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萊德:這樣打造全球首個碳中和城市(他山之石)

2020-12-16 人民日報

  作為澳大利亞最環保的城市,阿德萊德(Adelaide)早在2015年就提出要打造全球首個「零碳」城市。

  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阿德萊德 2020—2024年戰略計劃》又將目標進一步明確:到2025年建成碳中和城市。

  阿德萊德所在的南澳大利亞州擁有澳洲最大的陸上石油和天然氣田。坐擁豐富便捷的化石能源資源,阿德萊德的「碳中和」之路如何走,其探索經驗又可為其他城市提供怎樣的借鑑?

  

  實現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

  所謂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作為南澳大利亞州的首府,阿德萊德是全州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全州75%的人口居住在這裡,貢獻了全州20%的經濟。阿德萊德是澳洲第五大城市,作為旅遊勝地,卻沒有雪梨和墨爾本的繁華和喧囂,城市阿德萊德四周被翠綠園林所環抱,幾乎不存在交通堵塞和城市汙染等問題。

  這和當地卓有成效的低碳行動分不開。在應對氣候變化成效方面,南澳大利亞州在澳洲居於領先地位,目標是2050年前實現減排60%。而阿德萊德的目標則是到2025年的淨碳排放量為零,並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的城市。

  據阿德萊德大學建築學與建築環境學院教授左劍介紹,為了清晰而有步驟地行動,阿德萊德市制定了《2015—2025碳中和戰略》,隨後出臺的《2016—2021年碳中和阿德萊德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阿德萊德市碳中和的實現路徑。

  當地官方2019年7月發布的《阿德萊德碳中和狀況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阿德萊德市內2018財政年度與2007財政年度相比,碳排放量減少了15%。同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33%。「這表明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左劍表示。

  城市能源力推太陽能

  「《2016—2021年碳中和阿德萊德行動計劃》列出了實現碳中和的五種途徑:節能的建築形式、零排放運輸、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減少廢物和水的排放、抵消碳排放。」左劍介紹。

  左劍表示,這五種途徑中,推動投資以提高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能源效率是邁向碳中和的重要戰略。

  在提高建築能效上,阿德萊德選擇了將太陽能作為主要的城市能源。為推動市內建築安裝普及太陽能屋頂,阿德萊德專門設立了補貼計劃,對學校、中心市場、汽車站、會議中心、博物館、議會、圖書館等地安裝太陽能屋頂給予財政支持。此外,阿德萊德在市中心以東建設了一座太陽能示範村,所有住宅屋頂都安裝了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熱水器。

  據了解,當地金融機構提供一種新的金融產品——建築物升級融資(BUF), 建築所有方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以實施建築能效提升改造工程,並通過繳納市政費償還。光伏發電同時實現了實時能源監控,從而利於居民降低用電成本。

  根據《報告》,截至2019年7月,該市已共計安裝8.3兆瓦太陽能光伏系統。「從7月1日起,阿德萊德市公共運營的基礎設施都將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阿德萊德市市長桑迪·韋斯喬(Sandy Verschoor)近日表示。據介紹,每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力相當於為3800多個家庭供電,減少排放量超過1.1萬噸,或相當於減少3500輛汽車的行駛裡程。

  《報告》顯示,2017年阿德萊德來自電力和燃氣行業的碳排放量比十年前下降了35%。左劍介紹,目前在阿德萊德市,來自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幾乎已清零,絕大部分電力來自於天然氣發電、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南澳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51.2%。

  用儲能為可再生能源「鋪路」

  左劍表示 ,不管是普通住宅還是商業住宅,為高效地利用太陽能,該市絕大多數安裝太陽能屋頂的居民建築都安裝了儲能設備。

  根據公開報導,南澳大利亞州政府實施的「家庭電池計劃」已經部署或計劃部署的住宅電池儲能系統達到5500個,並通過「虛擬電廠」技術整合大量的儲能資源。符合條件的南澳大利亞州住宅用戶部署電池儲能系統可獲得每千瓦時500美元的補貼。

