神韻,依據一定的現實,盡力的表現理想,只要能突出對像霧的崇高神聖,可親可敬,不用過多的考慮肌肉和骨骼的透視關係,這正是與西方雕塑不同之處。

你怎麼看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亨利摩爾評價他時說:「自哥德式藝術以來,歐洲的雕塑上都長滿了青苔、雜草,表面繁瑣累贅的東西蓋住了形體。直到布朗庫西出現,才徹底清除了這些多餘部分,使我們重新有了形體的意識。」20世紀的上半葉是雕塑領域空前活躍的時期,各種風格的雕塑層出不窮,藝術家們採用各種新的藝術觀點和抽象形式,試圖表現一種永恆和絕對的精神。他們對雕塑的體量與空間的關係提出了新的理解。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特性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雕塑,是在立體空間中,運用實體的物質材料進行造型的一門藝術。雕塑藝術和其他門類的藝術形式一樣,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筇竹寺的清代500羅漢塑像卻釋放了耀眼的光彩,其藝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然後畫出草圖,對人物的布局位置、互相的關係仔細斟酌,反覆修改,最後才動手按圖塑作。正是這種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才使他的作品獲得了成功。
  • 山西省最北部的一個市 中國雕塑之都,被稱中國古代雕塑博物館
    雕塑是大同這塊土地獨有的語言,是大同的驕傲,大同被稱為「中國古代雕塑博物館」。中國雕塑博物館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的雲崗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石窟裡的造像,雕刻精細,種類繁多,被稱為「中國美術史上的奇蹟」;中國最大的龍壁--明代代王朱桂府九龍壁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的分類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概括地回顧了雕塑藝術的發展,從幾千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到雕塑藝術從開始產生時,在形式上就存在著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如《蘇聯宇宙發展偉大成就紀念碑》,光靠高聳的碑身是無法表現其內容的,只有同雕塑藝術相結合,運用浮雕等形式使紀念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得到進一步的結合與提高,從而加強了藝術的感染力,主題性雕塑在建築和建築群中能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如北京農業展覽館建築群前的兩組群雕,它表現了整個建築環境中所要體現的思想,反映了新中國農業的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 分析唐代雕塑藝術的特點
    政治長期穩定,各民族各地區,各國家間的文化藝術頻繁交流,相互融合,使唐代雕塑藝術風格能夠在不失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其他民族豐富優秀的經驗,不斷的豐富自己。有明顯的中國寫意的風格,又在細節上雕刻有鱗片以表現粗糙厚硬的皮膚做出犀牛皮膚的質感。具有整理綜合前朝以來雕塑的特點,又在細節上加以修飾是中國自己的風格特點,受寫意風格影響,反映了初唐大型石雕在過渡期的風格。盛唐雕塑雕塑風格更加民族化。主要因為盛唐時代的文化發展昌盛,政治,經濟發展到最高峰在這種環境下雕塑藝術出現了「曹吳二體,學者所宗,雕塑鑄像,亦本曹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說法。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兵馬俑雕塑藝術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外靜而內動的陶俑看兵馬俑全貌, 要從俑群中穿過,觀者的視點就會在雕塑群中遊動。但兵馬俑對這-規律的運用已達到自如,並具有一定高度的藝術水平。妙手巧工兵馬俑群雕, 它運用了模子與手塑相結合的辦法。手塑作頂、壓、推、捏等,在需要的地方加上預製的局部貼片,進行調整,並運用工具作平麵塑形、印花、挑、壓、括、拉線、磨平等不同塑造手法,進行加工,使肌肉、五宮、鬚髮等產生不同的體量與質感,塑造出同一類型而性格各異的形象。重心準確是大型雕塑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小型雕塑的主要區別之一。
  • 中國四大石窟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天壇和兵馬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欣賞古蹟的遊客,時常會被特有的境界所吸引,因而忘記了遊覽中奔走的疲勞:可是同看一個古蹟,又會因人和因時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心境。
  • 名人雕塑,眾人熟知的名人雕塑藝術
    古代人物石雕,範蠡雕像,紀念性雕塑 歷史人物銅雕,人物鑄銅雕像,公園景觀雕塑 名人的名氣大小通常與其所從事的職業有較大的關係,如政治人物、軍人、科學家、企業家、作家、運動員、演員、歌手、藝術家等。
  • 顯示崛起大國的力量:從兵馬俑解讀中國雕塑藝術
