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瓷雕塑造型分類及尺寸把握

2020-12-21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和大家說說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功能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造型功能上可以分為實用陶瓷雕塑與陳設陶瓷雕塑兩大類。實用陶瓷雕塑是指該雕塑除了具有一定的藝術功能外,還具有實用功能,即具有實用性特徵,除了可以滿足精神生活需要還可以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實用陶瓷雕塑大多運用於生活方面,如花插、檯燈、菸灰缸、文具、瓷枕、水淺、筷子架、筆架等。瓷釉種類有顏色釉、青花、薄胎、窯變花釉等;瓷器種類有景德鎮瓷器、廣東潮州瓷、鈞瓷、紫砂、黑陶等。檯燈、花插和水盂常見實用造型,通常是將動植物造型巧妙變化,將審美與實用巧妙結合,實用功能蘊藏在造型審美形式中。

景德鎮瓷器

陳設陶瓷雕塑以體現藝術美為主,通過陶瓷雕塑造型題材表現雕塑的造型藝術美。藝術美是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表達的藝術家對社會的認識與情感,是對現實美的真實反映,也是藝術家世界觀、人生觀的傳達。陶瓷雕塑藝術是陶瓷雕塑家傳達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再講講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裝飾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裝飾上劃分為澀胎陶瓷雕塑、澀胎加彩陶瓷雕塑、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釉下彩陶瓷雕塑、釉上彩陶瓷雕塑五大類。陶瓷雕塑在民間也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陶瓷雕塑通過加彩裝飾,可以豐富陶瓷雕塑視覺效果,更好地展示藝術效果與生活氣息。陶瓷雕塑裝飾分類主要是以彩繪裝飾技法劃分作品類型,彩繪是以各種人造著色無機化合物、天然著色礦物或金屬著色材料,在陶瓷雕塑品上畫出花紋或色彩裝飾。

澀胎陶瓷雕塑

澀胎陶瓷雕塑,就是不施釉的坯胎經過高溫燒成後的陶瓷器物。因無釉視覺上感覺乾澀,故名澀胎,有時稱為石胎。澀胎陶瓷雕塑分為加彩與不加彩兩種。景德鎮將加彩的澀胎瓷器也稱為澀胎。澀胎陶瓷雕塑因不加彩。顯得素雅真實,呈色亞光狀,因而可以很好地體現陶瓷的材質美。澀胎加彩陶瓷雕塑,是指將澀胎進行彩繪裝飾,使之增添色彩美。澀胎加彩分為中低溫顏色釉加彩和彩繪顏料加彩兩種。中低溫顏色釉有三彩、法翠。三彩多使用在動物類陶瓷雕塑造型上。法翠即孔雀綠,是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翠綠色釉。法翠起源於宋元時期北方窯口,景德鎮於明代成化時期開始燒造,康熙時盛行。澀胎彩繪加彩使用傳統釉上彩繪顏料,加彩簡單,用料單一,多運用單色平塗技法。澀胎加彩多運用在人物肌膚上,有時也用在人物服裝裝飾圖案上。

動物類陶瓷雕塑

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品種豐富,有單色釉、花釉、結晶釉和裂紋釉等。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可以局部裝飾,也可以通體裝飾。顏色釉裝飾還可以是單色釉裝飾,也可以是多色釉裝飾。裝飾主要根據表現的主題與題材來考量,但必須遵循事物的特徵與美的規則來進行。釉下彩陶瓷雕塑,這種裝飾主要是以釉下彩料裝飾陶瓷雕塑造型。如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釉下五彩等,後兩者使用較少。青花發色湛藍,類似中國畫墨色,是陶瓷裝飾與彩繪運用的很好的著色劑。青花釉色可以有濃淡之分,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墨分五色效果。青花著色沉澱、素雅,可以在陶瓷雕塑造型上表現很多的紋飾,是傳統圖案、題材紋飾裝飾的很好工具,如龍鳳、折枝花卉、文字、八卦海水等。青花釉色在人物衣紋上也是很好的裝飾色彩之一,如古裝海水紋、如意雲紋等。