  與家庭屋頂分布式光伏相比,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的佔比增加,對儲能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消納,保障當地和南澳大利亞能源供應安全,大型儲能項目不斷上馬。

  2017年12月,特斯拉在阿德萊德北部的霍恩斯代爾(Neoen Hornsdale)風電場正式啟用了全球最大的鋰離子蓄電池系統,這一100兆瓦的電池陣列在完全充滿電後可為30萬家庭供電一小時。「該儲能設施將徹底改變可再生能源存儲現狀,將能夠穩定南澳州電網。」南澳州州長傑伊·韋瑟裡爾對此評價。

  2019年,位於阿德萊德附近一項名為「Crystal Brook能源公園」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獲得南澳大利亞州政府的批准。該項目包括150MW太陽能發電廠、125MW風力發電廠,以及一個130MW/400MWh的鋰離子儲能設施。

  發力交通電氣化

  《報告》顯示,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佔阿德萊德市排放總量的25%,改變交通系統對減少碳排放有著重大影響。

  和全球許多城市一樣,阿德萊德在交通減排方面也面臨挑戰。相關數據顯示,2007—2018年間,當地的交通排放量增加了27%。

  交通電氣化是阿德萊德力推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除了引入電動公交外,該市還建設了49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可基本滿足當地電動汽車充電需求,並且大多數充電站是22 kW三相交流充電樁,適應澳大利亞市場的最新電動汽車需求。

  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建好之後,當地還通過費用優惠吸引居民選擇電動交通工具。「車主在停車場為電動汽車充電可享受免費停車服務,這樣一來,費用就與在家充電一樣,非常便宜,從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電動汽車。」左劍說。

  值得一提的是,阿德萊德機場已經宣布計劃最早在明年引入全電動公交車隊,這在全澳大利亞尚屬首例。阿德萊德還是世界上擁有第一輛太陽能公共汽車的城市。

  此外,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已進入官方議程。繼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2016年在阿德萊德的道路上試驗性行駛後,2017年,南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了「南澳大利亞氫氣路線圖」,第一階段提供82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建設加氫基礎設施。

  目前,澳大利亞天然氣基礎設施集團(AGIG)正在阿德萊德一座園區內建設一座大型綠色制氫廠,該廠預計今年年底建成,屆時可將為阿德萊德的三個加氫站供應氫氣,並將氫氣引入該市的天然氣網。