    秦始王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976年5月,正在訪華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來到兵馬俑發掘現場參觀,成為首位參觀兵馬俑的外國領導人。1985年李光耀再次訪問兵馬俑並題詞:「這一偉大文物,寓意著偉大的未來」。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先後5次到訪兵馬俑並題詞:「兵馬俑是中國將會擁有光輝未來的證明」。
  • 古代藥聖李時珍銅雕-紹興紅銅藥聖雕塑價格
    中雅雕塑認為:每件銅雕藥聖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在製作銅雕藥聖的時候,必須先明確終設計圖。如果顧主想要再次深化雕塑圖,我們廠會免費幫忙推薦設計公司。中雅雕塑會按照圖紙計算價格。例如高1.5米的銅雕藥聖,出廠價是2萬左右。依照確定好的圖紙,首先選擇無破損的荒料。雕塑製作完成後,中雅雕塑在發貨前,採用要重新製作包裝,確保雕塑安全運到您的手中。特別是人與自然、心理、歷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關係。
  • 中國古代文化的表現,在建築、園林和雕塑三個方面,各有不同風格
    經過長期的封建社會,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一個成熟、獨特的體系。在戰國至南北朝階段,出現看臨淄、邯鄲、大梁等工商業大城市,高臺建築更為發達。秦統一中國後,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陵墓、萬裡長城、馳道和水利工程等。清代宮殿建築沿襲明代,在園林藝術方面具有劃時代發展,同時全國各地大量興建喇嘛教寺院,配以工巧的工藝美術,使古代建築更加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 中國古代人物雕塑節點_2020年中國古代人物雕塑節點資料下載_築龍...
    中國古代人物雕塑節點專題為您提供中國古代人物雕塑節點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中國古代人物雕塑節點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文件 671KB 格式 dwg 關鍵詞: 園林景觀節點詳圖 園林景觀小品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瓷雕塑造型分類及尺寸把握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和大家說說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功能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造型功能上可以分為實用陶瓷雕塑與陳設陶瓷雕塑兩大類。藝術美是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表達的藝術家對社會的認識與情感,是對現實美的真實反映,也是藝術家世界觀、人生觀的傳達。陶瓷雕塑藝術是陶瓷雕塑家傳達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再講講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裝飾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裝飾上劃分為澀胎陶瓷雕塑、澀胎加彩陶瓷雕塑、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釉下彩陶瓷雕塑、釉上彩陶瓷雕塑五大類。
  • 名人雕塑:濟南渴望「藝術之眼」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又將於2013年在濟南盛裝登場,那麼,我們除了搞好藝術節所必需的各種硬體與軟體建設,能否再打造一道更精彩更具藝術含量的展示濟南歷史文化、藝術內涵和當代城市風採的都市風景線呢?  至今人們仍記憶猶新,在第十一屆全運會籌辦和舉辦期間,濟南的文化牆曾經聞名遐邇,為宣傳濟南、展示濟南的歷史文化和城市面貌作出了貢獻。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動物雕塑和象生類造型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接著講陶瓷雕塑造型設計,創作動物雕塑其實跟創作人物雕塑造型一樣,通常要抓住三點:第一是外形把握精準;第二是對表現造型特點特徵的重點部位進行檢查
  • 文化藝術講堂 | 董雁:中國古建築文化與藝術欣賞
    本網訊 5月31日晚,我校文化藝術講堂邀請清華美院文創作副所長、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會員、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委員董雁以「中國古建築文化與藝術欣賞」為主題做講座。 董雁講到,建築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為人們提供勞動、工作、生活、娛樂等的活動空間,另一方面又與繪畫雕塑一樣同屬造型藝術的一個種類。
  • 60餘位雕塑藝術家齊聚山西長治 弘揚傳統彩塑藝術
    中新網長治11月6日電 (李庭耀)6日,以「弘揚傳統彩塑藝術、打造中國彩塑之都」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傳統雕塑傳承與復興學術論壇」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開幕,來自全國的60餘位雕塑藝術家齊聚長子縣,弘揚傳統彩塑藝術、再現彩塑魅力、交流學習中國傳統彩塑造像保護的理念方法、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