青花釉色

青花也是鬥彩裝飾陶瓷雕塑的很好色料,釉上彩是傳統陶瓷雕塑裝飾的主要色彩。釉上彩主要有新彩、古彩、粉彩、金彩等。鬥彩也有釉上彩繪之舉。鬥彩創燒於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先在坯胎上畫好圖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窯焙燒;燒成後,再在留出的空白處用低溫彩料填繪,復入烘爐烘烤,即成鬥彩。青花是構成整個畫面的主色。有的圖案基本上都是青花表現,釉。上彩只是略加點綴而已。由於釉上、釉下,爭美鬥豔,給人以豐富熱烈、鮮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鬥彩一詞最早見於雍正年間《南窯筆記》:「成、正、嘉、萬具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上用青花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齊全體,名曰鬥彩。」

鬥即釉上、釉下相對之義。

釉上彩是傳統陶瓷雕塑裝飾的主要色彩

陶瓷雕塑造型除以上分類方法外,還可以根據陶瓷雕塑市場需求、價格種類、形體大小、材質種類等進行分類。陶瓷雕塑是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個性上因為具有特有的藝術語言,因而在雕塑藝術造型上具有獨到的特徵,尹一鵬根據他在景德鎮陶瓷學院30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陶瓷雕塑具有如下特徵:(1)適合高度的集中表現由於雕塑具有物質的實體性,人們可選擇不同角度和距離欣賞,使同一雕塑在精神面貌上產生某種「多面性」變化,進而達到單純與豐富的對立統一 ;加上雕塑取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條件限制,這決定了它只能選擇那些具有概括性的瞬間表現,全靠形象自身的動作、神態和少量的環境道具塑造,起到讓人們產生豐富聯想的效果。故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如何選擇具有概括性的瞬間動作、表情進行高度集中的表現,是雕塑創作的關鍵。

景德鎮陶瓷

(2)常見體積和空間的表現因為雕塑是實體性的空間藝術,所以要依靠雕塑本身的立體體積來表現。體積表現是雕塑的主要語言。創作時,千萬不要從平面上遊想,而要在起伏上思考。從觀察到表現,都應體現出體積和空間的概念,並用體積的對比、轉折、變化來形成一股韻律,以表達作品所需表達的情感。(3)宜於人和動物的表現雕塑極少表現風景,僅在浮雕陪襯時出現。由於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古今中外的紀念碑、石崖造像、廟宇彩塑、室內雕塑、園林雕塑和小型雕塑,多是表現人物。動物顯然也是雕塑塑造的一個重要方面。陶瓷雕塑除表現人物、動物外,由於材質的特性還可以表現花卉、亭臺樓閣等。

雕塑通過塑造藝術造型表現自然萬物,在表現人這個主題時,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除了體積語言之外,人體自身還有固有的語言。人類不但是自然萬物中最美的形載體與造型體,而且能夠概括所有階級、時代、種族的形象,激勵觀賞者產生眾多的聯想。總之,人體造型雕塑形成了它長久的概括性與永恆的藝術魅力。

