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名將,在數次與金國的戰鬥中屢戰屢勝,為宋國立下了赫赫功勳,但就是這樣的一代名將,最終卻被他自己的主人宋高宗和姦臣秦檜聯手害死了,用以達成紹興和約。昏君奸臣的目的達到了,但百姓渴望看到的國家強盛的願景卻徹底破滅了,他們不得不在金人的鐵蹄下過著亡國奴的悲慘生活,而無法擁有和平和自由,他們恨透了秦檜,卻苦於當時無權無勢的他們無法將秦檜千刀萬剮,就發明了一種食品來發洩心中的仇恨。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宋高宗要殺害忠心耿耿的嶽飛?
要解釋這一問題,先得從嶽飛的生平說起,嶽飛是河南湯陰人,自小習得一身好武藝,並且還通曉文墨,投軍後參加了宗澤的隊伍,宗澤很賞識嶽飛的才能,在一次次的戰鬥中,嶽飛靠著軍功漸漸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長為令金軍聞風喪膽的將領,他也有了自己的「嶽家軍」,由於他帶領的嶽家軍總是能百戰百勝,以至於金國的將領金兀朮曾說:「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由此可見,假如嶽飛不被昏君奸臣害死,即使他不能像自己所發的誓言那樣直搗黃龍,但要震懾金軍,穩定局勢還是不成問題的,奈何他的一腔抱負,卻無從施展,只因他的主人,宋高宗趙構是一個只知道偏安一隅的昏君。
失望中的嶽飛寫下了《滿江紅》來抒發自己的憤懣,他多麼希望皇帝能幡然醒悟,收復失地,但他沒有等來進軍的命令,只等來了命他進京的十二道金牌。在皇帝面前,家國情懷、百姓存亡都似乎微不足道,只有自己與金國達成和議換取苟且偷安才是當務之急。皇命不可違,嶽飛無奈只得進京,但一到京城就被秦檜等人抓進了大牢,秦檜一心要害死嶽飛,就對嶽飛施以各種酷刑,逼他承認謀反,但是嶽飛始終未肯向他們低頭。秦檜見無法讓嶽飛屈打成招,不免有一些舉棋不定,但他的妻子王氏卻主張必須儘快處死嶽飛。在妻子的挑唆下,秦檜決定動手了。
在1142年的除夕,一代名將嶽飛被殺死在風波亭,年僅三十九歲。相傳百姓聽說嶽飛被秦檜害死,無不義憤填膺,恨不能將秦檜食其肉,寢其皮,奈何當時秦檜被宋高宗任用為相,想要除掉他在現實中並不可能,於是百姓們就用白面捏成了人形,意指秦檜,在油鍋裡炸熟了吃,來發洩心頭的仇恨。這種小吃經過了幾百年的演變,漸漸成為了我們今天所吃到的油條。百姓的這種做法,雖然說並不能夠改變國家的命運,但足以看出百姓的愛國之心,以及對忠臣的崇敬和對奸臣的痛恨,他們用自己近乎幼稚的方式,表達著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應有的熱血。
嶽飛的死看似由秦檜等奸臣造成的,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當時南宋最高統治者高宗趙構,並沒有想著改變國家與民族的命運,更多是貪圖偏安一隅的安逸。一首詩中所說的;「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恐怕才是宋高宗的真實思想,但嶽飛卻懷著一腔報國的熱血,只想迎回徽、欽二帝,以雪靖康之恥,這本身與宋高宗在背後推波助瀾的主和派就形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從而導致了他被冤殺的悲劇。但歷史是公正的,人民不會忘記他為抗擊侵略者所付出的努力。