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在京首發

2020-12-21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網訊 (記者王坤寧)11月8號,第二屆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暨《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以下簡稱「全集」)首發儀式近日在科學出版社舉行。與會者一致認為,全集堪稱是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的斷代史,填補了中國陶瓷雕塑研究領域的空白,全集的出版對於進一步了解、研究中國近代以來陶瓷雕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作為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全集以科學技術視角,較為系統地整理、介紹了散落在各地的20世紀的陶瓷雕塑作品,從藝術、歷史、文化視角解讀了中國20世紀風雨飄搖的歷史進程,充分展現了上一個百年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歷史畫卷,以期對陶瓷藝術的發展起到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據全集主編梅國建教授介紹,2016年3月,啟動了《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的編撰工作,先後在上海、景德鎮、德化、佛山、宜興、潮州、平頂山等地進行作品拍攝,並精心篩選4000餘件作品編入全集。

  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呂品昌教授認為,全集記錄了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的內涵與特徵,從多角度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可以說這部書是集史料性、學術性、科學性為一體的重要著作。

  陶瓷藝術家、景德鎮陶瓷大學周國楨教授說,全集展示了陶瓷雕塑的基本狀況,涉及範圍廣、歷史時間長,堪稱是陶瓷雕塑研究方面的優秀成果,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中華文化的傳承與變遷的歷程。全集的出版有助於夯實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學習研究本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天津美術學院王家斌教授表示,全集是首次系統著錄20世紀百年間陶瓷藝術大家和民間藝人陶瓷雕塑的一套圖書,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成果,為今後中國陶瓷雕塑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打下了良好基礎。

  記者在現場看到,同期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是基於2014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的精品展。展覽呈現了漢、魏、唐、宋、元、明、清及近現代,產地遍布東、西、南、北的代表性窯口的近三百件陶瓷雕塑精品,其造型各異、釉色豐富,值得品讀和研究。