參考資料《中國陶瓷雕塑》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動物雕塑和象生類造型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接著講陶瓷雕塑造型設計,創作動物雕塑其實跟創作人物雕塑造型一樣,通常要抓住三點:第一是外形把握精準;第二是對表現造型特點特徵的重點部位進行檢查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的分類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概括地回顧了雕塑藝術的發展,從幾千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到雕塑藝術從開始產生時,在形式上就存在著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室內雕塑,主要指安置在建築物內的各種雕塑、相對室外雕塑而言尺寸就小一些,但也並非絕對,有大至數米,小到兒釐米的作品。不管是室內、室外的雕塑,都可根據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分為若千類。為了便於分清各類雕塑的作用與藝術特性,我們列舉幾種主要的分別看一下。城市雕塑:主要是指設置在城市的廣場、園林、街區等市政設施中的雕塑作品,城市雕塑作品以宣傳教育、陶冶人們心靈,美化城市市容為目的而創作。
  • 中國陶瓷雕塑文化,造型設計的裝飾效果,及它的表現形式
    顏色釉對陶瓷雕塑的裝飾,在傳統中大多數採用通體的色釉裝飾,由於釉體本身存在厚薄之分和透明之別,因此所裝飾的陶瓷雕塑又各有不同。顏色釉在有凹凸紋面的雕塑上,藉助其高溫燒成後所產生的窯變、流變、裂變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如雙色釉有底釉和面釉之分,所以根據不同的釉色用釉繪製紋樣,經高溫燒成後所產生的色調和肌理也有很好的藝術效果,能更好地呈現出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紋若流雲飛瀑的獨特藝術魅力。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清乾隆粉彩果品蟹盤,盤的邊沿有一周印有淺浮雕纏枝蓮紋,盤內有蟹及核桃、荔枝、紅棗、石榴、花生等陶瓷彩塑製品,尺寸與實物大小一般,造型準確,彩繪真實,宛如真物。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特性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雕塑,是在立體空間中,運用實體的物質材料進行造型的一門藝術。雕塑藝術和其他門類的藝術形式一樣,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沉睡的繆斯》是布朗庫西追求卵形表現力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個大理石面頰平靠的頭部,造型被簡化為一個表面極其光潔的卵形。但對西方現代社會人們心態的了解和藝術的沉思,無疑是有益的。以上簡要地回顧了西方雕塑藝術的發展。我們知道,西方的雕塑與我國的傳統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不盡相同之處。作為我們今天學習雕塑來說,除了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外,更應該深知我們民族的「根」扎在什麼土壞之中。因而我們更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們]的雕塑事業。
  • 《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在京首發
    與會者一致認為,全集堪稱是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的斷代史,填補了中國陶瓷雕塑研究領域的空白,全集的出版對於進一步了解、研究中國近代以來陶瓷雕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作為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全集以科學技術視角,較為系統地整理、介紹了散落在各地的20世紀的陶瓷雕塑作品,從藝術、歷史、文化視角解讀了中國20世紀風雨飄搖的歷史進程,充分展現了上一個百年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歷史畫卷,以期對陶瓷藝術的發展起到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兵馬俑雕塑藝術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外靜而內動的陶俑看兵馬俑全貌, 要從俑群中穿過,觀者的視點就會在雕塑群中遊動。這時,參觀者的視線就會從總構圖轉移到每個俑的形象、動態和造型上,此時,服飾近似,姿態雷同的外靜構圖,就成了藝術上的大敵,往往使人感到乏味。但秦俑卻以刻畫不同人物性格的心理活動而構成它的外部造型,引起看者興致勃勃。在立俑中,有喜悅的青年和木然的大漢;有愁眉不展的士兵和勉強陪笑的武士;有喜形於色、萬事如意的小官,和深察敵情運籌帷幄的將軍。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陶瓷和雕塑處在一個平行的軌道上,兩者都屬於一門綜合藝術
