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和大家說說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功能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造型功能上可以分為實用陶瓷雕塑與陳設陶瓷雕塑兩大類。實用陶瓷雕塑是指該雕塑除了具有一定的藝術功能外,還具有實用功能,即具有實用性特徵,除了可以滿足精神生活需要還可以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實用陶瓷雕塑大多運用於生活方面,如花插、檯燈、菸灰缸、文具、瓷枕、水淺、筷子架、筆架等。瓷釉種類有顏色釉、青花、薄胎、窯變花釉等;瓷器種類有景德鎮瓷器、廣東潮州瓷、鈞瓷、紫砂、黑陶等。檯燈、花插和水盂常見實用造型,通常是將動植物造型巧妙變化,將審美與實用巧妙結合,實用功能蘊藏在造型審美形式中。
陳設陶瓷雕塑以體現藝術美為主,通過陶瓷雕塑造型題材表現雕塑的造型藝術美。藝術美是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表達的藝術家對社會的認識與情感,是對現實美的真實反映,也是藝術家世界觀、人生觀的傳達。陶瓷雕塑藝術是陶瓷雕塑家傳達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再講講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裝飾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裝飾上劃分為澀胎陶瓷雕塑、澀胎加彩陶瓷雕塑、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釉下彩陶瓷雕塑、釉上彩陶瓷雕塑五大類。陶瓷雕塑在民間也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陶瓷雕塑通過加彩裝飾,可以豐富陶瓷雕塑視覺效果,更好地展示藝術效果與生活氣息。陶瓷雕塑裝飾分類主要是以彩繪裝飾技法劃分作品類型,彩繪是以各種人造著色無機化合物、天然著色礦物或金屬著色材料,在陶瓷雕塑品上畫出花紋或色彩裝飾。
澀胎陶瓷雕塑,就是不施釉的坯胎經過高溫燒成後的陶瓷器物。因無釉視覺上感覺乾澀,故名澀胎,有時稱為石胎。澀胎陶瓷雕塑分為加彩與不加彩兩種。景德鎮將加彩的澀胎瓷器也稱為澀胎。澀胎陶瓷雕塑因不加彩。顯得素雅真實,呈色亞光狀,因而可以很好地體現陶瓷的材質美。澀胎加彩陶瓷雕塑,是指將澀胎進行彩繪裝飾,使之增添色彩美。澀胎加彩分為中低溫顏色釉加彩和彩繪顏料加彩兩種。中低溫顏色釉有三彩、法翠。三彩多使用在動物類陶瓷雕塑造型上。法翠即孔雀綠,是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翠綠色釉。法翠起源於宋元時期北方窯口,景德鎮於明代成化時期開始燒造,康熙時盛行。澀胎彩繪加彩使用傳統釉上彩繪顏料,加彩簡單,用料單一,多運用單色平塗技法。澀胎加彩多運用在人物肌膚上,有時也用在人物服裝裝飾圖案上。
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品種豐富,有單色釉、花釉、結晶釉和裂紋釉等。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可以局部裝飾,也可以通體裝飾。顏色釉裝飾還可以是單色釉裝飾,也可以是多色釉裝飾。裝飾主要根據表現的主題與題材來考量,但必須遵循事物的特徵與美的規則來進行。釉下彩陶瓷雕塑,這種裝飾主要是以釉下彩料裝飾陶瓷雕塑造型。如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釉下五彩等,後兩者使用較少。青花發色湛藍,類似中國畫墨色,是陶瓷裝飾與彩繪運用的很好的著色劑。青花釉色可以有濃淡之分,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墨分五色效果。青花著色沉澱、素雅,可以在陶瓷雕塑造型上表現很多的紋飾,是傳統圖案、題材紋飾裝飾的很好工具,如龍鳳、折枝花卉、文字、八卦海水等。青花釉色在人物衣紋上也是很好的裝飾色彩之一,如古裝海水紋、如意雲紋等。
青花也是鬥彩裝飾陶瓷雕塑的很好色料,釉上彩是傳統陶瓷雕塑裝飾的主要色彩。釉上彩主要有新彩、古彩、粉彩、金彩等。鬥彩也有釉上彩繪之舉。鬥彩創燒於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先在坯胎上畫好圖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窯焙燒;燒成後,再在留出的空白處用低溫彩料填繪,復入烘爐烘烤,即成鬥彩。青花是構成整個畫面的主色。有的圖案基本上都是青花表現,釉。上彩只是略加點綴而已。由於釉上、釉下,爭美鬥豔,給人以豐富熱烈、鮮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鬥彩一詞最早見於雍正年間《南窯筆記》:「成、正、嘉、萬具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上用青花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齊全體,名曰鬥彩。」
鬥即釉上、釉下相對之義。
陶瓷雕塑造型除以上分類方法外,還可以根據陶瓷雕塑市場需求、價格種類、形體大小、材質種類等進行分類。陶瓷雕塑是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個性上因為具有特有的藝術語言,因而在雕塑藝術造型上具有獨到的特徵,尹一鵬根據他在景德鎮陶瓷學院30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陶瓷雕塑具有如下特徵:(1)適合高度的集中表現由於雕塑具有物質的實體性,人們可選擇不同角度和距離欣賞,使同一雕塑在精神面貌上產生某種「多面性」變化,進而達到單純與豐富的對立統一 ;加上雕塑取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條件限制,這決定了它只能選擇那些具有概括性的瞬間表現,全靠形象自身的動作、神態和少量的環境道具塑造,起到讓人們產生豐富聯想的效果。故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如何選擇具有概括性的瞬間動作、表情進行高度集中的表現,是雕塑創作的關鍵。
(2)常見體積和空間的表現因為雕塑是實體性的空間藝術,所以要依靠雕塑本身的立體體積來表現。體積表現是雕塑的主要語言。創作時,千萬不要從平面上遊想,而要在起伏上思考。從觀察到表現,都應體現出體積和空間的概念,並用體積的對比、轉折、變化來形成一股韻律,以表達作品所需表達的情感。(3)宜於人和動物的表現雕塑極少表現風景,僅在浮雕陪襯時出現。由於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古今中外的紀念碑、石崖造像、廟宇彩塑、室內雕塑、園林雕塑和小型雕塑,多是表現人物。動物顯然也是雕塑塑造的一個重要方面。陶瓷雕塑除表現人物、動物外,由於材質的特性還可以表現花卉、亭臺樓閣等。
雕塑通過塑造藝術造型表現自然萬物,在表現人這個主題時,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除了體積語言之外,人體自身還有固有的語言。人類不但是自然萬物中最美的形載體與造型體,而且能夠概括所有階級、時代、種族的形象,激勵觀賞者產生眾多的聯想。總之,人體造型雕塑形成了它長久的概括性與永恆的藝術魅力。
參考資料《中國陶瓷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