相關焦點

  • ...銘記輝煌—新中國陶瓷雕塑精品展」將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展出
    展覽名稱回首經典銘記輝煌—新中國陶瓷雕塑精品展展覽時間2019年7月18日——2020年1月5日展覽地點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五號樓二樓臨展廳(諮詢臺後電梯上二樓)>舉辦單位香港中華陶瓷雕塑研究會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序「回首經典 銘記輝煌—新中國陶瓷雕塑精品展」將在2019年7月18日——2020年1月5日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5號樓二樓臨展廳展出。
  •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大典(北京卷)》首發 揭秘北京地標背後的故事
    千龍網北京12月19日訊 12月19日,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主編的《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大典(北京卷)》(以下簡稱「北京卷」)首發,揭秘50個「北京地標」的故事。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瓷雕塑造型分類及尺寸把握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和大家說說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功能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造型功能上可以分為實用陶瓷雕塑與陳設陶瓷雕塑兩大類。陶瓷雕塑藝術是陶瓷雕塑家傳達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再講講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裝飾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裝飾上劃分為澀胎陶瓷雕塑、澀胎加彩陶瓷雕塑、顏色釉裝飾陶瓷雕塑、釉下彩陶瓷雕塑、釉上彩陶瓷雕塑五大類。陶瓷雕塑在民間也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陶瓷雕塑通過加彩裝飾,可以豐富陶瓷雕塑視覺效果,更好地展示藝術效果與生活氣息。
  • 《中國館藏國家珍寶——中國陶瓷大系》(15卷)出版
    《國家館藏珍寶——中國陶瓷大系》前身為國家「九五」計劃重點圖書出版項目《中國陶瓷全集》。  作為一部研究中國陶瓷史的經典巨著,《中國陶瓷大系》承襲《中國陶瓷全集》內容,收錄距今最為久遠的裴李崗文化的陶小口折肩雙耳壺,最近為清代宣統二年的墨彩竹筍圖瓶,上下跨度達7000餘年歷史,內容涵蓋了裴李崗文化、馬家窯文化、紅山文化等,涉及越窯、汝窯、哥窯、官窯、鈞窯、定窯、建窯等各種制器風格的典型特徵。
  • 「中國高安·瑞陽陶瓷」號高鐵首發,「品牌高安」馳騁神州
    8月18日,我市舉行「中國高安·瑞陽陶瓷」號高鐵列車首發儀式。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雕塑彩繪上,福、祿、壽的彩繪基本為紅、綠、黃三大主色塊,對應圖案分別是蝙蝠、銅錢和壽桃。在中國傳統吉祥概念中,有福有壽加之有錢,那就是福壽雙全了,因蝠代表福,桃代表壽,錢代表祿,錢又諧音全,福壽雙全之意由此產生,這是中國傳統禮儀中的一種美好祝願。
  • 2016年秋香港佳士得養德堂珍藏中國古陶瓷
    河南省長葛縣石固窖藏出土有一件 鈞窯天藍釉大盌,淺束口,直圈足,見2008年北京出版《中國出土瓷器全集:河南》,卷12,編號161。本件拍品的深束口和外撇圈足或是由石固窖藏例子的器形發展而來。較常見的鈞窯大盌器形有弧腹直口和菱花式兩種,前者可參見1983年上海出版《中國陶瓷全集:鈞窯》,卷12,編號1著錄:的一件;後者的例子有同為石固窖藏出土的一件天藍釉例,載於《中國出土瓷器全集:河南》,編號162以及本場拍賣中的一件綠釉例,拍品3115號。飾有紫斑的鈞窯大盌可參考香港佳士得2016年6月1日拍賣的一件元/明鈞窯紫斑大盌,拍品3309號。
  • 中國陶瓷雕塑文化,造型設計的裝飾效果,及它的表現形式
    這些形式在陶瓷雕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每種形式都結合造型和題材的需要,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加彩陶瓷雕塑是隨著加彩工藝發展而興起的一種裝飾形式。早在景德鎮明清時期,就有青花、五彩、素三彩、琺花加彩等裝飾方法。其大都追求裝飾華麗、富貴吉祥的效果,這種加彩裝飾,呈色光亮華麗,粉潤柔和,優雅美觀。顏色釉裝飾效果,也稱窯彩裝飾效果。
  • 資料收集最齊 《孫文全集》首發
    南都訊記者儲誠松 昨日上午,《孫文全集》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該書從搜集徵集資料到編排出版耗時近20年,於本月正式出版獻禮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據介紹,《孫文全集》全書約1200萬字,共20卷,是目前資料收集最齊全、考訂最嚴密的一套孫中山全集。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動物雕塑和象生類造型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接著講陶瓷雕塑造型設計,創作動物雕塑其實跟創作人物雕塑造型一樣,通常要抓住三點:第一是外形把握精準;第二是對表現造型特點特徵的重點部位進行檢查
  • 日本人研究中國古陶瓷:多元背景 百花齊放