    「掌握和鍛燒大陶瓷構件的所有邏輯的和技術性的問題激發了馬松的研究興趣。為表達他的思想開創了一條新路,他的這種思想不斷地涉及到建築和公共的場所。馬松的雕塑化陶藝代表性的說明;哪些在陶瓷這種材料上深入進本體,並目結合現代人文意識的開發陶藝表現力和可能性的藝術家們的某種共同特徵,另外還有許多用不同材料綜合進行雕塑化處理的實例。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筇竹寺的清代500羅漢塑像卻釋放了耀眼的光彩,其藝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萬物盛久則衰,佛教雕塑這門孕育了無數曠世傑作的藝術走向衰微之途,也是時代的必然。筇竹寺的500羅漢像卻在佛教雕塑沉寂衰微之時大放異彩,的確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它不獨是佛教雕塑史上最後一抹晚霞,也為整個中國古代雕塑史奏出了一串強有力的尾音。古戰場上的戰馬已成過去,而古代戰馬雕塑藝術的生命長存。馬在古代戰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名人雕塑,眾人熟知的名人雕塑藝術
    人物主題銅雕,傳統工藝雕像,半身像雕塑 現代藝術銅雕,現代名人雕像,文化藝術雕塑 古人物銅雕,傳統工藝雕像,城市景觀雕塑
  • 現在才知道城市雕塑是這樣分類的
    城市雕塑 1、城市雕塑材質分類 金屬材質雕塑: 鍛銅雕塑:主要由成品金屬板材經藝術鍛打製作成雕塑作品。特點:耐用,製作快捷,雕塑古樸,適合大型銅雕塑。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天壇和兵馬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欣賞古蹟的遊客,時常會被特有的境界所吸引,因而忘記了遊覽中奔走的疲勞:可是同看一個古蹟,又會因人和因時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心境。
  • 古代雕塑藝術與中國文化的發展關係
    中國的雕塑同書法繪畫一樣,都要求表現對象物的神韻。可以說中國的雕塑就是立體的人物畫,它的最高美學要求就是傳神,就是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的神情儀態。但因為它是一種立體的造型藝術,除了動人的神態美以外,還有適度的形體美,因此人們在欣賞雕塑作品的時候,往往會注意他是否形神兼備,而藝術家們在創作雕塑作品的時候,也是以形寫神,刻意追求神採飛揚和神形兼備的最佳藝術效果。
  • 分析唐代雕塑藝術的特點
    政治長期穩定,各民族各地區,各國家間的文化藝術頻繁交流,相互融合,使唐代雕塑藝術風格能夠在不失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其他民族豐富優秀的經驗,不斷的豐富自己。現就唐代雕塑藝術的民族化、世俗化、包容性細談如下:  唐代初期剛剛結束了戰爭局面,雕塑藝術在風格上既有南北朝的延續,又結合了新的因素,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雕塑藝術開始民族化。例如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唐代獻陵石犀體形龐大,兩眼看著前方,四肢粗壯有力,整體造型單純簡潔明快。
  • Q版陶瓷 傳統與時尚的融合
    ■本期執行 周湖健在多數人理解中,作為從遠古流傳至今的文化載體之一,陶瓷是一種歷史文化的語言。它沉澱著千年的中華文明和地域文化,展現了東方獨特的美學神韻和人文精神。然而,在別具匠心的陶瓷雕塑家眼裡,它不僅富有傳統古典的雅韻和氣質,更反映了現代時尚生活,同時也對當下的藝術潮流,予以真實的記錄和表達。Q版陶瓷,便是將傳統與現代二者完美融合的典型之一。
  • 英語分類詞彙:藝術雕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藝術雕塑 2014-06-12 17:10 來源:網絡 作者:
  • 吳為山:用雕塑講述中國故事
    多年來,吳為山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獨特表達,致力於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吳為山創作《馬克思》終稿。這令吳為山深受鼓舞,從此踏上了塑造中國文化名人之路。他要用自己的雕塑藝術,為歷史上被人們逐漸忘記的那些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等塑像,讓人們「感受這個民族走過來的足跡」。自1994年至今的20多年間,吳為山創作了數十尊造型不一的孔子塑像,最大的20多米高,最小的也有70釐米高,立於世界許多重要的文化教育場所。
  • 馬桶藝術雕塑亮相山西臨汾
    馬桶藝術雕塑 中國園林網1月25日消息:近日,一座名為「伴侶」的馬桶藝術雕塑在山西臨汾市古城公園亮相,使臨汾享譽中外的公廁文化錦上添花。這項設計改變了百餘年來馬桶單一實用的傳統造型,是潔具設計人性化和藝術化的一大創新,受國家專利保護。「伴侶」的設計者是臨汾市市長助理、住建局局長宿青平。他組織建造的70多座標準化公廁享譽全國,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他設計的城市雕塑扮靚了臨汾的橋梁、公園、廣場、街道,連續獲得全國大獎。據悉,在公共場所打造馬桶雕塑藝術,傳播廁所文明,在世界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