相關焦點

  • 阿德萊德:這樣打造全球首個碳中和城市
    原標題:阿德萊德:這樣打造全球首個碳中和城市   作為澳大利亞最環保的城市,阿德萊德(Adelaide)早在2015年就提出要打造全球首個「零碳」城市。
  • 漢莎貨運在華執行全球首個碳中和航班
    漢莎貨運在華執行全球首個碳中和航班 2020-12-02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德國漢莎貨運公司執飛全球首個綠色碳中和航班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3日電(湯彥俊)近日,德國漢莎貨運公司執飛全球首個綠色碳中和航班
  • 德國漢莎貨運公司執飛全球首個綠色碳中和航班-中新社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3日電(湯彥俊)近日,德國漢莎貨運公司執飛全球首個綠色碳中和航班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今天跟小新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碳中和?中國石油推進石油綠化高質量發展▲ 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苗木基地11月11日,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
  • 走向碳中和
    雖然這是我國第一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點任務之一,但今年以來,「碳中和」已在多個重要場合被提及。有專家指出,「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支持發展的時代開始結束,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一個向非化石能源過渡的時代來臨。
  • 四川首個「碳中和」展會9月在成都開幕
    9月24~26日,2020成都國際環保博覽會將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疫情以來環保產業的西南首展,本屆博覽會不僅將帶來環保產業最新的技術、產品、裝備,還將首次通過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碳中和」平臺實施會議「碳中和」,打造一場綠色低碳的博覽會。
  • 「碳中和」雄心下,全球格局會發生哪些變化?
    據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機構統計,目前已有歐盟及27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或者明確提出「碳中和」,包括2個已實現、6個已立法、6個處於立法狀態、14個發布政策目標。另外,還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討論「碳中和」目標。
  • 奧迪、奔馳、特斯拉,他們為什麼擁護「碳中和」?
    2018年3月,奧迪布魯塞爾工廠獲得比利時Vinotte檢測認證機構頒發的碳中和認證,這是全球首家獲得碳中和認證的豪華汽車品牌生產工廠。 奧迪布魯塞爾工廠做到了,包括生產製造在內,奧迪布魯塞爾工廠廠區所需電力95%來自可再生能源。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碳中和」!(附碳中和概念股)
    重磅會議提到: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放眼全球,疫情下,中國傲立世界之巔;同時指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首提「需求側改革」: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都在說「碳中和」,我們該怎麼做?
    這是小英奉獻的第2521篇文章 我國確定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此,實現碳中和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碳中和撬動70萬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等聲音不絕於耳。 可以預見的是,碳中和將開啟百萬億左右的市場。
  • 攜手推進氣候保護:德鐵信可與漢莎貨運推出首個碳中和貨運航班
    作為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德鐵信可與德國漢莎貨運航空開展合作,共同推出了首個碳中和貨運航班,並通過這次航班為西門子醫療等公司運輸貨物。致力於可持續航空運輸,德鐵信可與漢莎貨運於2020年11月達成一致,就環境問題交換意見並共同推動可持續航空運輸,其中就包括在航空貨運中不再使用化石燃料。
  • 碳中和與國民財富
    二、碳達標、碳中和——「30/60目標」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75屆聯合國大會上莊嚴宣告:「2030年前中國要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業內稱之為「30/60」的氣候目標。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能源強度,雖然一直在降低,但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我們用了全球23%的能源消耗創造了15%的全球GDP。而中國目前人均GDP剛超1萬美元,到2030年達峰時,人均GDP應該在2萬美元左右,還是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所以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 板塊分析之七:碳中和承諾下的長坡賽道,碳中和受益行業梳理
    背景: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首次在國際社會上提出碳中和目標。
  • 碳中和,全球在行動:法國爭當國際舞臺「生態先鋒」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文/陳晨)  編者按 2020年9月,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就是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相對平衡,溫升不再發生變化。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嚴峻挑戰,除中國外,歐盟、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設置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一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潮正在形成。
  • 碳中和+|國際航空業在碳排放和環保上,仍熱衷於「作秀」?
    作為首個和國際航協清算所對接的集中式實時交易市場,ACE用於碳信用額度交易。 11月24日以線上會議形式召開的IATA 76屆年會,重申了航空業減排承諾:到2050年將航空業淨排放量減少至2005年的一半。 IATA稱,落實該承諾的關鍵措施,就是國際航空碳補償和減少計劃(CORSIA)。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在近期的中央經濟會議上,「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被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目標是中國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彰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碳中和」意味著經濟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抵消的二氧化碳,以及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啥?了解一下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啥?了解一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 保時捷與西門子打造首座合成燃料工廠 可滿足碳中和...
    [導讀]保時捷和西門子能源公司投資數千萬美元合作研發新燃料,並計劃合作打造全球首座工業規模合成燃料工廠。合成燃料將使用風能及電解技術轉化為合成汽油,達到碳中和標準。它可以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合成燃料燃燒所排放的碳與生產它所吸收的碳完全相等。保時捷和西門子使用風能,通過電解將水分解為氫和氧。這一過程相當於氫燃料電池車型豐田Mirai動力製造的逆向過程。上述電解過程結合從大氣中過濾的氫和二氧化碳以創建合成甲醇。這種合成燃料被稱之為e-fuel。之後,通過埃克森美孚首創並授權的許可工藝,合成甲醇將被轉化為合成汽油。
  • 赫爾辛基的「碳中和城市」目標
    為進一步加速節能減排的步伐,2017年9月,赫爾辛基市重新設定了到2035年實現「碳中和城市」的目標,將此前的目標提前了15年。  為進一步加速節能減排的步伐,2017年9月,赫爾辛基市重新設定了到2035年實現「碳中和城市」的目標,將此前的目標提前了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