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四大舉措,進一步打通落實堵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人民網 1月4日)
營商環境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軟實力、競爭力和運行效率。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國力。2021年,受疫情和國外經濟市場的影響,作為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和應對嚴峻複雜形勢、促進經濟穩定恢復的重要舉措,優化營商環境顯得尤為迫切重要。作為黨員幹部,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秉承營商環境建設「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思想理念,提升綜合素養,增強工作本領,當好「店小二」,務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腳踏實地開展工作,為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貢獻力量。
樹立服務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營商環境之於企業,就是水和魚的關係。優化營商環境最本質的內容是提升服務水平,釐清「親清」關係,就像水和魚的關係一樣密切。黨員幹部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認識,將自身的定位從「管理員」向「服務員」進行轉變,解決思想上「不到位」的問題,從內心深處建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純潔思想,提振效能、優化環境,讓企業群眾少跑路、辦好事,讓企業群眾滿意,將為民務實落到實處。
增強工作本領。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考驗著黨員幹部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工作本領。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打造服務型政府,而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核心要素,正是必須保證黨員幹部能力卓著,擁有業務精通的過硬素質。黨員幹部要多深入到企業開展調研,及時收集、化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融資、招用工等困難問題,專業地為企業出謀劃策,精簡行政審批中的繁瑣流程和資料,讓企業少跑路,為企業節省時間,營造良好的親商、愛商、重商的營商氛圍。
勇於改革創新。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鼓勵東部地區、省會城市對標國際先進先行先試,就要求黨員幹部勇於改革創新。黨員幹部要拿出在最困難的地方站住腳、生下根的韌勁,銘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道理,砥礪「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意志,以釘釘子的精神持之以恆抓好改革創新,爭做工作上的實幹家、創新發展的改革派、心系發展的戰鬥員、狠抓落實的「施工隊長」。
(文/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