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6日,2020成都國際環保博覽會將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疫情以來環保產業的西南首展,本屆博覽會不僅將帶來環保產業最新的技術、產品、裝備,還將首次通過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碳中和」平臺實施會議「碳中和」,打造一場綠色低碳的博覽會。
↑成都 資料圖
9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2020成都國際環保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次博覽會分設國際及地方展團、水處理、固廢、大氣、生態修復、環境監測等專題展區,預計規模22000平方米,超過300家國際國內展商,同期聯合國內外行業機構舉辦一場主論壇、多場專題分論壇及企業對接會等同期活動。
「環保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巨大。」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成都最新的產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各類的環保企業已有1029家,其中涉及裝備製造、環保科技服務、資源回收利用、環保產品等四大類,產值規模在去年已達840億左右,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在第五位,「促進成都環保產業發展,各類頂尖級的環保博覽會必不可少。」
作為西部環保疫情以來的「首展」,本屆博覽會有哪些亮點?據組委會介紹,本次博覽會將聯合重慶環保產業,聯手推進雙城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展會期間,將舉行一對一貿易對接會,助力西部環保市場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同時,將舉辦「四川省新環保技術、新環保裝備推介會」,並邀請10餘所四川省內各級高校環境有關專業學校與環保企事業單位搭建環保領域「創新創業」「科研轉化」成果展示平臺,共同推進環保技術成果的市場轉化。記者注意到,大會同期活動將設定國際嘉賓線上視頻+國內嘉賓現場分享的形式,解讀疫後新時代環保產業的商業模式、市場趨勢與國際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博覽會還將打造四川地區首個「碳中和」展會。「大會將構建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和交易平臺,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倡導社會各界低碳生活。」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董事長何錦峰介紹,碳中和是國際國內日趨普遍推行的碳減排機制,是指機構或個人通過購買核證的碳減排量或植樹造林等方式,抵消其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碳排放,從而實現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機制設計,是一種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新型環保行為,會議(會展)碳中和是其中一種重要形式。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