    包括日本、中國、東南亞、朝鮮半島、歐洲等世界各地的陶瓷器。當時日本就已經積極地對陶器進行整理,並且已表現出他們的特色,即所關心的議題都很前沿;現在也依然如此。《世界陶瓷全集》,1950年代,河出書房出版。
  • 中國陶瓷名窯大師作品展在「上海之巔」開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莊濱濱 上海報導12月20日,一場名為「『CHINA 高度』中國陶瓷名窯大師作品展」的藝術大展在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126層巔峰藝術空間開幕。來自中國15個陶瓷窯口的18位國家級陶瓷大師匯聚於此,集中展示各大窯口精湛技藝創作的最新成果精品共計54件,向世界展示了陶瓷技藝的「中國高度」。據悉,本次作品展的展期從12月20日到12月26日,為期一周。陶瓷是中國的名片,當代陶瓷工匠在精心保護傳承傳統陶瓷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
  • 江西省首趟縣級市冠名的列車中國高安•瑞陽陶瓷」號高鐵正式首發
    8月18日,由瑞陽陶瓷集團獨家冠名的「中國高安·瑞陽陶瓷」號高鐵列車在高安站舉行隆重的首發儀式。  高安市委書記袁和庚宣布「中國高安·瑞陽陶瓷」號高鐵列車首發上線。高安市委副書記付仁保,市領導黃雪剛、丁杏花、萬蘭萍、況學成、徐愛文、陳平和,以及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經開處副處長趙瑞智,南昌鐵路文化廣告傳媒公司總經理樂鋒華、黨總支書記文全安出席首發儀式。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經開處副處長趙瑞智、江西瑞陽陶瓷集團董事長陳光輝分別上臺致辭。高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駱開提主持首發儀式。
  • 緬懷大師:他是20世紀最為著名的雕塑藝術家——羅丹!
    說起20世紀世界聞名的雕塑藝術家,當屬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法國人羅丹。他一生辛勤,大膽創新,敢於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屬於自己的藝術路;善於吸收一切優良傳統,對於古希臘雕塑的優美生動及對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代雕塑之間的橋梁,他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
  • 溫潤致敬一代大家《汪曾祺別集》在京首發
    (朱曉波 攝)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 李雪芹) 為紀念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12月23日下午,暖陽普照,由中國現代文學館、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共同主辦的《汪曾祺別集》(全20卷)出版發布式與研討會在京舉行。
  • 陶瓷和雕塑處在一個平行的軌道上,兩者都屬於一門綜合藝術
    對於這些藝術家來說,在陶瓷和雕塑之間從未有過任何障礙,他們經常在平行的軌道上自由自在地來回移動,容器和雕塑作品之間的出詩關係在馬松近期的平板式石缸系列中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這些石缸中的絕大部分屬紀念碑式的容器。它們的精巧裝飾和釉彩喚起馬松對幾何的探索。
  • 20世紀雕塑家,用雕塑展現戰爭殘酷,後世作品水漲船高
    在過去十年中,這位已故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一路走高,突破1億美元,讓他成為了史上最貴的雕塑家。賈科梅蒂一生都痴迷於古埃及的藝術與文化,對埃及藝術的觀察和思考,影響到他對生與死的信仰,也影響到他的藝術理念。賈科梅蒂,這位20世紀的現代主義雕塑大師有著一張輪廓分明的英俊的臉。早年畫過素描和油畫,成就最大的是雕刻。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普遍存在於人們心理上的恐懼與孤獨。
  • 陶琉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張明文
    這裡生產的琉璃品和陶瓷製品不僅享譽國內外,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歷史悠久的淄博陶瓷,在美術陶瓷的生產方面,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不論在造型和裝飾上都具有較高的水平。像他們生產的新石器末期的蛋殼陶、宋代問世的「雨點釉」和「茶葉末釉」,至今仍被各國視為珍品。張明文先生就是淄博陶瓷藝術界頂級大師。張明文是中國有突出貢獻的陶瓷藝術大師。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在這裡領略陶瓷之美
    中國什麼東西最出名?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一定少不了景德鎮。要快速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那裡的博物館看看,尤其是像景德鎮這種以瓷器聞名的地方。位於昌南湖畔的景德鎮陶瓷博物館的前身景德鎮陶瓷館,是國內第一家陶瓷專題博物館。「昌南自昔號瓷都,中外馳名譽允孚」,史上的景德鎮瓷器,享譽世界。
  • 日本的中國古陶瓷梳理研究 打開亞洲視野
    《東洋陶磁》(東洋陶瓷),年刊,日本東洋陶瓷學會主編,創於1973年,現已出版到第三十幾期,學術性很強。他是專業的陶瓷史學家,著有《中國的陶俑》、《中國陶瓷史》等;很少有日本學者能寫中國陶瓷史通史,而他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